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

點亮遲緩兒童未來 早期治療刻不容緩

點亮遲緩兒童未來 早期治療刻不容緩#早療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10個幼兒,就有1個可能是發展遲緩兒。按此發展遲緩發生率計算,台灣應有將近12萬名兒童有發展遲緩問題,但實際接受療育的卻只有2萬名。儘管部份發展遲緩的原因尚未查明,但積極給予遲緩孩子及時療育卻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小慈是一位唐氏症寶寶,她在未滿三歲時,經由醫師的引介,來到心路基金會早療兒童中心。剛進中心時,小慈無法表達單一詞彙,也聽不懂一般的人稱、動作指令或物品名稱,只會靜靜地坐在一旁看著同學及老師。來中心一年以後,雖然小慈的理解力逐漸進步,但老師卻觀察到她對旁人說的話仍反應遲緩。因此,老師建議媽媽帶小慈去三總耳鼻喉科進行鑑定,這才發現,她的雙耳皆有聽損問題。在醫師、老師的協助下,小慈開始配戴助聽器,並透過專業指導,及適當的動作、表情、實物等溝通系統的輔助,逐漸加快了學習腳步。如今,小慈已蛻變為一個愛笑、愛哼歌、愛跳舞的女孩,並成為了愛兒中心人人口中的『蔡依林』。而0-6歲是發展遲緩幼兒接受治療與教育的黃金期,在這段期間內的療育,可有效減輕兒童發展遲緩的現象,並激發出孩子未被開發的能力,相比於較晚的療育,可能達到10倍以上效果。心路透過語言治療、職能治療、物理治療、感覺統合、特殊教育、社工專業人員等,以專業整合的方式,依兒童的個別需求提供適合的療育服務,使療育得以在生活化的情境下進行。若沒有接受早期療育,小慈的遲緩程度、聽損情況將不會被即時發現,或許,也就無法展現她的歌舞才華,無法這麼快便綻放出生命的多彩與芬芳。若是沒有早期接受療育,腦兒麻痺的恩恩在與人溝通的路上,恐怕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也因此將影響他的學習、思考能力,及肢體的靈活程度。心路基金會也期盼,您的每一分錢,都將提供早療兒童及其家庭一個穩定、堅強的靠山,用最專業的力量守護這些兒童,用最貼近的服務,支持這些為了孩子心力交瘁的父母,一起為早療兒童及家庭努力,而您的愛心將為我們的社會帶來更多的笑容,也為300位以上的孩子帶來幸福的明天。

夏天回憶!弘毓另類早療育樂營 感統結合遊戲助遲緩兒發展

夏天回憶!弘毓另類早療育樂營 感統結合遊戲助遲緩兒發展#早療

根據內政部兒童局統計,台灣的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人數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從民國89年的15,973人增加到民國99年的50,497人之多。弘毓基金會從93年開始即關懷台中山海地區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的問題與需要,每年服務約700位慢啼寶貝,弘毓深感若能持續提供早療兒家庭適當的方法及資源就能夠有效增進早期療育的效果。把握六歲以前黃金期激發遲緩兒潛能,為了讓親子間有更多互動的機會,弘毓基金會每年在暑假期間都會辦理「早期療育親子潛能開發育樂營」,今年更特別增加舉辦兩場次,第一場次7/30、7/31兩天上午針對4~6歲兒童設計感覺統合融合遊戲的訓練課程,第二場次8/6、8/7兩天上午則針對2~4歲兒童安排課程。    弘毓基金會董事長王乃弘表示,舉辦「早療親子潛能開發育樂營」是為增加遲緩兒家庭親子互動的機會,讓家長們認識感覺統合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同時最特別的是邀請部分社區兒童一起參加活動,讓早療兒童和社區兒童能有互動融合的機會,社區家長也有機會可以一起認識兒童的發展觀念。    今年活動還請到台安醫院的何瑋健兒童職能治療師擔任講師,透過職能治療師的專業經驗,用淺顯易懂的授課和直接的遊戲操作互動,讓參與的家長們能直接學習吸收如何與孩子互動,更重要的是能將本次學習經驗複製回到家中使用。家長們在家裡也能輕鬆的理解孩子的需求,更能用符合孩子的學習方式來教育孩子。    本活動針對2~4歲及4~6歲兒童各辦理ㄧ場次育樂營,因為不同年齡層的兒童其發展歷程不同,每個年紀應具備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如對4~6歲的孩子設計握筆方式訓練、描字、仿寫、簡易圖卡說故事、團隊合作遊戲等融入課程中;對2~4歲則安排訓練其獨立完成穿脫衣服、訓練四肢的協調性、學習團體生活與遵守規範等。今年還邀請光田醫院社工室的自我保護劇場表演,以活潑的戲劇方式呈現,讓參與活動的兒童們從中了解如何自我保護,真的遇到危險時應該如何求救,也可讓家長們知道如何告訴兒童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本活動報名時家長和兒童報名情況踴躍,預計有30對親子參加,有些家庭一聽到弘毓基金會要辦親子活動了,一家子都非常開心,二話不說直接報名參加。像是5歲的慢啼寶貝小黃媽媽和幾位家長都表示:「海線地區為早療家庭特別舉辦的活動真的不多,所以很珍惜每次參與活動的機會,很謝謝弘毓基金會的用心,以後有相關活動還是會熱情參與。」    弘毓基金會所服務的海線地區農漁工家庭比例高,觀念普遍保守,很多的遲緩兒家庭對於相關的早療資訊不清楚,甚至對家中子女的發展狀態也不清楚,不曉得自己的孩子發展是否慢了,也不知道有什麼較佳的教養方式跟孩子互動,家長雖然關愛孩子但卻不知該如何著手,常只能乾著急。弘毓基金會期待藉由本次活動的辦理讓更多海線家庭受益,增進親子間共同的歡樂回憶。如您對兒童發展有任何疑問,或是您對弘毓基金會辦理的活動有興趣,歡迎來電洽詢:04-26365175。

愛他、請接受他

愛他、請接受他#早療

文/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早期療育兒童中心楊晞心理師「上學要勇敢,不能哭哭,知道嗎?」小杰(化名)露出可愛的酒渦,清楚地說出「知道!」這一幕看在這一路陪伴小杰參與早療的小杰爸爸眼中,是無比的歡心!小杰兩歲時,父母發現他沒有語言、有轉換環境的困難、有嚴重挑食問題,兩歲三個月時進入小小蒲公英接受早期療育團體課程。還記得剛進入團體時,小杰每天哭著進教室,坐著也哭,老師示範操作時看著老師也一直哭,吃點心時哭的更慘。治療師採取讓他先「觀察」的方式,不急著要求他操作、模仿,讓他熟悉環境、對教室裡的人產生安全感。兩週後,小杰漸漸不哭了,之後老師開始引導他操作教材、配合指令做事。雖然小杰較能安靜地專注上課一段時間,但有時仍抗拒配合要求、逃避學習,對於一些事物的改變、如突然變換規則都會引發他焦慮、抗拒的反應,溝通表達及概念理解的落後,也會讓他因為聽不懂或無法表達而哭鬧。進餐時,嚴重挑食到只吃少數的食物,或是同一食物只是換了個外觀,他抗拒到連看都不想看、碰都不想碰。他雖然認得一同上課的其他同學,但卻抗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互動如:握手、跳舞。但現在,經過一年多的早療,小杰已正式地進入幼稚園就讀,依循學校作息,和一般小朋友一起上課、吃飯、午睡。如果你看到小杰為克服先天的障礙、為適應生活環境努力而感動,那當你看到小杰父母是如何陪著他一路走來以及為小杰努力時,那將更讓人感到敬佩及動容。小杰父母均為高學歷,爸爸更是大學老師。不同於很多具優秀學經歷的特殊兒父母,在面對孩子問題時先是否認,接著拒絕接受療育,只是一心認為「時間」就能讓孩子的問題消失不見。小杰父母卻是十分積極,媽媽選擇留職停薪,每天帶小杰到小小蒲公英上課,而爸爸盡可能在工作之餘親自陪同小杰,最常見的是父母兩人各開一台車同時來醫院,媽媽先於教室外等候,爸爸陪完第一堂課後隨即趕至學校上班,之後的課程由媽媽接手。回到家後,媽媽會完整地向爸爸「報告」今日的課程及小杰的表現。對於小杰無法操作的教具或是排斥的學習素材,爸爸會想辦法買回家加強練習。在其他參與療育的家長中,小杰爸爸常是早療團體班上唯一的男性家長,更是「模範父親」。小杰爸爸不會被動等待治療師告訴他該如何做,他總是主動參與相關的療育講座,專家推薦的書籍他幾天內就能閱讀完畢,教導的問題處理技巧回家能貫徹。爸爸運用他的聰穎,從陪伴學習中認識小杰的問題,從各方資訊中自己找出正確而且適合小杰的處理及訓練策略。小杰父母開放的心胸,對於療育積極且配合的態度,是促使小杰進步的唯一關鍵。現在的小杰,成功地轉銜至一般幼稚園就讀,雖然偶爾他還是在轉換新教室時顯的焦慮不安,雖然還是抗拒某些食物,雖然還沒有辦法很好地表達及溝通,但他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開心地學習、一起上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