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壓力症候群

婆媳問題「萬年無解」該如何自保?身心醫教「4方法」預防PTSD

婆媳問題「萬年無解」該如何自保?身心醫教「4方法」預防PTSD#創傷壓力症候群

面對公婆的為難和挑剔,媳婦跟先生訴苦,先生不想處理、怕麻煩,僅回應:「不要理他們就好了!」最後卻造成媳婦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引發憂鬱症。《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在婆媳問題中所看見的女人困境,以及提供不影響自身心理健康的預防自保方法,一定要留點石鹼給自己,不要全都奉獻給家庭。

長期被婆婆虐待 公婆死後她竟想輕生

長期被婆婆虐待 公婆死後她竟想輕生#創傷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0歲的A女士,先生長期在大陸工作,她留在台灣照顧孩子與公婆,公婆對她百般挑剔,讓A女士每天都覺得壓力很大,每晚噩夢連連、生不如死,和先生訴苦卻只得到「不要理他們就好了」的回應,多次想要離婚,但為了小孩咬牙苦撐,好不容易公婆去世、小孩長大了,先生也回台一家團圓,但A女士卻開始憂鬱症發作,看到先生就想起當年被公婆虐待的畫面與言語,揮之不去,情緒會突然暴怒、恐慌、想輕生,甚至怒罵先生,家人不解為何她一直舊事重提,嘗試藥物治療與婚姻諮商但效果不佳,最後經合併藥物、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與個別心理諮商後,症狀改善。創傷壓力症候群引發憂鬱症 看到老公就想起被霸凌情境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周伯翰醫師表示,A女士的症狀為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引發的憂鬱症,PTSD是指經歷過情感、戰爭、交通事故、天災人禍後等創傷事件後產生的精神疾病,大部分患者在創傷當時經歷了強烈的害怕、恐懼、無助感。有四大核心症狀,第一是創傷再經驗,即使時間過去了仍會不斷回憶,感覺身歷其境;第二是過度警覺,長期焦慮、恐慌、情緒易怒或憂鬱;第三是逃避與麻木;會逃避與該創傷事件相關的人事物;第四為相關的負向認知與情緒,想起過去創傷回憶時會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曾任哈佛PTSD研究中心研究員的周伯翰表示,PTSD的終生盛行率8%,和憂鬱症相比,PTSD患者的情緒可能平時是正常穩定,但是當回想起創傷時,會陷入憂鬱情緒、歇斯底里,持續數周,研究顯示,當PTSD患者產生再經歷創傷的經驗時,自殺或暴力的風險同時也會升高,但是這些「受虐媳婦」最常遇到的是周遭人如先生與兒女都無法理解「為何事情都過了那麼久了卻還要一直舊事重提」,周遭的朋友也一直勸患者「要放下過去」,其實和PTSD影響大腦的位置不同有關係。丈夫要支持妻子 不能說「不要理他們就好了」周伯翰補充,PTSD主要的腦部失調的位置是大腦杏仁核(amygdala),負責儲存恐懼害怕的經驗,PTSD患者因為經歷過「生不如死」的經驗,導致杏仁核長期過度活化,讓身體產生過度警覺、恐懼、害怕、過度換氣、噩夢等症狀,是「瞬間失控反應」,因此患者發作時,會出現突然失控的身心狀況。如何預防或治療台灣媳婦創傷症候群呢?周伯翰有幾點建議:1.當妻子在家庭中遇到不平對待時,先生一定要表達對妻子的支持,而不是只叫妻子看開一點、不要理他們。2.當太太覺得喘不過氣時,適時回娘家,讓自己身心休息放鬆。3.一定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而不是全部奉獻給家庭。4.如果已經產生PTSD,建議找專業人員協助,一般建議藥物治療合併心理治療,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且合併憂鬱症,可以配合rTMS治療。

走出創傷壓力症候群 4類人少看電視

走出創傷壓力症候群 4類人少看電視#創傷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八仙塵爆意外,逐漸出現大批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第一線醫療人員、透過電視媒體得知消息的社會大眾,更遑論親眼目睹的民眾或傷者家屬,造成大批傷患、家屬、醫護人員甚至是社會民眾,都可能因為事故帶來的重大傷害,紛紛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醫師呼籲,若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應尋求專業治療。長期處PTSD狀態 恐憂鬱症上身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張倍禎醫師表示,一般創傷事件發生的1個月內,出現的身心症狀稱為急性壓力反應,症狀通常在1~2周內會逐漸減緩,若超過1個月還未改善,最好尋求專業治療。他更指出,長期處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導致出現身體化症狀,合併其他如 憂鬱、焦慮性疾患偏差或扭曲的行為及想法等精神疾病。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通常會在事件後三個月內出現,也可能在數月或延至數年後發作,張倍禎醫師提醒,此病症是需要透過專業醫師或心理醫師來協助治療,當發生類似重大事故時,不同角色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保護自己。1) 受創傷個案/可恢復原先規律生活,例如三餐定時,即使吃不下飯,吃一點也可,能幫助恢復生活秩序感,因應壓力;另外,了解自己與家人的情緒,理解這些都是正常的,也可選擇多到戶外走走、運動,不要守在電視、電腦前一直觀看相關的資訊。2) 照顧者或家人/了解自己在生活中無法完全保護孩子免於意外,避免過度苛責自己,允許自己也可以有情緒,並且能依實際需要主動求助專業人員、社會資源,或參與支持性團體,協助自己走過困境。3) 醫療人員/應隨時注意自己的身心狀態,瞭解自己即便是救護人員,也有無助、需要求助他人的時候,可主動求助專業人員,或參與支持性團體,協助自己走過困境。4) 社會大眾/維持平常生活的步調,監督自己或孩子上網和看電視的內容,避免重複被暴露在創傷事件的報導,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宣洩情緒,但不要沉溺其中。

招好運2方法 找出工作必勝模式

招好運2方法 找出工作必勝模式#創傷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松下幸之助有段知名的軼事,聽說他在面試時會問對方:「你的運氣好不好?」而且只會錄取回答「我運氣好」的人。其實工作能力強的上班族,都是「運氣很好」的人。這裡說的運氣,並不是很走運的意思,而是懂得掌握如何招來好運的方式。找出為自己帶來幸運的潛規則 好事就會一直來招來好運,有模式可循,我們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善用你的手帳,讓自己成為一個「會招來好運的人」。1)每天找出一件好事,記下來只要能將每天發生幸運的好事記下來,就能發現,日常生活中自己常常「遇見幸運的事」。簡報被稱讚、企畫通過、想找的資料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或許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也是難能可貴的「好運」。無論再小的事情也好,每天記下一件好事,持續一個月,你就能成為非常好運的人。2)小反省,找出你的專屬勝利方程式如果各位想成為招來好運的人,介紹過的「小反省」,也能成為改變自己一項很重要的武器。將「行動、結果、反省」這三項內容記下來時,最容易陷入的迷思,就是將「反省」內容負面化。例如在描述出錯的過程中,總是很容易將「反省」的內容寫成「因為自己無能所以做不好」、「運氣不好」等等,這些負面描述手法,都是還未養成習慣前容易犯下的錯誤。不過此時的重點在於「反省」,犯錯時,就要找出犯錯的原因。如果是工作不順利,就該思考如何改善使工作順利完成。所以這時候各位應該去思考的是,「下次怎麼做才會成功」。記下好事和簡單小反省 了解你的勝利方程式另外,並不只有在犯錯時,才能將「小反省」寫下來。工作上有什麼順利的事或是開心的事,也都能記下來。例如:去A公司談生意。生意談成了。成功原因在於介紹商品時加入了圖解。可以像這樣,將當天順利的情況以及要因仔細記下來。筆記做久了,就能找出屬於自己的勝利模式。只要能瞭解自己的勝利模式,就能輕而易舉成為一直招來好運的人。(本文摘自/一寫就成真!神奇高效手帳筆記術/核果文化)

撫平北捷血案創傷 24小時安心專線助你解壓

撫平北捷血案創傷 24小時安心專線助你解壓#創傷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北捷隨機殺人事件,讓社會大眾都心有餘悸!精神科醫師說,這次的事件對於受害者、目擊者,恐會因為面對如此突如其來的恐怖事件,在腦海裡不斷浮現那時可怕的記憶;變得驚恐、沮喪或難以信任別人,甚至近期都不太敢搭乘捷運;嚴重還會難以入睡、全身緊繃。醫師也呼籲,這時更需要彼此互相關懷,紓解恐懼的心情;因此若你有恐懼不安的心情、或想談談紓解,可透過「24小時你我安心諮詢專線1999轉2521」尋求協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劉宗憲醫師表示,根據心理健康的專業研究發現,重大事件對人們的衝擊,如戰爭或天災,3成會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時間超過3個月還是一樣就須注意,如果沒能適當的改善及調整,恐會有憂慮、社交退縮、睡不著等反應,還會影響原有理性及邏輯判斷。目擊喋血 勇敢說出來平撫因此醫師也建議,建議經歷此事件者,鼓勵將陰影說出來或哭出來會更好,因為受害者在當時是獨自面對突如其來的恐懼,可透過跟家人、愛人再次傾聽訴說得到安慰及陪伴。而身為家人或朋友們,請陪伴他、傾聽他,並分享自己的感覺,讓他感受到你的愛與關心,也要理解他會選擇逃避的心理,不要催促他很快就應該勇敢,要知道這需要時間來撫平傷痛。也呼籲社會群體大眾在此災難事件中主動提供協助,彼此互相關懷,紓解恐懼的心情。醫師也提醒,6月底前都可撥打24小時你我安心諮詢專線「台北市民熱線1999轉2521」,和專業人員紓解壓力與不安,過程中若判斷民眾需要專業資療,也會協助引薦給醫院或心理師。

地震過後,當心產生創傷壓力症候群

地震過後,當心產生創傷壓力症候群#創傷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南投日前發生規模6.3地震,民眾慌張逃離的畫面,勾起不少學童對921地震時焦慮、慌亂的記憶。行政院衛生署草屯療養院兒童精神科許維堅醫師表示,重大的地震災害後,不僅是兒童、青少年,連成人都遭受了相當大的衝擊與震撼,心理上常會產生無助、強烈的害怕焦慮、憂鬱、及罪惡感等症狀,此種經歷將會形成個人的創傷經驗。雖然兒童及青少年對於創傷,有他們自己的適應及復原潛能,但因兒童及青少年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其創傷經驗如未給予適當的處理,可能成為長久揮之不去的陰影,甚至罹患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許醫師建議心理介入方面,可透過團體心理治療,營造安全氣氛,從活動設計,讓兒童青少年投射出情緒,辨識及表達情緒,並獲得處理;團體中可促發表達、相互接納、聆聽、支持、分享與正向經驗回饋。

關懷暴力目睹兒 避免創傷壓力症候群

關懷暴力目睹兒 避免創傷壓力症候群#創傷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當家庭暴力出現時,受害者不止被施暴者,還有目睹兒。何謂「目睹兒」?狹義來說,指的是十八歲以下目睹父母婚姻暴力的孩子,廣義則泛指處在暴力家庭中的孩子。近年來,臺灣的家暴事件有逐漸增多趨勢,以基隆而言,從95年1140件上升至99年1721件,平均1天就有5件通報家暴案件,而在這些家庭中,潛藏著一群目睹暴力的孩子,極需社會的關懷。長期身處在充滿暴力的家庭中,不僅影響孩子的情感發展、社會功能、在校學習的能力及專注力、道德發展,在他們成為青少年或成人之後,也會影響他們處理親密關係的能力;長期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很容易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可能會學到如何使用暴力和脅迫來發洩負向情緒及處理問題。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呼籲民眾,目睹家庭暴力雖然不一定對兒童少年的身體造成直接明顯的傷害,但心理的傷害仍不可忽略。由於一般人不易察覺目睹家庭暴力兒少所承受的心理創傷,因此,這些隱形受傷的孩子更需要我們主動的關心與了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