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 胃潰瘍分不清?!核醫檢查有助於診斷

神經內分泌腫瘤 胃潰瘍分不清?!核醫檢查有助於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30歲陳姓上班族,最近頻繁出現反覆性胃潰瘍、腹痛,做了例行檢查及胃鏡後,發現十二指腸部位長了一顆腫瘤,在切除後病理診斷確定患者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由於術後症狀仍持續發作,加上抽血檢測發現腫瘤指數CgA居高不下,因此,主治醫師轉介至林口長庚進一步做了「核醫檢查」後,才發現胰臟旁還有小腫瘤,經再次手術後才解決患者問題。根據2013年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發表的全國癌症登記資料分析,台灣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簡稱NET)疾病發生率,從1996年的每10萬人口之中有0.3人罹病,至2008年的每10萬人口有1.51人,患者人數較過去增加5倍,神經內分泌腫瘤確診人數持續上升,與診斷率及疾病衛教意識提升有關。 神經內分泌腫瘤為罕見的腸胃道疾病,是消化系統中第二常發生的腫瘤,僅次於大腸直腸癌,好發部位包括消化系統(前腸、中腸、後腸及胰臟),其次為肺部,依照臨床症狀有無可分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腫瘤分泌過量的荷爾蒙會引發功能性症狀,如腹瀉、腹痛、胃酸過多或莫名的低血糖等,而非功能性則沒有臨床症狀,因此,患者確診需要數年時間。林口長庚醫院核子醫學科陳世欣醫師表示,當患者出現功能性症狀,一般可以前往醫院內科、胃腸內科或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做進一步的檢查。不過,臨床經驗中會遇到患者出現功能性症狀,且發現腫瘤指數CgA數值高,經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內視鏡等檢查後,仍查不出病因或腫瘤位置,此時,主治醫師可以轉介至核子醫學科進行「神經內分泌腫瘤核醫檢查」。「神經內分泌腫瘤核醫檢查」是透過注射可標定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放射藥物,經過一段時間讓藥物在體內循環再進行攝影,找出一般檢測方法看不到的腫瘤位置,確定腫瘤位置後,再提供病患適當的治療。陳世欣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第一線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若當腫瘤出現轉移,無法僅藉由手術根治,則會使用全身系統性的治療。依照國外治療經驗,當臨床懷疑有腫瘤復發的可能性,但傳統檢查找不到腫瘤位置;或在藥物治療前,也會選擇做「神經內分泌腫瘤核醫檢查」,有助於臨床醫師監控病情。但陳醫師也提醒民眾,若要進行「神經內分泌腫瘤核醫檢查」,可請主治醫師洽詢「核子醫學科」,並視需要轉介至醫學中心進行檢查,可獲得較適當的治療及照護。

病理診斷改善確診率 助神經內分泌腫瘤正確治療

病理診斷改善確診率 助神經內分泌腫瘤正確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 簡稱NET)為罕見的腸胃道疾病,依照臨床症狀有無可分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當腫瘤分泌過量的荷爾蒙會引發功能性症狀,如腹瀉、腹痛、盜汗、低血糖或皮膚病變產生的紅斑或壞死等;而非功能性神經內分泌腫瘤常因肝臟的轉移腫瘤壓迫或腸道機械性病因,如阻塞、穿孔、出血等才被確診。神經內分泌腫瘤初期症狀易與腸躁症或更年期混淆國泰醫院病理檢驗部暨分子醫學會前理事長曾嶔元教授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因臨床症狀不易診斷,常被認為是腸躁症或更年期症候群治療,初次症狀發生後通常平均經過9.2年才會被確診。也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常被疏忽,有文獻中指出從屍體解剖發現的病例數為臨床病例的1000倍,顯然誤診的情況相當嚴重。不過,由於醫師對於疾病認知的提升及診斷工具的進步,現今神經內分泌腫瘤確診率已有改善的趨勢,民眾可透過病理診斷來協助確診,進而提早採用正確方式接受治療。血中濃度CgA可協助診斷曾嶔元教授進一步說明,當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腫瘤細胞數達到一百萬個時(亦即腫瘤直徑大約3毫米時),可藉由血中濃度檢測CgA做為鑑別診斷。目前已有「生物標記平台」可診斷,藉由詳細的病理切片檢查,可依生長及分化的程度可分成G1到G3。G1和G2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可因荷爾蒙相關症狀而需先加以控制,因此適合使用高劑量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LAR);而腫瘤惡性度高及生長快速的G3神經內分泌腫瘤,則直接給予化學治療。高劑量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LAR)緩解臨床症狀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除須控制腫瘤生長危害生命外,還需要控制荷爾蒙所造成的臨床症狀。曾嶔元教授表示,對於原發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若無法手術或無法切除乾淨者,可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緩解症狀,及合併口服mTOR抑制劑延緩腫瘤惡化,目前口服mTOR抑制劑於102年1月已納入健保給付。另外,對於口服標靶藥物的選擇,以分子學機轉角度來看,曾嶔元教授認為應以「有效性」做為藥物選擇,才是積極對病人有效之治療方式。此外,若民眾有類似相關症狀或希望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有更深入的瞭解,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查詢更多的相關資訊。

50歲患者出現腹瀉、腹痛 確診發現罹神經內分泌腫瘤

50歲患者出現腹瀉、腹痛 確診發現罹神經內分泌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一位50歲患者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一天拉肚子高達30次,連吃止瀉藥都無法抵擋,起初以腸胃炎收治住院,安排一系列檢查,包含胃鏡、大腸鏡等,但經2周治療後仍無改善。在因緣際會下,照會嘉義長庚血液腫瘤科李冠德副院長,經李醫師詳細詢問後,發現病人因連續狂拉肚子已消瘦一圈,隨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測及病理切片,發現胰臟長了兩顆腫瘤,確診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經注射體抑素類似物治療後,才控制患者腹痛腹瀉之不舒服症狀。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率低 易與內科疾病混淆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 簡稱NET)為一群介於分泌荷爾蒙細胞與神經之間的特殊細胞發生病變所致,發生在全身各處,包含在消化系統(肝膽胰或胃腸道)或呼吸系統(肺或支氣管)。當腫瘤分泌過量的荷爾蒙會引發功能性症狀,如腹瀉、腹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咳嗽、盜汗、臉部泛紅或低血糖等,症狀易與內科疾病混淆,常被當成腸躁症等內科疾病治療,因此診斷率不高。李冠德醫師表示,除了提升醫師端之衛教觀念外,病患本身若有上述功能性症狀,應盡速尋找專業腸胃內科醫師進一步檢測。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劑量 助患者緩解症狀不適 李冠德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因診斷率不高,約有5成以上的患者發現時,大多已有局部侵犯或轉移,無法僅藉由手術根治,必須合併高劑量體抑素類似物(LAR)之藥物治療。晚期神經內分泌腫瘤著重緩解性治療,改善腫瘤細胞過度分泌荷爾蒙所引起的功能性症狀,李醫師進一步補充,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LAR)除可緩解臨床症狀上帶來的不適感,不論患者為功能性或非功能性腫瘤,亦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讓腫瘤狀況維持穩定,且提高施打劑量,對於控制腫瘤生長及症狀也有助益。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合併口服mTOR抑制劑2011年美國蘋果教父賈伯斯(Steve Jobs)因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併發多處轉移去世,使得這個罕見疾病逐漸被社會大眾認識,李醫師表示,針對原發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若已無法手術或無法切除乾淨者,可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LAR),對於臨床症狀緩解可獲得很好的控制效果,當疾病進一步惡化時,搭配標靶藥物如口服mTOR抑制劑及抗血管新生藥物合併治療,對於控制腫瘤效果較好。不過,李冠德醫師也提醒,對於標靶藥物的選擇仍須請教醫師,若有高血壓或甲狀腺機能低下等問題,建議選擇口服mTOR抑制劑,自102年1月已納入健保給付。此外,若民眾有類似相關症狀或希望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有更深入的瞭解,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了解更多的相關訊息。

健檢發現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健檢發現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神經內分泌腫瘤為一群介於分泌荷爾蒙細胞與神經之間的特殊細胞發生病變所致,腫瘤會分泌過量的荷爾蒙引發功能性症狀,已發生比例而言,消化系統比例最高,包括前腸、中腸、後腸及胰臟,其次為肺部。根據美國SEER資料庫統計,在過去的三十年間,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生率提高了五倍。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王秀伯醫師表示,以台大內科臨床經驗分析,有將近六至七成的病人是透過健康檢查發現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因此,系統性的健檢有助於病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健檢現蹤跡 慎選醫學中心團隊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患者大多沒有症狀,而在部分患者身上會產生不適的功能性症狀,如腹瀉、腹痛、咳嗽、氣喘、盜汗及胃酸過多或莫名的低血糖等,因症狀不易分辨,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需賴腸胃內科醫師確診,沒有症狀的病患,通常藉由進階的健康檢查如內視鏡、超音波、大腸鏡、胃鏡等深入的檢查才會發現。王秀伯醫師進一步表示,健診中心做全身性的檢查,雖可早期發現,不過對於後續轉介進一步治療並不是這麼完整。因此,建議民眾接受健檢應先了解醫療團隊的成員是是否有專科學會如內視鏡醫學會的訓練。內視鏡可提供胃腸道神經內分泌小腫瘤之治療王醫師說明,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方式目標是將腫瘤切除乾淨,對於無法完全切除或是發生轉移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可透過完整的病理學分析(侵犯器官及細胞分級)確知何種治療方式最為適合。神經內分泌腫瘤依照生長及分化的程度可分成G1到G3。小而位置合適的G1腫瘤,可藉由內視鏡切除不必手術,而手術為切除較大及級數較高之神經內分泌腫瘤。如無法手術或無法切除乾淨者,則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或標靶治療,以緩解功能性症狀,並延緩腫瘤惡化時間。而G3腫瘤惡性度高,分裂速度快,因此建議用化學治療。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合併口服mTOR抑制劑王秀伯醫師表示,針對原發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首以手術為主。如無法手術或無法切除乾淨者,則可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對於臨床症狀緩解可獲得很好的控制效果,當疾病進一步惡化時同時搭配標靶藥物如口服mTOR抑制劑合併治療,可明顯延緩腫瘤惡化達11個月之多,目前口服mTOR抑制劑於102年1月已納入健保給付。王醫師提醒,對於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患者,可藉由CgA數值上的變化反映出體內腫瘤總量和治療效果,有助於評估病人預後及監測病人病情。不過,CgA數值在國人因常早期發現之故,敏感度不高,而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更常常顯示正常,因此藉由影像學或是內視鏡的診斷工具輔助確診也是極為重要。在二十一世紀,早期診斷出神經內分泌腫瘤,早期低侵襲性治療乃是王道。

醫訊/神經內分泌腫瘤學習營

醫訊/神經內分泌腫瘤學習營#神經內分泌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死於轉移性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他雖然當時受到最新最好的治療,仍然無法挽回其生命,可見神經內分泌腫瘤是非常複雜的疾病,也相對罕見。為此,癌症希望基金會等單位特地舉辦「神經內分泌腫瘤學習營」,邀請長庚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黃燦龍教授、長庚醫院腫瘤科醫師陳仁熙副教授主講,主題內容為「神經內分泌瘤的新進展」 、「台灣神經內分泌瘤目前健保給付藥物之概況」 參加對象為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及家屬。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衛教講座-神經內分泌腫瘤學習營時間:102年4月27日(六)上午9:00~12: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桃園龜山鄉復興街5號)兒童大樓K棟12樓第2會議室洽詢:02-33226286 分機131林護理師

神經內分泌腫瘤難發現 醫師籲健檢

神經內分泌腫瘤難發現 醫師籲健檢#神經內分泌腫瘤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如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夠痊癒的機率都不算太小。但是,有種名為神經內分泌腫瘤(pancreatic NET,pNET)的癌症,較難被患者察覺,當確診時,可能已經轉移到其他的臟器。因此,癌症希望基金會表示,如出現咳嗽、腹瀉、腹痛、盜汗及低血糖等問題,可別輕忽這些症狀所帶來的警訊。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鄭祖耀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會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胰臟及胃腸道器官,因為病徵像極感冒症狀,易遭忽略或被誤認為其它疾病,甚至有些病人症狀輕微,或者沒有症狀,常拖到晚期才被確診。而根據統計,有超過50%的NET病人在確診時腫瘤已轉移至其他臟器,五年存活率大約只有55%,因此健檢的角色相當重要。鄭祖耀醫師表示,以國外文獻推估,台灣每年新增的消化道神經內分泌腫瘤病例約700人。但是,在醫療科技進步的現在,發現NET時,腫瘤的大小以比起時前平均少了近6公分。因此,鄭祖耀呼籲,民眾應善用成人健檢,並增加胃鏡與大腸鏡檢查,有助早期發現並確診,提高存活機率。對於有和NET相似病癥的病友,若發現老毛病治療兩次以上還查不出原因,建議轉往大型醫院針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可能性,做進一步診斷。(圖片來源:由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神經內分泌腫瘤很會「躲」 做腸胃鏡助揪出

神經內分泌腫瘤很會「躲」 做腸胃鏡助揪出#神經內分泌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你可能對「神經內分泌腫瘤」這名詞感到陌生,但你應該聽過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他就是因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而過世,這不是胰臟癌,而是發生在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pancreatic NET, pNET)!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明晃表示,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會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胰臟及胃腸道器官,因為病徵像極感冒症狀,易遭忽略,常拖到晚期才被確診。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鄭祖耀表示,據統計,有超過5成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確診時,已轉移到其他器官,5年存活率只有55%,而目前台灣每年新增的消化道神經內分泌腫瘤病例約700人。因此健檢的角色相當重要!隨著國內NET確診進步,不少患者透過健檢及早發現NET病灶。他呼籲早期發現與正確的治療,可提升病友的無病存活率與術後生活品質。神經內分泌腫瘤會出現哪些病徵?陳明晃說,如咳嗽、腹瀉、腹痛、盜汗及低血糖等都是;而對於有和NET相似病癥的病友,若發現老毛病治療兩次以上還查不出原因,建議轉往大型醫院針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可能性,做進一步診斷。呼籲民眾善用成人健檢,並增加胃鏡與大腸鏡檢查,有助早期發現並確診,提高存活機率。(圖/記者廖詠琦攝)

醫訊/神經內分泌腫瘤學習營

醫訊/神經內分泌腫瘤學習營#神經內分泌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死於轉移性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他雖然當時受到最新最好的治療,仍然無法挽回其生命,可見神經內分泌腫瘤是非常複雜的疾病,也相對罕見,連有些相關科部醫師都不熟悉。為此,台北榮民總醫院特地舉辦「神經內分泌腫瘤學習營」講座,邀請血液腫瘤科陳明晃醫師主講,為大家介紹此少見的腫瘤疾病,歡迎社會大眾踴躍參加。名稱:衛教講座-神經內分泌腫瘤學習營時間:101年09月29日(六)下午14:00~16:00地點:台北榮總中正樓B1癌病中心會議室(北投區石牌路2段201號)洽詢:02-3322-628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