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

為何有科學家相信意識創造宇宙論?

為何有科學家相信意識創造宇宙論?#意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以佛學中的第八識,而不是以一般由眼、耳、鼻、舌、身、意所產生的意識(第六識)來詮釋,必定令人茅塞頓開。由於現代人對於第六識、第七識以及第八識的混淆,而導致難以理解「意識創造宇宙」的真諦,如果更改成「第八識創造宇宙」必然更為貼切,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質疑,消弭對意識的迷失。我非常佩服愛因斯坦能夠提出「四維時空」的概念、霍金的「多重宇宙理論」與「霍金輻射」,以及麗莎的「五維世界」,但是以四維時空的人類思維,要來探討多維時空的大宇宙,猶如井底之蛙漏洞百出。至於進化論的質疑也不少,比方說,甲蟲天生的防衛能力,與蜜蜂的築巢本能,又如何進化的呢?埃及的金字塔、聖經的神造世人、老子道德經(道)、易經、黃帝內經、中醫的經絡、氣,裡頭的特異功能與靈異現象,至今人類能夠解釋嗎?只從科學或某個領域的角度,去探討真理是有局限的,既然進化論與造物論,都得到前有未有的挑戰,為何不遵循大自然的定律,重視人類意識與宇宙意識,結合心理學、超心理學、宗教學、物理學、宇宙學等領域,綜合研究探討人類內在的意識能量,和大自然的宇宙能量之共振頻率。同時深入瞭解佛學中第八識的真諦,探討大宇宙與小宇宙的物質和能量有何相關,也許就能順利解開大宇宙(自然)與小宇宙(人體)之謎。由於物質與空間是互相作用的,空間是物質的容器,物質產生空間彎曲,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產生作用,而呈現精神現象與物理現象,虛無與原子的能量都是無形的,宇宙中的時間、空間、意識、能量等,均與大自然產生頻率共振。打開人腦看不到思想,解剖神經見不到意識,就好比打開電腦硬體,看不到軟件一樣。機器需要程式,電腦需要軟件,人腦需要程式與軟件。再說從高維時空,看四維時空的人類是虛擬的,人的世界彷彿電腦中的遊戲,創造之後再演化,猶如三維空間(立體)的人類玩電腦遊戲一樣,電腦螢幕畫面是二維空間(平面),遊戲演進中,只要積分增加就升級。我們的人生宛如遊戲虛擬世界,遊戲地圖是宇宙,遊戲地圖外面是宇宙形成之前,無邊無際。一九九七年,阿根廷物理學家胡安.馬爾達西那提出了「全像宇宙原理」的模型,說明我們的意識,其實是在遙遠的另一個天空,我們所處的三維空間物質世界,實際上只是另一空間的「二維信息碼」世界所投影出來的一幅「三維全像圖」而已,這個理論最接近萬有理論。因此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相信,量子力學的意識模式,提出「意識創造宇宙論」,也就是說你的宇宙是你的意識所創造。如同佛學中的第八識,是無始無終的,人生是如夢如幻的,包含人類肉身與宇宙萬物,均是不生不滅的第八識所生成。悟透人生的使命,藉由肉身之五感六覺所產生的第六識(覺知心),不斷地修行,以無限的愛,放下執著的第七識(思量心),在永不變異的第八識(真心)潛移默化之下,跳脫因果輪迴。根據電子雙縫實驗說明:電子在你不觀察它時,它是無形的能量,只有當你觀察它時,才會變成你能看到有形物質。也就是說宇宙原本是不存在的,只有當觀察者在觀察的那一瞬間,宇宙(物質世界)才會一躍而出。具體地說,沒有意識就沒有物質;沒有意識,宇宙就只是一團無形的能量。宇宙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會依據你的瞬間念頭,生成當時的物質世界,先以二維信息碼的能量形式,儲存在另一空間的「雲端意識數據庫」,然後再投影成三維空間的物質世界,所以說是你的意識創造宇宙。(本文摘自/生命之謎VS.量子糾纏/博思智庫)

植物人心情難表達 痛苦恐是親友解讀

植物人心情難表達 痛苦恐是親友解讀#意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前一陣子有另一件個案,一路上告到了加拿大的最高法院。該案的主角是六十一歲的哈桑.拉蘇魯,他是一名伊朗的工程師,二○一○年和妻子以及兩個孩子一同移居到多倫多。同年十月,哈桑動了一個切除良性腦腫瘤的手術,卻不幸受到感染,腦部嚴重受損。之後多位醫師判定哈桑已無任何康復的機會,維生機器更只能徒勞無功的延續他的生命,哈桑勢必將陸續衍生出更多的併發症和感染症,並耗費大量的醫療資源,他們建議家屬移除維生機器。即便醫生強烈建議 生死還是由代決人決定哈桑的妻子,同時也是此個案的代決人佩瑞秋.薩拉瑟否決了他們的建議。佩瑞秋不僅向醫療人員引述了他們夫妻倆信奉的什葉派教義,還堅信他丈夫處於最小意識狀態,因為他的肢體仍有些許反應。幾個月前我們團隊掃描了哈桑,根據多功能核磁共振造影掃描儀呈現的結果,我們也認為哈桑處於最小意識狀態。掃描結果顯示,哈桑似乎能夠執行想像打網球和在自家走動的心理任務,但執行率並非百分之百。我們評估他行為狀態時,也碰到了差不多的狀況;儘管他的目光可以隨著鏡子移動,我們把他全家福的照片拿到他面前時,他的視線也會聚焦在上面,但他卻非每次都能做出這些反應。縱然如此,這些結果仍不足以讓其他資深的醫學專家改變立場,他們依舊認為繼續以維生機器延續哈桑的生命,不僅無法讓哈桑的病況有任何明顯的正面進展,還會不斷大幅消耗加拿大醫療體制的資源。最終最高法院的裁決出爐,法官判定,在沒有病患、家屬或代決人的同意之下,醫師不可單方面地做出移除患者維生機器的決定。即便這些醫師的判斷無誤,即便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病患好」,但即使是經驗再豐富的醫師也無法否決代決人的決定—至少在加拿大是如此。病患死亡權 仍不在自己掌控這類案件是近年才開始在司法界出現,相關律法尚未齊備,因此目前各國在這方面的律法大多也僅能隨著審理的個案逐步修訂。有關生存權和死亡權的議題,美國在這方面的爭論出乎意料的多,讓美國人民開始去思考,「拒絕治療」、「自殺」、「協助自殺」、「醫師輔助自殺」和「放任某人死亡」等狀態在法律上的差異性。面對這類抉擇時,政府又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這些患者的生命應該就這麼由他們親友、主治醫師或政府單位來決定嗎?即便他們可能對生、死等相關事務有各自不同的見解?我們應該無條件採納患者的預立醫囑或「生前意願」?如果我們碰到患者過去未曾表示過這方面意願,又怎麼辦?一個腦部嚴重受損,餘生都將以植物人狀態活下去的人,如果有一天突然能夠告訴你「他想要死」,我們就應該成全他,這種處境還不足以讓他行使死亡權嗎?健康的人死意堅決 社會風氣仍不允許自殺事情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如果今天有一個健康的人走到你身邊,跟你說他想要死,你的第一個反應不會是看看他的精神狀態是否正常嗎?就算不去管他的精神狀態,你應該也會去關心一下他最近的心理狀態吧?說不定他只是情緒低落,才會一時想不開。即便你發現他當下的神智相當清楚,但難道你不會想要在隔天或隔週再去確認看看他有沒有重新考慮這件事嗎?或許他只是那段日子過得比較不如意,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尋死的念頭或許也會煙消雲散。縱使那個人的死意甚堅,縱使你是一個醫生,當患者每天、每週來到你的面前都表示他想死,針對他的要求你能做些什麼?答案是:什麼也不能做。多數人所處的社會並不允許我們做出自殺,或協助自殺的行為。腦傷患者的意願並不一定如我們想像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腦部嚴重受損的患者,為什麼我們看待他們的標準卻有所不同?他們回答「是,我想死」的時候,也可能是因為當時的心理或精神狀態不穩定所致。他們求死的念頭說不定稍縱即逝。你根本不曉得明天或是一年後,他們還會不會有同樣的想法。姑且不管究竟這些意識灰色地帶的患者會是怎麼想,但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比較能夠接受放棄他們生命的想法呢?難道我們應該隨心所欲地了斷生命嗎?面對這道問題,一般來說,大家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不過,現在的科技卻讓這些意識灰色地帶的患者有機會道出心聲,自行決定是否要繼續以這樣的狀態活下去。更重要的是,依我們目前的研究來看,許多意識灰色地帶患者的意願並不如我們想像,這也是為什麼我要特別把這一點提出來討論,提醒大家在替親友做這類決定時,務必要謹慎考量。(本文摘自/困在大腦裡的人:揭開腦死、昏迷、植物人的意識世界,一位腦神經科學家探索生與死的邊界/采實文化)

植物人狀態該維持?恐對意識想像過多

植物人狀態該維持?恐對意識想像過多#意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真正影響我們對殺生感受的核心因素,其實是跟我們覺得這些生物有「多少意識」有關。由於比起淡菜,龍蝦的外貌和表現跟人類比較相似,所以我們大多會不由自主地認為,龍蝦的感官意識比淡菜強,因而不忍丟進滾水煮。但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嗎?就算真的有科學研究證明「龍蝦的感官意識比淡菜強」,大多數的人一定還是憑自己的直覺做出這些反應。無意識到有意識 成為家屬猶豫關鍵那一個讓我們轉念,覺得另一種生物有意識的標準是什麼?如果多數人都認為淡菜沒有意識,並認為猴子和猿猴有意識,那麼以常理來推斷,意識(或者說我們主觀認為的意識)一定是從這兩者之間的某一個點出現。龍蝦就是位處這兩者之間,最接近意識出沒的模糊地帶。並非人人都可以接受把龍蝦活生生煮熟的舉動,但是,絕大多數人在烹煮活生生的淡菜時,卻不會有這種殺生的不適感,因為他們根本不認為淡菜有意識。這個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重要階段,就是許多家屬難以果斷簽下拔管同意書的核心關鍵。躺在神經加護病房裡的患者,很少能如常人般行動。事實上,他們常常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幾乎跟外在環境沒有半點互動。雖然躺在床上的他們外觀跟淡菜並不相像,但對照他們腦部受創前的狀態,這些腦傷患者在外觀往往會出現巨變,例如毀容、四肢殘缺等,他們的外貌不僅可能跟家屬過去記憶中深愛的那個人不再相像,甚至就連最基本的人類外觀特徵都會消失無蹤。結束腦傷患者性命的意願 深受患者外觀影響跟我們看待非人類生物的道理一樣,這些因素當然都會影響我們對患者意識的看法。假如患者的行為舉止和外觀不再像人類,我們或許會比較容易認為他們的思考能力也不再如常人。這些因素也會影響我們決定患者生死的難度。譬如,比起外觀面目全非的患者,要放棄一個外觀宛如睡著的患者,其難度肯定更高。為什麼?面對一個仍有睡眠週期,卻看似沒有意識的植物人患者,家屬也很難斷然放棄他們的生命。因為只要患者還有一點點的生理反應(即便只是眼睛微微地眨了一下),都意味著他的意念可能仍被禁錮在那副毫無反應的軀體裡。基本上,我們結束腦傷患者性命的意願,深受我們對生命的定義和對患者外觀的感受所影響。不過以現在我們知道的真相來看,這樣的評判標準實在是不太聰明,因為「眼見不一定為憑」,患者躺在我們面前的樣貌,跟他們內心的狀態根本沒有太大的關連性。(本文摘自/困在大腦裡的人:揭開腦死、昏迷、植物人的意識世界,一位腦神經科學家探索生與死的邊界/采實文化)

意識灰色地帶 植物人曾稱「空心人」

意識灰色地帶 植物人曾稱「空心人」#意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開車本來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行為。在美國,每年大概都有三萬七千人因車禍而死,不過卻非人人都是當場身亡。這當中不少人會先墜入意識的灰色地帶,然後在大限來臨之前,都只能任其生命在那個空間裡慢慢枯萎、凋零。我們已經知道許多原因都會導致患者落入意識灰色地帶。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錯失復原黃金時機」。過去無維持呼吸醫療機器 植物人不多腦部嚴重受創的傷患入院治療後,通常需要觀察數天或是數週,方可確定患者最終的狀況;在這段期間完全沒有人可以斷言患者的未來會往哪個方向發展。因為每個人腦傷的狀況不可能都一模一樣。在這段黃金時機裡,現在醫療人員一般會以一些外力支持患者的生命力。最常見的是「氣切插管」,醫療人員會在患者的脖子上開一個洞,然後把一條柔軟的塑膠管從洞口置入他們的氣管,以幫助患者呼吸。通常這些有氣切插管的患者也會被接上呼吸器,呼吸器能幫助肺臟吸、吐空氣,確保體內有充足的氧氣流通。在還沒有這些精妙的醫療技術前,醫療人員大多只能束手無策,所幸這些精巧的機器誕生了。的確有些人順利度過險境活了下來;但他們重新開始運轉的部分往往只有身體,不包含大腦;就算他們的大腦尚可運作,功能也不再如以往那樣完整。換句話說,是人類自己創造了灰色地帶,又或者該說,是我們自己大幅提升了人類在意識灰色地帶裡存活的可能性。古希臘人描述植物人狀態 存活但無法表達、溝通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進入意識灰色地帶,只不過以前的人大概不太有機會在這個奇妙的空間裡生活這麼久。假如史前人類頭部受到重擊,若失去意識的時間不幸長達數分鐘,很可能就會進入「昏迷」狀態。昏迷狀態的人會長期對外界的刺激失去反應、喪失正常的睡眠週期,並且無法自主性的執行任何生理反應。史前人類一旦陷入昏迷狀態,恐怕就很難再從中甦醒過來。在過去無法額外補給昏迷者營養和水分的情況下,他們的病情更會迅速惡化,走向死亡。即便是今天,要從死神手中搶下昏迷狀態病人的性命,其機率也不算高。僅管如此,根據歷史記載,一九五○年代,人工呼吸器尚未問世之前,確實還是有一些人的生命徘徊於這意識的灰色地帶之間。古希臘人曾提過一種他們稱之為「內出血」的症狀,並如此描述:「健康者會突然感到疼痛,瞬間喪失語言能力,喉頭宛如被人掐住脖子般發出咯咯的聲響。病發者的嘴巴大開,無法理解任何事情,若旁人叫喚他或撥動他的身體,他就只是不斷地呻吟;他還會無意識的大量排尿,如果此時他沒有發燒,通常七天內就會死亡,但若有發燒,則往往會康復。」看起來就像是我們現在所指的「植物人狀態」。20世紀初「持續性植物狀態」 延伸至今植物人稱呼從古希臘時代到二十世紀,我們對這種特殊人體狀態的理解、診斷和治療的方式並沒有太大變化。二十世紀中,醫學界陸續還曾出現過其他疑似表示這個狀態的描述性醫學名詞,例如:醒狀昏迷、不動不語症、沉默靜止症、阿帕立克症候群和重度創傷性失智症。不過,我們並不清楚過去這些名詞所描述的症狀相不相同,因為每一個患者的症狀都不太一樣,其之間的差異性可能相當大。後來,一九六三年和一九七一年又分別出現了「空心人」和「活死人」這兩個描述此狀態的名詞。直到一九七二年愚人節那天,布萊恩.傑內特和弗雷德.普拉姆在《柳葉刀》發表了一篇極具歷史意義的論文,以持續性植物狀態描述了這樣的人體狀態,之後,這個名詞才迅速成為醫學界普遍描述此一狀態的用語。(本文摘自/困在大腦裡的人:揭開腦死、昏迷、植物人的意識世界,一位腦神經科學家探索生與死的邊界/采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