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篩檢

罹乳癌=需全乳切除?乳房重建手術2大類:選「它」能保留皮膚、乳頭

罹乳癌=需全乳切除?乳房重建手術2大類:選「它」能保留皮膚、乳頭#乳癌篩檢

63歲林女士一向身體健康,日前看到住家附近的乳癌篩檢巡迴車,心血來潮下便上車檢查,沒想到卻收到複檢通知。她來到台北慈濟醫院乳房外科門診,做進一步切片檢查,右側乳房確診為乳癌原位癌。為了能夠不影響生活,早日回到工作崗位,醫師建議下林女士接受「經腋下乳頭保留乳房全切除手術」,並在手術中直接由整形外科醫師重建乳房,術後2天出院回歸正常生活,按時追蹤。

台年輕乳癌發生率較美多1倍!醫:早介入是治療關鍵,HER2陽性乳癌存活率達近9成

台年輕乳癌發生率較美多1倍!醫:早介入是治療關鍵,HER2陽性乳癌存活率達近9成#乳癌篩檢

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女性罹患乳癌有年輕化趨勢,不僅如此,醫師更表示相較於歐美,台灣40歲以下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為16.1%,比美國的8%多1倍。年輕乳癌患者除了面對心理上的衝擊,也會影響家庭、職場的生涯規劃,加上年輕乳癌的腫瘤多分化速度快,病情也更為棘手。

乳癌前兆會痛嗎?什麼樣的人容易得乳癌?教妳「2關鍵」分辨胸部硬塊

乳癌前兆會痛嗎?什麼樣的人容易得乳癌?教妳「2關鍵」分辨胸部硬塊#乳癌篩檢

當妳洗完澡,會習慣檢查乳房有沒有腫塊嗎?乳暈濕疹、乳頭流分泌物正常嗎?摸到腫塊如何判斷是良性還惡性?乳房疼痛是乳癌前兆嗎?諸多難以啟齒的問題,其實常常困擾著女性朋友們⋯對此《優活健康網》整理一篇「乳癌前兆」問答懶人包,告訴妳關於乳癌的小知識、高危險群,更提供3招「乳房自我檢查」方法,教妳正確判斷症狀,幫助及早揪出乳癌!

定期乳癌篩檢 助及早發現縮短治療期

定期乳癌篩檢 助及早發現縮短治療期#乳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66歲的胡女士半年前發現右側乳房有硬塊,一直不好意思和家人說也不敢就醫,直到一日夜裡,右乳不斷出血且無法止血,被救護車載至急診室就醫,當醫護人員打開沾滿血漬的衣物時,發現右側乳房被10公分大的腫瘤佔據且組織已經潰爛,正汨汨滲血並發出陣陣惡臭,陪同就醫的女兒也被愣住了。常見乳癌類別:乳腺管癌、乳小葉癌乳癌是從乳腺的上皮細胞或小葉生長出來的惡性瘤。常見乳癌類別:乳腺管癌、乳小葉癌。大千綜合醫院外科醫師劉信誠說,胡女士住院後,我們先幫她切除右側的腫瘤,目前正配合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努力對抗病魔。相較之下,46歲的張小姐,在乳房攝影時就發現異常鈣化點,經切片診斷發現為原位癌,張小姐很快地接受醫師建議做乳房切除及前哨淋巴結切片手術,同時進行乳房重建,不到一週就回到工作崗位,僅需口服抗賀爾蒙藥預防復發,因為提早發現提早治療,身旁的人也不知道原來張小姐是癌友。乳癌常見症狀乳頭凹陷且有不正常分泌物靜脈血管擴張及突起腋下淋巴結腫大腫塊固定在皮膚或胸壁上,且邊緣不清楚出現不痛的腫塊乳房局部變硬出現偏硬的腫塊、形狀不規則皮膚出現凹陷、橘子皮變化嚴重可能出現紅腫潰爛乳癌的高危險群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的細胞增生有乳癌家族史,特別是母親或一等親姊妹曾患有乳癌飲食喜愛高脂肪食物、酗酒者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未曾生育或三十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初經較早(11歲前)或停經較晚(55歲以後)任一側乳房曾經得過乳癌乳癌依嚴重度分為四期第零期:屬於原位癌,意指在乳腺管或乳小葉末端的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範圍侷限在乳腺管內。第一期:乳房腫塊小於2公分,無腋下淋巴結轉移。第二期:乳房腫塊介於2-5公分,淋巴結可能未轉移或少部分轉移。第三期:乳房腫塊大於5公分,皮膚出現明顯的變化,如紅腫、潰爛、橘皮樣,且大部分的淋巴結已轉移。第四期:癌細胞已轉移到器官,例如肺、肝、骨骼。劉信誠醫師表示,目前治療乳癌有許多的方式,舉凡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賀爾蒙治療等都是很有成效的方法。根據國健局統計,乳癌平均5年的存活率為85%,遠較其他癌症存活率高。但僅約4成的乳癌篩檢率,讓許多人發現罹患乳癌時,都已非早期癌,而使整體的存活率較其他國家來得低。乳癌治療後必知5提醒提醒一:控制體重,不要變胖提醒二:不要做超過常規的檢查提醒三:注意心血管功能異常提醒四:當心骨轉移提醒五:心理健康,調整生活步調劉信誠醫師呼籲女性朋友別因為害怕而不敢接受檢查與治療,40歲以上有家族史的女性,應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篩檢,停經後的婦女如有發現乳房硬塊,務必請一般外科醫師檢查、評估,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不被乳癌影響了健康與自信。

乳房攝影前 必知降低不適3方法

乳房攝影前 必知降低不適3方法#乳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我國癌症防治政策行之有年,雖然政府提供定期乳癌篩檢服務,但民眾往因不想面對、怕痛等因素,拒絕參加篩檢。此外,近期網路社群充斥乳房X光攝影輻射是導致罹癌的原因等謠言,讓民眾「聞篩檢色變」。國民健康署提供正確資訊,導正民眾的篩檢觀念。乳房X光攝影檢查 發現無症狀零期乳癌近期乳房X光攝影檢查引發乳癌的爭議引起關注。放射線的安全性取決於使用劑量、篩檢開始的年齡、篩檢頻率等。根據原能會資料顯示,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約接受0.7毫西弗劑量;美國保健物理學會亦指出,每年接受低於50毫西弗劑量的輻射,並無明顯健康(致癌)效應發生。乳房X光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根據我國實證研究,大規模篩檢能降低41%乳癌死亡風險,並減少30%晚期乳癌發生率;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確實可達到早期發現、降低死亡率目的。避開腫脹期、心情調適 減低乳房攝影不適的3個方法為了獲得清晰影像,減少輻射劑量,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過程必須將乳房夾緊,減少乳房組織重疊,確實會有些許不適感。即使現在新型的乳房攝影儀器已大幅降低檢查的不適感,但每個人對於壓迫感的感受能力不同,可參考以下方法減低不適:1) 避開乳房腫脹期/月經來前1週較不適合受檢,可在經期結束1至2週內做檢查。2) 檢查前的心情調適/掌握對自我健康的知情權,正視乳癌篩檢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只要忍受些許不適,便能有效篩檢出早期癌症病灶,及早治療。3) 檢查時應注意事項/檢查時須脫去上半身衣物,不要穿著連身衣裙;不要於乳房、腋下塗抹除臭劑、粉劑及護膚霜等,以免干擾醫師正確判讀,甚至必須重覆攝影。防治乳癌3招 做到3個「及早」國民健康署表示,目前應用巧推的概念發現,透過營造安心舒適的乳房攝影環境,可減低婦女對乳房攝影的不適感,例如檢查時播放音樂,轉移注意力等。三八婦女節將至,趕緊提醒身邊女性親友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遠離乳癌的威脅,她們的健康是你我的責任。只要積極做到3個「及早」,就能不聞乳癌而色變:1) 及早預防/平時應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健康生活型態、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並適度釋放身心壓力。2) 及早發現/符合資格的婦女只要定期接受篩檢,便能早期發現病變組織。目前國民健康署補助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女性每2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有乳癌家族史(母親、女兒、姐妹、祖母或外祖母)的女性每2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3) 及早治療/一旦篩檢發現異狀,應儘速接受後續診斷與治療,早期乳癌(第0至2期)治療預後佳,五年存活率高達9成。

45歲後當心 乳癌逾9成無家族史

45歲後當心 乳癌逾9成無家族史#乳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乳癌長年居國人婦女癌症發生率之首位,且仍在快速上升中,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之2015年癌症登記年報顯示有13,543人罹患乳癌,即每天有37人被診斷為乳癌,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間。不要以為沒有乳癌家族史就沒事,事實上超過90%的婦女得到乳癌並不是因為遺傳。乳癌40歲起拉警報 預防5招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提醒,乳癌發生率攀升快速,與飲食型態西化、缺乏運動、肥胖、太晚生育,甚至環境荷爾蒙影響都相關,乳癌發生率的成長為國內十大癌症之首,發生率亦大幅高於女性其它癌症。女性40歲就開始拉警報,每將近4位(3.7位)乳癌病人當中就有一位發生在40至49歲,甚至近6成乳癌發生在40至59歲的中年女性。40歲是乳癌防治的關鍵年齡,女人40歲開始應該更加強注意,可採乳癌預防5招:(1)定期篩檢、(2)蔬果彩虹579、(3)規律運動、(4)體重控制、(5)勿太晚生育。定期篩檢及早發現乳癌 存活率可逾9成5招裡定期篩檢尤其重要,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提早發現及早治療,治癒率非常高。根據統計顯示,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治癒率相當高,0期及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分別高達97.5%及95.5%,但若至第4期才發現,則5年存活率僅為27.8%,因此定期篩檢非常重要。政府提供45歲以上婦女每2年1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有二等親家族史之女性則可提前到40歲就開始篩檢。賴醫師強調,乳癌為終身防範的課題,面對來勢洶洶的乳癌,除了一定要謹記平時身體的保健,要多運動,例如健走就是一個很好的運動來增加心肺功能、活化身體細胞,不要讓身體囤積脂肪;另外,攝食方面還要多採取高纖、低脂、多蔬果飲食,尤其成年女性每天應攝食到7份的蔬果,並且要多種顏色、多樣化的攝取,再加上定期進行乳癌篩檢,及早發現,儘早治療,才能活出美麗人生。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長王金平呼籲,全國婦女朋友應重視自己的健康,養成定期乳癌篩檢的習慣,做到護乳5招,並呼籲男性朋友更應珍惜身邊的女性,隨時主動關心,而一起養成運動習慣就是很好的預防之道。

研究:8成乳癌患者恐過度治療!

研究:8成乳癌患者恐過度治療!#乳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雖早期治癒率高,但死亡率漲幅卻是10大癌症冠軍。復發、轉移是乳癌術後主要的潛在威脅,主要根據病人的期別或病理表現,來評估與選擇後續治療。約7成早期乳癌病人屬復發低風險族群,部分病人卻曾接受術後放療,忍受無須承擔的副作用,仍有病人面臨過度或過少的治療。早期乳癌病患 3成在10年內復發國內乳癌病人中,6成以上是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高達9成,但仍有3成早期乳癌病人10年內恐面臨復發、轉移。早期乳癌手術切除腫瘤後,醫師會再根據病況來決定術後輔助治療。若患者僅定期追蹤腫瘤發展,無法有效達到預防腫瘤復發、轉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鄭鴻鈞表示,早期乳癌在手術切除後,傳統以病人期別評估後續治療方針,但乳癌表現十分複雜,受到病人的基因表現及年齡狀況影響。例如第2期病人術後建議放療控制局部復發,然而研究指出,僅有2成會發生術後局部復發,8成病人恐面臨過度治療,忍受不必要的副作用。新乳癌檢測工具 評估更全面臺大醫院一般外科暨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表示,最新上市的乳癌復發風險檢測工具,更適合國內病人使用,涵蓋乳癌第1期與第2期,評估更加全面。也能依照病人的基因組表現及病理資訊,評估局部復發與遠端轉移風險,準確度可達9成。現在乳癌治療已從多數為主邁向個人化,不論何種檢測或治療方式,病人都應根據自身情況與醫師討論治療,切勿因為害怕或迷思而逃避治療,或低估疾病危險性。接受復發風險評估檢測,不論是否為高風險族群,都應與醫師討論治療策略,方能戰勝乳癌。

「乳房術中放療」獲肯定 有助降低復發率

「乳房術中放療」獲肯定 有助降低復發率#乳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乳癌篩檢的普及化,早期發現者越來越多,乳房保留手術可謂是現今的手術趨勢之一,為降低復發風險,術後通常必須輔以全乳房體外放射線治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歐陽賦醫師表示,乳癌患者需來回接受25~35次全乳房放射治療,因放射線於體外照射,可能導致患者面臨皮膚乾燥、脫皮變黑甚至纖維化等副作用,不僅失去保留乳房美觀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寧可放棄保留乳房來避免副作用影響。除此之外,體外放射線對於慢性心肺功能的影響近年來也引起一些專家的注意。對此,許多歐美先進國家都已經開始使用「乳房術中放射治療」(IORT)以改善上述情況,顧名思義就是於手術中直接於體內腫瘤空腔實施單次性放射治療。歐陽賦醫師解釋「乳房術中放療」只需手術當下進行單次8~15分鐘照射就消滅殘存癌細胞,對於部份較低風險的乳癌族群, 達到相當於傳統體外放療的效果,不僅可大幅節省治療時間,也可避免急慢性體外放射的副作用, 如乳房外觀變形、皮膚病變、心肺輻射傷害等,使患者能達到乳房保留美觀的效果,也避免患者須往返醫院的困擾。談到「乳房術中放射治療」(IORT),歐陽醫師說這是需要外科與放射治療科的團隊合作,透過兩個專科的醫師考量每位患者腫瘤大小、期別、類型等多種因素後,再進行機器校正與劑量調整,以確保達到較佳療效。台北振興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王崇義醫師表示,術中體內放療是乳癌放療的重大突破,在國際上也獲得廣泛肯定,為了證實其安全性以及療效,曾進行收案超過兩千名乳癌患者之國際大型臨床試驗,結果證實「術中體內放療」控制術後局部復發率之效果不僅不亞於傳統放療,且術後併發症發生之比例也明顯少於傳統放療。王崇義醫師進一步解釋,在術中操作單次高劑量體內放射治療時,放射線能夠消滅手術邊緣內殘存之癌細胞,使術後復發率降低達到與傳統體外放療相當程度,故療效與安全性都已獲歐美先進多國認同;術中體內放射治療在台灣也已實施三年以上,累積數百名患者治療經驗,深獲各大醫療院所肯定。王崇義主任再度提醒,並非所有早期病患皆適合術中體內放療,建議45歲以上、腫瘤小於3公分、無淋巴轉移且手術邊緣無癌細胞殘留之早期乳癌患者較為適合,但仍需經主治醫師評估後決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