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阻塞

研究:每日喝3杯咖啡 可避免動脈阻塞

研究:每日喝3杯咖啡 可避免動脈阻塞#動脈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早上來一杯咖啡提神,是許多人戒不掉的習慣,但你知道嗎?除了提神,根據韓國研究指出,每天喝3~5杯的咖啡,可避免動脈阻塞,甚至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針對25,000多名職業人員進行調查,分析後發現,那些每天喝3到5杯咖啡的人較少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跡象。而發生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病因,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被血管內逐漸累積的脂肪物所堵塞。咖啡是益還是害  仍須評估研究人員把掃描圖像與這些受訪者自述的每天喝咖啡的習慣去做對照,同時也把抽煙、運動和家史等因素考慮進去。結果最後發現,每天喝3到5杯咖啡的人,他們的動脈血管中的鈣沉積物較少,但其中不喝咖啡、或者每天喝5杯以上咖啡的人,可看出他們的冠狀動脈已有明顯的沉積。但專家也提醒,咖啡中含有中樞神經興奮劑、咖啡因和其它化合物,所以咖啡到底對人體是利還是弊,仍要持續關注。

高血壓易罹心房顫動 女性死亡率高出2.5倍

高血壓易罹心房顫動 女性死亡率高出2.5倍#動脈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目前台灣地區罹患高血壓之民眾人數逐年上升,根據統計民國110年將全台高血壓患者將突破450萬大關,而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今年的公共健康主題就是高血壓,並且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其患者年齡層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羅東聖母醫院心臟內科曾元登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的高風險族群包況高血壓、年齡、糖尿病、中風病史、抽菸等,並且高血壓患者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1.42倍。由於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腦中風、脾動脈、周邊(肢體)動脈栓塞等,尤其女性若有高血壓及心房顫動與男性相比,中風率高5倍,死亡率更高出2.5倍。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不僅分別高居二、三位,並且人數仍逐年攀升。研究發現,缺血性中風患者約有六分之一有心房顫動,而心房顫動的患者大多數(五成至九成)都罹患高血壓。心房顫動好發於65歲以上的民眾,但由於症狀多元且不明顯,包括心悸、頭暈、胸悶等,易與低血糖、糖尿病、貧血等老年疾病混淆。曾元登指出,病人要自我把脈檢測心房顫動是相當困難的,即使護理師的準確率也僅六、七成。曾元登表示,目前已有新式電子血壓計,除可協助民眾長期監控血壓,更具偵測心房顫動的功能,初步臨床研究(與心電圖相比)結果顯示具有優異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或可協助成為民眾居家篩檢的一項利器。名廚阿基師(鄭衍基)也以自身經驗分享「抗顫保心三撇步」:食(原味)、量(血壓)、測(心顫),呼籲患有高血壓之民眾(尤其是女性)重視健康,每天早晚量測血壓,長期監控血壓與注意是否有心房顫動。(圖片/羅東聖母醫院提供)

動脈阻塞嚴重可截肢!九成為菸癮民眾?

動脈阻塞嚴重可截肢!九成為菸癮民眾?#動脈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是常抽菸,且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人嗎?小心你的腿中風,嚴重者甚至截肢或喪命!苗栗大千醫院日前有一名85歲的王老生,因為凌晨右腿突然劇痛,而且冰冷緊急送醫,經醫生診斷之後,確定為急性大腿動脈阻塞,所以立刻由心臟內科醫師以緊急血管攝影及氣球擴張術治療後,才解除危機。而心導管室主任林智偉醫解釋,由於飲食及生活形態改變,動脈硬化是普遍的慢性且全身性疾病,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嚴重,加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煙等危險因子,最終膽固醇形成斑塊,引起血管栓塞及阻塞,導致末端肢體血流量減少,而發生缺血症狀,大多好發於下肢。他進一步說明,慢性動脈阻塞通常發生在腹主動脈以下的分枝,也就是腿部動脈。大多是慢慢產生的,但也可能在血管快完全阻塞時,發生血栓,造成緊急阻塞症狀。而此症狀更常見於男性,男女的比例約是六比一。九成患者有吸菸的習慣,最常見於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對此,林智偉建議,動脈阻塞病人平時保養要特別注意,戒煙絕對必要,並避免任何形式的尼古丁;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每天適度規律的運動,運動種類則無太大的差異,可增加對運動的耐受性;避免外傷,外傷是造成潰瘍及截肢的重要因素,因此患者不宜赤足,任何可能引起受傷的因素,都要盡力避免;皮膚應保持溼潤,不要太乾燥,有香港腳要治療。最後林智偉則呼籲,動脈硬化疾病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與生活型態、遺傳、危險因子皆息息相關,認識動脈硬化疾病並努力改善危險因子,有身體不適應立及就醫,才是保健之道。

雙腳冷麻致下肢動脈阻塞 嚴重恐截肢

雙腳冷麻致下肢動脈阻塞 嚴重恐截肢#動脈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那麼嚴重嗎?只不過是腳部麻痛,竟有可能要截肢?心臟科醫師提醒民眾,平時如容易下肢冰冷、足部傷口很難癒合,或是在上下樓梯、散步時,感覺小腿後方酸痛不適、腫脹無力,那可要當心了,因為可能患有下肢動脈阻塞,應立即找醫師作進一步檢查,否則嚴重恐怕需要截肢。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怡芝指出,下肢動脈阻塞疾病第一個徵候經常只是輕微的間歇性跛行,其病因是下肢動脈粥狀硬化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狹窄,讓血流無法傳送到足部,以致下肢缺氧。輕者患者下肢會有發冷、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症狀;重者可致腳趾頭及足部發生潰瘍甚至壞死之現象。一般民眾常因對此疾病不熟悉,拖到足部有傷口無法處理甚至壞死而延誤就醫,導致需要截肢的不幸。陳怡芝說,此病好發的族群為老年人或是有抽菸習慣的民眾以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其中又以糖尿病患者為最大宗,洗腎患者血管易鈣化也常患此症,除了藥物、運動訓練及危險因子的矯正外,還可經皮血管氣球成型術治療。不過,南市醫心臟外科醫師吳依璇補充,若經皮血管氣球成型術無法治療的病人,則可考慮進行傳統繞道手術治療,以期改善下肢血液循環與病患的生活品質;可是最根本的方式還是要從生活習慣改變,如戒菸等,否則手術後依然會有再次阻塞的可能。

好痛!車禍撞傷胸口 引發急性心肌梗塞

好痛!車禍撞傷胸口 引發急性心肌梗塞#動脈阻塞

車禍造成胸口撞傷也會引起急性心肌梗塞~外傷性冠狀動脈阻塞,唯有及時暢通血管,恢復心肌氧氣供應,才能救「心」!成大醫院急診外科主治醫師陳仁隆表示,48歲的吳先生利用假期開車外出旅遊,卻不幸發生車禍而被送至急診求治。當時除了頭部輕微受傷,他的胸部也因為車禍時撞到方向盤而感覺十分疼痛,同時還覺得有一些呼吸困難。吳先生平時不抽菸也不喝酒、也無高血壓或糖尿病,生活作息正常並保持適度的運動,但這次受傷時的身體不適讓他感到十分恐慌。經由急診醫師檢查發現吳先生有心臟挫傷併心肌梗塞的現象,懷疑有冠狀動脈血管的損傷,緊急將他送往心導管室,由心臟內科醫師及時進行心導管手術,順利將因撞擊而剝離阻塞的心臟冠狀動脈打通,及時救回寶貴的生命。吳先生術後恢復良好,也慢慢恢復日常生活作息,終於可以放心。醫師陳仁隆指出,一般來說,支配心臟血流的動脈分成左側及右側冠狀動脈,而心臟冠狀動脈受傷時的症狀與一般常見因為冠狀動脈硬化造成血管阻塞的狹心症類似,病患的胸部在受到撞擊後,會自覺胸口如同石頭壓住般疼痛,且有時會擴散至雙肩或下巴,活動或搬重物時更加明顯,嚴重時會冒冷汗、呼吸困難等現象。如果心臟血管受傷太久會也因為心肌缺氧而發生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甚至猝死,不得不小心;治療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時間,盡快就醫診斷治療。

腿部酸麻、腫痛 當心「血路不通」危機

腿部酸麻、腫痛 當心「血路不通」危機#動脈阻塞

如果家中上了年紀的長輩,走路時常會抱怨腿部酸麻、腫痛甚至晚上睡覺時會突然出現抽筋等現象,就應該注意是否有週邊動脈阻塞的可能。光田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郭達智主任表示,這些症狀都是周邊動脈阻塞的警訊,如果本身為糖尿病、高血壓的病人更是動脈阻塞的高危險群,若置之不理造成腿部肌肉壞死,則需面臨截肢的命運。郭達智主任表示,人體的周邊動脈就如同四通八達的公路一樣分佈在全身,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動脈會逐漸失去彈性而硬化,此時某些「路段」就會造成血液”塞車”的現象,使得養分無法供給到身體的每個部份,這種狀況尤其特別容易發生在下肢。週邊動脈阻塞的初期症狀是走幾十公尺就會出現小腿酸麻、僵硬的現象,只要略做休息即好轉,因此患者通常不甚在意,不過隨著腿部不適的次數愈來愈頻繁,甚至半夜還會因腳部抽筋疼痛而醒來時,週邊動脈阻塞的症狀已經十分明顯,緊接著下肢會陸續出現冰冷、蒼白的現象,若在此階段還置之不理,等下肢變黑時就只剩截肢一途了。郭主任也指出,臨床上碰到許多老人在週邊動脈阻塞症狀十分明顯時前來醫院就醫,在聽完醫師說要開刀後,仍寧可聽信偏方拖延治療時機,等患部發黑再來就醫時,往往早已回天乏術了。因此,郭達智主任呼籲民眾,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及抽煙習慣或狹心症的人應該特別注意週邊動脈阻塞的危機,初期只要使用藥物控制即可,但是若已經出現走路會酸麻、疼痛等狀況,還是唯有開刀一途才能解決,其實只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週邊動脈阻塞的狀況都能在開刀後得到完全的改善。

肥胖、血三高 當心視網膜動脈阻塞

肥胖、血三高 當心視網膜動脈阻塞#動脈阻塞

一位34歲的年輕男性,突然左眼無痛性視力模糊,到眼科急診求診,當時左眼僅剩手指數,但右眼視力正常1.0,雙眼眼前段檢查正常。經散瞳後檢查視網膜,發現左眼黃斑部顯現出「櫻桃紅斑」,網膜血管周邊有火焰狀出血,有綿絮狀斑於視神經周邊,才發現是左眼的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經光學眼底斷層掃描左眼,發現左眼黃斑部水腫。仔細詢問病史,病人未有其他身體上的疾病。當時病人血壓非常高,達到200 mmHg,且未曾服用控制血壓藥物及追蹤血壓,病患對自己高血壓情況並不知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林孝政表示,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典型症狀為突發性、無痛性視力喪失,有的病人在發病前有陣發性黑曚,血管狹窄、硬化,於黃斑部顯現出「櫻桃紅點」,這屬於眼科急症。林孝政說,發生原因大部分為頸動脈粥狀硬塊引起血栓,或心臟瓣膜疾病產生血栓所閉塞到視網膜動脈。此外纖維蛋白及血小板血栓,巨細胞動脈炎、膠原性血管疾病和眼球受壓迫都有可能會造成網膜動脈閉塞。治療方式為儘快緩解血管收縮,擴大血管,使血栓得以流至周邊末梢小血管。例如:利用前房穿刺,直接、間歇性按摩眼球來降低眼壓;吸入95%氧氣、5%二氧化碳氣體,或靜脈注射降眼壓劑、口服降眼壓劑或是點降眼壓劑,並可試給予血管擴張劑,使血管擴張及將血栓沖離。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和全身性疾病有關,所以林孝政特別提醒,年齡50至60歲以上,且有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人需要特別注意,又例如有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栓、高血脂、糖尿病與自體免疫疾病病人也須注意。這位年輕人有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應與其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脂、肥胖、高血糖…)有高相關性,此為一少見特殊病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