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不要吝於”讚美”

親子溝通:不要吝於”讚美”

2010/10/18

翔翔是一個五歲活潑的小男孩,家中除了爸媽外,還有一個三歲妹妹,兄妹倆幾乎每天都會因為玩玩具出現很多爭執。開始時,媽媽總會試著跟翔翔和妹妹講道理、要翔翔讓著妹妹,維持了秩序後再離開,但兩人常一下就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繼續大吵大鬧,有時媽媽被他們弄得很抓狂,會用嚴厲的口氣大聲斥責,並且給一連串的命令要兩人遵守,但翔翔常回說:「不公平!是妹妹先打我的,為什麼只說我?她也要一起!」,挑釁口吻常讓媽媽更氣憤,情急之下有時會忍不住動手…

時間一久,翔翔變得情緒更容易激動,不但口中不停碎碎念,還會砸東西出氣,甚至有幾次把玩具砸向妹妹,當場把妹妹給嚇哭了,妹妹覺得很委屈也很害怕,甚至最近出現作噩夢、尿床情況,除此之外,翔翔在學校的表現也讓老師搖頭,常為了跟同學搶玩具,在下課遊戲時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推人,翔翔的人際關係也因此越來越差。翔翔爸爸有時也會幫忙管教,但幾乎都用體罰的方式,所以翔翔一看到爸爸兇起來,不是哭就是躲得遠遠的。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黃春偉指出,如上述例子,父母覺得已經給予孩子時間與注意力,但不瞭解怎麼親子關係會這麼緊張,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好像越來越嚴重,他建議以下親職技巧可以提供協助:

  1. 「要」做:
    A.給予『具體的』讚美
    B.高品質陪伴時間
    C.熱衷享受親子互動。
  2. 「不要」做:
    A.情緒性責罵
    B.標準不一的規則
    C.給一連串命令但是未確實執行。
  3. 停:忽略孩子不良行為;看:注意孩子良好行為;聽:靜下心聆聽孩子行為背後想表達的心聲。
  4. 若孩子真的出現了不該被忽略的行為,父母可以:
    A.冷靜情緒、中性表情
    B.給予警告並說明不服從的具體後果
    C.不要給孩子爭辯機會
    D.堅持執行

但請注意~任何管教都是建基於『關係』上,基礎打得穩,管教才有效。
相關資訊請參閱:親子互動遊戲治療(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 http://www.pcit.org,或親至松德院區兒童精神科門診諮詢。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