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

藍營大咖疑涉家暴》你過世後,我會把你火葬!她被家暴靠「1招」反擊

藍營大咖疑涉家暴》你過世後,我會把你火葬!她被家暴靠「1招」反擊#暴力

日前,藍營政治家族大咖傳出是家暴慣犯,對妻子與未成年的兒子出言羞辱,甚至一度把手機砸向兒子,妻子為此通報家暴中心,也讓此案在社福機關內部傳開。《優活健康網》特摘作家張慧慈(小花媽)所撰此文,分享過去的家暴經歷,她表示,只有反擊,才會讓施暴者第一時間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

管教常體罰 小心養出暴力傾向孩子

管教常體罰 小心養出暴力傾向孩子#暴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言語、身體上的暴力(體罰)都是不該加諸在孩子身上的行為。用東西打孩子、拉扯頭髮、捏孩子、搖晃孩子身體,甚至虐待等,更是萬萬不可。1)體罰容易愈演愈烈/剛開始,孩子會因為體罰而受到衝擊,因而讓人覺得體罰是有效果的;但體罰和言語的責罵一樣,會逐漸失去效力,有愈演愈烈的傾向。除了讓孩子的內心受傷之外,甚至會對孩子的健康、生命造成威脅。2)會奪去孩子的「生存力」/孩子的體力比不上大人,因此,來自大人的體罰對他而言是一種威脅,這會讓孩子以不惹怒爸媽為優先考量,而反射性地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導致孩子無法好好地思考過後,再選擇最好的方法。也就是說,孩子會將以生俱來的「生存力」封印起來。此外,有學者指出,體罰會讓孩子的自我評價低下、容易陷入憂鬱狀態,在校成績也會變差。在最近的研究中,將(A)兒童時期連續三年以上,每年被毆打、體罰12次以上的人,以及(B)沒有受過體罰的人,在他們的青年時期比較腦部的影像,發現(A)的右內側額葉皮質區及左背外側前額葉,灰白質較小。有報告指出,左背外側前額葉愈小,動作性IQ(與進行動作相關的智能)就愈低。額葉皮質區與認知機能、社會性有很深的關聯,幼兒時期受到體罰,會讓額葉皮質的發展遲緩或紊亂,導致孩子判斷狀況的能力與社會性變弱;孩子的反應一變慢,又更容易遭受體罰,可說是一種惡性循環。3)會造成暴力的惡性循環/來自爸媽的體罰,讓孩子接收到「就算使用暴力也沒關係」的訊息。曾受過體罰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持續擁有憤怒的情感,將來對戀人、結婚對象、自己的孩子施加暴力的機率也較高。實際上,在診間有些父親會說:「我自己也是從小被打到大的,所以會對孩子進行體罰。」接受體罰教育成長的人,自然會認同體罰這種方式。像這樣的案例,大致可分為以下二種類型。首先,是像前述的父親一樣,認為體罰並不是件壞事。或許在這位爸爸的兒童時期,「嚴格管教孩子比較好,就算用打的也沒關係」是社會上的主流意見;而這位爸爸順利地長大成人,或許是因為他恰好有著非常強韌的精神,又或是他的父母除了打罵之外,也能充分地對他表達關愛。而另一種人,雖然知道被體罰是很痛苦的事,卻又認同了體罰,因為「我不知道其他的管教方法,所以只能靠體罰了」,是用一種消極的心態認同、接受體罰。有些案例,跟有無受過體罰、或是否認同體罰無關,只因為一時怒火攻心而忍不住動手打孩子。不管怎麼說,體罰對孩子的內心與大腦成長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而且這些影響是一輩子的。為了孩子的未來,請爸媽一定要好好思考管教孩子的方式。體罰會逐漸失去效力,所以有愈演愈烈的可能性,亦會在孩子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請爸媽好好思考要如何管教孩子。(本文摘自/走進孩子的心/大好書屋出版)

不生氣是好脾氣?別讓壓抑釀暴力

不生氣是好脾氣?別讓壓抑釀暴力#暴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必須先知道自己在生氣,然後才能不再生氣,否則只是壓抑,並非真正的好脾氣。從知道自己已經開始生氣,接著處於生氣的狀態,這時候還有很多時間與機會,對負面情緒喊停。只要你有足夠的覺知,就不會讓小小的生氣,變成暴力行為。眾人眼中的好修養 隱忍過多負面情緒一個人的生活,難免有各式各樣的不如己意、挫折和委屈,沒有人教你要始終把苦水往肚裡吞,刻意展現陽光笑容給別人看,然後回到自己小小的窩居大哭一場、摔破心愛的杯碗盤之後,才覺得人生悲涼。其實比這個更慘的是,行走江湖,歷盡風霜,在外面裝模樣讓自己堅強、表面和善,回到家裡卻哭不出來,連摔個從 IKEA 買回來的平價花瓶也不敢。如果你從年少的時候開始,就是乖乖牌,連每一個蓄意欺負過你的人,都說你脾氣好到完全不反抗,讓他們出手變得比較柔軟;到成為大人之後,你依然維持眾人眼中的好修養,對世間的不公不義,還是一貫敢怒不敢言的忍讓,午夜夢迴時,回頭看前半生,慶幸歲月無驚,卻有說不出的遺憾。先覺知自己生氣 才能避免後續出現暴力你有點後悔沒有好好活過,至少你從來沒有活得像自己過;但你再看看那些曾經發「憤」圖強過、卻傷痕累累的朋友,在逞一時之勇後,面對無法收拾的殘局,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於是,你開始對生命有些疑惑:情緒,該如何找到出路?要怎樣好好發一頓脾氣,抒發心中的怒意,才能不損人而利己?你必須先知道自己在生氣,然後才能不再生氣,否則只是壓抑,並非真正的好脾氣。從知道自己已經開始生氣,接著處於生氣的狀態,這時候還有很多時間與機會,對負面情緒喊停,化解破壞性的能量。只要你有足夠的覺知,就不會讓小小的生氣,變成更嚴重的憤怒,也就不會產生更進一步的暴力行為。達賴喇嘛表情鏡射般反映情緒 很快又恢復平靜《柔軟的心最有力量》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素有EQ 教父之稱,在書中提到他對達賴喇嘛的觀察。他認為達賴喇嘛是一個很有修養的人,但不是完全沒有負面情緒。當遇到感覺悲傷的事情,達賴喇嘛臉上的表情很快地真情流露,如鏡射般反映悲傷的情緒,但很快地又回到原來的沉著穩定。(本文摘自/人生,幾分熟?/遠流出版)

「嘮叨」不是愛 而是父母無意識發洩

「嘮叨」不是愛 而是父母無意識發洩#暴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父母們嘮叨的原因,通常有以下3種:讓孩子變得更好、不使用暴力、紓解壓力。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讓孩子變得更好」,嘮叨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假如不是因為關心,也就不必嘮叨。父母撈叨能輕易得到教育效果第2個原因則是可以「不使用暴力」。父母在體罰孩子之前先嘮叨,假如孩子還是不聽話,才會動用棍子。此外,「嘮叨」也是讓父母或老師不需使用體罰,也能輕易得到教育效果的方法。然而,「消除壓力」這個理由,也許會令你疑惑。父母一定會認為「我怎麼可能會為了紓解壓力而嘮叨呢?」實際詢問家長們,他們多半會義正嚴詞地回答:「我從來沒有因為這種理由而對孩子嘮叨。」然而,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事實,即使知道也會否認,愛嘮叨的父母通常都是因為第3個理由。愛嘮叨的父母中 很多人都是自制力不足仔細觀察某些老師,偶爾也會看見他們對孩子發脾氣來紓解壓力。當然,這些老師並不是故意的,而是在不知不覺中表現出這樣的行為;就連接受過專業教育訓練的老師都會犯這種錯,更別說是父母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其實,這是出自人類的本性。所有的動物在征服比自己弱的對象時,都會得到快感,被自己征服之後,對方就會採取「服從」的行為;人類也是一樣,只要體驗過一次這種征服的快感,就很難克制自己,因此,愛嘮叨的父母中,很多人都是自制力不足。「嘮叨」不等於愛 而是父母無意識的情緒發洩父母生氣、嘮叨,都會讓孩子畏懼;當父母看到孩子害怕的模樣,感受到快感、進而消除壓力;換句話說,就是對孩子發洩。但是,父母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心態,還誤以為自己只是單純的希望孩子更好,所以才會嘮叨;他們甚至會認為自己嘮叨的行為,比體罰孩子更有人性。最後,他們認定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會一直嘮叨。此外,在愛嘮叨的父母眼中,他們覺得身邊還有比自己更愛嘮叨的父母,認為自己比他們好一點,對此感到安慰;還有人會認為「不嘮叨的父母,就是不關心孩子」。然而,「嘮叨」會讓人上癮,當父母的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對孩子嘮叨,藉此紓解壓力。父母為了消除自己的壓力,會不停的嘮叨;但是到達這種狀態時,父母就會無法停止嘮叨。結果,父母的行為影響了子女,孩子會無意識地學習父母的語氣、表情、走路方式等。常聽嘮叨長大的父母 多半也會變得愛碎碎唸請各位回想一下,小時候是否常在父母嘮叨的環境下成長呢?倘若是,就要更加小心。常聽嘮叨長大的父母,多半也會變得很愛碎碎唸;雖然自己非常討厭別人嘮叨,但是卻常做出對孩子嘮叨的矛盾行為。經歷過家暴的孩子,即使非常厭惡暴力,長大成人後卻也有相當高的比例會對家人施暴,都是相同的道理。(本文摘自/聰明媽媽才知道的嘮叨技巧/采實文化出版)

引領心靈潮流 單親也是一種時尚

引領心靈潮流 單親也是一種時尚#暴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潘美辰《我想有個家》,陪我度過了最脆弱的階段,給予莫大的力量。以前,不知道什麼叫做「家」,或許歌詞寫出內心深層的渴望,每每旋律響起,眼前就開始模糊。回到家裡就能找回安全感或許,有些人的家庭並不完美,隱含暴力或各種因素,而偏離了幸福的方向,但依循信念指引,就能走在返家路上,找回內心的安全感。心中對於「家」的形象,是大伙們熱鬧地聚在一起,真心愛著彼此,更能愛屋及烏,不單單侷限於血緣親情。即便吵架也是一種溝通方式,就像煮菜一樣,為了炒出一道好吃的菜餚,要先熱油爆香,滾跳的油四處噴濺,有時難免傷到人。透過吵吵鬧鬧的磨合中,找到調整火侯開關,改善料理技巧,久了自然「炒出一桌家常好菜」。心中有愛傷痕就會淡化只要有愛,家就有了溫暖,可以遮風擋雨。我常常對女兒說,希望她滿18歲就離家獨立,唯有離開家之後,才會懂得「家」的重要性,真正明瞭「原來媽咪那麼愛我!」學會珍惜現有的一切。從小便開始遠行「離家」,被大人們放逐在各個親戚家,四處轉學,兜兜轉轉一大圈,靠著心靈的力量,終究走上正確的道路,找到「回家的路」。過程中跌跌撞撞,偶有迷失,留下無數傷心的印記,但心中有愛,傷痕就會淡化。引領心靈潮流 追隨正面的力量很多人認為,因為本身單親的狀況,心靈有無法填補的破口,如何好好愛孩子?孩子在缺少愛的環境,也覺得難過,進而生命起了重大改變。不是「單親」讓子女走上歧路,而是「單親後的作為」,使他們誤入歧途。但是,是誰說,時尚只是外表的定義呢?如果能夠引領心靈潮流,讓更多人可以追隨正面的力量,不也是一種時尚?「單親是一種時尚!」我對女兒這麼說。身為一個單親媽媽,我明白,當一個母親是多麼辛苦,又多麼偉大,未來希望,透過公司的力量,增加單親家庭的親子互動,由「妍昫」提供魚竿,教導單親家長釣魚的方法,即便沒有後盾,也有能力照顧子女,將是一件助人又益己的事。以愛為中心點,畫出同心圓,這股力量,讓我們一起把家的屋簷往外擴展。<尋路線索>˙並非單親這件事,讓孩子走上歧路,但單親後的有所作為,可以導引他們走回家的方向。˙愛是一收一進,互動雙向的交流,我們窮盡一生都在學習這門偉大的課題。(本文摘自/迷路回家:生命為我拐了許多彎/博思智庫)                            

杜絕醫療暴力 5項措施報你知

杜絕醫療暴力 5項措施報你知#暴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日發生多起醫院急診醫療暴力事件,造成醫護人員受傷,對於醫院急診暴力事件,衛服部部長林奏延表示,對於此事件應給予以強力譴責,要求醫院若發生暴力事件,警政單位接獲通報後,應儘速到場處理。施暴人以現行犯逮捕 處30萬元以下罰金警政單位到場後,應將施暴人員以現行犯逮捕,並建議法院從重量刑、速審速決,衛福部部長林奏延呼籲立法院支持醫療法修法,將醫院之醫療暴力事件視為公共危險罪,以確保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安全。為保障醫事人員執業與病患安全,任何人不得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的方法,妨礙醫療業務,導致危害安全,違反規定者,可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警察機關應立即協助排除或制止,並依醫療法第106條,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萬元以下的罰金,涉及刑事責任者,立即移送檢察官偵辦。危害身心安全 病人就醫權益急診醫療暴力不僅危害醫事人員身心安全,更妨害危急病人的就醫權益,除內政部警政署,協助於全國各縣市醫院急診室設置巡邏箱(簿)加強警力巡邏,各縣市衛生局所轄,設有急診室之醫院完成5項安全防暴措施: 1) 門禁管制2) 警民連線3) 24小時保全人員4) 張貼反暴力海報5) 急診室之診療區與候診區作業空間明顯區隔 速報警察機關 醫院暴力零容忍醫院若遇急診醫療暴力案件,應迅速提報當地警察機關,期望司法單位勿枉勿縱,保障第一線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衛福部呼籲社會各界,一起支持對醫院暴力零容忍之立場,共同為就醫安全把關,讓醫事人員從事醫療業務時,不會有所恐懼或遭受影響,保障全民安定有序的健康醫療權利。

44%民眾曾受戀愛暴力大多冷處理 情殺恐層出不窮

44%民眾曾受戀愛暴力大多冷處理 情殺恐層出不窮#暴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北市所發生的情殺事件,震驚社會,也讓兩方家庭,皆感到心碎,根據統計指出,年齡十六歲至二十四歲之間,最容易發生戀愛暴力,此外,高達百分之四十四的民眾,若遇到戀愛暴力,往往會冷處理,恐怕使類似此情殺案件,在社會上層出不窮!戀愛暴力別再冷處理 才能防止遺憾發生 國外相關研究調查顯示,16歲至24歲的年輕女性最容易遭受戀愛暴力,而且最嚴重的暴力傷害通常都發生在分手的時候,尤其雙方之間如果同時涉及財務和感情的糾葛,遭受對方殺害的風險將升高。國內一項由民間團體所做的非正式調查,44%的民眾在戀愛交往的過程中曾遭受親密伴侶的暴力虐待,但多數人會選擇冷處理,或向朋友、老師或家人求助,只有少數會直接面對解決暴力問題。惟實務經驗發現,在親密關係暴力中,愈早介入處置,愈能有效終止暴力的傷害。因此,當面對親密關係的暴力警訊時,要盡快尋求專業協助,擬定安全計畫,以避免暴力傷害,例如雙方衝突的頻率愈來愈高,甚至一方已出現暴力虐待或高壓控制等行為等,要馬上向專業人員尋求協助,可以撥打113保護專線,或向各地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求助。此外,衛生福利部所設置之免付費電話「0800-013999男性關懷專線」,提供有親密關係困擾或家庭衝突的男性一個情緒抒發窗口,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11時均可撥打,給自己一個紓壓的管道,說出來或許就能為自己找到更好的解決方式,給自己和彼此一個機會,避免暴力傷害的遺憾。

驚!家庭暴力平均4分鐘就有1件

驚!家庭暴力平均4分鐘就有1件#暴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現代社會中,家暴案件越來越多,怵目驚心的新聞正持續發生中,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102年家庭暴力通報案件突破13萬件,平均4分鐘就有1件發生,其中婚姻暴力約佔5成,使得許多受暴者為逃離家庭暴力,不得已須離家求助。現代婦女基金會副林美薰執行長表示,家暴傷害的不止是婦女,孩子的身心也會受創。對此,為呼籲男性朋友加入反家暴的行列,現代婦女基金會特別發起活動,邀請羅志祥為公益代言人。拒絕暴力3叮嚀 建立安全的家羅志祥表示,爸爸從小教我要尊重女性,家事也一起分擔,哥哥爸爸們都在辛苦為家庭打拼,同時也是家庭的支柱,男人的雙手是用來打拼事業、保護家庭的,不能用拳頭解決問題,不應該使用暴力。最後,羅志祥提出3點叮嚀,幫助大家建立安全的家:1)男人告訴男人,不使用暴力/除了自己承諾不使用暴力,也要適時提醒身邊的好朋友,停止對女性不友善的語言和行為。2)尊重另一半,作孩子的榜樣/在生活當中做示範,尊重身邊的女性,共同分擔家庭責任和家務,讓孩子從小學習健康平等的兩性關係。3)存愛反家暴/用實際的行動,幫助現正面臨家暴的媽媽和孩子,因為她們都是有安全急迫需要的一群人,救命、安全不能等。現代婦女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美薰也表示,去年現代婦女基金會服務7千名家暴被害人,接受「受暴婦幼扶助計劃」的個案有9成家暴獲得終止。但是仍需要社會大眾一起幫忙。今年希望能招募1千名扶助天使,透過每月定期捐款,幫助受暴媽媽和孩子遠離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