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

肌肉痠痛 冰敷熱敷時機報你知

肌肉痠痛 冰敷熱敷時機報你知#冰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可以健身,但是很常在運動後出現肌肉痠痛的現象,這時是應該要冰敷還是熱敷來緩解痠痛呢?運動醫學科醫師指出,應該要先冰敷,冰敷3天之後,再熱敷,而且冰敷與熱敷時間不宜太長,一次以10分鐘為限。 每週運動3至5天 每次半小時壢新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吳順堯表示,運動應該要適度,每次運動時間不宜太長,否則就容易造成肌肉痠痛,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每次運動以半小時為宜,一周3到5天,而且建議不要每天做2、3個小時,這樣才不會受傷。 應該要先冰敷 不要超過10分鐘但是,很多人都很貪心,不但運動時間超時,還可能因為沒有暖身,或是姿勢不正確,進而導致運動傷害,吳順堯醫師指出,若是因為運動後出現肌肉痠痛,應先冰敷,早、中、晚各一次,可以用塑膠袋將冰塊包起來,外面再用毛巾包裹,每次冰敷不要超過10分鐘,並且可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來緩解痠痛。 過了急性發炎期 應該要熱敷吳順堯醫師進一步指出,運動後出現痠痛,通常都在3、5天之後會過了急性發炎期,這時就不宜再冰敷,而是要熱敷,早、中、晚各一次,可以使用暖暖包或是熱敷袋,熱敷的時間也是每次大約10分鐘就可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扭傷就冰敷?男睡著竟凍傷

扭傷就冰敷?男睡著竟凍傷#冰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0歲的陳姓患者,因運動導致兩腳踝扭傷非常疼痛,回家自行用冰敷的方式消腫止痛,雖然使用冰敷是正確的處理方式,但是在冰敷過程中,陳姓患者因疲累而睡著,1個多小時後醒來發現兩側腳踝部嚴重凍傷,經由1周5次的高壓氧艙治療,2個月後患者傷口逐漸癒合,配合復健,完全康復後沒有後遺症,關節活動正常。紅腫不消、傷口化膿、癒合不良陳姓患者凍壞的皮膚紅腫不消,後來形成化膿傷口,而且癒合不良,傷口逐漸變大,由小小針狀的傷口,逐漸變成比10元硬幣還大的竇性開口,也就是傷口內壞死肌肉及組織消失不見,內部損壞體積的大小遠大於外觀的傷口,1個月後,壞死的組織逐漸侵犯關節及韌帶,導致行動不良無法走路。回復細胞功能 促進傷口癒合童綜合醫院高壓氧科醫師邱永偉,高壓氧氣治療是將病患置於完全密閉的壓力艙內,讓患者以般自然呼吸的方式吸入1.4到3個大氣壓100%純氧氣,其吸入的純氧溶解於血漿中,提昇了組織內的氧氣含量,因此不僅可以提升患部血液中的氧氣,讓氧氣優先擴散到受傷缺氧的細胞組織,促進血管收縮來減輕組織水腫情形,並且可以藉由回復細胞的功能來促進傷口癒合。受傷半年內 高壓氧治療黃金期邱永偉醫師指出,目前高壓氧治療除了適用於一氧化碳中毒、各種問題傷口、氣壞疽、燒傷、輾壓傷、危急性皮瓣移植、骨髓炎等病症外,對於腦部損傷病人也很適合使用,尤其在受傷的半年內是最好使用高氧氧治療的黃金期。    

運動傷害SOP!急性冰敷、痠痛熱敷

運動傷害SOP!急性冰敷、痠痛熱敷#冰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普遍而言,過去的時代人們對於運動並沒有特別注重,而現代人因為生活型態、工作環境的轉變,健康狀況逐漸失去平衡,便開始注重運動,屆以調整自身身心靈的狀態。但可惜的是,許多人並沒有正確的運動知識,在運動「前」與運動「後」,也沒做到保護身體的措施;抑或因為沒有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偶而做了太激烈或是大量的運動,卻換來更大的運動傷害,或是運動後肌肉痠痛的現象,結果導致惡性循環,對運動產生抗拒心理。其實,初期開始接觸運動的朋友,對於運動後的「鐵腿」應該不陌生。很多人都會問:我現在到底該「冰敷」還是「熱敷」呢?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痠痛軟膏或貼布,有的訴求清涼感,有的則告訴你「熱」才有效!到底對於運動後的肌肉痠痛或其他部位疼痛,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一般來說,若組織已出現紅腫、熱痛的情形,表示肌肉已經發炎了,這時應先用「冰敷」的方式讓血管收縮,藉以控制腫脹和發炎。而大部分運動後痠痛的情況,則可採取「熱敷」的方式舒緩。熱敷主要是讓血流量充足,代謝多餘的乳酸,讓患部溼潤溫熱,迅速放鬆肌肉,減輕疼痛。POINT/並不是所有的疼痛或運動痠痛,都可以使用暖暖包來進行「熱敷」。使用前一定要先行了解自己的狀況,並詢問專業醫師後,適時對患處施行熱敷或冰敷,才能真正達到減輕身體疼(痠)痛的功效!熱敷• 原理/「熱敷」主要是讓體溫及皮膚表層溫度升高、使得血管擴張後得到放鬆,同時增加血液流量,並增加身體代謝速率以促進局部循環,可以有效提升組織自癒能力並降低疼痛、腫脹及淤青的現象。• 使用時機/「熱敷」適用於肌肉痠痛、消腫、舒緩淤血、改善發炎、背痛、頸部痠痛、運動傷害及生理期疼痛等情況下。如何使用暖暖包來進行熱敷?• 建議熱敷溫度/40~45度。• 方式/先將內容物呈液態的暖暖包,放入沸水中加熱3 分鐘左右(注意勿直接接觸加熱容器),取出後即可施行熱敷。暖暖包須以布包裹,勿直接與肌膚接觸,以免燙傷。• 施行時間/10~30分鐘左右。冰敷• 原理/「冰敷」除了降低身體溫度之外,主要使患處表層冷卻,逐漸造成血管收縮、代謝率降低,使患處周圍部分得到控制,藉此達到減輕疼痛以及控制發炎症狀的效果。• 使用時機/「冰敷」常用在急性傷害,如扭傷、瘀傷、發炎、輕微灼傷、燙傷、牙痛、流鼻血、眼壓過高等。如何使用暖暖包來進行冰敷?• 建議冰敷溫度/5 度左右,以不凍傷為原則。• 方式/可將暖暖包處於液體的狀態時,置於冰箱冷藏室(非冷凍)內待用。• 施行時間/10 ~ 30 分鐘左右。POINT/脂肪較少或皮膚較薄的部位,如腳踝、膝蓋、手肘等處,熱、冰敷時間最好不要太長。而糖尿病或血液循環機能異常的病患,在冰敷與熱敷時也要特別小心謹慎。(本文摘自/超神奇熱療調養圖解/大喜文化出版)

瘋世足腳扭傷增1成 醫:冰敷消腫後熱敷

瘋世足腳扭傷增1成 醫:冰敷消腫後熱敷#冰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最近全球掀起一波「瘋世足」的熱潮,但此類運動人口越來越多,相關的運動傷害也有所增加,甚至嚴重還會出現骨折。骨科醫師表示,近期因腳踝扭傷、關節傷害就醫的患者約增了一成。建議喜愛運動的民眾,要先充分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另外也須對自己所要從事的運動特性有所瞭解。關節受傷變形  急救謹記4原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羅浩儒醫師表示,若是在劇烈球類運動中發生肢體碰撞,進而有不正常的關節疼痛或是局部肌肉疼痛,應該先緩和的停下運動,進行休息與自我檢查,再來決定是否要繼續運動下去。如果已有明顯關節外觀變形或嚴重影響行走能力時,可採用急救的R.I.C.E原則:●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抬高患肢R.I.C.E的工作如果做的好,對患者傷口癒合以及後續治療都有很大幫助;接著應儘快到急診或骨科門診,藉由身體與影像檢查亦可幫助評估診斷的正確性,如果診斷為關節脫臼或韌帶骨頭斷裂,醫師會視嚴重程度與部位做適當復位與修補。羅浩儒醫師說,關節韌帶受傷時,因為局部發炎會充血,這時屬受傷的急性期,要先採冰敷,使局部的血管收縮以防止腫脹,若幾天後察覺傷勢已逐漸減輕,腫脹情況減少,再使用熱敷增加血液循環使肌肉得到休息,但他也提醒受傷第一時間,應先保護受傷的部位,若發炎疼痛情況嚴重,也不建議一開始就使用刺激性太強的貼布或藥膏。

掃墓若遭蛇咬 勿冰敷、勿切開傷口

掃墓若遭蛇咬 勿冰敷、勿切開傷口#冰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清明時節至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時,嘉義縣衛生局提醒,應以棍棒打草驚蛇,並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小心防範毒蛇咬傷。冷靜記住形狀、顏色、特徵衛生局表示,若不慎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並儘可能辨別毒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在離傷口5至10公分接近心臟處,使用彈性繃帶、絲襪或布條包紮患肢(鬆緊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原則),並使患處低於心臟;先脫掉戒指、手鐲、手錶等物品,因傷口腫脹後不易取下。此外,勿切開傷口,也不要嘗試用嘴巴吸出毒液;不要冰敷,以免造成血管收縮或壞死;更不要喝酒止痛,避免可能使心跳加速;可適當以雙氧水處理傷口後,儘速送醫院醫治;切勿購買來路不明藥物,因抗蛇毒血清為醫師處方用藥,醫療院所才可購買。  

遭蜈蚣咬傷勿隨意塗藥! 可先冰敷消腫再就醫

遭蜈蚣咬傷勿隨意塗藥! 可先冰敷消腫再就醫#冰敷

日前一位30歲左右的女性,在半夜裡不小心摸到棉被上一條刺刺的東西,驚醒後嚇然發現是一隻長4公分褐綠色的蜈蚣;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科施兆明醫師表示,女患者被蜈蚣咬到後,右手迅速腫痛,於是緊急就醫。經醫師給予傷口消毒,施打止痛及抗過敏針,再開立消炎、止痛和抗過敏藥後,女患者無礙返家。  施兆明醫師表示,蜈蚣有時會誤闖住家,尤其是溫暖季節為多。蜈蚣的頭上有觸角,它們用氣管呼吸,為卵生動物,蜈蚣的腳(附肢)通常有21或23對,第一對附肢特化為毒爪,用來捕殺獵物。蜈蚣行動快速,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區域。白天藏居於腐敗的落葉、朽木、石頭或瓦片下之陰濕處,晚上才爬出來獵食。蜈蚣在受到驚嚇後,咬人一口隨即逃逸,遭蜈蚣咬傷非常痛,而且會痛上好幾個小時,咬到的地方可以看到一或兩個咬痕,傷口的附近會紅腫,並有發熱的感覺,有時會出現發燒、胸悶的現象,很少部份的人可能因感染而產生淋巴腺炎、心跳不規則,症狀在幾天後就會完全復原。  施兆明醫師指出,預防的方法最主要是維護住家附近的清潔,應勤打掃腐敗的落葉及垃圾,以免蜈蚣滋生。另外,在戶外工作時,如需靠近進草叢或朽木堆積的地方,最好穿長袖長褲;不要穿涼鞋、拖鞋等保護功能差的鞋子,以避免被咬傷。同時,避免屋內潮濕也很重要,因蜈蚣喜歡躲在潮濕的地方例如浴室、廁所。  施兆明醫師表示,治療蜈蚣咬傷,以症狀治療為主。被蜈蚣咬傷後,請民眾先不要自行塗抹藥膏,應先直接冰敷傷口,冰敷有消腫的作用,然後就醫治療。通常會施予破傷風類毒素0.5CC的注射,破傷風藥效可維持5年,所以5年內有打過的人可以不用再施打。醫師會給予傷口消毒,可能依病人疼痛或傷口情況施打止痛針及抗過敏針,再開些消炎、止痛和抗過敏的藥,回家後繼續冰敷。冰敷10分鐘、休息5分鐘後再繼續冰敷,以避免凍傷。2~3天後,可視情況決定是否再回外科門診追蹤傷口情形。

治療運動傷害 中醫建議:少吃冰

治療運動傷害 中醫建議:少吃冰#冰敷

在傳統中醫的看法裏,認為所有的疼痛都是不通造成的,或是氣滯(氣的流動性不好或受到阻礙),或者是血瘀(血的流動性不好,受到阻礙或是出血),或者是一些病理產物無法代謝而造成不通,演變成痛證。而在運動中最易造成的傷害要算是「傷筋」了。所謂的「筋」,在中醫包括肌肉、肌腱、韌帶、筋膜…等等均歸屬於「筋」;而造成傷筋的原因最多的就屬於扭傷及挫傷了。而扭挫傷造成的傷害在中醫看來就是不通,也就當然會造成疼痛了。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 - 張書寶 醫師表示,一般在急性受傷時,當組織正紅、腫、熱、痛時,不宜推拿,但適合針灸,若腫脹嚴重中醫也會考慮放血治療,並給予外敷藥,以達消腫止痛的目的。並可合併內服藥,以「活血化瘀,疏經活絡」為主,此時的外敷一般以冰敷為主,外敷藥亦以涼性藥為主,以防受傷處繼續出血腫痛。若急性期已過,受傷處紅腫熱已消,一般則建議熱敷,以改善局部循環,加速傷處的修復,並可適當加入一些中醫理筋手法。當然此時仍適合針灸及內服中藥。一般傷筋在中醫治療效果均相當不錯,但若受傷日久而達數月才開始治療,可能就需一些時日了。運用中醫經絡理論不管使用針灸、藥物、推拿來治療,均可達到疏通經絡使氣血暢通而達治療的效果,也就是通則不痛。張醫師說,在門診也常會遇到來治療的患者貼著膏藥,且常是前一天就貼上了。一般我們都建議膏藥敷4-6小時就要取下,讓皮膚休息2-3小時之後若需要再敷。當然,若是前一天睡前貼上的,應一早起床就拿下,避免皮膚過敏而有紅癢的現象。常言:「休息是最好的治療。」傷筋之後首先當然就是要多休息,讓受傷之處能得到修復。千萬不可過度使用受傷部位,以防二度傷害。張醫師強調,最好要少食冰冷食物,尤其是冰品及冰鎮飲料。因在中醫認為寒性凝滯,主痛、主收引。簡單的說也就是寒性會使身體整體的循環變差,非常不利於傷處的復原。這也是一般不論是傷筋,甚至是骨折或身體一些酸痛所應共同遵守的重要原則。運動前確實做好熱身,運動時也不要做出超過自己能力的動作。對於一般不常運動的人,尤須循序漸進、量力而為,要慢慢漸增,剛開始時15分鐘或20分鐘甚至10分鐘都是一個很好的起步,等到體力、肌肉各方面都適應了才加大運動量。運動時也盡量放鬆心情,不但能夠得到運動的樂趣,且能使身體、氣血調和,得到運動的好處。

騎車運動不成 反而傷害連連

騎車運動不成 反而傷害連連#冰敷

國內吹起健康樂活風,騎乘腳踏車成為最熱門的節能減碳運動。近年來,由於騎乘腳踏車人口的大量增加,因騎乘腳踏車而造成的運動傷害的人口數也迅速攀升。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伍泰毅醫師提醒民眾,雖然騎乘腳踏車是看似簡單而容易入門的運動,但在騎乘的過程中,若忽略了一些小細節,是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的,因此,腳踏車一族在騎乘時,一定要特別注意自身的狀況,以免運動不成,反而造成無法彌補的運動傷害。伍泰毅醫師依臨床的經驗指出,常見自行車手的運動傷害原因可分為「尺寸錯誤」、「技巧不良」及「個人原因」等三種。在騎乘之前,應先檢查單車,調整自己的姿勢,同時量力而為,衡量自身的體力與耐力,決定騎乘的時間與距離,準備適當的保護裝備如頭盔等,以免傷害身體。而常見的自行車手的運動傷害可分為頸部、腰部、膝部、手部、臀部、足部等五個部位。在頸部方面,騎車時為了抬頭看路,頸部容易後仰,長時間下來常造成頸部痠痛,尤其頸椎退化的人,甚至會加重神經症狀,臨床上,就常見因騎車而導致的頭、頸、後肩胛、上肢的痠痛、麻痛或無力的感覺;除此之外,長時間前屈騎車,也容易造成腰部痠痛,對於腰椎椎間盤突出的人,這種姿勢更會增加腰部的壓力;而坐墊的位置不正確可能會加重膝關節的壓力,常見患者死命踩著踏板,結果造成「髕骨股骨疼痛症」,下了車就膝蓋痛又腿軟;長時間握彎把把手易造成手腕處正中神經(腕隧道症候群)和尺神經(Guyon’s隧道症候群)的壓迫;陰神經壓迫引起臀部麻痛甚至性功能問題;其它如「股骨轉子滑液囊炎」、「腸脛束肌腱炎」,「腳底前側的蹠骨疼痛」與「腳底中後側的足底筋膜炎」都是常見的自行車手的運動傷害。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伍泰毅醫師表示,雖然在不注意的情況下,容易導致騎車的運動傷害,但若小心預防,注意騎乘的姿勢、適時更換握把手位置、抽車技巧減輕壓力、補充水分、考量自身可負荷的運動量,騎腳踏車仍是鍛練心肺機能與肌耐力的良好運動。騎乘者別忘了騎車後做一做緩和運動,以達舒緩痠痛、避免運動傷害之效,當運動傷害發生時,可以先冰敷兩天並休息,當患部腫脹嚴重時可配合壓迫及抬高之動作,以緩和疼痛,一旦症狀持續時,一定要尋求專業協助,以免產生後遺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