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網路霸凌 4件該做5件不該做的事

遇網路霸凌 4件該做5件不該做的事

2019/10/6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是網路霸凌的受害者,我建議你採用 4S 策略歸納面對網路霸凌:

  • Stop(停止):冷靜下來,別回應網路霸凌者
  • Save(存檔):截圖,留存對方進行網路霸凌的犯罪證據
  • Sweep(掃除):把對方從自己的社群軟體中刪除,自己也暫時離開網路
  • Say(告知):告訴可以信賴的人,尋求支援

輔導網路霸凌受害者:「四件該做的事」
如果你是網路霸凌受害者的親友、導師或輔導老師,輔導過程有四件該做的事:
第一件事:「我聽到你所說的,我會陪伴你,你並不孤單,說給我聽吧!」
訴說,即療癒。
鼓勵當事者勇敢說出來,避免恐懼與孤立。可以和學校行政人員、信賴的老師、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來討論。
當孩子不敢把遭遇霸凌的經歷跟父母或老師說、害怕說出來的不利後果,或者不信任大人時,可以參考「網路成癮與霸凌求助資源」(附錄二),透過電話或線上討論,會更清楚、更有勇氣做出自我保護的行動。

第二件事:「這不是你的錯。」
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創會理事長、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說,許多大學生因受到網路霸凌而求助,在各種「靠北」社團中,一個人「發難」攻擊後,引起「鄉民」圍剿。她鼓勵受害者這麼思考:「別用別人的錯懲罰自己。」
罪惡感很容易連結到憂鬱情緒、自殺意念與想法,因此,簡單地解釋「錯不在你」,並反覆提醒這點(再保證),協助當事者減輕事件中的自我責備,是預防憂鬱與自殺的關鍵。

第三件事:「你還可以做些什麼?」
不少人受到傷害以後,一邊掉淚、一直觀看霸凌訊息,讓心傷更重。鼓勵自己勇敢暫時離開傷心地(社群網站),「自我保護」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先確認是否照著 4S 策略來因應,接著,照顧好自己。前述受到霸凌之後的身心症狀,包括:情緒困擾、恐懼感、憂鬱、失眠、身體症狀(如頭痛)、腹痛等,三餐要規律、充足睡眠、減輕壓力,讓受傷的自己在時間的流動中逐漸康復。

第四件事:「向學校反應霸凌事件了嗎?」
校方需要進行積極介入與通報,在嚴重的情況下,考慮是否讓當事者短期休假、休學、轉學等做法。
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通報作業要點」等相關規定,學校必須做到:

  • 向直轄市、縣(市)社政及教育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 就事件進行初步調查,於三日內召開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會議。於受理申請之次日起兩個月內,由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處理完畢。
  • 以書面答覆申請人,並告知不服處理結果之救濟程序。
  • 學校應以乙級事件進行校安通報,並立即列冊追蹤輔導。
  • 如確認為校園霸凌個案者,即應依規定以甲級事件通報校安系統,並啟動輔導機制。

輔導網路霸凌受害者:「五件不該做的事」
相對地,輔導受害者的過程有五件不該做的事:

  • 別小看霸凌:忽略了當事者可能的嚴重心理傷害,或對方施行真實暴力的可能性。
  • 別急著幫當事者解決問題:助長了當事者的無力感,過度依賴他人,仍缺乏面對網路霸凌的勇氣與自信。
  • 不要看到霸凌者就躲:可能滿足加害者的權力快感,助長繼續霸凌的行徑。
  • 別還手:不落入「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
  • 別單獨面對霸凌者或其父母:會讓自己暴露於危險情境。

(本文摘自/APP世代在想什麼/ 心靈工坊 )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