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

「吃麵VS吃飯」哪個更容易胖?營養師揭1關鍵:減肥吃「它」更好

「吃麵VS吃飯」哪個更容易胖?營養師揭1關鍵:減肥吃「它」更好#吃飯

吃飯跟吃麵哪個容易胖?答案恐怕讓你意想不到!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營養師指出,其實一碗麵食、白飯的熱量都差不多,但吃麵卻比吃飯更容易胖,關鍵就差在「咀嚼速度」,由於吃麵比吃飯更快吞下肚,使身體吸收熱量的效率更高,無形中就會吃過量而發胖。如果正在減肥的人想吃麵,建議吃「湯麵配青菜」會比乾麵好,因為乾麵拌醬熱量更高,更容易把油脂通通吃下肚。

吃完飯就脹氣 是膽囊的問題?

吃完飯就脹氣 是膽囊的問題?#吃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阮綜合醫院是台灣最早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的醫院,約在近三十年前,即已率先完成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病例。之所以需要切除膽囊,主要是出現結石、息肉、肌腺瘤、急性膽囊炎等症狀。生活中,若出現上腹痛、脹氣,尤其是餐後脹氣,經胃鏡檢查並未發現問題,或服用胃藥也未見好轉,便要懷疑是膽囊問題。有腹痛、脹氣等症狀的膽結石若不立即治療,恐合併急性膽囊炎、總膽管結石或急性胰臟炎,嚴重時還會造成敗血症。曾譯諏曾在過年時收治一位男病患,他與親友到小琉球旅遊,不料卻在除夕時出現肚子痛症狀,一直痛到初四才至醫院急診,檢查發現患者膽腫大,不僅肝指數高且有輕微黃疸現象,趕緊讓患者住院治療。緊急安排腹腔鏡手術,結果發現,患者的總膽管大幅腫脹,當下拿掉患者膽囊,而膽管結石的部分則因困難截石而改採迷你開腹手術來取出結石。術後患者復原良好,一週後即出院,但傷口仍不如腹腔鏡微創手術般小。曾譯諏說,阮綜合醫院每個月平均做三十多例腹腔鏡切除膽囊的病例,主要以治療膽結石居多。膽結石屬文明病,主要因為人在吃東西時,膽囊會收縮、讓膽汁排出,但許多上班族工作一忙,忘記吃飯時間,膽囊無法正常收縮,膽汁濃度過高,沉澱後就會形成結石,因此,當出現腹痛等症狀時,一定要立即治療,且三餐飲食應定時定量。除用餐時間不規律,膽結石也與家族遺傳有關。曾譯諏收治過家族中不少人均患有膽結石的個案,例如:父母親、小孩都動過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除了傳統腹腔鏡手術,院內目前也使用單孔腹腔鏡手術,一般從患者肚臍上1公分半左右位置,開一個1公分、兩個0.5公分的小傷口,手術後不必拆線,三天就能出院,僅須門診追蹤。(本文摘自/全方位診療室/天下文化)

筷筷相傳  孩童筷拿好,健康學習好

筷筷相傳 孩童筷拿好,健康學習好#吃飯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雅茹/綜合報導),現在學校大多會特別教導西餐禮儀如何拿刀叉,卻往往忽略培養孩子正確拿筷子的重要性。根據107年調查指出,各縣市尚未開始重視學校午餐時間用筷子的飲食教育,孩子更常使用湯匙、叉子,以至於少用筷子,也就學不會如何正確拿筷子。根據同樣將筷子作為主要傳統飲食文化的日本調查,近年能夠正確使用筷子的人越來越少,18歲以上僅有54.2%拿夠正確拿筷子、兒童部分則有93.8%無法正確使用筷子。筷子是華人食具的代表筷子從文化層面看,筷子從竹加快,乃環境素材及飲食快樂的感覺,也是華人食具的代表,幾乎每一位華人父母,所謂「手把手」教給孩子的技術,就是拿筷子,這就是筷筷相傳,希望孩兒能拿得對、吃得開,人生順遂。拿筷子有益孩子手掌肌肉與耐力發展,也助於手部精細動作發展,正確拿筷子不僅夾菜省力,更能減少孩子用湯匙取代筷子造成的狼吞虎嚥,降低因吃太快造成慢性病肥胖之風險,同時也能讓孩子從細嚼慢嚥中品嘗食物的美味。用餐時使用筷子可以減少狼吞虎嚥的機會,對於穩定血糖有益,另一項針對學童的研究也指出,學童使用筷子的穩定性與語文類學習成效呈顯著相關。正確用筷及禮儀1)正確拿筷子: 勿使用太長或太短的筷子,拿筷子時筷尖齊頭,筷子頭部露出手部約1公分長度。 拇指前端輕輕固定在食指第二指關節前方。 筷子下側一根固定不動,僅動上側筷子。 若夾菜時筷子頭部呈交叉即代表使用筷子的姿勢是錯誤的。2)避免以筷子做出以下動作: 將筷子含在口中。 將筷子當作牙籤。 用筷子指別人。 將筷子直插在碗中。 用筷子敲擊碗盤。

孩子不吃飯?7問題找出答案

孩子不吃飯?7問題找出答案#吃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什麼孩子不吃飯呢?」請試著先把爭論的問題弄明白:1) 是否孩子不喜歡吃米飯?2) 如果改吃別的東西也會不喜歡嗎?3) 吃飯經常很慢嗎?4) 有沒有邊吃邊玩或看電視吃飯呢?5) 在家每餐通常會間隔多久時間吃一次?6) 孩子從小食量就不大嗎?大約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愛吃?7) 飯前有吃點心嗎?讓孩子模仿大人 固定位置專心吃飯仔細想想之後,許多照顧者自己就能發現孩子吃飯太慢的原因。寶寶練習自己吃飯也需要專心的,首先我們要去除可能造成孩子邊吃邊玩的外在條件。通常能乖乖坐好吃飯的時間不會超過40分鐘,在這段吃飯時間內,千萬別讓孩子吃東西時手上還玩著玩具,更不可養成寶寶不動手,只是張著嘴巴。出生後十個月大的寶寶就能夠模仿大人,可以練習自己坐著吃東西,若寶寶已滿周歲,就要全家人在餐桌上固定位置坐下來專心吃飯,讓寶寶跟著模仿。寶寶的飲食習慣和從小的家庭習慣有關係,爸爸媽媽在吃飯時顯得津津有味能引起孩子也想嘗試的好奇;如果大人對某種食物顯出懷疑或抗拒的表情,也會讓孩子對眼前的食物產生不安全感。不要強迫孩子吃超過的分量如果幼兒每晚花上40分鐘還吃不完,那麼很可能準備的分量太多了,寶寶確實吃不下;也可能因為孩子咀嚼進食的能力不夠好,或者有挑食、偏食的情況。這就需要照顧者耐心觀察,才能找到改善的方法。吃飯要保持愉快的情緒,否則吃再多也消化不良。我們為孩子準備的食物以營養均衡為原則,不要強迫食量小的孩子必須吃一大碗白米飯。通常孩子在活動較多以後就會有饑餓感,若孩子吃飯時間總會拖很長,就要避免在正餐之間提供餅乾或式甜點之類的零食。此外,長時間把食物含在口中會造成蛀牙的風險,最好養成吃飯後就刷牙的好習慣。(本文摘自/新手爸媽先懂孩子再懂教/布克文化出版)

大家一起吃飯 較快樂也不易胖

大家一起吃飯 較快樂也不易胖#吃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總是在辦公桌吃午餐,一邊捏著可頌麵包的一角,一邊吞嚥咖啡嗎?或是晚上獨自用餐時,你發現自己呆站,並捧著一盤重新加熱的食物?用餐時間應該是工作日中獲得休息的大好機會,一個讓你可以暫停片刻並重振精神的好理由,卻有許多人將它們視為不得不做的麻煩事。我們對飲食的態度,從「一日三餐」轉變成「拿了就吃」的不規律進食。匆促進食 胃沒有時間產出酶易出現消化不良從很多方面來看,匆忙進食對我們來說都不是好事。當我們匆促進食,缺乏適當地咀嚼,胃沒有時間產出消化所需的酶,不僅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許多研究也顯示,我們可能吃下比專注進食時更多的食物,並且失去了許多樂趣。更廣泛地說,與我們身體的基本需求脫節,更是心理與生理不協調的狀態。從人類有文明紀錄以來,吃得好及飲食相關儀式,都是各種文化的重要關鍵。從法國對飲食的崇敬-他們遵循一日三餐(根據二零一零年的一項研究,法國人平均每天花兩小時又二十二分鐘坐下來進食),到義大利人將飲食視為家庭的象徵,烹飪與飲食代表無數文化傳統的核心。英國與美國 肥胖比例偏高從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到撒哈拉沙漠,宴席是全球各地最明顯的慶賀方式,無論是為了宗教節日、生日、婚禮或週末聚會。研究顯示,比起單獨用餐的人,經常坐下來一起用餐的家庭成員,更容易感到快樂且較不會有過重的問題。與此理念相符,飲食習慣傾向與群體脫鉤的傳統社會,例如英國與美國,肥胖的比例也偏高。儘管有上述的研究與數據,然而提到工作時的午餐,一般的想法仍停留在一九八零年代。我們都部分接受了葛登.蓋柯的苛言:「午餐是為窩囊廢準備的」。一頓悠閒午餐的想法-意味你有機會面對面與同事或朋友交流-聽起來就像在偷懶。即使你設法走出辦公室用餐,極有可能還是手機不離身。超過三分之一的職員 常在辦公桌上吃午餐根據美國最新的一份報告,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職員,經常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吃午餐。就算你想走到附近的三明治專賣店,稍微伸展一下肢體,一旦發現你的同事都跟電腦螢幕黏在一起,你可能也不會真的那麼做(儘管你知道那麼做會使你下午更有生產力)。當然,這是一種錯誤的節約。當你為了滿足飢餓而休息,你正在回應一項正常的生理需求,這個需求會使你在生理與心理上感到乏力。當你飢餓時,血糖水平降到最低,更容易感到暴躁易怒與萎靡不振。無論你在工作或玩樂,這樣的感覺都無法對你產生幫助。(本文摘自/擁抱平靜:在每次呼吸中享受生命/大好書屋) 

避免糖尿病 改用小湯匙吃飯!

避免糖尿病 改用小湯匙吃飯!#吃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接下來我要說的,是少數人才知道的醫界祕辛:許多慣用右手的外科醫生,吃飯時會刻意用左手,有些專攻代謝或是糖尿病的內科醫生,則會用小湯匙吃飯,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狼吞虎嚥 是糖尿病和肥胖問題捷徑他們之所以如此注重飲食細節,全是為了提升工作表現,可說是一種職業病,外科醫生的工作需要雙手並用,為了磨練雙手的手感,才會以非慣用手吃飯,我有一陣子也用左手吃飯(我的慣用手是右手)。此外,專攻糖尿病的內科醫生為了避免自己罹患糖尿病,刻意用小湯匙吃飯,放慢進食速度,以大湯匙狼吞虎嚥、媲美大胃王的進食方式,是導致糖尿病和肥胖問題的捷徑,從某方面來說,用小湯匙吃飯也等於實踐了「放慢進食速度」與「細嚼慢嚥」。吃飯時不喝水 促進唾液自然分泌至於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的原因其實相當簡單,因為水分會稀釋口腔裡的唾液,只要口中有食物就不喝水,仔細咀嚼促進唾液分泌,由於唾液可以提升免疫力,因此提升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就是,細嚼慢嚥,幫助唾液分泌。利用辛香料彌補鹽分 增加調味多樣性另一方面,高血壓專科醫生吃飯時特別注重鹽分攝取量,大家都知道,攝取過量鹽分會引起高血壓,專門治療高血壓的醫生都會告訴病患,日常飲食要減少鹽分用量,所以他們自己吃飯時也會吃得較清淡。利用辛香料,例如胡椒、辣椒、芥末、山葵、大蒜、香草等,不僅能彌補減少的鹽分用量,還能增加料理調味的多樣性,向這些專業醫生看齊,改善你的飲食習慣吧!(本文摘自/醫學博士才知道的驚人工作分配術/核果文化出版) 

與友同桌吃飯 竟染急性A肝!

與友同桌吃飯 竟染急性A肝!#吃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0歲左右年輕男子,感染急性A型肝炎掛急診,由於該名男子沒有去過落後地區,醫師在問診後才知道,原來他是在照顧得到A肝的友人時,與他一起吃飯才遭到感染! 吃了A肝患者食物 遭到感染這名男子因為急性A型肝炎去就醫時,醫師原本以為是去落後地區遭到感染,但是他卻沒有前往,因此就很詳細的詢問了他的日常生活起居,沒想到,原來他是因為照顧得到A肝的朋友,而這位朋友因為沒有食慾,無法吃下食物,這名男子吃了他剩下的食物,進而遭到感染。 得過A肝 會有抵抗力亞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志道表示,A型肝炎會經由飲食傳染,而4、50歲以上年齡層的人,因為小時候衛生環境不好,很多人都得過A型肝炎,進而會有抵抗力,但是近年來,台灣衛生環境變好,很多年輕人都沒有抵抗力,加上兩岸來往頻繁,以及常會去落後地區旅遊、出差,就會因為飲食而傳染。 如何不生病? 預防醫學最高境界大家都想要不生病,但是卻很難避免,然而,確實有很多疾病是可以預防的!陳志道醫師指出,尤其是經由實證醫學所提供的疫苗接種,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台灣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的成效,在國際上廣受矚目,也是預防醫學最被醫界所津津樂道的項目。 接種A肝疫苗預防感染不過,陳志道醫師提醒,隨著B型肝炎的逐漸消失,目前台灣極需要接種A肝疫苗,尤其是30歲以下年輕人,因為從小在乾淨的環境下成長,幾乎都沒有得過A肝,也就沒有對於A肝病毒產生抵抗力,最好是能接種疫苗來加以預防感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吃飯配話易脹氣 3穴位+2茶飲改善

吃飯配話易脹氣 3穴位+2茶飲改善#吃飯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中秋佳節將近,賞月亮吃月餅,一邊烤肉一邊話家常是最開心的事,然而每年中秋節前後,診間裡腸胃不適的病患就跟著增加,其中不乏腹部脹氣的民眾,就是因為吃飯配話、吃太快等原因造成,醫師表示,藉由中醫的穴位按摩及茶飲,輕鬆就能解決這些惱人的腸胃問題。多咀嚼、飯後散步 減少脹氣機率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楊紓怡醫師表示,脹氣時首先要先找出不適的位置,若是脹氣的位置在肚臍下,可能是因為腸子蠕動的狀況不佳所引起,就必須先處理排便的問題;如果脹氣的位置在肚臍上,則可能是進食的習慣及消化能力不佳所引起,如吃太快、吃飯配話、情緒壓力、乳糖不耐症、腸躁症等,都是加重胃脹氣的元兇。因此,面對胃脹氣,一定要從生活中的小細節開始改變,莫急莫慌慢慢吃,不要暴飲暴食,每一口食物可以多咀嚼20下;減少產氣食物的攝取,如豆類製品、地瓜、花椰菜、芋頭、牛奶、可樂等;減少不容易消化食物攝取,如米糕、湯圓、粽子、年糕、飯糰、肉圓等;用餐後多散步,不要馬上坐下或趴下;飯後喝湯要適量,飯前喝湯更好。輕盈紫蘇飲 窈窕順暢除脹氣另外,也可藉由穴位按摩,每次可以按30下,有症狀就可以按,以指腹輕輕按摩即可,消除腸胃脹氣,包括位在腕橫紋上2吋(約三橫指)處的內關穴,其作用可緩和胃降逆,幫助消化。合谷穴位在虎口處,於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兩條筋的中間位置,具有行氣止痛,解便助消化。天樞穴在肚臍兩側2吋處,可消食化積,利水通便。此外,楊紓怡醫師也推薦2中藥茶飲,可減脂助消化、除脹氣。1) 輕盈紫蘇飲/紫蘇葉2錢、山楂2錢、烏梅1錢,以500c.c.熱水煮滾後,待涼即可飲用。2) 窕窕順暢飲/決明子1.5錢、陳皮2錢、玫瑰花1.5錢,同樣以500c.c.熱水煮滾,放涼後飲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