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走到盡頭?醫師力抗罕見癌 扭轉人生

生命走到盡頭?醫師力抗罕見癌 扭轉人生#生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人生無常,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42歲的江俊廷醫師,2年前眼睛突然看不見,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罹患罕見的腮腺扁平上皮細胞癌,且已轉移,此類疾病案例舉世報告不多,能查到的資料只顯示兩種預後,一是不好,二是非常不好,當時醫學的角度判定他的壽命僅剩三個月,他甚至已經寫好遺囑,打算放棄治療。神經感覺異常 夏天蓋棉被仍覺得冷江俊廷醫師的人生一路順遂,在偏鄉醫院服務時,曾經跟幫派人士混了八個月,生活飲食不正常,健康受很大影響,直到罹癌讓他生命轉彎,本打算放棄治療,因不忍父母難捨,讓他開始接受化療,經持續追蹤複檢,癌細胞已消失不見。依稀記得第一次化學治療時,頭髮全掉光,導致他神經感覺異常,七、八月酷暑,全家人穿短袖吹冷氣,他身著棉襖、蓋棉被睡覺,卻還是好冷,甚至有昆蟲爬過的感覺,味覺的改變,吃任何東西味道都變得不一樣,因為沒胃口,讓他整個人四肢瘦下來,只剩大大的肚子,加上雙腳前後受傷,無法正常行動,只能爬行上廁所,簡直跟佛經記載的「畜生道」沒兩樣。大病後悟:人生無常 活在當下經歷半年治療過程,江俊廷醫師在身心煎熬中體會生命功課,「無常真的會先來」以前聽人家講無常,都會自以為聰明的曲解成「無常就是沒有常常」,表示不會常常來,直到自己遇到了,才發現無常不是這樣解釋,而是「有(閩南語),常常」。如今他明白「沒有難不難,只有要不要」,每個當下都要好好把握,不讓心中有任何遺憾。癌症教給他的是可以用親身經歷跟化療、電療病人溝通,找回生命的節奏和初心,認真過每一天,努力找回生命的節奏。

生命走到盡頭 9成民眾希望罹癌被告知

生命走到盡頭 9成民眾希望罹癌被告知#生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當生命走到盡頭,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跟身邊親密的家人、朋友好好說再見,平順圓滿地走完人生最後旅程;根據調查,9成民眾希望罹癌時能被告知病情,但國健署研究顯示,仍有3成癌末病人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更有許多患者在未被告知罹癌的情況下離世,生命徒留遺憾。臨終病人死亡品質調查 我居亞洲之冠依據英國經濟學人於10月6日公布全球臨終病人死亡品質調查結果,台灣在80個國家排名第6,更為亞洲之冠,相較於2010年台灣在40個國家排名14,顯示台灣臨終病人死亡品質又再向前邁進一大步。然而亞太心理腫瘤基金會方俊凱醫師指出,一名91歲的老先生罹患肺癌末期,其子女因擔心年邁父親無法承受而隱瞞病情,但患者察覺有異,自行向醫師了解病情,導致無法諒解子女,更自責是家庭教育失敗,孩子才會說謊。所幸雙方在專業人員的協助溝通下化解心結,老先生也在生命最後的兩周得到想要的照護,並交代身後事,才沒有抱憾而終。3成癌末病人還不知病情病情告知,尤其癌症,是許多人不敢碰觸的問題,因此不斷有類似的悲劇上演;邱淑媞表示,病人的知曉權應該受到尊重,不應直接加以剝奪,尤其是面對無法重來的生死大事,應將掌握病情的權利還給病人,使其有權選擇,也有權向無效醫療說不,得到有尊嚴的末期療護,應視為每個人的人權,但卻需要在醫療科技、醫療法律,還有人文三方面都到位,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據調查,有9成的民眾希望罹癌時被告知病情,而國健署的研究仍有3成癌症末期病人不知道病情,顯示癌症病情告知仍需再努力。邱淑媞署長表示,堅持不告知病情會導致病人治療配合度低,嚴重影響病人的治療。減少無效急救 避免額外痛苦真的走到生命末期,透過安寧療護,提供有效緩解癌末病人疼痛問題,減少無效且無益的侵入性治療和痛苦,病人身、心、靈皆能得到妥善照顧,更是減少病人家屬們遺憾與悔恨的心情,安詳且有尊嚴甚至是圓滿人生最後的夢,積極提高臨終生命品質。

3步驟挽救生命 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3步驟挽救生命 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生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在2020年時,全球十大死因當中,自殺將排名第9位,全球將有150萬人自殺死亡,顯示自殺防治工作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珍愛生命 1聽、2應、3轉介 高自殺危機者其自殺行為背後不僅有單一因素,可能因家人成員間、伴侶的感情因素,經濟的失落或自身的精神生理狀況等,當事人的內心複雜、糾結、矛盾的情緒往往透過言語、行為或不尋常的反應透露端倪,此時如果有「自殺守門人」在身旁給予適當協助,危機即可變成生命的轉機,避免憾事發生。因自殺事件層出不窮,除了公共衛生及心理衛生工作重要課題外更應結合民間力量,同心協力進行自殺防治工作,共同扶持與挽救每一名寶貴的生命,基隆是衛生局表示,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大家善用「1聽、2應、3轉介」:1聽/主動關懷、積極傾聽。2應/適當回應、支持陪伴。3轉介/資源轉介、持續關懷。幾個簡單步驟,來協助心情受困的親友,若發現自己或親朋好友有壓力或心理問題無法自行處理時,應尋求協助。

走好最後一程!90歲翁率一家四口簽安寧同意書

走好最後一程!90歲翁率一家四口簽安寧同意書#生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人生這條路一定要走的,只是早走晚走的問題!一名高齡90歲的爺爺,去年在媒體上看到新北市推廣社區安寧照護及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的報導,相當感興趣,但因不瞭解如何辦理意願書的簽署,於去年8月底寫了封信給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林雪蓉。林雪蓉局長表示,爺爺在信中寫到,願意參加新北市倡導的安寧,但不知何處辦理、手續為何?懇請局長指示,短短一封300多字的信,卻讓爺爺寫了2個禮拜;陳爺爺表示,自己是鄉下孩子,國語發音不標準,打電腦找字,因為台灣國語,一直打不出想要的字,只好先空著,等到每天看報紙時,看要想寫的字,才趕快把信拿起來補上,才會花2星期才完成。衛生局長林雪蓉一收到信後,立即請同仁帶著意願書前往陳爺爺家做說明,爺爺於信上說,某日在報紙上看到老人可於生前自願放棄不必要的急救,如插管、電擊等,有的可以因而救活,但不能保證自理生活;爺爺每日都會到公園運動,看到許多老人坐著輪椅,雖有看護陪同,但已經不知身在何處、沒有知覺,這種生活即便長壽有何用。替自己安排如何走最後一段路!陳爺爺時常在口中念著,如果哪一天怎麼了,千萬不要拖累子孫,所以一直想簽意願書,他知道兒女都孝順,所以要他們做放棄治療的決定,真的很為難他們,與其這樣倒不如自己現在跟他們說清楚,萬一哪天生病了,他們以後也沒負擔、且不會浪費醫院病床、浪費健保和社會資源。人生這條路是一定要走的,早走晚走而已!陳爺爺不只自己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還讓一家4口也一同簽署,甚至還在公園推廣,不到半年的時間已有百人聽到爺爺的鼓勵,自願簽署同意書。

醫訊/慢性病人過年飲食講座

醫訊/慢性病人過年飲食講座#生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過年要到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終於可以暫時卸下一年的辛勞,悠閒的休個年假,與親朋好友聚聚,其中當然免不了吃吃喝喝。 但常常吃得豐盛卻動得少,短短幾天的佳節,放縱吃喝搭配輕鬆愉快的心情,無形中增加了身體的負擔,也加重慢性病的危害。為此,亞東醫院將邀請吳宛真營養師,舉辦「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講座,提供民眾如何藉改變一些小細節調整年節飲食,讓慢性病人過年吃的無負擔。名稱: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時間:103年1月23日(四)10:00 ~ 11:00地點:亞東醫院一樓思源廳 洽詢:02-77281001 

樂閱讀/水是生命所需 不只用於飲用而已

樂閱讀/水是生命所需 不只用於飲用而已#生命

水是生命的關鍵成分,若沒有水,人類很快就會死掉。所有的生命都需要水,那是活細胞的組成基礎,也是所有體液的基本元素;水在人體管道內流動,占人體組成70%以上。若沒有水,營養素無法在人體裡運送。水對糧食生產同樣重要,糧食基本上是大自然高度演化的成品,結合了空氣、水和能量成為植物。如果人類高踞食物鏈的頂端,水則是在最底層,人類吃喝的每一口食物都有水的貢獻。當底層搖晃時,最上層便可能坍塌崩壞。大自然就像所有的慈母,對我們這些孩子都有些缺乏節制的過度溺愛。地球表面有70%是水,但其中有97.5%含鹽,用途有限。剩下的2.5%裡,只有一小部分的品質可供生物利用。你可能會想,這算什麼母愛。全球每年約有11萬立方公里的雨水落下,等於每年都有一公尺厚的水包覆整個地球。在全球的淡水量中,有略過半數的量會蒸發或自植物表面蒸散掉。另外36%落在溪河湖裡,最後流到海洋。人類只使用了6.5%的雨水。當人類清除了野生植物,將土地重新規劃生長作物,同時也等於將大自然的水引入人類的經濟。然而,經濟學家將土地與原料納入理論上的生產要素時,通常沒有將水計算進去;本書將探討為什麼應該改變這個現象。水已是全球經濟活動中無形但重要的元素,甚至可能是最主要的元素;雖然有局部地區完全缺水,但問題仍有緩和餘地。人類一直抱持以土地為中心的態度,因而將一個大部分區域都是水的星球命名為「地球」,同樣地,人類對於水在世界經濟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依舊固執地視而不見。這種集體的知覺偏差該如處理?或許可從人類與水的關係演變史中找到答案。(本文作者/湯尼.艾倫)(摘自/煮一杯咖啡需要多少水?/時報出版)

樂閱讀/態度決定生命力度

樂閱讀/態度決定生命力度#生命

有件簡單的事,可以立刻讓直覺成為你生命中一致、穩定的一部分,那就是正面預期和信賴的態度。你要不斷提醒自己,直覺的狀態是靈魂自然的狀態。心智和情緒的困惑、混亂並非與生俱來,每當你失去直覺能力時,只要深呼吸之後,直覺就會回來。你唯一要做的是,有意識地選擇最好的世界觀,一個可以提升關連、信任及愛的心智經驗,這種心態永遠能啟動你的直覺。我們每個人都遵循某種看待世界的特定方式,它受到愛和恐懼等整體信念所影響,幫助我們決定如何開展自己的生命。要發展清明、有意識的直覺,必須熟悉這個可以擴展和局限生活經驗的非意識心智結構。就像水龍頭可以讓水流出來或關閉,你的態度可以開啟或關閉直覺,讓直覺只在你集中注意或是你想要的領域提升。伊蓮對於顯現自己在生命中的需求,過程都抱持開放的態度。她輕鬆看待,認定命運或多或少站在自己這一邊。當車子故障時,她雖然買不起新車卻不慌張抱怨。伊蓮保持直覺的開放,相信自己的預感,跟客戶聊天時將自己的處境告訴這位有錢的客戶,正巧他的車庫裡放了一輛平常不用、他妻子也不喜歡的紅色跑車,因此把車借給伊蓮使用。伊蓮以愛和信念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因此提高了共時性(沒有純屬意外的巧合,所有巧合都是有意義的)和奇蹟發生的可能性。這樣的世界觀就是自我賦予力量,促進了直覺的拓展。記住!當你的世界觀能幫助成長、聯繫及信任,你的直覺能力便會增加。(本文作者/潘妮.皮爾斯)(摘自/不思考就得到答案/大是文化出版)

成大醫院「歌詠生命」揭幕 象徵守護民眾健康

成大醫院「歌詠生命」揭幕 象徵守護民眾健康#生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成大醫院急診公共藝術作品「歌詠生命」揭幕活動,於13日舉行,成大醫院院長楊俊佑和一級主管、成功大學藝術中心、以及作品作者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李億勲教授、陶藝家柯燕美老師,都出席到場。「歌詠生命」作品橫亙急診兩片牆面,約30公尺長,5公尺高,以成大醫院之核心價值「生命、愛心、卓越、創新」為發想,主題以象徵醫護人員的雙手與白鴿,圍繞成雙重愛心圖像,守護著生命之光,配上成功大學榕園中的大榕樹為背景,寓意著長青與茁壯,兩側兒童、孕婦、導盲犬、復健與運動的人表示著希望與健康,畫面中400多種絢麗的色彩,是對生命的禮讚,亦彷彿歌詠著生命的樂章。成大醫院院長楊俊佑表示,成功大學精神象徵大榕樹現在到了成大醫院,也代表著醫護人員會用生命,守護大家的健康。(照片提供/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