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

食道癌術後加速康復療程 助提高存活

食道癌術後加速康復療程 助提高存活#康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超過40歲出現漸進性食物吞嚥困難時,就要考慮食道癌的可能性。根據衛生署的統計,食道癌目前已成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五位,雖然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不過年齡層有逐漸下降趨勢,近幾年來,30-40歲的年輕患者也不少。每年有超過2500多名新病例的發生。臺中榮總胸腔外科引入最新的「微創胸腔鏡食道癌切除手術」,此外更進一步結合復健科、呼吸治療科、營養師、麻醉科醫師,在以病患為中心的精神下,採取多科醫師協同合作,共同為病患量身製定手術前、中、後的治療方案,以期提升手術品質,改善手術的成功率。食道癌手術後加速康復療程 需病患與各科醫師共同配合臺中榮總胸腔外科李明璟醫師表示,「近年來我們發現,如果能在手術之前把病人的生理和心理調整到最佳的狀態,手術的成功率能夠明顯的提升。這就像是要去參加馬拉松的長跑,一定要經過比賽前期的訓練計劃,提升個人的能力之後才有可能完成。」而手術後加速康復療程 (ERAS)便是一種手術流程的改善計劃,需要病患與各科醫師的共同配合才能成功。李醫師強調,「面對食道癌切除這類高風險手術,只靠最新的微創手術或機器人手臂輔助手術來提升治療成果是有限的。病人本身和家屬的努力和配合,或許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化療、電療、手術 有助提高存活率食道癌的治療則根據腫瘤位置、侵犯程度,有不同的方式:若是最早期的食道癌,腫瘤還在黏膜上,可以直接使用內視鏡切除黏膜,幾乎沒有傷口,但腫瘤已經侵犯到肌肉層、而且無法透過內視鏡徹底刮除,可以直接進行腫瘤切除與食道重建手術。如果腫瘤已侵犯很深,穿透食道外層的肌肉,這時通常會建議先做化學治療或化療搭配放射線治療(或稱電療),讓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李醫師表示,「對於手術後加速康復療程,我們有一整套的治療計劃,手術前要戒煙戒酒,保持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在復健科和呼吸治療科醫師的指導下鼓勵病人多運動並按時做呼吸訓練,手術後要提早下床活動。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卻對手術的成功有巨大的影響。」根據近臺中榮總的統計資料顯示,食道癌病人接受手術後加速康復療程 (ERAS)後,不論是呼吸器使用天數、胸管置放天數,全量灌食所需天數或住院天數都有明顯的提升。平均手術後第8天便可出院返家,下降了近60%,這遠遠超出預期。

非知不可:足底秘密助中風康復?

非知不可:足底秘密助中風康復?#康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中風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在台灣是第四大死因。腦中風會造成肢體無力,無法完全自主地控制肢體運動,對於走路功能的喪失造成很大的影響。能夠恢復獨立而自在的走路功能,是中風患者認為最重要的復健項目之一。預防跌倒,訓練站立姿勢平衡足部在人體是最為複雜的結構設計。由於足部需承受身體全身的重量且日常生活多需行走活動,因此足部對於人活動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足部結構不正常、骨頭和肌肉、韌帶間的不平衡,或是部分功能的不正常,都會引起相關的足部症狀。老化經常會伴隨皮膚及壓力感受度的降低,尤其在足底表面,因此容易削弱平衡控制並且增加跌倒或足部不穩定的危險。欲保持穩定的站立平衡,透過足部建立的身體的重心必須被確定在穩定位置。除了神經感受影響之外,老年族群的肌肉相對有較不穩定的趨勢,雖然足弓墊對於扁平足具有減輕足部疼痛與動作控制的效果。一般給予客製化鞋墊,藉由與足底全面接觸,達到減壓及減緩疼痛的作用,但對於平衡的提升,是否能達到促進平衡效益,特別是針對老年族群,是值得努力的目標。「姿勢控制」這個詞彙被廣泛地用於姿勢定向、姿勢穩定與平衡。姿勢的控制(平衡)是一個複雜機制,需要肌肉骨骼系統與神經系統互動合作。肌肉骨骼系統包括:關節活動、脊柱柔軟度、肌肉力量及身體各部位生物力學的結合。神經系統成分包括:動作處理(神經肌肉反應機制);感覺處理(視覺、前庭、本體感覺系統);高階統合處理(預期性和調整性姿勢控制)。(本文摘自/走對路少生病/博思智庫)

運動保鮮法 「1357」法則跟著做

運動保鮮法 「1357」法則跟著做#康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運動療法要堅持下去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時間一長,很容易厭煩日復一日的鍛鍊。如何能使運動保鮮呢?試試下面的祕訣吧!1) 朝著目標努力/運動之初,可以通過為自己設定目標來堅定持之以恆的決心。目標可大可小,但一定要切合實際。比如,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月內通過運動減掉1千克體重的目標,或者在一年內希望通過運動達到具體怎樣的治療效果。2) 用計畫表約束自己/目標設定了之後,讓我們根據目標來制訂具體的執行計畫吧!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以每一天或者每一週為時間單位來規劃運動時間和項目。記得將計畫表貼在醒目的地方,既時刻提醒著自己,也可以讓家人幫忙監督執行。3) 從最感興趣的項目開始/糖尿病患者的年齡層很廣,不同的年齡層,愛好的運動項目必定不同。將他人的建議當作參考,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最為擅長的一項,這樣可以在運動中獲得成就感,更容易堅持下去。4) 你不是孤軍作戰/朋友可以帶來精神上的支持和動力,與朋友一起鍛鍊身體,趕走運動的枯燥,不僅獲得了更多的快樂,還能促進與朋友間的感情,互相扶持著克服疾病困難。5) 不必拘泥於某個項目/再有趣的運動項目,長期堅持下去也必定會感到枯燥無聊,這時不妨換一種運動項目,或者乾脆穿插進行,這樣可以保證運動對自身的吸引力,另外,購物、家事動等,也都可以成為運動的方式。實踐運動「1357」法則1) 至少1種運動方式/糖尿病患者在運動時,每天至少要選擇1種以上的運動項目,這樣做不僅能夠利用不同項目運動身體各個部位,還可以避免單一項目造成的枯燥、乏味,增強了運動的趣味性。2) 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運動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過長的、不適合自身體質的運動時間會給身體增添負擔。不過,運動時間過短也無法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一般來說,每日每次運動30~60分鐘即可。3) 每週至少運動5次/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重點是以適當的方式,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持之以恆。並不是每一種運動都有利,也並不是運動強度越大越好,強迫身體反而會給健康帶來危害。4) 每次運動量是承受力的70%/想要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堅持每天都運動是最好的辦法。特別是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每週一定要運動5次以上。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控制血糖十分有益。(本文摘自/降血糖這樣吃有效/人類智庫出版)

康復之友好熱情! 鳳凰盃南投開跑

康復之友好熱情! 鳳凰盃南投開跑#康復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由行政院衛生署草屯療養院承辦的「台灣地區康復之友第二十一屆鳳凰盃運動會」,今(5)日上午在草屯中山運動公園舉行開幕典禮,來自全國各地一千多位精神疾病康復之友選手組成的二十五支隊伍共襄盛舉,儘管天公不作美,但選手們依然熱情不減,精神抖擻。典禮邀請台中市文華高中儀隊蒞臨表演,衛生署醫院管理委員會李懋華執行長與草屯療養院陳俊鶯院長也到場為選手們加油打氣。會中由康復選手代表宣誓,勉勵選手們超越巔峰,發揮運動家精神,爭取最高榮譽。並由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在現場帶來熱情活力的大會舞,為大會拉開序幕。精神病友們在又濕又冷的會場中全力以赴,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半共進行旋轉壽司、兩人三腳、藕斷絲連、滴水不漏和桌球等多項競賽活動,選手們都遵守遊戲規則,發揮最佳運動員精神,朝著目標終點邁進,整個競賽過程激烈絕不輸給任何運動會。衛生署為促進及維護全民身心健康,展現全國精神醫療復健成果,1991年首創全球先例,舉辦全國性精神康復之友鳳凰盃運動會,委託八家精神專科教學醫院輪流籌辦,迄今已進入第二十一屆。這一次選在南投草屯舉辦,為突顯地方特色,精心設計「鳳凰群會九九峰」的精神口號,讓所有參與者對南投及草療留下美好且深刻的印象。參加的單位由早期各精神醫療網核心醫院組隊,擴展至各公私立精神醫療機構、各縣市康復之友協會、家屬關懷協會、心理復健協會、各縣市衛生局及各精神復健機構(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人數也從首屆五百餘人增加至今已超過一千六百人,足見國人及政府對精神疾病防治的重視與工作投注的心力,透過充滿活力的運動會,藉此打破社會大眾對精神病友的成見,尊重他們也肯定他們的努力。

精神病友可康復 重返穩定生活

精神病友可康復 重返穩定生活#康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精神病患者及家屬最大的心願,莫過於不再受到疾病的困擾、脫離污名化標籤,重返穩定生活,不過,決定精神疾病康復的因素有許多,包含患者的發病時間、治療時間、就醫服藥遵從性、家人社會支持系統等,皆會影響病患的康復程度。依據「精神衛生法」第39條規定設立精神衛生相關機構、團體從事病人社區照顧、支持及復健等服務。目前精神相關機構團體包括日間留院、社區復健中心、長期養護、康復之家、精神障礙者團體及家屬團體等。病友經過機構團體的協助,能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從有關日常生活處理能力、社交技巧、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心理重建等復健的治療,最後回歸社區生活。有關精神復健已由傳統的「疾病治療」轉變為「回歸社區」的方向,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對於精神社會心理復健的定義為「促進個人盡可能在社區獨力生活的過程,它涉及增進個人的能力與改變其環境,使精神障礙者能創造更好的生活;社會心理復健的目標在達到個人與社會的最佳功能,並且減少失能、障礙與壓力,影響個人的選擇,以使其能成功地生活於社區」。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精神病友辛苦漫長的復健之路,除了患者與家屬的努力,更需要大家的包容與協助,「少份標籤、多份關心;少份歧視、多份重視」,讓我們共同陪伴精神患者勇敢地走向復健之路。

醫療努力、自我修復見成效 女大生車禍展現生命奇蹟

醫療努力、自我修復見成效 女大生車禍展現生命奇蹟#康復

20歲的曾曼霖,遭受車禍重大撞擊,生命頃刻間危在旦夕,心焦的父母備受煎熬,度日如年,臺中慈濟醫院醫療團隊不放棄任一點希望,搶救得宜,讓他奇蹟式的在短短三個月內,恢復九成。「無常」讓曾家人更懂得珍惜,也感恩醫護人員用心、用愛守護生命,志工膚慰心靈的陪伴,如今夫妻兩茹素,並加入慈濟志工行列,將愛的感動傳給更多人。三月中,護理系學生曾曼霖騎機車上課途中發生車禍,接獲通知的雙親趕到醫院,映入眼簾的是全身淤青、插滿管線的孩子,兩人當下抱頭痛哭,跪求醫師「救救我的女兒」。曾曼霖在急診初步的檢查,發現嚴重氣、血胸與腦部硬膜下出血。會診胸腔外科主任吳政元,他指出,第一時間從胸部引流出來的血量超過1000CC,第一要務是得先緊急手術止血,開刀進一步發現,他在車禍的強力撞擊下,肝臟破裂並頂進胸腔,把橫膈膜撞出長達十五公分的裂口,破裂的橫膈膜與肝臟,出血量很大,導致血液流入胸腔,馬上請一般外科主任吳永康、神經外科江培業醫師加入搶救行列。除了修補破裂的肝臟,還放上腦壓監測器。吳永康主任指出,文獻資料顯示,肝臟大面積破裂會大量出血,多數病人在到院前就死亡,當時他看到曾家夫妻為女兒傷勢著急的神情,以同樣是為人父親的心情設想,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他的摯愛女兒,他的心又會有多麼的悲痛欲絕、柔腸寸斷。加上傷者那麼年輕,醫療團隊決定拚拚看。當時,為了避免肺部缺氧時間過長,導致低血壓狀態太久引發腦部缺氧,而導致死亡,由心臟外科主任余榮敏裝上葉克膜。曾曼霖廿多天跟死神拔河的日子,前後多次手術,輸血近一萬五千毫升,相當成年女性全身換血三次。為了解曼霖腦部受傷的情形,甚至讓他在帶著葉克膜情形下,由多位醫護人員護送,搭電梯上下,做電腦斷層檢查,挑戰醫療極限,創下臺中慈濟醫院的記錄。整個搶救的過程,每次都有極高的風險,「簽手術同意書簽到手軟」曾爸爸一邊擔心女兒的安危,一邊得故做鎮靜,安慰另一半的情緒,還曾經有一次「父女前所未有最接近的一次」,是換上無菌衣,進入手術室看女兒剖開的腹部,忍了好久的男人的眼淚,面對前來探病的親人,終於再也擋不住,一次又一次的潰堤,食不下嚥,幾天的功夫,暴瘦好幾公斤。在醫護人員的細心照料下,極富運動細胞的曾曼霖,靠著平時鍛鍊身體打下的紮實底子,發揮自我修復功能,20多天就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一個月後就出院。出院兩個月內,恢復九成,恢復之神速,連醫師都感到驚奇,也替他們高興。吳政元主任指出,曾曼霖這類休克加上多重性器官創傷的病患,幾次瀕臨死亡的邊緣,對於醫療人員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但只要病患還有一點點的希望,都要堅持下去,不能輕言放棄從死神手中搶回來的任何可能,看到他重生,正是見證生命的奇蹟,讓醫療團隊十分安慰,也印證臺中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具備急重症搶救的能力。回想整個過程,讓曾爸爸最最感恩的,除了醫師就是志工,因為醫師把孩子救回來,醫的是病患的身體,志工則充分安撫家屬的心,讓他們在極度恐慌中學會交託。其實,曾曼霖對於整個意外的發生與住院的過程,並沒有什麼記憶,看家人拍的照片、聽他們講起那段時間的痛苦,整個都是模糊,但他已能深刻感受家人滿滿的愛,想起那段時間給爸爸媽媽帶來的折磨,自己也會忍不住掉淚。如今的她,明顯的變了、跟家人之間的互動也不再一樣。曾曼霖說,我愛運動,以前的外號是男人婆,個性很酷、很容易不耐煩的那種。現在笑容多了,更有耐性。最開心的事是,爸爸不再像以前那麼忙,兩人一起出去散步,父女兩十指交扣的雙手最有安全感。曼霖在三個女兒中排行老二,曾爸爸說,國中以前,曼霖最愛當他的小跟班,貼心的陪他到客戶家做水電,從小,父女兩的感情最好,還曾經相伴登玉山。進入青春期後,孩子變得比較叛逆,加上他是以工作為先的人,久而久之疏於經營親子關係,一場車禍,讓他體驗到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賺多少錢,撿回一個在鬼門關前走一遭的女兒,他明白「平安健康、幫助他人」的生活才有價值。原本就是慈濟會員的曾家人,因為女兒被度進慈濟門,如今進一步茹素,並成為志工,放下手邊的工作、協助搬遷,曾爸爸愈做愈高興,要把他所得到的感動傳給更多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