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肺癌基因型!肺癌權威揭「1檢測」成延長存活關鍵

揪出肺癌基因型!肺癌權威揭「1檢測」成延長存活關鍵

2021/11/17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肺癌年年蟬聯國人癌症致死率之首,但你知道其實肺癌也有分不同種類嗎?依肺癌依生物特性和臨床表現,可分為「非小細胞癌」與「小細胞癌」,前者約佔9成,主要包括鱗狀上皮細胞癌、肺腺癌、大細胞癌;後者則常發生在呼吸道中央,因為生長快速、容易轉移,治癒率多半較低。

因此在治療肺癌前,臨床多建議以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一次性找出不同的致病基因,才能有效掌握肺癌黃金治療期,並制定相應的治療策略。

肺癌突變基因EGFR佔半數 MET存活期最短
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高尚志指出,今日肺癌已進入精準醫療世代,「非小細胞肺癌」是最常見的肺癌種類,有一些已知的致病基因突變,以EGFR基因佔半數以上最為常見,其他還包括ALK、BRAF、ROS1、MET等基因突變型別。

「肺癌EMBA」包括:
E = EGFR,在一般晚期肺腺癌患者中佔50%以上,是肺癌中最常見的基因型。
M = MET,此突變基因過去只能傳統化療,但成效不佳,屬肺癌中患者存活率最短。
B = BRAF,發生比率僅佔1~3%的罕見肺癌基因,由於此基因突變亦會在其他癌症中被發現,加上肺癌檢測率不高,因此許多患者會不知道自己是BRAF突變。
A = ALK,在EGFR檢測陰性的患者中,約有1成的機會檢測為ALK陽性,且年輕女性與不抽菸患者佔多數。目前已有健保給付及第1、2代標靶藥物,可穩定控制病情避免惡化。

1次NGS檢測就找出致病基因 大幅提高肺癌存活率
過去治療肺癌時,傳統檢測多使用螢光位元雜合、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PCR等技術,一次僅能選擇檢驗1種基因型,不僅可能在過程就錯過黃金治療期,一旦檢體不足,還需要重新採集,亦會面臨出血與感染風險。

高尚志指出,肺癌治療分秒必爭,若以NGS檢測,可以一次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核酸分子同時進行序列測定、對基因進行全貌分析,一次性找出致病罕見變異基因。患者無須擔心進行NGS檢測所費不貲,醫療團隊可依據患者的經濟狀況,提供最適切的NGS類型及建議,對抗肺癌未必帶來沉重經濟負擔。

多元標靶藥物問世 罕見肺癌病友可望受惠
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葉育雯補充,過往因肺癌確診後多需使用化療和第1代標靶藥物治療,造成身體精力及元氣大幅衝擊,也因副作用耐受度降低,醫囑順從度大幅降低;這類患者因為治療不積極,存活期往往很短。

但隨著醫療科技發展,ALK、MET等罕見肺癌型別的多元標靶藥物已接連問世,可望讓不同型別的肺癌患者皆受惠使用;在肺癌發生進展時,也有望接續替換其他標靶藥物,醫囑順從度和治療成果也與過去大相逕庭。

葉育雯呼籲,目前醫師已可依據患者的用藥考量,打造客製化療程,有效提升預後患者的治療便利性、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建議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矚,專心與醫療團隊一起面對肺癌,就能爭取更長存活時間,累積更多人生美好記憶。

延伸閱讀:患罕見肺癌6旬婦拒化療,用突破性標靶藥成功救命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