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阻塞

抽菸竟造成跛腳!醫曝「周邊動脈阻塞」恐致四肢缺血

抽菸竟造成跛腳!醫曝「周邊動脈阻塞」恐致四肢缺血#動脈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伯伯很喜歡運動,熱愛爬山、慢跑,但是卻發現越來越沒辦法跑步,從前可以跑幾公里,漸漸變成只要跑500公尺,就感到腿越來越無力。最後他大概走50公尺就痠痛到受不了,必須停下來休息,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管外科蘇大維醫師回憶,評估起來,他是非常典型的周邊動脈阻塞。患者會出現「間接性跛行」,是因為腿部血管逐漸狹窄、阻塞,所以當運動消耗大量氧氣時,腳卻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便開始感到疼痛。若是採用傳統手術處理阻塞的血管,傷口比較大,全身麻醉風險也會比較高。蘇大維說明,當時我們使用微創導管手術替老先生疏通阻塞的血管,先清除鈣化血管斑塊,再搭配塗藥氣球來減少未來幾年再度阻塞的機會。「做完手術,老先生隔兩天就順利出院,因為傷口很小,恢復得相當快」,蘇大維指出,「病人可以明顯感受到手術前與手術後,整隻腳的溫度差很多,過去比較冰冷,現在血流順暢,變的非常溫暖,顏色也比較紅潤。他也開始慢慢增加運動量,不再出現間歇性跛行,可以回到他熱愛的生活方式,爬山、運動。這幾年追蹤下來,都維持得很不錯。」血路不通,肢體缺氧恐壞死我們的血管就像河流一樣,只要狹窄、阻塞就會造成很多問題,蘇大維解釋,周邊動脈阻塞可以依照發生的時間來做區別,分成急性阻塞與慢性阻塞。周邊動脈急性阻塞時,病人會立刻出現肢體疼痛、缺氧、壞死;周邊動脈慢性阻塞,則是漸漸狹窄、阻塞,初期往往沒有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得惡化到一定程度後才會感覺到異常。周邊動脈阻塞的原因跟心臟血管疾病的原因類似,較常見的是3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肪高,另一個是抽菸,蘇大維表示,周邊血管阻塞疾病患者大概90%都有抽菸,抽菸會導致血管病變,日積月累下來最後造成阻塞。周邊動脈阻塞導致肢體缺血時,摸起來比較冰冷,顏色比較蒼白,比較嚴重的病人,肢體還會發黑、發紫。蘇大維說明,當患者走路、運動,肌肉耗氧量上升,需要較多血液供應時,因為血液循環受阻,病人就會開始痠痛、不舒服,叫做「間接性跛行」。有些病人血管塞得很嚴重,血液無法到達遠端腳指頭,就開始變得蒼白、非常疼痛,甚至會有組織壞死、潰爛,而需要截肢的狀況。蘇大維解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可依照嚴重度分級,簡單來講可以分成4個階段:第1級:臨床上沒有症狀。第2級:在休息時沒有症狀,可是當他走動、運動的時候,就會開始疼痛,需要停下來休息才能緩解。第3級:在休息時也感到劇痛。第4級:在遠端腳指頭或腳掌出現水泡、皮膚潰爛,甚至整個都發紫、發黑。「周邊動脈阻塞時,一定要盡快就醫,想辦法恢復血流,」蘇大維強調,「若未及時搶救,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因為任何器官或組織,都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如果腳得不到足夠的血液量,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包括麻木、壞死,為了避免後續感染、敗血症,可能要進行截肢。」及時搶救,暢通血路,避免截肢周邊動脈阻塞的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劑、血栓溶解劑,蘇大維解釋,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劑可以避免血栓形成,血栓溶解劑可以溶解血塊。非藥物治療就是用傳統手術或微創導管手術來打通塞住的血管,蘇大維說,假設是血塊卡住,就要想辦法移除血塊,如果是血管鈣化狹窄,就必須使用氣球擴張、移除硬化斑塊,恢復血流的暢通。⾎管斑塊是很硬的鈣化組成,若氣球擴張無法有效解決,便可運用斑塊旋切裝置,蘇大維舉例,硬化斑塊就好像卡在血管裡的石頭,傳統手術是劃開血管,取出石頭,再縫合血管,但是傷口比較大,侵襲性比較高,需要全身麻醉,由於傷口大,癒合的時間較久,傷口感染的機會也會比較高。斑塊旋切裝置像⼀個迷你鑽頭或刮⼑,能夠經由導管進到血管裡,穿過鈣化的血管斑塊,把血管斑塊取出來,打通阻塞的血管。相較於傳統手術,微創導管手術的傷口較小,患者疼痛較少、恢復較快,也能降低術後感染的機會。打通血管後,能恢復血液循環,但是隨著時間血管還是會漸漸地狹窄、阻塞,蘇大維說明,為了降低周邊動脈再度狹窄的機會,可使用塗藥球囊,球囊表面有塗上一層藥物,撐開球囊時,藥物會進入血管內壁,發揮預防再度狹窄的效果。洗腎廔管慎防阻塞洗腎病⼈也是容易伴隨著周邊⾎管阻塞疾病的族群,他們的⾎管壁常有不同程度的鈣化跟狹窄,除了注意周邊動脈阻塞,也要好好照顧洗腎廔管。腎臟功能衰竭後,可藉由⾎液透析來取代腎臟功能,患者通常需要在⼿臂上做⼀個洗腎通路來進⾏⾎液透析。蘇⼤維表示,洗腎通路是透過⼿術將動脈與靜脈縫合在⼀起,完成洗腎通路後,⼀定要定期追蹤、維護。定期回診可以讓醫師評估⾎管的狀況,減少⾎管塞住的狀況,蘇⼤維表示,因為洗腎病⼈的⾎管如果狹窄,不及早處理就容易阻塞。塗藥球囊也可應⽤在洗腎廔管,利⽤塗藥球囊撐開狹窄處並釋放藥物,有助減少狹窄的再次形成。「之前有⼀位洗腎病⼈,每隔半年,洗腎廔管就狹窄、阻塞,需要利⽤導管氣球擴張,把狹窄撐開,」蘇⼤維分享,「隨著時間,洗腎廔管狹窄的程度越來越嚴重,不到3個⽉就要做⼀次導管氣球擴張。為了改善這種情形,可利⽤塗藥球囊來撐開⾎管,並減少再次狹窄的機會,病⼈就不需要如此密集的接受⼿術。」動脈硬化、狹窄、阻塞與3高有很大的關係,日常生活中要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控制達標,蘇大維叮嚀,抽菸對血管傷害很大,請務必戒菸;飲食方面要少油、少鹽、少糖;規律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助於維持血管的健康! (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走路跛行別輕忽 當心四肢動脈阻塞

走路跛行別輕忽 當心四肢動脈阻塞#動脈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血管疾病之中,大家熟知的除了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外,就屬近年來比較為人重視的周邊動脈疾病了(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簡稱PAD)。PAD是指主動脈或四肢動脈出現狹窄或阻塞現象,它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內層產生粥狀硬化斑塊,造成血管管腔變窄及血流量降低而缺氧。尤其以年過40歲的人,在60~70歲可達到極高的盛行率。它的危險因子與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相同: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功能不全等。通常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人容易併發代謝症候群,進而衍生三高現象,所以也需特別小心PAD上身。症狀嚴重休息時腳部也會痛PAD最常出現的位置,大腿的股動脈與膝關節的膕動脈佔80~90%,再來是小腿的脛骨動脈與腓骨動脈佔40~50%。粥狀硬化斑塊常出現在血管分支處,老年人與糖尿病者以較末端的血管為主。一般而言,不到50%的PAD患者才有症狀,比如走路時步態的輕微改變,其中最常見的症狀是間歇性跛行:肌肉容易出現疲勞感、疼痛感、麻木感、甚至抽筋,尤其運動過程中更明顯,休息則可緩解症狀。嚴重的PAD患者,休息狀態下也會出現腳部疼痛感、冰冷感、麻木感,夜晚尤其明顯;觀察這些嚴重的PAD患者,也可以發現到局部毛髮脫落、指甲變厚、皮膚變蒼白或發紺、站立太久時明顯水腫等。至於PAD的檢測上十分簡單,通常藉由病史回顧與理學檢查就足夠;目前健康檢查也會藉由都卜勒超音波來確認其病灶位置、狹窄程度、血液流速等。此外,我們也可以藉由一般的血壓計來自行評估:1.量取上臂(肱部)的收縮血壓(B);2.再量取小腿(腳踝上方)的收縮血壓(A);3.計算A除以B的值(ABI);4.正常的ABI是1.00~1.40;邊緣值(介於正常與不正常之間)是0.91~0.99;不正常或確診PAD則是0.90以下。另外,對於非常嚴重PAD患者,在接受外科血管重建前,才會考慮安排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核磁共震血管攝影、導管性血管攝影等來進一步評估。血管老化不是中老年人專利有症狀的PAD患者中,大約50%左右會發現同時存在冠狀動脈心臟病,這也是為何PAD患者發生心肌梗塞或心因性猝死的危險性較高。隨著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改變,這類血管性的問題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族群也慢慢發現有血管提早老化現象,這點值得大眾深思警惕,故除了基本的自我調整外,更要積極控制三高與體重管理,方可避免PAD提早來到。(文章授權提供/雅得麗生活診所)

靜脈曲張vs動脈阻塞 平躺抬腳辨識

靜脈曲張vs動脈阻塞 平躺抬腳辨識#動脈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77歲的林爺爺因左腳小腿呈現暗紅色、甚至發紫,家屬擔心缺血壞死,因此帶他到醫院就醫。醫師讓林爺爺躺下並抬高他的左腳,原本呈現黑紫色的腳,慢慢退成白色,再以超音波檢查,確認為第四級中重度靜脈曲張。經接受「無刀口微創靜脈雷射手術」獲改善。無刀口微創手術 不需住院及麻醉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楊智鈞表示,一般民眾認為靜脈曲張就是腿上有「黑紫色的血管絲」或「突起扭曲的血管」,就算置之不理也不會有影響。但靜脈曲張是一種靜脈變質的疾病,嚴重的靜脈曲張若不治療,除了造成無法復原的皮膚變色、硬皮症外,還可能會有傷口潰爛、甚至嚴重感染的風險。傳統靜脈曲張治療方式是將整條壞掉的靜脈抽掉,除了疼痛、出血外,還需要三周以上的休養。現今可選擇無刀口微創靜脈雷射手術,使用雷射燒灼、射頻燒熔、組織膠水或硬化劑等方式,閉合病變的血管,有免住院、免麻醉、疼痛輕微、恢復快、當天即可走路等優點。嚴重靜脈曲張不治療恐感染一般民眾較難分辨靜脈曲張造成的腿部發紫,和腳動脈阻塞缺血引起的腿部發紫的差異,楊智鈞主任提供簡單的測試方法,就是「平躺抬腳」。如果腳抬起來後顏色恢復,就是靜脈曲張,反之則是動脈阻塞,無論是哪種問題,建議民眾一定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並接受治療,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腳麻走不遠當心!動脈阻塞延誤恐截肢

腳麻走不遠當心!動脈阻塞延誤恐截肢#動脈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4歲的謝伯伯糖尿病及高血壓史10多年,一直控制得不理想,5年前才戒菸。謝伯伯約一年半前,行走後雙小腿、足部痠痛及無力,原本休息後便改善,但近半年症狀越來越明顯,行走距離銳減為30公尺,氣溫下降時會抽痛。前陣子寒流來襲,謝伯伯在戶外突然左腳趾大痛且發黑,檢查發現發現左大腿鼠蹊部脈搏變弱,確診為慢性血管阻塞併急性栓塞,經藥物治療及檢查,控制傷害範圍。行走後腳痠麻、痛、無力、痙攣 是動脈阻塞早期症狀佳里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柏森說明,腿部動脈血管阻塞是個廣泛且常見的疾病,只是鮮少受到關注。知名的廣告台詞「腳麻是要怎麼走」描述的就是動脈阻塞後跛行的症狀。跛行就是行走一段距離後腳會「痠、麻、痛、無力、痙攣」,這只是腿部或骨盆部動脈阻塞的早期症狀,更嚴重便會足部皮膚蒼白發紫合併持續疼痛,氣溫越低,症狀越嚴重。最嚴重的症狀是慢性傷口潰瘍、嚴重細菌感染及腳趾發黑壞死,一旦到發黑壞死或感染造成敗血症,往往需要截肢才能保命。然而根據研究統計,截肢住院期間68天內死亡率18%,成功出院的一年內死亡率也有34%,說明下肢的血管阻塞不僅造成高死亡率,也是身體健康的指標。腿部血管阻塞 是身體健康的指標是什麼原因造成動脈阻塞?黃柏森醫師說明,就如同其他心血管疾病,典型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煙、年紀、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中,腿部血管阻塞和慢性腎臟病相關性最高,特別是洗腎病人會合併血管嚴重鈣化。腿部血管阻塞是身體健康的指標,主因為腿部血管阻塞是全身性血管病變的一個分類,一旦腿部血管阻塞,其他部分的血管也很可能阻塞,例如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恐怕造成心肌梗塞、腦部血管阻塞導致腦中風,可能造成死亡或是嚴重失能。腿部血管阻塞也可能不是慢性病造成,像是車禍外傷、下肢或骨盆處的手術或是自體免疫引起的血管炎、抽煙化學物質阻塞,還有急性血管栓塞。急性血管栓塞是由其他地方形成血栓,流到腿部血管而造成的阻塞,大部分是因為「心房顫動」造成左心房有血栓引起,而少部分是因為血液本身凝血的問題造成血栓。導管治療傷口小、復原快 減輕照護負擔隨著醫療進步,微創或局部麻醉的手術方式越來越盛行也越來越進步,利用X光血管攝影及導管方式治療,已成為目前處理腿部血管阻塞的主要手術方式。使用局部麻醉僅有3mm傷口就完成診斷及治療,大部分病人在手術隔天即可出院,傷口也僅需換藥3天,對病人、家屬與社會照護的負擔都減少許多。然而目前研究顯示,用導管治療的再阻塞率較開刀高,相較於開刀的短期暢通成功率接近100%,而導管治療平均約8到9成。目前從事導管治療腿部血管阻塞的醫師不多,病人往往因不了解,到慢性傷口、壞死或嚴重感染時才尋求診斷及導管的治療。這種情況下血管往往是完全阻塞甚至鈣化嚴重,對導管治療來說是極其困難,不僅成功率下降、延長手術時間會許多。

常頭暈目眩 動脈阻塞機高1.12倍

常頭暈目眩 動脈阻塞機高1.12倍#動脈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走出戶外就頭暈可別以為是中暑,許多病患常有眩暈、耳鳴等問題,這些症狀多是源於內耳或腦感微血管循環不佳,根據以往研究顯示,經常發作的患者要小心周邊動脈阻塞,未來發生恐增加中風機會!眩暈症病人有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高1.12倍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暨睡眠中心主任黃俊豪,以臺灣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針對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探討以前是否有眩暈,耳鳴,突發性耳聾等問題,長期追蹤10年後,發現有眩暈發作的病人,未來得到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是沒有眩暈症人的1.12倍。天氣變冷時,病患眩暈、耳鳴、突發性耳聾等問題更為明顯。黃俊豪醫師從臺灣健保資料庫中,追蹤2006到2010年間被診斷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5340位患者,發現有眩暈的病人,未來得到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是沒有眩暈者的1.12倍,其中女性較高,是1.15倍,而眩暈的男性未來得到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並不會顯著上升。有眩暈的人避免吃巧克力、起司、咖啡黃俊豪主任表示,眩暈症狀大多是內耳微血管循環不佳引起,當眩暈發作表示人體的微血管已經出了問題,慢慢人體內的中大型血管也會開始出問題。雖然耳鳴或突發性耳聾,也常是內耳的耳蝸微血管循環不佳所引起。太累、壓力大、睡不好、免疫力下降等也容易產生疾病,黃俊豪醫師呼籲,眩暈與後腦及內耳循環不好相關,所以有眩暈的人要小心,最好找專科醫師積極治療,才能避免未來發生中風、心肌梗塞、動脈硬化等危害。另外也應盡量避免吃巧克力、起司、咖啡。

研究:常睡不好動脈阻塞率增1.37倍

研究:常睡不好動脈阻塞率增1.37倍#動脈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睡眠品質差,打鼾、手腳痠麻痛、抽筋通通找上門?當心長時間睡不好,恐增加周邊動脈阻塞機會!,最新研究發現,以臺灣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長期追蹤10年後,發現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未來得到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是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人的1.37倍。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病人 0.8%有睡眠呼吸中止大林慈濟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黃俊豪發現,許多病患天氣變冷睡眠品質下降,於是他從臺灣健保資料庫中,追蹤2001到2010年間被診斷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11817位患者。研究結果發現,有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病人當中,0.8%的人有睡眠呼吸中止,在對照組裡僅0.5%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校正過其他因子之後,發現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未來得到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是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人的1.37倍。容易有動脈循環差 手腳冰冷、行走困難問題黃俊豪醫師表示,因睡眠呼吸中止的病人,睡夢中容易出現全身性缺氧,交感神經系統也比較旺盛,使得周邊動脈容易收縮,造成周邊動脈循環變差,手腳冰冷,產生刺麻痛,甚至導致行走困難,所以一般患者都會認為是周邊動脈血液循環不好的問題。而透過此一研究證實,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打鼾不僅讓患者睡眠受到干擾,甚至還會誘發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風險。肥胖者要減重 避免抽菸、喝酒、安眠藥黃俊豪醫師指出,在治療周邊動脈阻塞疾病,要小心睡眠呼吸中止症及打鼾是一個新的危險因子,必需要更積極接受治療。此外,建議肥胖者要減重,有上呼吸道疾病要接受手術治療,甚至睡覺時要帶陽壓呼吸器,讓睡眠時氧氣足夠,以預防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發生,同時避免抽菸、喝酒、安眠藥等習慣,才能遠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威脅。

跌倒險截肢!下肢動脈硬化作祟

跌倒險截肢!下肢動脈硬化作祟#動脈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下肢冰冷、腳麻、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年前不慎摔倒,造成腦部大量出血而辭世。一名患有糖尿病及長期洗腎70歲的老婦人,近日半夜起床如廁,不料突然雙腳癱軟,直接摔倒在廁所內,就醫後發現手部除了骨折外,還有「下肢動脈阻塞」症。若不盡早治療,血管壞死恐成拜血症,所幸經過手術之後,患者情況已好轉許多。老人常跌倒 有可能是老化、血管病變老年人常見的跌倒,主要可分為老化、步態不穩或是居家環境等因素;老年人步態異常不僅是老化影響,與本身潛在病變更是大有關係,尤其是糖尿病所引起的血管病變,如果沒有控制得宜,極可能導致下肢動脈阻塞,病況嚴重時,將面臨截肢命運。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指出,下肢動脈阻塞是因為粥狀動脈硬化造成,因下肢動脈阻塞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狹窄,讓血流無法傳送到足部,以致下肢缺氧;患者常會有下肢冰冷、腳麻的症狀,尤其是走路時會出現腿部疼痛,進而導致間歇性跛行症狀,走沒幾步路覺得腿部不適,休息後疼痛會緩解,故容易遭到忽略;隨著時間增長,疼痛症狀會加劇,休息也無法緩解疼痛。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 提升治療安全性陳偉華部長表示,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特殊的構造設計,更能抵抗壓力、減少支架斷裂機率;且延展性佳,能夠使用在不同血管部位上,且表面運用生物穩定聚合物,讓支架上藥物得以緩慢釋放,作用可長達近300天,降低且穩定的釋放藥物濃度,經國外臨床實驗證實兩年通暢率高達92.5%,安全性更高。陳沂名醫師補充說明,由於目前塗藥支架屬自費項目,許多患者經濟考量之下,近八成無法選用塗藥支架。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藥物濃度低,藉由藥物釋放,達到抑制內壁增生的效果,折損率也遠比金屬裸架來的低,大幅提升了治療安全性,再加上塗藥支架的長期通暢率高,患者可較無須擔心在阻塞的問題,以及低併發症發生,未來在使用上能夠讓患者更加放心。遠離危險因子  降低再阻塞風險陳沂名醫師提醒,若家中有年長者或是糖尿病患者,千萬不容忽視下肢問題,如有間歇性跛行、下肢常冰冷、腳麻等「下肢動脈阻塞」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陳偉華部長也呼籲民眾,應積極戒菸,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多運動,遠離危險因子,才能防止疾病惡化,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甚至降低死亡風險。 

醫療無國界!印尼男跨海來台治療動脈阻塞

醫療無國界!印尼男跨海來台治療動脈阻塞#動脈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醫療無國界,跨海來信求協助,他冠狀動脈阻塞問題全都順利解決!一名來自印尼66歲的黃先生,身體還算硬朗,僅有的糖尿病也控制良好,但日前在當地檢查心臟時,卻發現三條冠狀動脈都已阻塞,原本醫師建議接受繞道手術治療,可是,他擔心傳統手術鋸開胸骨,術後復原緩慢,而一直躊躇不前,直到後來,輾轉來台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術後,他才順利解決心臟問題。擔憂岳父病情 他寫信來台求助馬偕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徐宛蒂表示,今年3月接到一封來自印尼的求助信,信上說明岳父有心臟問題,醫師雖然建議要安排開刀,但是開胸鋸骨的傳統開刀方式,一直讓病人及家屬感到十分焦慮不安,所幸,輾轉得知有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的選項,希望能讓岳父接受醫療,並且儘快恢復健康重返家鄉。經過數次的病情討論、資料查閱、家屬溝通等完整評估,黃先生在妻女的陪同下,歷時5個多小時的飛行時間順利來到台灣,並在5月4日時進行約手術,第8天即順利出院,且在院後還能到百貨公司逛街。達文西手術 免除鋸開胸骨步驟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外科李君儀醫師表示,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心臟手術是經由肋骨間的空隙,以機器手臂進入胸腔,免除鋸開胸骨的步驟,維持病人胸腔骨骼的完整性。雖然手術時間較長,但在術後復原速度較快、疼痛較少,同時也能降低發生傷口感染的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