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

檳榔為1級致癌物 致免疫功能降低

檳榔為1級致癌物 致免疫功能降低#致癌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吃檳榔對口腔的危害已經廣為人知,但吃檳榔成癮的人卻難戒這個不良習慣,永和耕莘醫院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致癌物分為1、2A、2B、3、4、5級,令國人聞之色變的塑化劑屬於2B級,而不含紅灰、白灰、荖花、荖葉的檳榔果實,和二手菸一樣,被列為1級致癌物。有人形容,嚼檳榔就像用沾有致癌物質的菜瓜布反覆磨擦口腔,而在科學實驗中顯示,白老鼠也因此罹癌。只吃檳榔,罹患口腔癌機率是一般人之28倍,喝酒+吃檳榔是54倍,抽菸+吃檳榔是89倍,喝酒+抽菸+吃檳榔是123倍。檳榔除了已知會引起口腔癌、食道癌、咽癌外,檳榔的粗纖維會不斷傷害牙齦,牙齒。牙齒會磨損,牙床不斷下移。最終將導致牙床無法繼續提供養份給牙齒,形成牙周病,所以「吃檳榔可以顧牙齒,不會得蛀牙?」實為迷思,吃檳榔反而會提高牙周病發生機率。吃檳榔還會使有氣喘者氣喘惡化、造成免疫功能降低,也會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上升,最新研究中發現,吃檳榔可能會引起肝癌(增加9.8倍)、肝硬化(增加5.5倍)、糖尿病等,孕婦嚼食檳榔,可能會使新生兒體重過輕或是有早產、流產、死產現象,除此之外,孕婦嚼食檳榔,其子女容易得代謝症候群,若是糖尿病患者嚼檳榔則會使腎臟受損。永和耕莘醫院這幾年針對原住民、青少年、清潔隊員、運輸業、營造業等,進行檳榔防制宣導的經驗,當下未必就能看出成效,有些改變也許需要一段時間才逐漸顯現,透過每週一次的課程、為期共四週的戒檳班,教導學員認識檳榔的危害、體驗口腔癌的可怕、並學習如何拒吃檳榔的技巧,不僅已幫助許多紅唇族戒檳、減檳,也在社區中埋下拒檳的種子。

泡麵含微量致癌物 韓國評估暫無危害

泡麵含微量致癌物 韓國評估暫無危害#致癌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韓國泡麵有毒?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外電報導韓國農心公司於2012年6月前生產之6款速食麵產品,檢出含有微量致癌物質苯芘(benzopyrene)。經查,六款產品中,有二款產品有輸入紀錄,其品名與101年之進口數量分別為「農心爽口海鮮味烏龍麵」,總重量約3萬7千5百餘公斤(每包120克,約3萬1千2百餘包),以及「農心香辣海鮮味烏龍麵」總重量約2萬2千4百餘公斤(每包120克,約1萬8千6百餘包)。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據目前掌握資訊顯示,該檢出物質源自速食麵的調味包,且屬微量,韓國政府評估無安全危害性,並未要求產品下架。食品藥物管理局目前已聯繫產品台灣總代理商星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並取得公司對進口產品安全性資訊之聲明。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自事件發生迄今,亦未獲韓國或其他國際通報回收資訊,將會進一步洽詢韓國官方,取得農心公司產品安全性之資訊,若確認產品有安全疑慮,將採取必要之稽查與管控措施。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若韓國原廠基於保障消費者等考量,宣布回收產品,將建議並注意台灣進口商回收相關產品,民眾若對產品有疑慮,可向台灣總代理商星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洽詢。

遠離口腔癌!檳榔OUT健康IN

遠離口腔癌!檳榔OUT健康IN#致癌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檳榔,危害了許多人的健康,更讓許多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滿因此而破碎。根據統計顯示,台灣每年有2,300人死於口腔癌,9成患者都有嚼檳榔習慣,基隆衛生局提醒,喝酒、抽菸又嚼檳榔的民眾,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23倍,因此呼籲民眾最好盡快戒檳榔、遠離口腔癌。 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主任張賢助表示,台灣每年有5,800人發生口腔癌,有2,300人死於口腔癌,口腔癌不論是發生或死亡的平均年齡都要比其他常見的癌症要早10到20歲,也是中壯年男性最常發生的癌症。 2004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證實,檳榔子本身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荖葉,光嚼檳榔就會致癌,張賢助主任也強調嚼檳榔、抽菸及喝酒更是口腔癌常見的三大危險因子,因為嚼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沒有該習慣者的28倍,若嚼檳榔又吸菸,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提高為89倍,如果酗酒、嚼檳榔、吸菸三種危險因子都具備的人,罹患口腔癌機率比完全沒有這些習慣的人,高出123倍。 此外基隆衛生局也提醒有嚼檳榔的民眾,了自身的健康著想,應善用政府的資源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為了減少檳榔對於健康造成的危害,呼籲紅唇族們,趕快戒掉檳榔,沒有嚼過的人,更別輕易嚐試!

當心!豆干含皂黃 食用後恐致癌

當心!豆干含皂黃 食用後恐致癌#致癌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指出,市售黃色大豆干竟然高達四分之一違規添加工業色素「皂黃」,嘉義市政府衛生局為確保民眾食用安全,於今日至市場稽查抽驗市售黃豆干是否含「皂黃」工業色素並做現場簡易檢查。嘉義市政府衛生局今年以來已針對豆製品監測甲醛及過氧化氫56件,結果均符合規定,亦曾於傳統市場辦理黃色豆干皂黃的簡易檢查,未檢出不符規定產品且泡製簡易檢查試劑,提供民眾自行DIY檢測,並宣導民眾如何選購辨識,因應中元節將近,將特別加強豆類製品的衛生管理。嘉義市政府衛生局指出,皂黃是一種工業用色素,依規定不得添加於食品中,食用後將可能引起肝臟細胞損害,促進肝癌的發生,是一種致癌物質,另外,時入過量苯甲酸,則會引起流口水、腹瀉、肚痛、心跳快等症狀。去水醋酸屬防腐劑中毒性較強的一種,有可能產生肝病變及細胞染色體病變,長期使用可能增加致癌風險。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局長孫淑蓉表示為保障民眾健康,除針對可疑的產品加強抽驗及稽查輔導外,也籲請民眾應避免購買外表色澤太過鮮豔的食品,多挑選天然食材,以免吃到過量或違法的食品添加物以確保自身安全。

醫訊/檳榔一口口 健康就失手

醫訊/檳榔一口口 健康就失手#致癌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設立的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2003年,IARC又邀集台灣代表在內的16位多國學者,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作出了「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證實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在台灣,每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易罹患的癌症,衛生署也指出,口腔癌為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發生及死亡年齡均較其他癌症早10至20年, 而根據衛生署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亡統計也顯示出,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皆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4位,一年新增近6千名口腔癌患者,另有約2千4百人死於口腔癌,因此台大醫院特別舉辦了這場講座,呼籲嚼檳榔的朋友們,戒掉檳榔!講座時間:101年6月19日星期二 上午8:20~8:40講座地點:臺大醫院竹東分院一樓門診候診區

香菸含60種致癌物 即早戒菸保健康

香菸含60種致癌物 即早戒菸保健康#致癌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香菸在西元年後即存在,也常在社交場合中使用,但古代人平均壽命短並不注重菸害。其實香菸中的「尼古丁」經由肺部黏膜吸收後直接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飄飄然的欣快感,許多人先獲得正向的作用,如增加工作效率、減低食慾、心情穩定,而後接踵而來的是副作用,如焦慮易怒、精神無法集中、失眠、便秘等。香菸讓身體暴露於超過250種有毒物質或致癌化學物之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球平均有540萬人死於菸害,平均每6秒即有1人死於菸害,使用菸品者平均壽命減少約15年;事實上吸菸幾乎傷害身體的每個器官,即使不直接造成死亡,對於吸菸者的生活品質也多少會有影響,例如:呼吸困難、工作不便等。吸菸更是致癌的主因之一,菸草中含有超過4,000種化學物質,至少有60種已知的致癌物,所有癌症的死亡有30%都可歸咎於吸菸行為;菸草內主要引致癌症的物質來自焦油。基隆市立醫院胡麗娟院副院長提醒民眾戒菸之益處:改善肺的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額外危險性、降低中風的機率、可以降低罹患及死於癌症的風險,而其效益會隨著戒菸期間越長而增加。單靠意志力戒菸成功率約為3%,但戒菸門診併戒菸藥物治療成功率則可大於20%。基隆市立醫院願做市民戒菸的夥伴,提供戒菸講座及不定期戒菸班、戒菸門診和戒菸諮詢服務,歡迎市民隨時利用戒菸服務。

十個口腔癌九個嚼檳榔 杜絕檳榔保健康

十個口腔癌九個嚼檳榔 杜絕檳榔保健康#致癌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臺灣嚼檳榔人口約有139萬,10個口腔癌患者中,9個有嚼檳榔的習慣。2010年臺灣因為口腔癌死亡的有2,370人,臺北市就佔了151人。口腔癌是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6歲,比其他癌症早10歲,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2003年指出,檳榔子本身就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臺北市衛生局也呼籲民眾最好戒掉嚼檳榔的習慣。 有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嚼不含有添加物的檳榔,就不會罹癌,其實,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在2003年證實,檳榔子本身就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荖葉等,光嚼檳榔就會致癌;檳榔的粗纖維,嚼食時有如菜瓜布在口中摩擦,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使口腔有灼熱感,並一再發生水疱或潰瘍等變化,致使進食、刷牙、口腔檢查和牙科治療皆十分困難。由於口腔癌0~1期的五年存活率可達76~80%,為了減少檳榔對於健康造成的危害,臺北市衛生局呼籲紅唇族們,趕快戒掉檳榔,並請30歲以上嚼檳榔、吸菸民眾每隔2年定期做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致癌物砷易被身體吸收 少攝取高脂食品

致癌物砷易被身體吸收 少攝取高脂食品#致癌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國人飲食西化,許多人都對油炸食品愛不釋手,油品安全也不斷地受到全民關注,09年傳出部分油炸油含砷量超過衛生標準的訊息,訂定油炸油以酸價(AV)值為2.0的換油標準,衛生單位擴大稽查,讓業者重視油炸油品質。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FAO/WHO JECFA)都曾評估砷的毒性,暫定人體對於無機砷的每週可容許攝入量為15微克/公斤體重。人體攝入砷的主要來源是經由食物和飲水,如魚類、海產及藻類含有砷酸甜菜鹼和砷酸膽鹼等有機砷,所幸這些砷化合物對人體不具毒性,且容易排出體外。而在美國、德國、台灣(烏腳病)及英國等,都曾發生過飲用水遭到砷污染的事件,解決之道就是不要喝含砷的井水,改喝自來水。通常砷經由飲食進入人體後,約有60~90%會被吸收,而分布到肝、脾、腎、肺及消化道中,經過四週後,僅在皮膚、頭髮、指甲、骨頭及牙齒中還存有少量的砷,其餘都會迅速地被排出體外。當人體大量攝入無機砷時,會出現噁心、嘔吐、腹部絞痛、腹瀉或血便等急性症狀,甚至會有死亡的危險。一旦砷積蓄在體內,將會導致神經系統、心臟血管、腸胃道、生殖泌尿道、造血系統及皮膚等損害;並可能造成畸胎或胎兒死亡。長時間低濃度的暴露也會引起各種慢性危害,如皮下的微血管叢擴張、皮膚出現紅斑,接著出現色素過度沈澱、表皮角化症、嚴重脫屑,以及脫落性皮膚炎等症狀。此外,無機砷已知是人類確定的致癌物質,會導致皮膚癌及肺癌。我國訂定食用油脂類的衛生標準中,重金屬砷的最大容許量為0.1 ppm (百萬分之一),衛生署歷年來皆持續對我國食品進行重金屬含量監測。截至目前為止,稽查單位一旦發現砷含量過高則會依法銷燬,不會流入市面。衛生署提醒,民眾平日除多加注意飲食均衡,攝食豐富且充足的蔬果外,限制油炸及高脂食品的攝取,更是預防許多文明病的養生之道。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第200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