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痠背痛

易疲勞、腰痠背痛 恐是營養攝取不均所致

易疲勞、腰痠背痛 恐是營養攝取不均所致#腰痠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據國健署2013年所公布職場員工外食比例調查發現,有高達5成以上,每周三餐外食5天以上,雖然外食方便取得,但現在的飲食型態大多西式、精緻化,也易有高GI、高油脂、高糖份等「3高」問題,使得多數人明明身體沒任何疾病,卻經常感到腰痠背痛、疲勞困乏、注意力不集中等「亞健康」狀態,埋下胰島素阻抗的危險因子,成為罹患疾病的高危險群而不自知!長期營養不均 第二型糖尿病恐找上你程涵宇營養師表示,現代人因工作及生活型態,營養攝取不均衡的狀況早已是常態,長期下來,不僅容易處於亞健康狀態,也可能會導致胰島素阻抗,產生頭暈、嗜睡、體重增加等不明顯徵兆,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風險。特別是糖尿病,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2014年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為9.92%,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且有高達98%的患者都屬於第二型糖尿病,主要與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果糖、素食攝取過多有關,但若能積極的進行體重、血糖、及飲食控制,還是有機會能夠回復健康,除此之外,營養師也建議民眾,應攝取均衡營養、改善飲食陋習,如此一來,才能擺脫疾病風險。

久坐開車+大掃除 過年腰酸背痛者增3成

久坐開車+大掃除 過年腰酸背痛者增3成#腰痠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除舊佈新、家家戶戶總是卯起勁打掃,有些因姿勢不良不慎扭拉傷。此外,春節期間不論是方城之戰的麻將族、返鄉陷車陣的開車族、或久坐沙發的電視族、熬夜上網的電玩族、大展廚藝的媽媽族,都容易引起一連串的不適,導致過年前後,各類痠痛的病人增加近3成。急性扭拉傷先冰敷 緩解後再熱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沈蘊之醫師表示,若再加上常熬夜、抽菸或喝酒,會更損傷肝血腎陰,陰血不足濡養肌肉筋骨,使得肌肉變得較緊繃,肌肉筋膜失去原有彈性,更是罹患肢體痠痛或受傷的主要原因。按摩全身10穴位 遠離痠痛沈蘊之醫師也說,若不小心造成傷害,產生急性扭拉傷或挫傷,使得局部「紅腫」疼痛的急性發炎時,局部應立刻休息停止活動。在初起的1、2天內冷敷處理,可以止痛緩解抽筋,消腫及減少出血,降低發炎。而急性期緩解後則可用熱敷,可改善局部循環,增進組織復原能力。也可藉由按摩穴位來緩解疼痛的狀況,如:●腰痛/腰痛穴、委中穴、大腸俞、養老。●肩頸痠痛/風池、中渚、後溪。●手肘痛/曲池、手三里。●手腕痛/陽谿、手三里。他也提醒,急性痠痛常見的迷思是認為應少活動、多休息,實際上適度活動可改善血液循環,還能牽拉肌肉以放鬆緊繃肌群。比如:腰痛可作強化腰背腹部肌耐力、肌力的訓練為主,每週至少3次,持續4~6週。並且漸進性的增加運動量,以個人能忍受程度為原則。或是鍛鍊中醫養生「八段錦」,可加強肌肉伸張。如果真的需要臥床休息,時間不超過2至3天為佳。 

大掃除搬重物 醫:屈膝不彎腰防受傷

大掃除搬重物 醫:屈膝不彎腰防受傷#腰痠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隨著年節的腳步逼近,家家戶戶開始著手忙著大掃除,而因腰酸背痛來求診的病人明顯增加,復健科醫師也提醒民眾,在大掃除或者採買物品時應注意姿勢,以預防腰痠背痛、肩頸痠痛的狀況。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醫師表示,許多婆婆媽媽們,在掃地、拖地時,常不自覺的彎腰、低頭,導致用力時支撐點不夠,容易使後背肌拉傷,掃地、拖地時可善用適當的輔助工具,例如省力的拖把、吸塵器等。而搬重物的時候,切勿直接彎腰搬取,這樣易使腰椎受傷,民眾應謹記「屈膝而不彎腰」,所抬的重物要靠近身體再抬起,並避免轉身取物的姿勢,要正面對所取物品。推拉重物時,雙腳前後應分開微曲,保持腰椎挺直,運用身體重心的轉移來移動物體。出現痠痛 先休息+冰敷緩解 在取高物的時候,也應避免腰椎過度後仰,而造成傷害;若家中有長者,此外打掃時間應控制,一次最好別超過50分鐘,打掃期間應安排中間休息10到15分鐘,休息時可適時拉筋,減少肌肉緊繃。最後,周醫師也提醒,若出現下背痛的狀況,可適度休息、24小時內冰敷、抬高患部減輕腫脹來改善,若疼痛快速加劇時,則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以免延誤治療。  

乳癌患者腰痠背痛 小心是骨轉移警訊!

乳癌患者腰痠背痛 小心是骨轉移警訊!#腰痠背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福部公布2011年十大癌症排名,發現,乳癌發生人數較2010年增加了4%的人數,乳癌患者除了要面對原發癌症的威脅外,更要特別小心癌症轉移的問題!日前,一名40多歲婦女因背痛問題長期輾轉難眠,原以為只是單純腰酸背痛並未就醫,後來演變成下肢癱瘓無法行走,經骨科醫師檢查並轉至外科詳診,才發現是罹患乳癌,且已轉移到脊椎骨所引起。輕忽骨轉移 恐發生骨折、癱瘓骨轉移是乳癌患者最常見的遠處轉移,大約有近5成的乳癌轉移患者,首次發生轉移是以骨頭為部位,且末期乳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的機率約達6至7成。骨轉移大多數會出現在脊骨、肋骨、頭骨、骨盆或是四肢長骨,初期徵兆可能是較輕微的症狀,如局部肢體疼痛、不適,及腰酸背痛等,狀況較嚴重者可能有持續性疼痛、坐立難安,甚至容易發生骨折,壓迫到脊髓而導致癱瘓。因此,乳癌患者與家屬若對骨轉移沒有相關了解,較易輕忽骨轉移初期治療的重要性,乳癌患者平日應儘量作好骨頭保健,如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適度的日照、均衡的營養,及充足的睡眠,以減少骨質流失、骨質疏鬆等問題,更可半年安排一次全身性骨骼掃描,進行追蹤檢查,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相較於其他內臟器官轉移,多數骨轉移患者均可長期存活,因此,減少骨痛、骨折等併發症發生,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積極面對與治療,才是患者面對骨轉移的不二法門。

誤認是腰痠背痛 竟是乳癌骨轉移

誤認是腰痠背痛 竟是乳癌骨轉移#腰痠背痛

(撰文/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衛福部公布2011年十大癌症排行榜,乳癌發生人數首度突破萬人大關,高居女性10大癌症之首!乳癌患者除了要面對原發癌症的威脅外,更要特別小心癌症轉移的問題!一位40多歲婦女因背痛長期輾轉難眠,以為只是單純腰酸背痛遲未就醫,後來演變成下肢癱瘓無法行走,才趕緊就醫,沒想到經骨科醫師檢查並轉外科詳診,才發現其實是因為罹患乳癌,且已轉移到脊椎骨頭所引起。 5成乳癌患者 首次轉移在「骨頭」骨轉移是乳癌病人最常見的遠處轉移,大約有近5成的乳癌轉移患者,是以骨頭為首次發生轉移的部位,且末期乳癌發生骨轉移的機率高達6至7成,不得不慎防!骨轉移大多數會出現在脊骨、肋骨、頭骨、骨盆或是四肢長骨,一開始的徵兆可能是極輕微的,如局部肢體疼痛不適及腰酸背痛等,嚴重者可能演變為持續性疼痛、坐立難安、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容易發生骨折,壓迫到脊髓而導致癱瘓。 患者與家屬若對骨轉移沒有相關認識,易輕忽在骨轉移初期治療的重要性。因此,平日應儘量作好骨頭保健,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適度的日照,均衡的營養及充足的睡眠,以減少骨質流失,以及骨質疏鬆等相關問題。針對乳癌病友,應該至少半年要做一次全身性的骨骼掃描,規律地進行追蹤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灶及早治療。相較於其他內臟轉移,多數單純骨轉移病患均可長期存活,因此,減少骨痛骨折等合併症,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更顯得重要。患者應該積極面對,千萬別放棄治療希望。 更多乳癌與骨轉移相關知識,歡迎查詢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愛的骨勵網站http://tbcaevent.tw/index.html。

春節打牌久坐手麻腳痛 3招痠痛退散

春節打牌久坐手麻腳痛 3招痠痛退散#腰痠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年節將近,戶外冷颼颼,多數人選擇在家吃吃喝喝、與家人好友打牌聯絡感情,往往一疏忽,不但體重飆升、三高問題浮現,平時偶爾手麻腳痛、全身酸痛的民眾,更會在此時加重病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林佳瑩醫師指出,在久坐的情況下,氣血循環會較差,再加上天氣冷疏於保暖,往往小腿會不自主地緊縮,若再熬夜,經絡氣血失於濡養,氣血不通則痛,甚至會有手麻腳麻的現象產生。手腳動一動 痠痛麻木不上門林佳瑩醫師表示,一時性的手麻、腳麻,可運用中藥配合針灸、推拿,便能獲得改善。這些症狀的產生,與天氣冷的「外寒」和久不活動造成的「氣滯血瘀」有關,因此中藥上會選擇疏散外寒、濡養經絡的桂枝湯搭配芍藥甘草湯加減。經絡上會選擇固護衛表的膀胱經、主血脈的心經、主筋肉的肝經脾經進行針灸或推拿。林佳瑩醫師提醒,與家人好友歡聚之餘,只要不要固定在特定姿勢下超過三十分鐘,做些適當的伸展運動,便可有效預防痠痛手腳麻木的情況產生。因此,林佳瑩醫師也提供3招伸展保暖撇步,讓你預防痠痛:●預防上半身痠痛/伸展運動可選擇肩膀向後繞圈、夾緊肩胛五到十秒,如此便能打開胸廓,減少上半身痠痛。●預防腰痠腳麻/腰痠腳麻的民眾,則要多做踝關節繞圈、腳趾用力抓地再用力儘量張開的伸展運動。●注意腿部保暖/尤其小腿的保暖更是重要,即使在家也要穿長襪,避免赤腳久坐。

腰痠背痛不用忍? 9成可有效控制

腰痠背痛不用忍? 9成可有效控制#腰痠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腰痠背痛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隨著活型態的改變與人口的老化,其盛行率也向上攀升。背痛的原因很多,部分經外科手術後會有明顯的改善,然而療效因人而異,臨床上,如果手術後病人症狀沒有改善,仍然持續腰痠背痛或下肢疼痛,或是無法得到滿意的療效,通稱為「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一位80歲阿嬤因為骨質疏鬆造成脊椎多處壓迫性骨折,終日折磨。成大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阮威勝表示,過去對疼痛之刻板印象是要忍痛、耐痛,但其實九成的疼痛是可做有效控制的,現在對疼痛的觀念是要勇於說出。根據研究,對於這類慢性疼痛或頑固性疼痛,脊髓刺激療法可減少患者五到七成的疼痛感,減少藥物的服用量及副作用。脊髓刺激療法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從背部切開一個小傷口,放入一條細小的電極導線,並連接埋於下腹部的神經刺激器。神經刺激器會透過電極發送微量電流,抑制從患處傳送至腦部的疼痛訊息。相較於脊椎手術,「脊髓刺激療法」風險較低、併發症較少。另外,對於糖尿病及高血脂病人因下肢周邊動脈阻塞造成的缺血性下肢疼痛及間歇性跛行,脊髓刺激療法不僅能減輕疼痛,還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環,使截肢比率降低至大約三成。對於無法以傳統保守方式緩解其神經疼痛之病患而言,脊髓刺激療法可提供做為另一治療選擇,以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來提昇此類病患的生活品質。(圖片來源/成大醫院提供)

只是腰痠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嚴重恐癱瘓

只是腰痠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嚴重恐癱瘓#腰痠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你是否經常腰痠背痛、關節疼痛或是早晨起床時會感覺下背僵硬呢?許多患者常誤以為只是壓力太大,只要按摩推拿、休息就好,但小心你可能已經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醫師周昌德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發炎性的腰背痛,嚴重可致脊椎骨折,大幅增加癱瘓的風險。周昌德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好發於20至40歲之間,男性罹患比例更是女性的三倍,推測和遺傳基因有很密切的關係,使免疫系統異常。此疾病常伴隨骨質疏鬆、骨折等併發症,病情惡化更會出現肌肉變形、萎縮、脊椎沾黏、駝背等情形,嚴重影響活動力,還有2至3成的機率造成虹膜炎而使視力受損。不過,雖然與遺傳有很大的關聯,但許多外在環境(如抽菸)也會導致疾病發生,非遺傳患者,就有5至10%的機率引發僵直性脊椎炎,因此,可別輕忽平時的小症狀。另外,因僵直性脊椎炎是種發炎疾病,使病患易疲倦,加上身體行動不便、活動能力受限,進而導致性生活品質下降,就有近4成患者認為受到影響。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治醫師蔡文展表示,許多男性患者常在就診的時候,對於性事難以啟齒,呼籲病友要正視疾病症狀,才能有效改善。醫師共同強調,若有出現僵、痛、不動等症狀,應及早至治風濕免疫科就醫治療,因初期症狀容易遭忽略,一但病情惡化,脊椎骨折風險可是會增加3.3倍,造成癱瘓、死亡率的可能性大幅提升。提醒民眾,僵直性脊椎炎初期常出現的症狀如下:早晨起床後感覺背痛或脊椎僵硬,但是會隨著一天活動的開始而逐漸減輕、超過數週或數月感覺腰背漸漸痛起來,痛的感覺持續三個月以上、運動後感覺比較不痛,但休息後感覺比較痛、感覺疲勞且體重有可能減輕,特別是在發病的早期。(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