#受虐

驚人!台灣每小時2.2個兒童受虐

驚人!台灣每小時2.2個兒童受虐#受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你知道嗎?台灣的兒童們,可能沒你想像中的,各個都在幸福快樂的家庭裡長大,因為根據政府,對於台灣一年內到底有多少兒童受虐的調查顯示,其數據可能會令你大吃一驚,答案是,台灣每一個小時,就有2.2個兒童受虐,數字多到令人驚訝。近十年來 兒少受虐事件暴增2.4倍根據資料的顯示,近十年來兒少保護案件增加了2.4倍,101年度,每天有53名兒少受虐,換言之,每小時就有2.2名受虐兒產生,一年則有19345人,對此,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表示,看完許多兒虐新聞案件,令人十分心痛,施虐者除個人的病態心理因素外,缺乏親職教育能力和社會支持系統薄弱,都是兒虐問題的根源,要改善這些兒虐現象,必須從問題的根源改變。家扶基金會指出,從民國76年以來一直持續推廣兒童保護工作,期盼藉由我們的發現和呼籲,喚起社會大眾對兒虐現象的重視,並提高對兒虐傷害的敏感度,多一點關心和察覺,或許就能及早拯救出一個無辜的孩子。因此,家扶提出「保護兒童三顆心─敏感心、相信心和雞婆心」,敏感心,察覺兒童虐待,要敏感;相信心,傾聽童言童語,要相信;雞婆心,發現兒虐事件,要雞婆。家扶基金會呼籲,若察覺兒少有嚴重的創傷症候群,像是時常作惡夢、行屍走肉、感到茫然無助、憂鬱悲觀、自責自卑、免疫力下降,甚至是自虐等狀況,民眾都需要特別留心注意。家扶也希望民眾用三顆心拯救無辜受虐兒童,讓兒虐傷害不再發生。

「爸爸」是天使還是惡魔?去年寄養兒有6成5曾受虐

「爸爸」是天使還是惡魔?去年寄養兒有6成5曾受虐#受虐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爸爸」這個堅強的名字,對某些孩子來說,卻是不敢碰觸的傷痛!根據家扶基金會101年度統計,平均每月寄養安置兒童少年數為1,515位,而每月因保護案件而接受安置的兒童少年人數均佔6成5以上;虐待類型中又以嚴重疏忽為最多、身體虐待次之;由施虐者的性別觀之,以男性最多,逾5成。根據內政部統計,101年約有19,000名兒少因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或受虐兒、或家長疏忽照顧等因素需要被保護,其中一部分則因不能繼續生活在家庭中而需要被安置到寄養家庭。為協助這些不幸的兒童少年,家扶基金會於民國70年起推展家庭寄養照顧服務,迄今總共有3,810戶寄養家庭投入寄養行列,照顧了40,248人次的寄養兒童。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寄養家庭爸爸就像孩子的天,尤其近年來兒童保護案件增加,目前在寄養中的兒童有佔6成5以上受虐兒童少年;且因有54%的施虐者是父親,因此,重新塑造孩子對父親角色認同是寄養爸媽的重要功課。來自南台北家扶中心的吳爸爸,今年59歲,和妻子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因在教會活動中發現其他朋友家裡有新成員加入,進而對於寄養服務感到興趣,吳爸爸擔任寄養家庭至今共帶過4位寄養童,目前帶的是一對姊弟,因弟弟本身有生理功能障礙,3歲大的他剛來家裡竟出現便血症狀,吳爸爸除了帶著他就醫外也每天幫忙腳底按摩,透過穴道的刺激逐漸改善弟弟的體質,持續三年下來,弟弟變得淘氣、愛笑,每天一定要給吳爸爸愛的抱抱,才願意去睡覺。吳爸爸說他的喜悅無法形容!並表示寄養家庭沒那麼可怕,呼籲更多符合寄養家庭條件的夫妻,投入寄養家庭的行列。他至今也陸續邀請了7個寄養家庭加入守護孩子的神聖使命。寄養家庭代言人傅娟表示,今年特別帶著先生歐陽龍一起加入,希望藉由爸爸的角色滿足孩子完整的愛。她看到寄養爸媽無私的愛,把寄養兒童當自己的親生孩子來撫養和照顧,直到他們可以獨立生活,這種愛真的很神聖,會感染身邊的人。希望用完整的愛招募全國1000戶生力軍,讓這群弱勢兒童在成長的路上,能像一般家庭的孩子一樣也有快樂學習的機會,追求美麗的未來。(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113保護通報人 盼民眾即時伸出援手

113保護通報人 盼民眾即時伸出援手#受虐

近年,常會在報章雜誌中看到兒童受虐的新聞,屢見不鮮!台灣社會問題日益複雜,家長缺乏親職教育、婚姻失調、貧窮失業的等家庭問題,造成虐童案件逐年增長。在這4月4日婦幼節前夕,長期關懷兒童權益的台灣世界展望會特別舉出2011年內政部兒童局統計資料,其中令人心痛的受虐兒童數中,平均每5個受虐童,就有一個是0到6歲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嬰幼兒,占總比例的21.6%;然而這個年齡層的幼童,由於尚無法完整表達自我意識,身心靈狀態亦尚未發展完全,加害者所造成的傷害及影響將較其他年齡層更大。在內政部兒童局統計資料中顯示,2011年兒虐致死件數為56件,平均每週就有一名兒童死於虐待。而在全台一年受虐兒少人數中,從2004年的7,837人,增加到民國2011年的17,667人,八年來增加2.3倍,其中0到6歲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嬰幼兒高達21.6%的受虐比例更令人心痛,近日來許多震撼社會的兒虐案件之受害者,亦以0-6歲的幼童居多。家,應該是安全的城堡,孩子溫暖成長的地方,但這群0到6歲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嬰幼兒,在還來不及長大的時間裡,弱小無助的生命權益即受到剝奪,只能哭喊無力的承受傷害。根據統計顯示,施虐者身分又以父母、養父母為施虐比例最高,高達72%,由於施虐地點經常發生於家裡,不易被警察、社工、教育工作者等責任通報人所察覺,因此台灣世界展望會呼籲,挽救這些孩子的命,不是特殊人士的工作,而是急需人人都一起投入關懷。由於許多民眾耽心鄰里間通報可能會因身份洩漏影響將來鄰里相處,台灣世界展望會兒童少年暨婦女保護中心表示,113專線所有通報人的身分資料遵循保密原則,通報人不需要怕通報後身分被洩漏,或是「好厝邊」見面會不好意思的疑慮,只須清楚告知相關的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內容,經初步評估後,113保護專線將會轉介個案予家暴防治中心,做進一步的訪視、調查,以人身安全為最優先考量,再視個案狀況進行不同的處遇評估。因應近年來複雜而多元的兒童少年保護問題,台灣世界展望會多年來結合政府與民間資源積極推動兒少保護三級預防與倡導工作,包括:113保護專線、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服務、兒童及少年家庭寄養服務、兒少保護安置個案委由親屬照顧服務及原住民族家庭暨婦女服務中心等,建立「以兒童為焦點、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之服務取向,更期盼增加社區家庭中的保護因子、減少危機因子,以降低家庭進入高風險的危機。為使天下的兒童都能擁有快樂童年,台灣世界展望會呼籲大眾應一同發揮左鄰右舍守望相助的精神,建立起社區防護網,一旦察覺身旁兒童有任何異狀,都應該勇於通報,將可第一時間防堵虐兒案發生,避免孩子受虐或遭不當對待。

兒童受虐該怎麼辦?

兒童受虐該怎麼辦?#受虐

文/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何志培主治醫師報載台中縣五歲王姓男童被幼稚園老師發現全身瘀傷、不斷發抖,無法下娃娃車,男童說是「媽媽打的」。所謂「兒童虐待」乃指父母或其他看護人持續虐待兒童或持續疏於照顧,以致造成兒童有形、無形的傷害。其實,兒童虐待可能在任何地方發生,例如在貧困家庭、中階家庭、富有家庭。在鄉村地區、城郊地區、都市裡。牽涉到父母之一方或雙方。據警方與社工員訪查,男童媽媽生三胞胎,受虐男童為長子,已申請緊急保護令,禁止其母接近男童,監護權暫交男童祖母。兒童福利聯盟指出,兒童受虐案去年不僅創下新高,更有高達七成的孩子擔心被綁架,四成多的孩子感到很不快樂,甚至認為無法在幸福、快樂的環境下長大。兒童虐待案件的發生很頻繁。據估計,在美國,虐待或疏於照顧的個案,每年多達三百萬件。至於內政部兒童局統計,去年有一萬九十四名兒少受虐,其中有十三人受虐死亡,三十一人被家長帶上黃泉路。換算下來,平均每五十二分鐘就有一個孩子受虐,每八天就有一個兒童死於大人施虐或攜子自殺。全身瘀傷的王姓男童(案例),被老師趕緊送往綜合醫院,院方發現王童全身佈滿新舊傷痕,頭骨線性骨折,右眼被打成「貓熊眼」,且疑因凌虐過度,出現横紋肌溶解症,有生命危險,送加護病房,並通報警方與社會局處理。縣府社會局副局長表示,去年九月就有民眾檢舉王家涉嫌虐童,當時即列為追蹤個案,截至今年三月,社工先後訪視十多次,都沒有發現異樣。關於兒童虐待通報時,有下列事項需加以注意:明確告知受虐者與施虐者姓名、電話、住址與時間。通報者留下連絡電話,方便追查並回覆。對兒虐過程盡量敘述清楚(如聽到哭聲、看到打兒子、身上有傷痕等)。報案後打第二通電話,確認社工已前往訪查處理。兒童受虐送醫,要保留醫師診斷、受虐照片等證明。發現施虐者向社工謊稱無兒虐事情,親友應私下向社工反應。抱持「多關心一下可以救一個孩子」的心態,勇於報案。若「113」無法受案或處理,可向轄區警局報案請求協助。兒福聯盟台中區主任林武雄說,從訪視次數來看,社會局應無過失,「但社工應加強專業訓練,訪視時多跟孩子互動,拉進與孩子距離,較能深入了解孩子是否受虐,不能光是看看就走」。要想建立美好的親子關係,不外乎言教與身教兩方面。而父母應讓孩子活在鼓勵和無條件的愛裡,他逐漸就學會自信,以及愛人如己。延伸生閱讀: 「兒童虐待可分為四類」、「虐兒後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