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無力

扣釦子、吃飯有困難?中年男小心這病

扣釦子、吃飯有困難?中年男小心這病#肢體無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7歲的范文尊是越籍退休警官,20多年來左側半邊無力、漸漸失去知覺,就連受傷流血都沒甚麼感覺。不但隨時都感到尿意,怎麼都解不完、近2年解便更需要超過1小時,走路需聳左肩,步態如同殭屍。此外晚上更無法順利入睡,睡覺左腳常常麻木,嚴重干擾生活及睡眠品質,檢查後得知患者頸椎有嚴重壓迫,一直以來誤以為是腰椎問題沒想到竟是頸椎問題在作怪!發病年齡平均為53歲 更好發於亞洲人員林基督教醫院微創中心主任程彥博醫師表示,從病人走路一跛一跛發現其有手腳均有麻木及感覺異常現象,脊髓型頸椎病併後縱韌帶骨化,是由於年紀增長脊柱磨損,造成頸部脊髓被壓迫或推擠,好發年齡平均為53歲,以男性居多,相對於歐美更好發在亞洲人身上,而脊髓型頸椎病併後縱韌帶骨化患者可能有以下的症狀:1) 脖子、手臂、手指或手掌刺痛或麻木感、抓握東西障礙。2) 平衡和協調性出問題,跛行、容易跌倒。3) 易有眩暈情形,身體無法保持平衡穩定。4) 精細動作的困難,書寫、扣釦子、吃飯可能都有困難。脊髓受壓迫 行走障礙持續加重程彥博醫師強調,這種情況在頸椎病患者中大約占5%左右,少部分的頸椎病人,因為頸椎裡面的脊髓受到壓迫,出現行走障礙,並且持續加重,則需要採用手術的方法,幫助頸椎儘快恢復穩定狀態。因此,有身體不適反應時勿亂聽信偏方,也別心灰意冷,只要患者和醫生密切合作,要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疾病可以完全得到有效的控制。

3種「脊病」上身 身體像被分兩半!

3種「脊病」上身 身體像被分兩半!#肢體無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種脊椎問題同時上身,身體竟像被分兩半!身體突發症狀,左右兩邊卻出現不一樣的症狀,當心恐為腫瘤在作怪。50多歲的陳先生無特殊疾病史,某日開車時突然背部一陣劇痛猶如雷擊。接下來出現左手、左腳無力現象,到醫院時,陳先生意識清楚,無顱神經異常,但出現左側肢體無力、右側自胸口以下感覺喪失的現象。身體兩邊出現的症狀不同,醫師臨床評估此為頸椎的Brown-Sequard症候群。經過頸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為頸椎腫瘤。3種類型的脊椎問題介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科主治醫師王毓禛表示,臨床上,脊椎症狀極為多樣化,但有3種脊椎問題會讓病人身體有如被分為兩半的現象。王毓禛醫師說明,以下介紹3種類型的脊椎問題,這些「脊病」都可能導致症狀形成分區表現的情形:1) Brown-Sequard症候群為脊髓的一側受損,症狀為受傷同側的運動功能喪失,受傷對側痛、溫覺喪失,無力的肢體在同一邊,麻木的肢體在另一邊,就像左邊、右邊症狀不同。2) 脊髓完全損傷,損傷部位以下肢體癱瘓,感覺喪失,就像上面、下面症狀不同。3) 局部單邊頸椎或腰椎神經根受損,較常見,可能導致一隻手或腳麻木無力,左邊、右邊症狀不同。身體出現「一邊一國」 求助為上策王毓禛醫師提醒民眾,每位患者治病因、治療方式都不相同,並非每種症狀都是源自脊髓,也有可能是腦部問題或其他原因。身體若有類似上述「一邊一國」的現象時,最後要請求專業神經內外科醫師仔細評估,尋求正確診斷及治療。

體重減輕又無力 衰弱症上身

體重減輕又無力 衰弱症上身#肢體無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下肢無力、食量變小,當心恐為衰弱症!80歲的陳阿嬤一向身體硬朗,2個月前不慎在家門口跌了一跤,雖然只有頭部輕微瘀傷,阿嬤擔心再次跌倒,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近1個月來,家人發現阿嬤食量變少,走起路來搖搖晃晃,走沒幾步就抱怨下肢無力,到老年整合性門診就診評估後發現,原來阿嬤罹患了「衰弱症」。衰弱前期比率40.0% 長輩要注意台大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老年醫學科主任賴秀昀醫師表示,衰弱的5大核心症狀包括:體重減輕、疲倦乏力、肌力下降、走路速度變慢、以及活動力變差。如果5項中出現1至2項,稱為「衰弱前期」,若出現3項以上,則是「衰弱症」。根據國民健康署「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調查」顯示,65歲以上國人衰弱前期的比率約為40.0%,衰弱的比率則為4.9%,女性以及年紀越大的長輩,衰弱的盛行率越高。體重減輕5%都要接受篩檢賴秀昀醫師指出,衰弱症會使老年人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並增加死亡的風險。其實衰弱可以治療,只要讓患者接受阻力及有氧運動訓練,補充熱量及蛋白質和維生素D,就有機會使長輩恢復健康。賴秀昀醫師建議,70歲以上的長輩,或是因慢性疾病導致體重減輕超過5%的人,都應接受衰弱的篩檢,家屬也應鼓勵長輩接受進一步的處置,以避免提早發生失能。

多吃花生、大豆 偏頭痛好的快

多吃花生、大豆 偏頭痛好的快#肢體無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工作壓力大,許多人都有過偏頭痛問題,側邊太陽穴,會伴隨心跳及脈搏有不自主的抽痛現象,嚴重者可能會產生心悸、併發視力不佳現象,頭痛持續4~12小時,精神不濟、肢體無力,有時可能會有暈眩等症狀。10%~20%患者 視力疲勞、有幻象在台灣約有180萬人有偏頭痛困擾,偏頭痛症狀以女性居多,與月經有很大的關係,在內分泌影響之下,偏頭痛的症狀會更劇烈,嚴重者可能併發噁心、嘔吐、畏光,大約有10%~20%的病人,會有視力方面的症狀,包含視覺疲勞、幻象等等,其中也有些患者會有耳鳴現象。睡眠差、氣候變化、飲食都會影響許多患者認為是文明病而自行吃成藥解決,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醫師林高章表示,睡眠不足、氣候變化、食物都會影響偏頭痛的形成,藥物可飛為急性緩解或慢性預防,提醒民眾勿亂服成藥若已經尋求醫師幫助,也切勿自行停藥。運動、穴道按摩、活絡血液另外,秋冬早晚溫差大,易引發頭痛,在外接觸冷空氣後,盡快洗熱水澡,吹乾頭髮,除了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也可以紓解頭痛,大部分的病患都需要充足休息時間,避免勞累過度,適時的運動如瑜珈、游泳等也能夠協助釋放壓力,另外,也可以透過按摩穴道讓氣血通順,活絡眼周血液循環。飲食方面,可以多攝取含「鎂」的食物,如花生、核桃、大豆等,遵循低鈉飲食,頭痛症狀也可有效緩解,低脂蛋白,如豆漿、高纖碳水化合物如五穀根莖類、堅果類,都能有效預防頭痛。, 

腦中風多併發症 僅10%能完全恢復

腦中風多併發症 僅10%能完全恢復#肢體無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0歲的周先生有高血壓病史,在某天清晨要起床的時候突然發現右側肢體無力,併有麻木感覺、嘴角流口水,後來被診斷出腦中風,住院治療並復健。 腦中風分2類中國附醫台北分院神經內科醫師楊程智分析,腦中風一般可以分為2類:1) 梗塞性腦中風(Ischemic stroke) /  佔85%,因腦部血管血液受阻塞造成。2) 出血性腦中風(Hemorrhage stroke) /  佔15%,因腦部血管破裂,血液到腦組織所引起,造成腦細胞壞死,而這個部位所控  制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患者會表現出手腳無力、麻木、語言困難、以及各種功能上  的問題。 若出現這些症狀要小心並立即就醫,楊程智醫師表示,國人腦中風盛行率約為千分之6.4,估計約有14萬人,其中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了高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心律不整、以及缺乏運動等。臨床也會有以下症狀:1) 突然發生1側手腳無力或是麻木。2) 突然發生意識不清或是不能言語。3) 1眼或是2眼突然看不見。4) 突然暈眩步態不穩或是動作不協調。5) 突發性劇烈頭痛或是嘔吐。 中風多併發症 應配合治療計畫與控制危險因子楊程智醫師指出,中風患者發病後的情形僅有10%幾乎完全恢復、25%只有輕微障礙、40%有中度到嚴重的障礙、10%需要在養護機構長期照護、15%死亡,此外,腦中風患者的併發症很多,日常生活也會面對很多問題,需要做整體的評估後針對問題來解決,醫師除了評估患者的醫療需求外,也會提供藥物與復健處方,並教導患者如何預防以及治療併發症,也讓患者好好控制危險因子,以減少腦中風的發生機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右手肢體無力 竟是缺血性腦中風惹禍

右手肢體無力 竟是缺血性腦中風惹禍#肢體無力

右手反覆使不上力,當心可能是缺血性腦中風的前兆!一名許姓老師長期右邊肢體無力,以為是職業病所致,卻一直找不出原因,後來開始出現半邊臉歪斜、流口水等情況,就醫檢查才發現是血管狹窄引起的腦中風,經由神經外科手術後終於重回最愛的教學工作。擔任高中數學老師二十年的許老師,今年四十多歲。為了解決右邊肢體無力感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多年來四處求醫,始終不見改善。最後才經腦部核磁共振影像檢查發現,是左邊的內頸動脈遠端有狹窄情況,以及發生腦中風而不自知,老師一開始還擔心開刀風險,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右手連拿筷子都使不上力,並有流口水、右臉歪斜,才趕緊回到醫院接受開刀治療。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宗憲說,病患左邊內頸動脈狹窄,原本就發生過腦中風,後來因血流供應不足,又合併短暫性的腦缺血,引起右邊肢體無力,於是建議做血管繞道手術。這項「顱內顱外血管吻合術」是從腦外面的血管接到腦裡面的血管,使腦裡的血流比較足夠,由於可能有腦出血、血管的吻合處出血,甚至接了之後阻塞等立即性的風險,過程中必須相當謹慎。吳宗憲醫師指出,為降低手術風險,手術過程中使用顯微鏡並輔助綠光顯影,在接血管前先將螢光顯影劑打入病患體內,接著再配合近紅外線,讓血管走向及血流狀況清楚呈現後,才進行血管吻合。藉由綠光顯影劑的影像,可看到血管接通的狀況,大幅改善以往血管吻合處沒接好的出血問題,甚至是吻合處接好後阻塞情況。經過七個小時的手術,病患右邊麻的狀況立即獲得改善,二天後嘴巴及臉歪斜、流水口也都恢復,肢體也愈來愈有力氣。吳宗憲醫師表示,「缺血性腦中風」為動脈血管粥狀硬化,如果有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過高等疾病,則會加速動脈硬化。建議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及心臟病患者,應定期檢查監測血脂肪、血糖,以及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查,並遵照醫生指示接受治療與控制,預防腦中風發生的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