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醫院

華科基金會聽覺照顧專業諮詢 提供民眾正確知識 呼應世衛提倡以「改變心態」破除護耳迷思

華科基金會聽覺照顧專業諮詢 提供民眾正確知識 呼應世衛提倡以「改變心態」破除護耳迷思#長庚醫院

「耳屎要不要清乾淨?」「可不可以用棉花棒掏耳朵?」「只有年長者會聽力損失?」當你的回答都是「YES!」時,就要特別注意你對耳朵及聽力健康觀念是否正確!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改變心態(changing mindsets)」作為2024世界聽力日主題,內容指出由於大眾對於聽力損失有些污名化,因此今年的世界聽力日希望透過分享正確的知識,提升公眾及醫療衛生提供者對聽損的認識,以克服社會對聽力損失的誤解。華科基金會進入社區關懷年長者聽損及民眾聽力健康,發現不少民眾對於耳朵及聽力健康有相當多錯誤的觀念。華科基金會聽覺健康照顧暨推廣中心主任黃詠耀提及「華科基金會自民國105年至今已服務800多個社區,發現長者對於護耳及聽覺健康有許多不正確的觀念,例如:認為聽力損失者要達聽不到才需注意,甚至覺得聽力退化為老化必經歷程,不需正視與介入,事實上聽力損失者仍可接收到部分聲音,但容易聽不清、漏聽,導致與人相處容易遭受誤解,要比聽力正常者花費更多心神來聽。若能即時尋求專家了解自身聽力狀態,調整合適聆聽策略,需要時選配合適助聽輔具以提升聆聽效能。」 長庚醫院耳科醫師暨國際外科學會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陳錦國說明「今年世衛提出『改變心態』的三大目標是,第一,克服醫療衛生提供者及相關從業人員對耳朵和聽力健康問題的常見誤解;第二,提供正確資訊以改變大眾對耳朵和聽力問題的觀念;第三,呼籲聽覺專業人士一同倡議聽力損失相關的誤解,以確保每個人都能公平獲得聽覺照顧。」 華科基金會呼應世衛愛耳日主題推出「聽覺知識大挑戰」線上有獎徵答活動,民眾除了考驗自身聽覺健康照顧覺識,還有機會抽中數位商品禮券。加入華科基金會Line@官方帳號“護耳小當家朵朵”,由聽力師提供線上個別專業諮詢服務,讓民眾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即時獲得協助以解決問題,若想了解更多聽覺照顧相關的知識也可以搜尋「聽覺照顧雲」網站。 新北市認證護耳推廣員專業知識及活動帶領能力齊備,今年北中南四縣市擴大培訓 新北市目前已有超過600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華科基金會為提供新北市更高的服務量能,護耳推廣員扮演重要角色。華科基金會自111年6月開始培訓新北市護耳推廣員,每一位學員必須學習「護耳操」的護耳知識解說及帶動唱跳、「華科搓手聽篩法」以3步驟3階段快速了解聽力狀態,培訓通過考核後再通過社區實習才能成為認證護耳推廣員,護耳推廣員至今在新北市已辦理超過130場社區護耳推廣。認證護耳推廣員魏銘萱早期以志工身份多次參與華科基金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聽覺照顧服務,在通過護耳推廣員認證後,更積極主辦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護耳推廣,魏銘萱說「自己經歷過家人聽力退化相處溝通時的不便,及家人因聽不清楚所產生種種誤解,深感聽覺照顧的重要性,所以現在我也持續將此經驗與照顧基礎推廣給社區,期望長者都能注重這隱性健康議題,讓生活更自主與幸福」。歡迎全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向華科基金會申請護耳推廣服務。 華科基金會今(113)年起將陸續在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開辦PSA護耳推廣員培訓,預定將培訓超過100位PSA護耳推廣員。華科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表示:「十分感謝所有護耳推廣員的參與投入,讓聽覺照顧推廣能快速的擴大影響力。期待透過每一位熱情專業護耳推廣員的協助,讓社區長者都能理解聆聽的重要性,改善溝通方式,讓彼此能更靠近。」開課時間及地點請關注華科基金會官網及粉絲專頁,也邀請關心聽覺健康議題的伙伴一同加入護耳推廣員的行列。 華科基金會PSA助聽器銀行方案公益服務再升級,協力伙伴共推助聽器月租制減輕民眾負擔 華科基金會PSA助聽器銀行方案自106年起,提供免費助聽器適配及14天借用服務,讓民眾有多品牌助聽器選擇、透過聽力師專業服務歷程得到正向體驗與正確觀念。PSA助聽器銀行方案自開辦以來超過千位民眾接受服務,隨機抽樣滿意度超過9成!但有部份民眾因為經濟壓力而放棄繼續使用, 然而配戴助聽器要有良好成效,前1至3個月的適應復健歷程是關鍵!為減輕民眾負擔,華科基金會與協力廠商共同推出月租制助聽器,依實際使用以月付費,協助民眾不再為經濟因素而中斷。 華科基金會聽覺健康照顧暨推廣中心聽力師紀佑瑾表示「許多民眾有佩掛上助聽器立即有良好成效的迷思,事實上要讓助聽器有良好效果,要將其視為復健歷程,需要1至3個月的努力。PSA助聽器銀行除了持續讓民眾享受多品牌免費免押金試聽14天外,今年更進一步與合作廠商推出,可以按月付費繼續租用助聽器的月租制,讓民眾可以充分使用並選擇真正合適的助聽輔具,不要因經濟壓力而中斷使用。」本方案服務預定3月底在全台推出,預估今年將會有超過100位助聽器使用需求民眾加入,詳細方案歡迎向華科基金會洽詢。 護耳活動不間斷,上網填答抽萬元禮券!年度聽障學生獎學金頒發,大專聽打補助開放申請 即日起參加“聽覺知識大挑戰”即有機會抽中近萬元數位商品禮券!活動至3月31日截止,活動詳情請見華科基金會官網。 華科基金會自105年開始頒發聽障學生獎學金,至今已發出超過100萬元。112年聽障學生獎學金獲獎學生包含高中組7名、大專組5名、研究組3名,頒獎典禮定於3月23日舉行,歡迎各界前往觀禮,獲獎名單將公告於華科基金會官方網站。華科基金會另外也提供大專學生課程聽打時數申請,讓聽障大專學生課堂學習更順利,申請辦法請洽華科基金會官網。

長庚醫院發展醫療科技成果卓越 亮眼成績帶至台灣醫療科技展盛會

長庚醫院發展醫療科技成果卓越 亮眼成績帶至台灣醫療科技展盛會#長庚醫院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天盛大開幕,國內醫療體系規模最大的長庚紀念醫院,展區共推出4大專區、45項主題特色、2項檢測、3項體驗及高達30場醫師講座,內容豐富活潑有趣,除展現長庚醫療技術的先進實力與多元外,並運來多部儀器設備讓民眾親自操作模擬體驗,提供醫療技術的可近性,更促進民眾對醫療技術的深入了解,成為展場的一大亮點。 長庚紀念醫院在董事長王瑞慧的領導和支持下,每年投入數十億元經費在醫療科技發展領域成果卓越,今年再次將體系各院區努力的亮眼成績帶至台灣醫療科技展盛會,希望讓參觀民眾收穫滿載並提升醫療相關知能。長庚紀念醫院展區設在1樓J區102,上午特別舉辦展區的啟動儀式,包括長庚決策委員會陳昱瑞名譽主委、長庚董事會翁文能董事、長庚醫學科技楊麗珠董事長、中研院魏福全院士、行政中心潘延健總執行長,以及長庚醫院陳建宗院長、賴旗俊院長、黃集仁院長、楊政達院長、楊仁宗院長、黃璟隆院長、李建德院長和各院區副院長等都到場加油打氣,彰顯長庚醫療體系的團結和向心力,更宣示精益求精、以病人為中心,持續提供最優、最新的醫療技術和服務。 長庚紀念醫院表示,本次展出分為「特色醫療」、「創新研發」、「智慧醫院」及「公益長庚」四大專區 「特色醫療」專區主要介紹尖端醫療、微創手術和全人醫療。<尖端醫療>有2大主題,包括與國際同軌的質子治療和細胞治療。目前林口及高雄長庚的質子治療配備先進的筆尖掃描系統,已服務超過6,500名癌症病患,提供全方位癌症治療;全體系院區也提供全方位細胞治療服務,如:免疫自體、肝癌、退化性膝關節炎、惡性腦瘤等。<微創手術>有7大主題,包含達文西機械手臂、無痕消腫甲狀腺暨頭頸腫瘤消融、自然孔達文西甲狀腺手術、腰椎微創內視鏡融合手術、脊椎微創經皮隧道減壓手術、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移植手術及逆行性(內視鏡)腎臟內碎石手術。<全人醫療>有9大主題,包含淋巴水腫超顯微手術、精準麻醉、運動醫學整合照護、心律不整整合照護、數位牙科及all-on-4、成人腹股溝疝氣手術、中西醫診療服務與養身藥材包、醫師臨場健康服務及勞工健康巡檢。 「創新研發」專區則展出最具代表性及創新性的專利主題,包含2項AI技術在臨床醫療的實際應用,和11項自行研發改良原有的醫材或診斷方法。前者可應用人工智慧協助醫師做出臨床精準診斷,後者則是提升臨床照護與病人預後的品質。例如:口服抗凝血劑的劑量太高,可能引發顱內出血或重大出血,劑量太低反而因藥效不足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住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運用大數據結合人工智慧機器輔助藥品治療決策系統,整合個人用藥行為與雲端個人健康存摺,不限距離、不限同專科、不限同醫院,可及時幫助病人在就醫時能完善評估用藥風險,進而達到精準用藥。鑑於台灣每年有超過3萬2千多人因心臟與腦血管疾病而死亡,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院長楊仁宗帶領腦中風團隊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及台大電機系共同開發「可攜式脫水檢測儀」,檢測時間僅需1分鐘,快速又簡易,醫護人員可即時得知病人生理狀況、即時介入評估並處遇,幫助病人掌握黃金治療契機。 其他創新研發項目還包括:應用人工智慧輔助分辨視網膜病變及治療、利用基因與免疫檢測平台以預防磺胺類免疫調節藥物所引起的嚴重藥物過敏之發生、無導線心律調節裝置及系統、外科手術縫合輔助裝置及其製造方法、新型的非侵入性胃癌生物標記之應用、利用口咽罩來防止在口腔治療或清潔中意外吸入或吞入異物、乾癬性關節炎的診斷生物標記及潛在治療標的、全球獨創之內置式人工造口裝置、精準基因檢測、精準環境賀爾蒙檢測及腸造口居家護理行動應用程式等亮眼成果。 長庚紀念醫院並在現場提供2項檢測與3項體驗活動,包括:「InBody(身體組成檢測)儀器」可測量身體各成分所佔比例,「HRV(心跳變異率)檢測儀」可透過檢測回饋幫助民眾調整呼吸頻率,提升情緒調控能力,由醫療人員即時進行專業判讀解說及衛教。心臟內科則讓民眾戴上VR實境操作心律不整手術的整合治療,模擬心臟電燒及心臟節律器手術,幫助民眾對手術處置的了解,減少術前的不安。精準麻醉也讓民眾體驗腦波暨肌電圖精準監測腦波DSA,透過互動競賽方式了解長庚精準麻醉,幫助病人面對手術不害怕。數位牙科則展示一日美齒,以口掃機取代傳統印模,幫助病人在24小時內再次擁有燦爛的微笑。 長庚紀念醫院在一連四天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中,針對各項主題特色,每天邀請各院區重量級醫師進行衛教講座,提供專業解說與互動,讓民眾能及時取得最新醫療知識,總計高達30個場次。第一天登場8個場次,吸引眾多民眾前往聆聽,接下來三天還有多個場次,也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加。

烽火下提供人道醫療服務 長庚醫院表揚洪上凱醫師

烽火下提供人道醫療服務 長庚醫院表揚洪上凱醫師#長庚醫院

林口長庚醫院急診科醫師洪上凱,加入無國界醫生,上週剛從加薩走廊撤離平安返國,終於讓關心他安危的家屬和國人鬆了一口氣。經過幾天的休息,長庚醫院今日上午特別安排記者會,除了幫洪上凱醫師洗塵,並表揚其人道精神外,也讓他和國人分享在加薩走廊服務期間的經歷和心得。 林口長庚急診醫學部部主任詹逸凌表示,林口長庚醫院目前共有三位醫師參加無國界醫生國際人道救援組織任務,包括謝岳哲醫師、牛光宇醫師和洪上凱醫師,他們都是在林口長庚接受急診醫學專科醫師訓練的醫師。長庚醫院的文化裡一直都有著人道主義的實踐精神。 洪上凱醫師是於今年七月前往加薩走廊服務期間,遭遇以巴衝突下激烈的戰火威脅 洪上凱醫師說,過去也曾在其他地區進行人道醫療服務,但沒有像這次嚴重和緊張。在砲彈摧殘下,當地環境極度困頓,醫療救援系統滿載,身邊的人都壓抑在不安、憤怒和悲傷的情緒裡,個中滋味可謂一言難盡。 洪上凱醫師也將他在加薩走廊經驗製作成簡報與大家分享,再次回顧那段經歷,洪上凱醫師的心情不禁再次沉重起來。洪上凱醫師說,即使急診醫師的背景讓他可以較為冷靜沉著的面對災難與困境,但如今交戰雙方都已失序,許多平民遭受的傷害已遠超醫療人員所能掌控與治療,而此刻戰爭仍在持續中,醫院仍在被攻擊的恐懼下,希望大家能繼續關注這一個看似遙遠但普世的悲劇。 洪上凱醫師表示,他從學生時期就知道無國界醫生組織,進一步瞭解後也更認同組織的理念,特別是無國界醫生除了在衝突地帶提供醫療協助外,也很重視"見證與發聲"。而懷抱著這一個夢想,也很大程度影響了他選擇成為急診醫師甚或是選擇長庚醫院受訓、工作,因為長庚醫院一直有優良的傳統鼓勵支持員工們進行人道救援的任務。 被問及未來是否還會繼續無國界醫生組織的任務,洪上凱說,他心理上當然很想,但其實就算回台灣一個多禮拜了,還是總覺得任務仍未完全結束,他還是持續和留在加薩工作的本地醫師、護理師朋友聯絡,也時刻擔心著三百多位仍在加薩境內的無國界醫生本地員工,而無國界醫生也早已在邊界備妥醫療物資及一組救援團隊隨時準備進入加薩,這一切都讓洪上凱感覺到任務還得持續,以些許不同的形式。 台北長庚醫院院長黃集仁,本身也是急診醫學的專家,他說,急診科醫師特別具備堅實的緊急救護和急重症診治能力及抗壓性,願意參加無國界醫生前往戰區服務的醫師,更是卓越,令人敬佩。 黃集仁院長代表長庚醫院替洪上凱醫師洗塵,特別準備了一大碗豬腳麵線恭喜他平安歸來。黃集仁院長說,每當各種重大意外事件發生時,訓練有素的急診科醫師總是衝往第一線提供醫療救治,這次洪上凱醫師也盡全力發揮所長緊守崗位到最後一刻才歸來,長庚醫院以這位勇敢又充滿人道精神的醫師為榮,也歡迎他復職繼續服務病患。

預防副作用順利完成化療癌疲憊研究登2023美國ASCO

預防副作用順利完成化療癌疲憊研究登2023美國ASCO#長庚醫院

面對早期乳癌,化療是重要選項,如何減輕或預防副作用症狀,也是重要課題。45歲陳女士確診乳癌二期,上網發現「癌因性疲憊症」是化療一大副作用,考慮到得維持體力上班、顧小孩,她和醫師討論,化療期間合併癌疲憊藥物,最終順利如期完成療程。醫師指出,如何減輕或預防副作用相當重要,避免因療程延誤而影響療效,甚至提高後續復發可能。 一項為期3年半,由長庚四院區、義大癌治療醫院共五家大型醫院合作完成的臨床研究,針對平均44歲的停經前乳癌女性,讓她們在手術後的輔助性化療階段,合併使用抗「癌因性疲憊症」藥物,結果證實有助於預防和減緩癌疲憊,降低治療對生活品質的影響,患者全數如期完成化療,順利的療程,也讓患者減少對於後續復發風險的擔憂。該項成果已獲2023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接受,計畫總主持人、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饒坤銘將於六月前往大會現場進行發表。 最新109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新增1萬5259人,平均每36分鐘新增一名患者。饒坤銘副院長表示,乳癌愈早發現和治療,存活率愈高,根據統計,乳癌一期5年存活率逼近100%、二期達95%、三期也有近8成。 92%台灣癌症病患有「癌因性疲憊」 然而,若因故沒有如期完成該有的療程,療效易受到影響。根據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統計,高達92%台灣癌症病患有「癌因性疲憊」,超越睡眠困難、疼痛、食慾不振、憂鬱,成為最令人困擾的症狀,也讓不少醫師坦言相當棘手,因為癌友可能愈睡愈累,想運動卻力不從心,最終因體力不堪負荷,降低治療意願甚至延後治療,導致疾病復發、惡化。 饒坤銘副院長強調,很多乳癌患者的年紀都很輕,小孩還小,平時可能還要工作,醫界致力讓她們在治療階段,維持活動能力,以及原有的家庭與職場角色,避免因為癌疲憊而整天病懨懨,影響到親子、家庭與職場關係,甚至給自己帶來極大的壓力。 45歲的陳女士,罹患三陰性乳癌二期,開刀後須再接受化療,搜尋網路衛教資訊發現,化療引起的癌疲憊很令人困擾,考慮到治療同時,她還得兼顧工作和照顧小孩,和醫師討論後,決定在化療過程合併接受抗癌疲憊藥物,最終順利且如期的完成共八次的治療過程。 饒坤銘副院長表示,過去許多癌症治療造成的症狀,包括嘔吐、貧血,隨著醫學進步,都已有相對應的完善處置,現在影響最嚴重的癌疲憊,也有治療方法,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也已編撰完成「癌因性疲憊症之臨床治療指引」,讓醫護、病人與家屬都能對此症狀,有更深入且全面的瞭解,進而提早進行因應。

腋下問題忽略不得!免動刀新科技 改善八成多汗及異味問題

腋下問題忽略不得!免動刀新科技 改善八成多汗及異味問題#長庚醫院

新冠疫情過去三年生活模式產生極大改變,不僅工作轉為線上外,連談戀愛線上視訊交友也更較以往盛行。愛在疫情蔓延時,兩性之間是否真能發展出情感,見面後愛情的考驗才真正開始。英國臨床心理學家 Linda Blair指出「第一印象的建立,在於初次見面的七秒鐘。」過去認為是視覺決定第一印象,但真是如此嗎?狐臭到底會不會影響第一印象,需不需要面對?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黃耀立副部長公布最新線上市調,針對800名有約會經驗的網友,進行「兩性約會經驗─腋下多汗及異味觀念」調查顯示,假使與約會對象在網路上交談經驗的好感度是滿分100分,見面後如發現他/她有狐臭的問題,好感度竟立即驟降為51.1分落入不及格,由此可看出當第一「味」漏餡,就會直接決定好壞印象。 長庚醫院於今(2023)年3月在美國雷射醫學會官方國際醫學期刊”Lasers in Surgery & Medicine”發表「第二代清新微波療程臨床研究」受試者經過一年後追蹤,顯示改善八成腋下多汗及狐臭問題困擾,療程整體滿意度高達九成以上,證實清新微波可媲美手術功效。據統計全台清新門診去(2022)年共協助超過四千人擺脫腋下多汗腋味困擾;黃耀立副部長觀察近五年因腋下問題,來長庚接受清新微波療程比例,已遠遠超越傳統旋轉刀手術,且帶動腋下問題門診量大幅成長,顯示免動刀新科技的清新微波療程已成為無痕解決腋下問題的主流方法。 市調顯示「腋味」忽略不得 腋味問題是否需要積極面對?市調顯示,超過九成男女表示約會對象身上所散發的味道,會影響第一印象的觀感及好感度。黃耀立副部長表示,研究顯示人類對於氣味的探索是與生俱來的,嗅覺在嬰兒出生時就已開始發展,比視覺還早發展成熟。氣味能創造與事物連結的記憶,使我們對人、事、物產生情感。在台灣平均每10個人就有4個人有腋下問題,狐臭雖然不能說是病,但就像是隱形的社交殺手,無論在兩性關係、學校同儕或職場社交上,腋味問題都是需要面對處理的。 腋味問題難以覺察 「濕耳垢」可為自我檢測指標 身兼芳療師及兩性諮詢專家的許藍方博士提及,以色列科學家在人類對氣味產生感受的研究中指出,嗅覺的主要功能是顯示接近或遠離的信號,是人類演化出的防禦機制,所以有句俗語說「聞到危險的氣息」,壞氣味會使人想逃離、遠離。市調顯示,近半數男女認為有腋味者不自覺已造成他人困擾,但會立即對其產生負面形象觀感。許藍方博士說明,聞不到自己身上的味道,與「嗅覺疲勞」有關,當鼻子持續聞到同一種氣味,嗅覺中樞就會由興奮狀態轉入抑制狀態,為大腦避免過度疲勞,而進行的自我保護措施,因此很難察覺自身體味問題,由此看出若自身腋下出問題,當愛情來敲門,可能會因味道而被拒於門外。黃耀立副部長表示,日本研究指出,有狐臭的人,九成八會有濕黏性耳垢,可由自我檢測是否有濕耳垢自行覺察,及早尋求協助。 腋味問題成隱形社交殺手 許藍方博士分享過往兩性諮詢經驗,曾遇過因狐臭問題而被公司開除、同事言語、職場霸凌的個案,更有因進行腋下傳統手術留下後遺症,導致汗水轉移的案例,除造成心理傷害外,在社交生活上更是處處受阻。許藍方博士提醒清新微波療程適合任何重視儀表禮儀者,包含常需社交與人溝通距離近,或是需要維持專業形象,不想再一直使用含化學成分的止汗劑與體香劑,嚮往清新無負擔的人。嚮往迎接愛情前「面對自己的問題,愛自己才能變得更好!」,藉由味道改善自我以及兩性之間的關係,追求身心性靈的平衡,主動出擊讓自己「清新無味」。 清新微波解救30年腋下「濕」控人生 身兼Youtuber及活動主持人的人妻裴薇三十年深受腋下多汗症及異味困擾,2019年就曾在頻道分享自身經驗,獲得網友廣大迴響表示深有同感,本人也驚訝道:「原來有腋下多汗及味道問題的人不是少數!」由於工作需求時常需要穿無袖及淡色系,容易留下汗漬的衣服,無奈用大量止汗劑東遮西掩也止不住,曾想過要透過腋下傳統手術解決問題,但又擔心腋下會留下疤痕反而影響工作。改變的契機是與老公結婚兩年後,某次被老公提醒:「裴裴妳衣服常有汗漬,也有味道飄出,要注意一下!」裴薇才驚覺另一半原來會在意,就怕自己在老公心中的女神形象崩壞,因此兩人開始積極尋求「清新門診」,並進行清新微波療程。目前已完成療程一個月,重返「清新人生」的她接工作不再有限制,坦言工作機會增加了不少,與老公的相處上也更加自信自在。 清新微波一次精準破壞大小汗腺 市調顯示,面對有腋味問題的心儀對象,六成男女願與他/她一起積極面對與尋找治療方案!但僅少數人知道可尋求皮膚科協助。黃耀立副部長提醒,若有多汗或味道問題,可上網搜尋認證『清新門診』,目前清新微波療程效果已證實可媲美傳統手術,運用微波熱能聚焦於真皮層與脂肪層交接處大小汗腺最密集區域,可一次性精準破壞造成多汗的小汗腺以及狐臭的大汗腺,經FDA及衛福部認證,療程時間一小時,符合現代人生活型態需求,輕鬆告別遺汗,迎向清新好人氣。

醫療領域結合AI智能 全年無休就醫訊息不漏接!

醫療領域結合AI智能 全年無休就醫訊息不漏接!#長庚醫院

在5G與尖端科技應用下,智慧科技於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創新,面對多樣化民眾服務需求,長庚醫院在王瑞慧董事長全力支持下,推出「長庚全方位AI智能客服(簡稱長庚智能客服) 」,今(29)日上午舉辦啟用儀式,正式進入長庚醫院AI智能語音服務新時代。提供更便捷的服務體驗,全套系統採取落地自建模式,不用透過第三方機構傳遞資料,完整保障民眾服務過程隱私個資。 只要撥打市話專線4128808(手機加02),或到長庚網頁、e指通APP點擊〝長庚阿波〞圖案,就可啟動長庚智能客服系統,透過語音機器人或文字機器人協助掛號、查詢病床、問題諮詢等眾多服務,平均省下50%的時間。 24小時全年無休一站式服務窗口---長庚醫院大小事找「長庚智能客服(阿波)」 林口長庚陳建宗院長指出,長庚全方位AI智能客服秉持便民即時服務理念,以病人需求為導向,結合醫、護、藥、資訊、工務與行政等龐大建置團隊,整併多項就醫流程,由一站式窗口〝阿波〞為民眾服務,服務範圍涵蓋門診、住院、手術與檢查四大區塊。 此外,民眾如有用藥問題,可透過網頁、e指通APP找阿波幫忙,例如常見的藥來速預約查詢、確認慢性病處方箋領藥日、返家用藥疑問等,也能掃瞄藥袋QR Code查詢門診開立的藥品,以及提供藥品與食物交互作用等各項用藥安全資訊。其他還包括健康檢查套組推薦、交通指引、服務時間查詢、衛教諮詢以及人才招募等,長庚智能客服都可提供個人化即時服務。 全方位AI智能客服語音文字雙通道---提供更周到便捷服務 長庚醫院行政中心潘延健總執行長表示,長庚全方位AI智能客服特別重視「AI電話語音」服務,主要考量就醫病人年齡層偏高,大多數習慣使用電話,因此創新應用將AI語音辨識注入於電話服務中,讓民眾與醫院能夠雙向溝通,不論是撥打市話專線4128808(手機加02)和語音機器人對話,或使用長庚e指通APP、醫院官網和文字機器人交談,都可獲得便捷周到的服務。 防疫生力軍「長庚智能客服(阿波)」主動通知真貼心---重要就醫訊息不漏接 疫情期間,長庚全方位AI智能客服也明顯發揮功能。長庚醫科白璨銘副總經理表示,因應防疫需求,確認病人到院前TOCC已成為疫後新常態,長庚針對「預住院病人」與「門診手術病人」,由語音智能客服外撥電話調查到院前TOCC與確認住院、手術報到事宜。此外,也搭配e指通APP、簡訊結合文字機器人,方便民眾回覆確認,透過長庚智能客服主動通知與即時互動,讓民眾及早確認報到事宜,減緩等候期間的焦慮。 長庚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委表示,醫療服務AI化已成趨勢,長庚醫院透過AI智能語音應用,真正實現創新科技與友善服務整合,長庚將持續朝向 AI語音智慧化醫療服務邁進。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舉辦智慧醫材技術廠商交流媒合會 助生醫業者再展市場商機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舉辦智慧醫材技術廠商交流媒合會 助生醫業者再展市場商機#長庚醫院

為因應新冠病毒疫情後,國內外生技醫療市場產生的新需求,長庚醫院今(11)日舉辦「2022年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智慧醫材技術廠商交流媒合會」,以「智慧醫材」及「創新醫材」為主軸,展出由長庚自主開發,具遠距偵測、降低治療侵襲性或縮短療程等功能的16項實用專利技術,並集結技術驗證所需之「臨床試驗」資源介紹,以及過去技術移轉開發成功之案例介紹,邀集國內生醫及資通訊業者參與探討,如何成功將上述軟硬體技術量產後導入國內外臨床領域使用,提升國內外民眾的健康福祉,同時帶動台灣生醫產業發展國際市場,達成長庚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使命。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程文俊主任委員表示,長庚醫院自創院來即重視臨床研究和基礎醫學研究,每年投注超過24億元研究經費,並延攬國內外在醫學研究領域有卓越成就的醫師學者,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為基礎,研發可提升國內外醫療品質的生醫技術。為促成基於醫療臨床需求而研發的技術回歸臨床使用,在造福國內外民眾的同時也帶動台灣生醫產業發展,於2014年成立產學合作中心,專注於推廣本院研發成果以專利或其他形式之智慧財產移轉至國內外生醫及資通訊業者,並利用自身從基礎研究到臨床場域垂直整合的優勢,完成臨床試驗並已促成超過10項技術完成商品化上市。例如林口長庚骨科謝邦鑫醫師的「萬向互鎖式髖臼強化器」專利技轉,嘉惠許多髖臼骨缺損的患者;皮膚科鐘文宏醫師的「抗癲癇藥物過敏基因檢測方法」專利技轉,讓民眾用藥前可先進行特殊基因體質檢測,避免可能嚴重併發症的皮膚過敏反應。 本次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智慧醫材技術廠商交流媒合會展出的專利技術,均發想自臨床及民眾健康需求進而進行研發的成果。在「智慧醫材」部份共有八件,「創新醫材」部份亦有八件,涵蓋AI實驗室、骨科、復健科、兒童加護科、牙科、急症外傷科、兒童骨科、整形外科、婦產科、心臟內科、腦神經外科等專科。 例如,由林口長庚兒童加護科發表的「運用智慧醫材辨識新生兒癲癇發作」專利技術。林建志醫師指出,國外有大型研究顯示,新生兒癲癇發生率約每千名兒童有1.5至5.5例,發生率不低,但現行兒童癲癇鑑定,需要豐富經驗的臨床醫師長時間連續性判讀腦電圖,才能診斷出癲癇病症,若無即早介入治療,可能造成永久且不可逆的腦神經傷害,且65%案例會進展成頑固型癲癇,而增加照護的困難度。林口長庚兒童加護科研發團隊將AI技術結合新生兒高危腦病變檢測資料,可及時診斷出更多無臨床症狀的腦電圖癲癇病童,儘早以藥物或飲食介入治療,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減緩腦部病變及創傷,從而改善他們未來的人生。 林口長庚兒童骨科則發表「平衡而有效的矯正兒童長短腿」專利技術。張嘉獻醫師表示,兒童長短腳的盛行率在族群之中高達40%,長短腳差距2公分以上者,需要以生長抑制手術矯正以減少腿長差異。現行未成年兒童生長抑制手術使用的鋼板或U型釘等醫材,皆有內外側抑制不均勻而造成肢體變形的風險,而且抑制成效較緩慢。林口長庚兒童骨科與明志科大共同研發的生長板鋼釘套組,搭配微創傷口手術方式矯正長短腳,能強化生長板內外側平衡抑制效果,用平衡而有效的矯正兒童長短腿技術來協助矯正,有助於孩童提升日常生活品質。 林口長庚復健科亦針對高齡化社會長者健康需求,研發出「人工智慧估測骨質密度即早預防骨質疏鬆」專利技術。裴育晟醫師指出,骨質疏鬆症外觀無明顯病徵,早期診斷的比例偏低,假如骨質密度減少使骨骼結構變得脆弱,易導致嚴重骨折發生;林口長庚復健科與醫療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共同研發以X光影像篩檢骨質密度技術,不僅於高齡照護市場有迫切需求,ㄧ般民眾也可透過日常健康追蹤了解自身骨質密度資訊,即早發現並定期追蹤骨質疏鬆情形,降低嚴重骨折發生的風險。 除了技術商品化之外,本次媒合會中也特別介紹「長庚醫院臨床試驗中心」,此中心為協助研發技術之臨床試驗、強化生醫轉譯研究及新醫療器材開發,是產學合作相當重要的一環。長庚醫院與長庚大學2012年共同開發的高階醫材技術「聚焦式超音波應用於腦部血腦屏障開啟輔助藥物遞送」,於2015年技術移轉國內廠商後,即於長庚醫院臨床試驗中心獨立執行Phase 1臨床試驗,同時發表國際性期刊SCIENCE ADVANCES,獲得2022年美國創新界的奧斯卡-愛迪生金獎,其嚴謹的臨床試驗已獲得國際肯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