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膿桿菌

做美甲小心感染「綠指甲」!醫揭「4類人」易中標:碰水後快做1動作

做美甲小心感染「綠指甲」!醫揭「4類人」易中標:碰水後快做1動作#綠膿桿菌

26歲鄭小姐平常有美甲的習慣,這次因應佳節特別貼了人工甲片,讓手指看起來更纖長。從事美髮行業的她,2週後漸漸感覺指甲邊緣紅腫疼痛,卸甲發現甲面出現黃黃綠綠的顏色。就醫後,醫師診斷鄭小姐感染「綠膿桿菌合併甲溝炎」,給予2週抗生素口服藥物及外用藥膏治療後,指甲顏色逐漸恢復原樣。

抗藥性感染危機 預計2050年造成每年逾3萬人死亡,超過2022年肺癌人數的3倍!

抗藥性感染危機 預計2050年造成每年逾3萬人死亡,超過2022年肺癌人數的3倍!#綠膿桿菌

近來不少民眾憂心黴漿菌肺炎疫情,但除了黴漿菌有抗藥性問題,台灣也正面臨鮑氏不動桿菌、綠膿桿菌、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P菌)等抗藥性感染的嚴重威脅,若未有妥善因應,到2050年,預計台灣每年將有3.3萬人死於抗藥性感染,死亡人數相當於2022年前6大癌症的總和,甚至超過「癌症之首」肺癌死亡人數的3倍!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表示,許多肺癌病人不是死於癌症,而是因感染肺炎感染;即使有藥可用,卻也可能面臨傷腎的副作用,因此呼籲政府與醫院備齊抗生素新藥,改善抗藥性感染問題,幫助病人更快找回健康。 比癌症更致命!新冠疫情3年,台灣抗藥性感染比例上升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抗藥性感染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據統計2019年全球共有127萬人死於抗藥性感染,研究顯示,若現狀持續未有改善,到2050年全球每年可能有多達一千萬人死於抗藥性感染,相當於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數。 台灣也無法置身於抗藥性感染風暴之外!根據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的資料(2023第二季),COVID-19疫情三年期間,我國多種病原菌抗藥占比持續攀升,部分菌種抗藥性占比超過8成(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合計83.5%),腸道菌(CRE)抗藥性占比更幾乎是九年前的3倍,不僅臨床醫師需更頻繁地投入治療,病友治療安全性也因此降低。 決戰抗藥性菌像打棒球 強投一代換一代才能守住勝利 對於重症加護病房來說,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更加地嚴峻且致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重症加護醫學中心主任許超群教授指出,加護病房病友病情原就相對危急,常伴隨多重器官功能障礙及嚴重的免疫功能障礙等;使得病友不僅感染風險較一般住院者高,抗藥性感染感染的占比也更高! 以台灣醫院內肺炎最常見的KP菌與綠膿桿菌為例。國內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資料顯示,KP菌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具抗藥性的比率接近五成;而國外研究顯示當患者感染抗藥性KP菌,其死亡率50%幾乎是非抗藥性感染的2倍。當加護病房患者感染綠膿桿菌性肺炎,研究顯示其死亡率高達3成以上。另外,隨著呼吸器相關性肺炎也是造成重症患者死亡的主因之一,隨著呼吸器的使用時間延長、加護病房使用天數增加,研究發現其死亡率可高達3-5成。 許超群教授指出:「在過去抗藥性不是很嚴重的時代,經驗性抗生素使用多能奏效。就像是早年派出王建民,勝投率就夠高,但現在抗藥菌問題升溫,可能需換上新一代投手,例如大谷翔平,才有勝算!」 綠膿桿菌抗藥性感染 台灣西半部已淪陷 2014年綠膿桿菌抗藥性問題在北台灣相對嚴峻,但最新資料顯示,這波抗藥性危機已經讓台灣西半部都淪陷!高雄/嘉義長庚醫院感染醫學科李禎祥教授強調:「綠膿桿菌天生就對很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本來在選用藥物時就會特別注意,現在抗藥性問題惡化,選用時就得更加小心!」 李禎祥教授補充說明,研究已知「越晚給予有效抗生素,感染死亡率越高」,問題是臨床治療病友時,微生物培養未必已經有結果。醫師需要依據醫院過往流行病學資料、病友是否可能是抗藥性高風險族群,綜合評估後決定用藥策略。否則,病友可能因為多次嘗試藥物、延長治療期間,連帶影響治療成效。 李禎祥教授分享先前的一名案例,56歲男子因感染COVID-19,引發病毒性心肌炎、雙心室心臟衰竭、心因性休克,被收治於加護病房,後因呼吸衰竭使用呼吸器治療。住院期間,因出現呼吸器相關肺炎,經使用第四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治療,血液培養結果顯示有綠膿桿菌抗藥性感染,改用新型抗生素組合,才終於痊癒出院。 救肺癌,也要救肺炎!儲備抗生素新藥+感染管控,共同守護國人健康 「在高抗藥性的年代,過去常用、使用成效很好的抗生素,現在也已經不一定有效了!要有不同思維。」對於臨床醫師來說,有效的藥物如同強大的武器,當面對敵人,有越多武器可以使用,勝算自然越大。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高國晉指出,近年癌症新藥接續問世,包括肺癌在內的多種癌症存活明顯提升,但抗生素除了新藥少之外,如果沒有良好的管控與使用機制,未來可用藥物選擇將更加有限,因此決戰高抗藥菌時代,需要民眾與醫事人員共同把關。  

腰椎骨髓炎難纏 中醫調理骨頭新生

腰椎骨髓炎難纏 中醫調理骨頭新生#綠膿桿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婦女推著輪椅來看診,輪椅上坐著瘦弱的年輕人,婦女表示,兒子因為脊椎側彎嚴重,前年做了脊椎的矯正手術,回診檢查時發現腰部傷口有細菌感染,住院打抗生素及清瘡,出院後沒多久傷口又爆開,一直反反覆覆。看了他的X光片,感染部位的周邊骨頭侵蝕嚴重,婦人說,「骨科醫師說,脊椎側彎手術的骨釘周圍骨質流失,怕固定器可能會鬆脫,但是因為感染很難清理,又沒辦法先移除固定器,所以兩方面都沒辦法好好處理…」症狀不像一般骨髓炎典型 不容易早期發現脊椎骨髓炎(Vertebral osteomyelitis)和大部分外傷引起的骨髓炎不同,比較常出現在50歲以上的成年人,而且年齡越大患病機率越高,男性是女性的兩倍。以部位來說,脊椎骨髓炎以腰椎最常見,其次是胸椎,頸椎較不常見;以病原體來分,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占了一半以上,另外像是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結核分枝桿菌也不少;如果是靜脈藥物濫用者的脊椎感染,最常見的感染原是綠膿桿菌;如果是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常見的則是溶血性鏈球菌。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大部分脊椎骨髓炎的患者,通常都是免疫力較差或是年紀較大,所以感染引起的發燒反而是少見的,其他較常見的症狀都是疼痛或是神經症狀相關,例如背痛或頸部疼痛,幾周內會逐步惡化,於晚上疼痛會加劇,初期可藉由躺在床上休息而緩解,另外像是痠麻、部分肢體麻痺、坐骨神經痛、膀胱控制困難等,都是和感染部位壓迫神經根而有不同。但是,脊椎骨髓炎的患者,症狀多不像一般的骨髓炎那麼典型,所以不容易早期發現。中醫方面,對於脊椎骨髓炎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名稱,除了一般常用的「骨癰」、「附骨疽」、「朽骨疽」之外,針對腰部骨髓炎又有「發背」、「龍疽」、「沖疽」、「對臍」、「曆腎」、「壅腎瘡」等名稱。氣血阻礙調理好 提升白血球、噬菌體殺菌能力中醫認為癰疽生於脊背部位的,統稱為「發背」,因部位屬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由於火毒內蘊所致,主要分陰證和陽證兩類,陽證又稱「發背癰」或「背癰」,陰證又稱「發背疽」。在古籍《劉涓子鬼遺方》提到「臟腑俞穴皆在背部,故本病多因臟腑氣血不調,或火毒內郁,或陰虛火盛凝滯經脈,使氣血壅滯不通而發。又因發病部位不同而有上發背、中發背、下發背」描述了相關的病因病機及病位,也延伸出相對應的治療。治療腰椎骨髓炎,中醫還是依照辨證論治的基礎來進行,加上腰部骨髓炎的專用藥物,將患處的氣血阻礙調理好,因感染產生的封閉式循環重新打開,讓局部組織可以得到營養,提升白血球、噬菌體的殺菌能力,促進血管新生、及骨頭新生,促進破骨細胞吞噬壞死骨頭的能力。另外也會使患部變成細菌不適合生長的環境,自然而然細菌就沒地方可以躲藏了;另一方面,中醫調理也會使細菌原本的外表偽裝被去除,提高我們的免疫細胞的辨識力,加上益氣藥材可以提高免疫細胞的活動力,活血藥材可以增加穿透力,讓他們可以更容易消滅細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他在家人攙扶下,慢慢的走進診間,高興的說:「我今天骨科回診,醫師說我的發炎指數已經正常了,抗生素也停用了,真是太棒了!」(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綠膿桿菌侵骨髓反覆流膿 中醫有解

綠膿桿菌侵骨髓反覆流膿 中醫有解#綠膿桿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高壯的中年男性患者,平穩地走進來看診,坐下之後拉起褲管,膝關節以下布滿手術的傷疤,有補皮的傷口、有清瘡的傷口、有外固定的傷口、也有當初骨折的傷口,一團團的肉塊被一條條的傷疤分開。他表示,是工作時被鐵條刺穿小腿,粉碎性骨折,後來出現傷口感染、骨髓炎,檢驗出來是綠膿桿菌,清瘡三次也沒辦法控制,只好先把內固定移除,換成含有抗生素的骨水泥,又清瘡加上皮瓣手術,抗生素也是一直沒停過,但是就是一直反覆爆開流膿,「蔡醫師,綠膿桿菌真的那麼難纏嗎?」慢性骨髓炎也是缺血性疾病 嚴重會骨頭壞死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慢性骨髓炎本來就是很棘手的問題,它不是一般的傷口而已,最主要的因素是,慢性骨髓炎局部的環境已經和剛感染時的急性期完全不一樣了。經過急性感染而沒有在第一次完全處理好,細菌會進入更深處,膿液可能積聚在骨髓腔,造成骨頭缺血並迫使細菌進入血管及骨頭腔隙中。當慢性感染繼續進行時,肉芽組織會轉變為緻密的疤痕,在感染部位的周圍形成一層無法穿透的障礙,所以慢性骨髓炎不只是一種感染疾病,也是一種缺血性疾病。骨髓內感染發炎後增生的滲出液會增加骨髓內的壓力,滲出液就有可能會將致病菌帶到骨皮質及骨膜,進而造成骨膜上的血液循環遭受阻斷,而使得骨頭壞死。因此,傳統上對細菌有效的治療,對慢性骨髓炎的效果都是不好的。綠膿桿菌對抗生素有抗藥性 僅微量營養就能存活加上又是惡名昭彰綠膿桿菌,這是毒性較為猛烈的格蘭氏陰性菌,因綠膿桿菌對環境的耐受力很強,僅需微量營養便能存活,加上綠膿桿菌天生對大部分抗生素有抗藥性,而且能快速地產生抗藥性突變,感染之後就很難處理。慢性骨髓炎,在古代中醫多歸類於「骨癰」、「附骨疽」、「朽骨疽」的範疇,在古醫書《景岳全書》中提到:「凡疽毒最深而結聚於骨際者,皆可謂之附骨疽。」在古籍《黃帝內經.靈樞》提到「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燋枯,五藏不為傷,故命曰癰。」而《景岳全書》也提到整個慢性骨髓炎的病理變化「蓋其初起,不過少陽經一點逆滯,逆而不散,則以漸而壅,壅則腫,腫則潰,至其延漫,則三陰三陽無不連及,而全腿俱潰。然此證無非元氣大虧,不能運行,故致留滯不散,而後至決裂,誠危證也。」提升患部氧濃度及營養 促進骨頭新生噬菌中醫的治療就是由此觀點衍伸而出,並不是只針對細菌來治療,而是將患處的封閉式循環打開,提升局部缺氧組織的氧濃度,讓局部組織可以得到營養,提升白血球、噬菌體的殺菌能力,促進血管新生、及骨頭新生,促進破骨細胞吞噬壞死骨頭的能力。感染部位的環境變成細菌不適合生長的環境,自然而然細菌就沒地方可以躲藏了;另一方面,中醫調理也會使細菌原本的外表偽裝被去除,提高我們的免疫細胞的辨識力,加上益氣藥材可以提高免疫細胞的活動力,活血藥材可以增加穿透力,讓他們可以更容易消滅細菌。半年之後,他回診拉起褲管,面露喜悅地說:「蔡醫師,我的傷口已經三個月沒有流膿了,骨科醫師說我恢復得不錯,還問我是在哪裡中醫治療的呢!」(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綠膿桿菌致嬰死亡 免疫力低下要當心

綠膿桿菌致嬰死亡 免疫力低下要當心#綠膿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日曾有報導幼兒疑似接種六合一疫苗產生敗血性休克死亡,引起大眾恐慌。然而疾病管制署澄清,依照時間與病程,研判幼兒死亡非疫苗所致。綠膿桿菌侵犯抵抗力較差族群 致死率3至5成案例的9個月大男童,於2017年5月間接種六合一疫苗,後於8月出現發燒、嗜睡等症狀,疑似於疫苗接種部位出現硬塊送醫,最後因感染綠膿桿菌致敗血性休克死亡。疾管署表示,依該名幼兒接種疫苗時間、感染綠膿桿菌至死亡的時間與病程,初步研判應非疫苗所致。綠膿桿菌普遍存在人類腸道及環境中,易侵犯抵抗力較差的族群,如2歲以下嬰幼兒、免疫低下患者或長期接受抗生素治療者,一旦感染容易在短時間內引發敗血症,及由敗血性血栓引起的壞死性感染,致死率約30%至50%。接種疫苗常見反應 注射部位紅腫、酸痛疾管署為因應全球B型肝炎疫苗供需失衡,於2017年共採購六合一疫苗27.5萬劑,以替代嬰幼兒於出生滿6個月應接種之第3劑五合一及B型肝炎疫苗,截至目前使用逾17萬劑,未有接獲任何嚴重不良反應通報。接種六合一疫苗一般常見的可能反應,為注射部位紅腫、酸痛,偶爾哭鬧不安、疲倦、食慾不振或嘔吐等症狀,通常2至3天後會恢復。為保障幼兒健康,請家長攜幼兒依時程接種疫苗,如有疫苗接種相關疑問,可向當地衛生局、所通報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嬰發燒腹瀉 染綠膿桿菌險死

嬰發燒腹瀉 染綠膿桿菌險死#綠膿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一名9 個月大原本健康的孩子,某天開始發燒、腹瀉外,糞便還有些許黏液但無血絲,且活力和食慾卻越來越差,尿液量明顯減少,送醫經檢查,發現身上出現許多紅疹,並出現敗血症休克現象,立刻開始急救。幾天後診斷確立是「綠膿桿菌造成的敗血症休克」,經過三週住院治療後,已無大礙。敗血症休克恐奪命 死亡率達3成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科謝宗學醫師指出,敗血症是指人體被外來病原體入侵後產生一連串系統性發炎反應的過程,同時伴隨全身性的表徵,如體溫改變 、過快的心跳速率、呼吸速率或白血球數目改變 ,若演變成敗血症休克,甚至會危及生命。而綠膿桿菌是種人類腸道菌,病人若因為外傷、生病或藥物影響,導致免疫功能降低,則容易造成感染,特別是年齡幼小免疫系統不成熟的兒童,一旦被綠膿桿菌感染,常迅速演變成敗血症休克,死亡率約 20 ~30%。觀察活力、食慾助辨別謝宗學醫師也呼籲,嬰幼兒生病時,居家照顧的重點除了監測體溫的高低外,還要觀察活力和食慾的變化,若退燒時仍無改善,持續變差,要懷疑是否有併發症出現。所以,家長一旦發現活力和食慾變差,要立刻至醫院急診就診,檢查是否有嚴重併發症出現,不要延誤治療。

防感冒多抱抱 研究:擁抱可減輕壓力抗流感

防感冒多抱抱 研究:擁抱可減輕壓力抗流感#綠膿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擁抱,除了會增進彼此間的感情,感受到滿滿的溫暖外,日前在美國更有項最新的研究指出,擁抱可以抵擋壓力,保護免疫系統,降低由壓力引起的疾病,且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對抗流感上門。提升擁抱頻率 降低壓力所帶來不良的影響該研究主要是由卡內基美隆大學針對406名健康成人進行研究,首先會請受測者填寫一份感知社會支持的問卷,並於每晚接受電話訪問,訪問內容包括遭遇人際衝突的頻率、當天有無獲得擁抱等,一共為期2週,接著在讓受測者曝露於感冒病毒下,觀察感染機率。結果發現,不管受測者是否遭遇社會衝突,只要是社會支持感及擁抱較為頻繁者,感冒症狀就會比較不嚴重,對此,研究人員柯恩博士表示,壓力會減弱人體中的免疫系統,所以,當民眾容易和人衝突時,除了對感冒抵抗力較差外,就連發生疾病感染的風險也會比較高。因此,若想降低壓力所帶來不良的影響,透過增加擁抱頻率,或許會是個有效的辦法,而此研究目前刊登於《心理科學月刊》。

桃縣抽驗包裝水 2件綠膿桿菌超量

桃縣抽驗包裝水 2件綠膿桿菌超量#綠膿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日前抽驗包裝、盛裝飲用水共55件,7件被檢出不符規定,其中2件包裝飲用水(礦泉水)被同時檢出大腸桿菌群及綠膿桿菌超量;5件盛裝飲用水(加水站之飲用水),有3件同時檢出大腸桿菌群超量及綠膿桿菌超量,2件檢出大腸桿菌群超量;喝下肚可能引發腹痛、腹瀉、發燒、頭痛等症狀。針對不合格盛裝飲用水產品,衛生局已要求業者限期改善,待複驗結果合格後始可販售;另不合格包裝飲用水產品,已移請當地衛生局辦理。恐引發腹痛、腹瀉、發燒衛生局也指出,飲用水中大腸桿菌群或糞便性鏈球菌超量可能造成腸胃道不適,引發腹痛、腹瀉、發燒、頭痛等症狀;而水中綠膿桿菌超量,皮膚如有傷口接觸後可能會造成化膿、眼睛感染等症狀。對於抽驗不合格之品項,已要求業者限期改善並進行複驗,若仍不符規定,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