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治療

中西醫整合治療 對癌症化療病人更有效

中西醫整合治療 對癌症化療病人更有效#化學治療

放射線、化學治療產生的副作用,經常導致癌症患者不得不中斷治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戴承杰主任、血液腫瘤科戴承正主任最新研究-「併用中藥對接受化療癌症病人肝臟保護及完成化療之成效」結果顯示:中西醫整合治療對癌症化療病人更有效,且併用中藥可保護化療期間的肝功能。此研究於今年10月為美國實證醫學期刊(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接受。 此項研究歷時一年完成,為病例對照研究設計,調查對象年齡皆大於20歲,經專科醫師診斷為癌症的病例,自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接受癌症治療的研究個案共89位,並參與184次化學療程。其中42次的化學療程為『併用中藥治療』,意指癌症病人化療期間在傳統醫學科門診依照病人之血液檢查值使用保肝或加強造血的中藥,保肝之中藥以小柴胡湯、黃連解毒湯,或五苓散為主。收集資料包含四部份:基本屬性因素:性別、年齡與高血壓、糖尿病、病毒性肝炎帶原帶原之其他疾病史。疾病及治療因素:癌症診斷、癌症分期和狀態(初診斷或復發)、化療時機(術前或術後)、腹部放療或非腹部放療。是否取消或延遲化療。化療評估期(執行化療之前一週)、化療治療期(化療療程之最後一次化療前一週)及化療恢復期(完成化療之後兩週)的SGOT(麩草酸轉氨脢)、SGPT(丙胺酸轉胺?)檢驗值。戴承杰表示,本研究結果顯示,當控制年齡、性別、癌症分期、放射線治療部位、癌症診斷等變項之後,併用中藥之病例組在化療期間之SGOT(麩草酸轉氨脢)值較未併用中藥之對照組低,顯示對癌症化療病人的肝臟有保護作用。控制病毒性肝炎、初診斷或復發、放射線治療部位等變項之後,併用中藥之病例組與未併用中藥之對照組,兩者相對照之下,併用中藥之病例組於化療期間並無危險值存在,且可保護化療期間病患之肝功能,所以本研究支持中西醫整合性醫療對於接受化學治療癌症病人具有成效。

提昇自我照護 輕鬆應付癌症用藥之副作用

提昇自我照護 輕鬆應付癌症用藥之副作用#化學治療

「癌症用藥」在醫學上的名詞是指抗腫瘤藥物,現今被研發並用於治療惡性腫瘤的癌症用藥非常多,這些抗腫瘤藥物會依藥理分類、藥物結構、作用部位又區分為化學治療藥物(Chemotherapy)、荷爾蒙藥物(Hormoneagents)、分子標的治療(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血管新生抑制劑(Angiogenesis inhibitors)、生物反應修飾劑(Biologic response modifiers)。這些癌症用藥是如何被選擇使用在不同的惡性腫瘤呢?主要還是根據惡性腫瘤細胞的形態、特性、發生部位與分期給予適當的選擇用藥與治療。奇美醫院 - 藥劑部 黃曉鳳藥師表示,大部分的癌症病友對化療產生畏懼而不願意接受治療而選擇民間偏方,以致延誤治療,但是若病友對化療之副作用有所認識並了解如何處理及預防,如此對化療引起的副作用即不再害怕並勇敢接受化學治療。抗癌藥物之副作用大致可分為如下種類:1.化學治療藥物:包括嚴重掉髮、皮膚紅疹可能合併搔癢、口腔黏膜發炎導致的疼痛且缺乏食慾、腹瀉或便秘引起的腸胃道不適、末梢神經的皮膚感覺異常甚至會有刺麻感、味覺改變、心臟毒性並危及心臟功能、骨髓抑制可能會導致貧血與感染的併發症危險率提高、全身性的過敏反應有可能也會導致立即性的危險,尤其是腸胃道的毒性,會導致程度不等的噁心及嘔吐,這些副作用發生的部位與機率會因所使用的化療藥物而有所差異。2.荷爾蒙藥物在副作用方面可能會出現熱潮紅、體重增加、乳房脹痛、男性女乳症、皮疹、關節或骨頭痠痛等症狀。3.分子標靶治療與血管新生抑制劑是具有專一性以特定分子作為標的,並切斷腫瘤細胞增生之訊息傳遞路徑,經過一連串的結果是阻礙血管新生、腫瘤萎縮、抑制腫瘤轉移而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及延長疾病穩定期。在副作用方面是比傳統的化療來得少,仍然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肌肉痛、皮疹、輸注過敏反應(寒顫、發燒、低血壓、呼吸困難)、間質性肺病、血球減少、高血壓、心臟毒性等副作用,但是上述這些症狀也會依使用不同藥物或併用其他化療藥物引起不良反應之嚴重度與發生率而有所差異。黃曉鳳藥師說,如何提昇癌症病患自我照護能力,對於在門診的化療病患,奇美醫院藥劑部針對使用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的化療藥物的病患,由專責藥師於病患施打化療後3~4天以電話訪談追蹤:其是否發生副作用、並教育預防與處理方法、至整個治療療程結束。對於住院的化療病患,提供的臨床藥事服務與照顧如下:一、化療藥物不良反應記錄與改善評估病友在住院化療期間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的症狀,治療期間會持續觀察並記錄副作用變化直到出院,對於已經發生的副作用醫療團隊會進行檢討和評估並提出改善措施。二、高致吐性化療藥物不良反應追蹤與藥物調整之改善評估專科藥師對注射高致吐性化療藥物的病友,進行預防性止吐藥的使用及效果評估,若止吐效果不彰會建議醫師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改藥物品項,並持續追蹤評估其止吐成效。三、對初次化療之住院病患進行藥物衛教與宣導自我照護計劃針對初次施打化學治療的病友,黃曉鳳藥師指出,希望能夠透過用藥指導讓病患瞭解對藥物的認識及副作用的預防與處理方法。並給予每位病友「化學治療藥物不良反應之自我照護手冊」教導病友紀錄檢驗檢查值、不良反應自我評估、對於不良反應的處理方式,以提昇其對抗癌藥副作用之自我照護能力。除了可提升病患的用藥品質與安全外,更是一種拉近與病友雙向互動的溝通方式。同時也透過滿意度調查可以瞭解病患對於藥教藥師整體表現進行評估,有助於藥師在臨床藥事服務上的改進。

讓腫瘤冬眠 與癌細胞共存

讓腫瘤冬眠 與癌細胞共存#化學治療

癌症治療中若未能讓身體中的癌細胞完全消失,患者該如何和癌瘤共存呢?讓腫瘤進入冬眠,就像是一條毒蛇因為寒冬的環境與氣候而冬眠去,不再對身體造成傷害。癌瘤一旦進入冬眠,會失去侵入人體正常組織和轉移到別的器官的能力;對我們身體而言,這樣的腫瘤就宛如一般良性的腫瘤,乖乖的不會作怪。 光田綜合醫院腫瘤內科 - 郭集慶 醫師表示,腫瘤醫學裡研究讓癌細胞進入冬眠的療法其實並不稱做冬眠療法。臨床上發現某些經過積極化學治療後,以較低劑量的某種化學藥物,較長期的給予,會出現防止腫瘤的血管新生及防止腫瘤轉移的好現象。這些好現象是腫瘤進入冬眠的必要條件。 部分患者的腫瘤冬眠帶來的生存期延長和經抗癌治療後達到「完全緩解」〔意指理學檢查及影像學檢查找不到殘餘腫瘤的狀態〕的患者的無病存活期一樣久。 郭醫師指出,患者的腫瘤處在冬眠時,常會被誤認為是對化學藥物產生抗藥性且惡性度高的頑固癌瘤,患者很可能會不斷被施予不必要的化學治療,對身體的傷害可能因此產生。故正確判斷腫瘤是否處在冬眠狀態的重要性自是不言可喻。 生物療法中針對腫瘤細胞內特定的分子標靶的治療一方面帶來更佳治癒率,另方面也能「修飾」癌瘤的生物行徑,從超惡性變為中度惡性再變成不那麼惡性;讓腫瘤冬眠不啻為一個良好的治療模式。 郭醫師強調,抗癌治療其實應該是以「患者為中心」來實行的。治療方法的選擇固然得符合當今的治療水平,但如何剪裁出真正能適用於個別患者的狀況,進而提升存活機會才是重要的議題。

中醫輔助癌症治療 調節提昇免疫力

中醫輔助癌症治療 調節提昇免疫力#化學治療

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八十的癌症患者在獲知自己病情之後尋求非正統的療法,在國內的數據恐怕更高。其實中醫藥對於癌症病患的體質調理及生活品質改善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許多方面都能提供有效的幫助,值得進一步推廣及應用。不過因為在坊間常見部份不肖商人刻意誇大中藥的抗癌療效,推波助瀾販賣價值不斐的藥品或保健食品,從中牟取暴利,從而讓講求實證的西醫師對中醫有了反感,拉大了中西醫的鴻溝。奇美醫院中醫部 - 郭世芳醫師表示,事實上西醫本來就能成功控制許多的癌症,甚至如部份淋巴瘤與鼻咽癌還能達到臨床上的治癒,只是患者面臨治療上所帶來副作用的不適,讓原本已覺虛弱的身體亙加孱弱不堪,看在家屬的眼裡也多添了許多的不捨;而中藥的抗癌作用雖然有時能達到神奇的效果,但是偏方絕非適合每一個患者,所以站在中醫的立場,要提醒癌症的病患與家屬最好不要隨意嚐試。對腫瘤病患而言,化學與放射治療後所產生的不適如食慾減退、體重減輕、失眠煩躁、氣短胸悶、疼痛酸麻、腸胃功能紊亂等問題是最常面臨的困擾,有時不適的程度甚至會超過腫瘤本身。郭醫師說,在西醫的治療基礎上,如果能再加入中醫藥調整體質同時加上日常飲食膳食的建議,將可使治療過程更為平順,提升整體生活品質。郭醫師指出,接受過放、化療的患者也經常表現出消化功能障礙、體質消瘦、乏力、貧血及機體功能衰弱與惡病質,直接威脅患者生命,臨床研究顯示對的提高具有相當療效,透過益氣養血、健脾和胃等扶正培本中藥確實可以增加和穩定體重、改善食慾以及活動能力指數改善癌症患者的惡病質狀態,以提高生活品質;另外化療期間常存在血球低下的問題,造成嚴重倦怠感及增加感染的危險。中醫透過四君子湯系列,再配合應用許多單味藥如黃耆、雞血藤、補骨脂等,常可以有效提升血球,並進一步改善其他的不適症狀;其他症狀如失眠、癌性疼痛等都可透過中醫藥物或針灸推拿按摩的處理而獲致一定的改善。奇美醫院中醫部對腫瘤患者的調養一向強調以中西醫結合為前提,希望透過中醫的體質調理與調節免疫力,盡量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增加存活率與存活時間,同時藉由完整的西醫追蹤檢查,讓醫師群與患者都更能掌握住病情,做出最好的治療計畫,透過情緒、飲食、活動體力、睡眠的調整讓患者更有信心面對所有治療,在門診的追蹤裡看到患者露出久違的笑容與活力,是醫護人員最大的工作動力,未來更可以透過腫瘤患者住院中醫會診給付的試辦計畫實施,進一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讓更多患者得到更完善的照顧。

對付非小細胞肺癌 ”標靶治療”提高抗癌機會

對付非小細胞肺癌 ”標靶治療”提高抗癌機會#化學治療

惡性腫瘤一直以來位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肺癌近幾年更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行榜第一位。肺癌在治療上,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種。非小細胞肺癌約佔所有肺癌病人數85%以上,分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主要是靠手術、放射線與化學療法。不幸的是,約70%病人在診斷時都已經無法接受手術,只能接受以化學治療為主的緩和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胸腔內科主任莊淇源表示,根據國際學會治療指引,目前第一線化學治療藥物合併含鉑類藥物在治療無法開刀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病患時,疾病控制率約在30-40%。傳統化療藥物作用機制就是要干擾細胞分裂增長,但這些化療藥物不管癌細胞或是好細胞一律毒殺,特別是骨髓造血細胞、口腔腸胃黏膜細胞和毛囊細胞,患者接受化療後,可能會有嘴破、掉髮、免疫低下及噁心等副作用。莊淇源說,最近幾年發展出針對癌細胞量身訂「治」的「標靶治療」,是在一開始就已選擇好癌細胞中的目標,利用癌細胞某些特殊構造在正常細胞裡缺乏的特性,用專一性藥物攻擊這些特殊構造來殺死癌細胞,但對正常細胞則不造成或是只有很低傷害。目前非小細胞肺癌的標靶治療藥物,主要以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胺酸磷酸激活酶(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活性藥物為主。在臨床使用上,依據亞洲各國統計,有近50%患者接受此藥治療而延長存活期。根據莊淇源的經驗,病人在開始使用此一藥物後,如果是有反應患者,一般兩個星期內患者會感覺到症狀減輕,緩解病狀速度較傳統化學藥物也較為迅速。但常見副作用包括腹瀉、皮疹、皮膚癢及貧血,不過屬於可逆性,停藥後即可改善。另一類標靶藥物則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雖然標靶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癌細胞,但這些藥物並非救命仙丹!臨床顯示,服用標靶藥物後,平均一年之後癌細胞又會復發,病情惡化。他說,隨著對癌細胞分子生物學的了解,近年有許多新藥陸續出現,在癌症治療上帶給患者新選擇,為病患提供更有效且副作用更小的治療方式。許多病患都認為化療副作用相當恐怖,例如噁心、嘔吐、掉髮等,如果經濟能力許可,都希望跳過化療,而直接使用標靶藥物。莊淇源建議,化療、放療及標靶藥物,可以組合成多種不同療程,病患不應堅持己見,以為最貴藥物就是最好救命靈丹,應在醫師評估下,靈活運用各種療程,提高抗癌機會。

脖長硬塊可能是鼻咽癌警訊

脖長硬塊可能是鼻咽癌警訊#化學治療

一名高中男生因一年前感冒時摸到的淋巴腫遲遲未消,故前往光田綜合醫院檢查,沒想到竟診斷出罹患鼻咽癌。目前少年正積極接受該院腫瘤中心的治療,而光田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楊英傑醫師也特別表示,國人罹患癌症的年齡不斷下探,即使是不菸不酒的青少年,也有可能罹患癌症,若民眾發現身體異狀,千萬別等閒視之。楊英傑醫師表示,這位同學今年18歲,其實他在一年前就曾摸到左右兩邊的脖子出現小小的硬塊,當時正巧感冒發燒的他,以為是感冒常引起的淋巴結腫,因此不以為意,想說吃吃消炎藥就好了。可是感冒好了以後,發現脖子上的硬塊卻遲遲不消,而且還越來越大。由於自己不菸不酒,自視身體健康的他一直拖了一年,才到醫院看診,沒想到經切片檢查後,竟發現罹患鼻咽癌。醫師指出,鼻咽癌雖好發於四十歲以上的中年男性,但是各年齡層不分性別皆有可能發生。鼻咽癌的發生因素有很多種,遺傳佔一部份,如果父母中有一人罹患,則子女罹癌機率就比一般人高出6倍。更重要的是環境因素、常吃醃漬食物(鹹魚、鹹菜)、抽菸等都是致病的原因,但即使未有上述致病因素,民眾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像該少年這樣不菸不酒、家無遺傳案例的年輕人,也可能罹患鼻咽癌。由於鼻咽癌發生的位置是在鼻腔深部連接至咽喉上方處,位置特殊,肉眼不易發現初期的徵兆有頸部腫塊、流鼻血、耳塞感,若忽略而不去檢查,拖到出現腦神經受損如複視、頭痛、嘴張不開或脖子淋巴非常大時,往往腫瘤已是第三、四期,有不同程度的癌細胞轉移,錯失治療良機。為了提升爲了提供患者更優質的放射治療,光田綜合醫院特別引進了最新型的影像導航直線加速器,可執行多種先進放射治療技術,包括影像導航放射治療(IGRT)與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利用導航系統與電腦治療計畫系統精確定位癌細胞,提升治療精準度,並大幅降低放療副作用,而這位少年也在癌症中心專業的醫療團隊治療下,成功控制癌細胞。醫師提醒民眾,鼻咽癌早期常見的臨床症狀有側頸部逐漸增大的腫塊、流鼻血、耳塞、不明原因長期鼻塞等,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儘快到醫院耳鼻喉科檢查。

用鏡頭捕捉生命的希望 數位攝影比賽等你來參加!

用鏡頭捕捉生命的希望 數位攝影比賽等你來參加!#化學治療

慧君,在2008年捕捉希望比賽中,以作品「掌聲鼓勵」獲得病友組第一名,在頒獎典禮的現場,她的樂觀與開朗,感染了與會的所有人;喜愛攝影的她,用鏡頭紀錄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她說:「一路走來,我總覺得自己獲得的比失去的還多,一場不同的體驗,讓我更懂得去珍惜生活周遭的一切。生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生命失去了希望與追尋的目標,我盡力去活在每一個當下,我想這也是我為什麼愛攝影和旅行的原因!!儘管那只是有如曇花的短暫一刻」。慧君去年參加比賽的動機很單純,她只是想把自己看到的所有跟更多人分享,她表示:「我喜歡電影,其實從攝影的角度,也有點像在拍電影,不過比較像一開始在擬定分鏡圖的過程,從多元化的角度會察覺,自己所經歷的只是一段過程而不是終點;其實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充滿了更多需要被幫助的人,從很多非洲、印度等國家的影片中都會發現,他們所經歷的一切,那種無助感可能比疾病還更深層,相較之下,自己是幸福的,有機會的話也很想到這些國家走走,盡一己之力去幫助更多的人,並記錄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跟大家分享,畢竟施比受更有福」。今年,當我們邀請慧君參加第2屆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時,電話中的她笑笑地說,「把機會讓給別人吧!我相信有更多人比我更需要」,問她有什麼要和大家分享的,她說「我承認,自己有時候還是會有氣餒的時候,不過經由這段特別的旅程,在人生的大海中,我找到了生命的羅盤,雖然在迷霧中航行難免有點不知所措的感覺,但我相信目標的彼岸就在不遠的前方,就讓我們現實一點,去做一些不可能的事吧!!」也許您是癌症病友的家屬,無怨無悔地陪伴他們走過治療的路;也許您是辛勞的醫師或護士,正在爲癌友得到更好的照護而努力;也許您自己本身就是癌症病友,正勇敢堅強的面對病痛帶來的考驗;請不要放棄,只要相信就有希望!請您用鏡頭讓我們知道,您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對癌症病友的關懷!不論你是癌症病友、家屬、照護團隊或是社會大眾,癌症希望協會誠摯邀請您,拿起相機,拍下您最滿意的照片,一同來參加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活動詳情請至http://blog.sina.com.tw/hope_camera/或來電癌症希望協會(02)3322-6286分機27王小姐

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下)

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下)#化學治療

近年來,也發展出一種生物製劑治療(就是所謂的標靶治療),因為90%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B細胞上會有CD-20表面抗原的表現,所以用一種抗CD-20的單株抗體製劑 Rituximab  (商品名:Mabthera莫須瘤)與CD-20表面抗原結合,以引起體內免疫反應,消滅淋巴瘤細胞。因為這種標靶治療是針對CD-20表面抗原的細胞,所以不會像化學治療一樣傷及正常細胞,病人的用藥後的副作用也會少一些。 淋巴癌分為B細胞與T細胞兩大類,其中B細胞占80%,它又分為高惡性度、低惡性度與中惡性度淋巴癌。 其中,中低惡性度淋巴癌約占70%,而莫須瘤又對中低惡性度淋巴癌有療效,也就是約有六至七成淋巴癌患者會用到莫須瘤。根據國外文獻資料顯示,合併使用化療與莫須瘤, 約可增加15%完全緩解率,兩年無病存活率增加四至六成,三年存活率至少增加10%。研究報告中指出,傳統化學處方合併標靶治療,可以大幅提高整體緩解率、存活率及延長存活期。在合併使用之下,第一期或第二期淋巴瘤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以有80~90%,第三期或是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則有30~50%。健保局2月1日起核准標靶治療藥物-莫須瘤(rituximab)用在「維持性治療」的健保給付,讓更多使用莫須瘤治療有療效的病患,減少復發時間。也就是在化療之後,再進行兩年只有單獨注射莫須瘤的治療,即每三個月注射一次,一年注射四次,兩年共注射八次,病患在門診即可接受注射。而健保給付的部分是針對濾泡性淋巴癌,在第一、二線治療有療效者,給予接續兩年的維持性治療健保給付。有些患者並非屬於濾泡性淋巴癌,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但若是屬於低惡性度淋巴癌,如果經濟能力許可,建議自費使用標靶藥物用在維持性治療,減少復發機率。總之,早期發現、早期積極治療、持續追蹤,是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當您出現「燒(發燒)、腫(淋巴腫大)、癢(皮膚癢)、汗(夜間盜汗)、咳(咳嗽)、瘦(體重減輕)」等症狀時,也應注意是否是「淋巴癌」找上門了。(本文作者/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 - 陳威宇醫師)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