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機能亢進

下肢水腫,是甲狀腺亢進還是腎臟出問題?醫揭「1關鍵」教你判斷

下肢水腫,是甲狀腺亢進還是腎臟出問題?醫揭「1關鍵」教你判斷#甲狀腺機能亢進

下肢浮腫不一定是腎臟出問題,也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所造成!一名40多歲女性近期出現眼皮、雙腳浮腫的現象,加上常有心悸症狀,體重也驟減5公斤,原擔心是腎臟疾病而就醫,經抽血檢查後,才發現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問題,導致腎功能指數偏高。醫師提醒,甲狀腺機能亢進可能導致眼睛、心臟、皮膚病變,及早治療控制可逐漸恢復正常。

癱軟無力疑鬼壓床?成因原來是它

癱軟無力疑鬼壓床?成因原來是它#甲狀腺機能亢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30歲蔡小姐時常睡醒後容易感到無力、肌肉痛,由於不嚴重,日前早上醒來後更是全身癱軟、無法下床,「簡直就跟鬼壓床一樣」,嚇得家人緊急將她送往急診,抽血檢查發現為低血鉀所致,經緊急施打鉀離子數小時後,四肢肌肉力量恢復,進一步檢查發現甲狀腺功能亢進,吃藥控制甲狀腺功能亢進後,低血鉀不再復發。甲亢恐造成其他器官併發症 勿忽略治療的重要性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表示,患者過去常因反覆低血鉀,出現疲勞、無力、嗜睡等情形,忽略治療的重要性,使得血液中的鉀離子被甲狀腺激素轉入細胞,血清中鉀離子濃度下降,而導致「急性肌肉麻痺」,患者意識清楚但舉臂艱難,甚至有爬不起身的症狀,像是是民間稱「鬼壓床」的狀況。「陣發性低血鉀麻痺症」好發於年輕人,誘發的危險因子,包括攝取過多甜食、吃大餐時過量享用澱粉及醣類食物,使得胰島素大量分泌。或是在晚上激烈運動等,導致交感神經興奮,產生急性低血鉀的症狀。甲狀腺機能亢進未必有明顯症狀 需靠檢驗才可診斷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典型症狀如心悸、手抖、緊張、出汗、體重減輕等不一定很明顯,此時要靠檢驗甲狀腺功能才可確定診斷。有些年輕男性雖然無甲狀腺功能亢進,但仍有機會發生「陣發性低血鉀麻痺症」,這是由於遺傳基因的變異,導致「鈣離子通道」異常,進而使鉀離子突然降低。甲亢有三大治療方式,包括口服抗甲狀腺藥物、放射性碘治療及手術,國內多以藥物控制為首選,通常還會配合交感神經抑制劑及精神安定劑,來輔助控制心悸、手抖、焦慮等症狀,治療一般約需12至18個月,之後可逐漸在醫師指導下減少藥量進而到停藥,然而完全緩解機率僅20~60%,仍有相當數量的病患會復發。勿大量食用澱粉及醣類食物 以避免胰島素大量分泌若民眾發覺外觀上改變,諸如眼突、脖子腫,或是心跳快速、心律不整、手抖、體重驟減、四肢肌肉乏力、怕熱、失眠、易怒、緊張,眼睛異常,像流淚、怕光、眼睛酸澀、轉動不靈活等症狀,須盡速就醫讓專業醫師作進一步檢查與治療。而且患者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十分重要,平日應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限制攝取含碘量較多之食物(海帶、海苔、含碘鹽等),少吃刺激性食物(咖啡、茶、辛辣食物),避免暴飲暴食、戒菸並定期回新陳代謝科門診追蹤,自行停藥可能造成其他器官的併發症,如心臟病變(心衰竭、心律不整)、眼睛病變〈角膜受傷,視力受損〉、骨質疏鬆等,不可不慎!

她血壓高居不下 甲狀腺機能亢進惹禍

她血壓高居不下 甲狀腺機能亢進惹禍#甲狀腺機能亢進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血壓吃藥仍降不下來,當心是其他病因造成!一名33歲的陳小姐,多年前懷孕期間血壓稍微偏高,生產結束後恢復正常。去年年初開始,發現血壓又開始上升,很擔心自己是開始要一輩子吃降血壓藥?於是至家醫科就診。檢查後發現脈搏頻脈、容易感覺體熱、胃口大增,但體重減輕,經診斷是高血壓為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之「次發性高血壓」。經過治療甲狀腺後,目前血壓已恢復正常,不必再吃血壓藥。血壓難控制、體重掉   皆是徵兆台南市立醫院家庭醫學科王威傑醫師指出,高血壓分兩種,年紀大了,血壓高,開始吃藥或運動飲食控制,大部分是「原發性高血壓」所引起。但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壓,稱為「次發性高血壓」。而常見「次發性高血壓」的原因有:腎性高血壓、甲狀腺機能異常、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急性壓力症候群、主動脈窄縮、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庫欣氏症候群、嗜鉻細胞瘤等。所以,當發現有血壓高的情況,別輕忽了「次發性高血壓」可能性,不僅是單純控制血壓,要找出正確病因,避免延誤治療時機。而王醫師也呼籲,若發現難以控制的高血壓、腎功能短期內急遽變化、雙側肢量測血壓差距過大或有心搏過速、體重減輕、月亮臉等症狀時,一定要找醫師詳細問診與檢查。

雙手顫抖就是巴金森氏症?醫師:不見得

雙手顫抖就是巴金森氏症?醫師:不見得#甲狀腺機能亢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雙手顫抖好幾個月了,是不是得了巴金森氏症?對此,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王旌祖醫師表示,「巴金森」症狀有休息狀態下的手抖、四肢僵硬、身體前屈,以及動作緩慢、失去身體平衡反射、或身體突然僵住。至少必須有其中的二項症狀,且有一項必須是休息狀態下的抖或動作緩慢。因為許多疾病都可能會抖、動作緩慢,所以並非雙手顫抖就一定是巴金森病。一名今年四十歲的女士,發現近幾個月雙手顫抖,尤其是拿東西的時後更明顯。還有體重減輕,且常常心悸,情緒焦慮容易緊張,害怕得了巴金森病,所以前來神經內科就醫。經診斷為甲狀腺機能亢進,並不是帕金森病。之後轉介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治療後已經痊癒。所以類似巴金森的症狀有哪些病呢?王旌祖說,如常壓性水腦、腦炎後造成的後遺症、副甲狀腺異常、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後遺症、腦外傷/腦腫瘤/腦中風的後遺症;合併其它症狀的一些退化的病也會,例如Diffuse Lewy body病、皮質基底核退化病、多系統萎縮病、漸進式動眼核上麻痺病等等。所以,「類似巴金森病」的症狀有非常多的原因。王旌祖進一步說明,原發的帕金森病約占80%,平均年齡約55歲,發病範圍從20-80歲,較常發生在男性,男女比為3:2,盛行率是160/100,000。巴金森病有許多非動作障礙的症狀,如會造成人格退縮、情緒憂鬱或焦慮、認知變差、自律神經失調、便秘、睡眠障礙、感覺異常及疲倦等各種不同問題,隨著疾病進展或多或少的出現。治療上有許多種不同機轉類型的藥物可以選用、改善症狀。依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就診時的嚴重度、有無合併其他非動作障礙方面的問題等多種考量因素來處方或調整藥物。外科手術的部分,最近常被討論的是深腦刺激器的植入手術,雖然費用不便宜,不過經過適當篩選,某些藥物控制調整上有困難的病人,在開完刀後症狀會有很明顯的改善。王旌祖呼籲,這是需要長期抗戰奮鬥的病,建議有類似的症狀,就必須就醫,詳細完善的評估檢查,長期門診追蹤、紀錄、調藥,才能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圖/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提供)

六旬翁激瘦 竟罹「甲狀腺風暴」險死

六旬翁激瘦 竟罹「甲狀腺風暴」險死#甲狀腺機能亢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台南新樓醫院日前收治一名61歲老翁,患者家屬發現,老翁最近幾乎只要一動就氣喘如牛,而且還不時咳嗽、吐出泡沫狀的痰液。最令人擔憂的是,老翁變得易怒、焦慮不安、怕熱、經常性的腹瀉與食欲不佳,數週內體重直線下降。老翁被送到醫院急診時,因病情惡化緊急插管、使用呼吸器,經檢查發現老翁有自體免疫性的甲狀腺機能亢進,併有「甲狀腺風暴」。醫師說,「甲狀腺風暴( Thyroid storm)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狀中相當少見的疾病,但卻也是相當嚴重的併發症病症,甚至有致命的危險!台南新樓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博中表示,六十一歲的李先生,有規律使用藥物控制高血壓,近日因咳嗽且咳出大量的泡沫痰液、喘氣不適、體重快速下降、易怒焦慮、經常性的腹瀉等原因就診。在急診室時,病人有發燒、呼吸急促、血氧不足與甲狀腺腫大的情形;心電圖發現有心房顫動與心搏過速的問題。胸部X光顯示,病人有心臟肥大、雙側肋膜積水,住院不久後,因意識狀況惡化與低血氧性呼吸衰竭,被由口腔插入氣管內管與使用呼吸器治療。從血液的甲狀腺功能檢查發現,病人有自體免疫性的甲狀腺機能亢進,併有甲狀腺風暴,甲狀腺超音波也發現病人有瀰漫性甲狀腺腫大的問題。在使用抗甲狀腺素藥物與控制心搏過速的藥物二週後,病人移除氣管內管與脫離呼吸器,之後就順利出院。醫師指出,「甲狀腺風暴」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狀中相當少見的疾病,但卻也是相當嚴重的併發症病症,甚至有致命的危險。甲狀腺風暴會因為其他的急性疾病,如外傷、感染、分娩或是手術所引發起。主要症狀會出現高燒、心血管系統可能的症狀包括心搏過速、心律不整、心臟功能衰竭、瞻妄與昏迷、腹瀉造成脫水、噁心、嘔吐或黃疸,如果是年紀大的病患,可能以無力、嗜睡或心臟衰竭表現。如果甲狀腺風暴被忽視或是沒有治療的話,死亡率高達20至30%,但即使治療,也有10至30%的死亡率。醫師表示,在治療方面,除了要使用抗甲狀腺藥物來治療甲狀腺亢進外,在重症加護病房的支持性療法,包括適度的體液補充,電解質的矯正及焦慮的減輕,也是很重要。而體溫上升可以使用退燒藥及冰枕,最重要的是確認與治療甲狀腺風暴的促發因子。醫師提醒,甲狀腺是調節全身代謝和生長的器官之一,一旦出現病變可影響全身細胞代謝,近年來甲狀腺疾病的病發率持續上升,如果出現以上病徵,或是在沒有刻意的減肥時,卻發現有明顯體重下降、呼吸困難的症狀,應盡早治療。圖:台南新樓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博中解釋「甲狀腺風暴」病症。(照片/新樓醫院提供)

骨鬆長效年針治療 六月獲健保給付

骨鬆長效年針治療 六月獲健保給付#甲狀腺機能亢進

據統計,目前每年約有12,500名65歲以上婦女發生髖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高達15%,平均每天就有5名媽媽死於骨鬆骨折。若幸運撿回一條命,仍有超過七成五的患者在就醫、用藥與生活起居上都需家人協助。初期的治療支出,加上每月的醫療復健費用,每年就要花掉近30萬元,以65歲停經後婦女來說,到老所支出的費用恐超過500萬元,不是一般家庭可負擔的,還不包含家人精神上與時間上的成本。因此,用藥順從度低一直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最大瓶頸,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魏志定醫師認為,施打一年一針順從度可以說是100%,記憶力差、服用多種藥物或是不喜歡長期用藥的患者根本不用害怕停藥的問題。而臥床、行動不便或是社交生活豐富、活動力強、嚮往簡單治療模式的患者,也很適合一年一針。研究證實長效年針可降低七成脊椎骨折與四成髖骨骨折風險,對於其他部位的骨折也有防禦效力,治療成效非常卓越。六月開始,脊椎或髖骨骨折的停經後骨鬆婦女(BMD T score < -2.5 SD)可獲健保給付。目前長效年針的健保價格為12,703元,自費價格約在2萬元以內,患者可同時省去回診的掛號費、交通費及時間成本,無論是健保給付或是自費,與目前被廣泛使用的骨鬆藥物相比,都是相當划算的選擇。魏志定主任認為,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任何會造成龐大開銷的疾病,都應該特別注意,尤其是需自費治療的骨鬆患者與高危險群。哪些高危險群需要特別注意呢?魏主任建議,有骨鬆骨折家族病史、體重過輕(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20者),或是40歲以前就停經的婦女都應該提前用藥;另外像是長期使用類固醇、或是甲狀腺/副甲腺機能亢進、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也很容易因為疾病的關係導致骨鬆。骨鬆骨折防治大使李翊君表示,朋友家中也有請看護來照顧長輩,每個月的費用都讓人喘不過氣來,精打細算的她在日前幫媽媽安排施打骨鬆年針,希望降低發生骨折的風險。李媽媽笑著說,骨鬆年針治療方式跟一般打點滴一樣,非常的簡單方便,不用長期吃藥是她最高興的地方。李媽媽也認為,只要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都應該要提前治療,現在存好骨本以免老來活受罪,也不會加重子女的負擔。

骨質流失無症狀 年輕就要開始補鈣、維生素D

骨質流失無症狀 年輕就要開始補鈣、維生素D#甲狀腺機能亢進

骨質疏鬆症的特點是骨骼變得愈來愈單薄脆弱,很容易發生骨折。一般而言,骨質密度在三十五歲的時候達到最高峰,之後便逐漸走下坡了,骨質流失的速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速,尤其是更年期之後的女性。 奇美醫院骨科主任 - 陳伯毅醫師表示,因骨質疏鬆造成的骨骼疾病在門診相當常見,隨著人口老化,這一類的病人逐年增加,治療骨質疏鬆症及其骨折合併症目前已經是骨科的一大課題。骨質流失並沒有症狀,直到跌倒發生骨折,或者背部疼痛、逐漸變形,才發現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與骨質疏鬆症相關的骨折通常發生於胸腰部脊椎、髖部、腕部橈骨遠端和肩部肱骨近端等處;髖骨骨折會使合併症與死亡率增加,而脊椎骨折與其併發症同樣也造成死亡率增加。不論是何種骨折,生活品質與行動力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找出有潛在骨折危險性的患者是很重要的,陳伯毅醫師指出,因為患者一旦有了第一次脊椎骨折後,再次發生脊椎骨折的機率比不曾有過脊椎骨折的人高出四至五倍,而發生髖骨骨折的機率也多兩倍。脊椎骨折的患者,在第一年有高達20%會再次骨折。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長者、停經後的女性、長期使用藥物,例如類固醇,甲狀腺補充治療,以及一些抗癲癇用藥、內分泌失調、飲食不正常、低鈣飲食、抽煙、少運動、飲酒過量、維生素D不足等。骨質疏鬆症的診斷主要是骨密度測試。台灣目前的骨密度測試的適應症包內分泌失調可能加速骨質流失者(如副甲狀腺機能過高接受治療者、腎上腺皮質醇過高者、腦下垂體機能不全影響鈣代謝者),以及五十歲以上之婦女、停經後之婦女正接受骨質疏鬆治療追蹤者。陳伯毅醫師提醒,日常生活中除了骨質疏鬆症的治療、骨折的治療外,預防預防跌倒亦是相當重要的。骨質疏鬆症的治療目標包括降低骨折的風險、減少骨質的流失、或增加骨骼強度,也可以提供臀部的保護品、戒煙、參與一些承載身體重量以增進平衡與增強肌肉的運動及注重鈣及維生素D 的補充。每日鈣的理想攝取劑量,男性與停經前的女性為1,000毫克,而停經後的女性、使用雌激素的女性及骨密度較低的男性則為1,500毫克。陳伯毅醫師指出,目前可視情予醫師配合進行藥物治療,如使用Bisphosphonate類來治療男性與女性的骨質疏鬆症,或使用抑鈣激素來處理停經後的骨質疏鬆症,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可用於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副甲狀腺素則用於骨質疏鬆症有骨折高危險性的男性與停經的女性,禁忌症包括高血鈣症、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及有骨骼放射線治療病史的患者。要記得年齡是骨折最重要的預測依據,年齡越大越需要積極治療來維持骨質密度。預防勝於治療,要避免骨質疏鬆症的併發症除了注意鈣質和維他命D的攝取、多運動、適當的日曬,以維持骨密度,更要預防跌倒,以免造成骨折。年紀較長者,多為動作慢、反應慢、視力不好、有神經血管疾病,若居家環境設施不良、照明不足,容易造成跌倒。要預防跌倒,一方面要重視安全的居家環境、修改居家設施、要有良好的照明,另一方面也要多運動、訓練肌力、柔軟度、反應力和平衡感,並要注意及避免姿態性低血壓的問題。

眼突、脖子粗 當心甲狀腺風暴侵襲

眼突、脖子粗 當心甲狀腺風暴侵襲#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是指甲狀腺分泌過多,甲狀腺毒症則指身體組織受過多的甲狀腺素刺激後出現的症狀和徵象。因為現在工商社會競爭壓力大,人們情緒不穩定,造成這種疾病容易發作,尤其是女性,可能是先天體質加上荷爾蒙以及細膩敏感的個性,發病的機率特別高,不過、近來男性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內分泌科-陳世爵主任指出,病人最常見的表現有脖子增粗、易緊張煩躁不安、眼球突出、消瘦、怕熱多汗、多食、大便次數增多、月經不正常、皮膚癢、心慌、心悸、失眠等。也有一些表現不典型,僅有易怒、易疲勞、不孕、工作績效或功課退步等。有時候常常被認為是患上精神疾病如焦慮症、憂鬱症、躁鬱症或心臟疾病、糖尿病、腸胃炎甚至癌症等。甲亢的治療方式目前有藥物(抗甲狀腺藥物)、開刀、放射碘治療,須視病人情況來決定治療方針。陳世爵主任表示,抗甲狀腺藥物:這是一般患者首先採用的治療方式,藥物治療須定期檢測血中甲狀腺素濃度,以調整藥量。使用1~2週後症狀開始改善,4~8週後成效良好,通常需持續使用6~24月至甲狀腺功能正常,使用維持劑量後,如要停藥,須歷經數月並定期追蹤。極少數人會引起副作用。如︰皮膚癢、皮疹、蕁痲疹、關節疼痛,肝功能異常等,最嚴重者為顆粒性白血球缺乏症狀為喉痛、發燒、有口腔潰瘍;以上出現時需立刻停藥找醫師診治及進一步檢驗。陳世爵主任提醒,治療過程的應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1) 耐心持續用藥甲亢病人在用藥治療有效後,要按照醫師的吩咐,定期追蹤 逐漸減少藥量,直至最小維持量。維持治療時間一般在1年半至2年。(2) 定期檢查白血球細胞最好每週檢查白細胞一次,2-3個月後,每隔一個月復查一次,如果白血球細胞過低,醫生會加用提升白血球細胞的藥物,停藥或換藥。(3) 遇到懷孕妊娠時孕婦要按照醫師的吩咐謹慎用藥,要及時調整藥量,以免用藥過量,而影響胎兒甲狀腺及大腦發育。甲狀腺風暴為甲亢最嚴重急性併發症,風暴發作時,體溫可達39 °C以上,煩躁不安、心跳在140次/分以上,腹瀉、嘔吐,甚至休克而死亡。若甲亢病人未進行適當治療,當遇到精神創傷、感染、勞累及手術等因素時,容易發生甲亢風暴。因此,陳世爵提醒,甲亢病人除了進行正規治療外,還須注意休息,避免精神打擊,及時控制感染等。 甲亢一般是不必手術切除, 只有當藥物控制不下來或腫大到會壓迫到呼吸道,或有可能合併惡化腫瘤時,可以會診一般外科做進一步評估及處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