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憂鬱症

老人不快樂 3招對抗憂鬱

老人不快樂 3招對抗憂鬱#老年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俗稱「敬老節」的重陽節在這星期三即將到來,然而節日的意義在於,提醒我們對身邊的長者多一份關懷。試問家中的老年人是否常抱怨全身無力、全身痠痛等情形,但求助醫生之後檢查結果皆為正常呢?基隆市衛生局表示這都有可能是罹患老年憂鬱症,然而可透過心理衛生評估量表早期檢測,及早轉介有憂鬱傾向之老年人關懷訪視服務,減低情緒困擾與增進家庭支持。近3成長者無法享清福 因憂鬱所擾 針對臺灣特定地區、機構或社區老人的憂鬱症調查,我國盛行率則為16%~25%。身體與心理健康狀態欠佳,都是預測他們自殺心態的有效指標。大多有精神疾病,其中以罹患憂鬱症為最常見。由此可見憂鬱症是導致老年人出現自殺念頭和感到生命失去意義的主要因素。因此衛生局呼籲,全民共同參與他們的心理健康促進,成為珍愛生命的守門人。當你發現身邊老年人出現憂鬱傾向或自殺意念時,請以冷靜沉著的態度面對,多一句問候、關懷,將可減少一件不幸的憾事發生,然而桃園市生命線協會張翠華主任曾表示,身處於這種情況有3招應對。1)問/主動關懷他的狀況。2)應/適當的回應與陪伴同理他的感受。3)轉介/當問題超過所能處理的範圍時,請主動尋求專業的協助,危及生命時請直接撥打110、119。

老人情緒不易察覺 當心老年憂鬱症

老人情緒不易察覺 當心老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79歲的林老太太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在長期服藥控制下平日沒有明顯症狀。去年初,老太太開始出現諸多疑難雜症,包括頭暈、虛弱、渾身發熱、夜眠不佳等,經過多次抽血與影像檢查卻未發現明顯病因,因此住院治療。經過詳細的評估與詢問,發現病人罹患嚴重憂鬱症。由於久病且獨居,子女們也都沒發現她情緒上有任何異狀,還以為病人的身體不適是因老化與病況惡化所致。何謂老年憂鬱症?即為65歲以後所發生的憂鬱症狀,包含重鬱症、輕鬱症、低落性疾患、適應性疾患等。在一般老年人口中,憂鬱症的發生率約為7%左右,若加上復發率,則接近20%。女性憂鬱比例較男性高,而醫療機構住院中的老年人盛行率更高達30%左右。除此之外,喪偶等生活壓力事件、慢性疾病、長期失眠、社交孤立等,也都與憂鬱疾患有相關性。老年人罹患憂鬱症時比較少表達憂傷或情緒低落,反而經常會抱怨身體上的不適,例如頭暈、疼痛、胸悶或腸胃症狀等。而且老人家經常罹患其他慢性疾病,導致憂鬱症狀被其他疾病的症狀所掩蓋,或是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的現象,因此延誤憂鬱症的診斷、治療。此外,某些藥物也可能造成憂鬱的副作用,尤其使用多種藥物的老人家更提高了憂鬱症的危險性。憂鬱症若未適當治療,病程可持續數年,並造成功能退化、生活品質變差、原有疾病惡化等,最終可能導致死亡。憂鬱症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為一般人的1.64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危險性為一般人的1.37倍。老年憂鬱症也被證實與中廣型肥胖和代謝症候群有相關性,這也可部分解釋憂鬱症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其他被發現與憂鬱症相關的疾病還包括失智症、骨質疏鬆與免疫功能異常等。由此可知,憂鬱症會造成身體疾病的發生或加重,而因此又會再加重憂鬱的症狀,形成一個牽涉生理、心理、社會層面的惡性循環。其實老年憂鬱症是可以治癒的,像是心理治療、運動、藥物治療等。奇美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蔡岡廷表示,憂鬱症其實並不難察覺。人生有高低起伏,偶爾情緒低落在所難免,但若老人家出現憂鬱情緒,且對平日嗜好也失去興趣,持續超過兩星期,那就得特別注意了。此時應儘早就醫,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獲得較好的效果。(圖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奇怪耶!爺爺不吃飯? 恐患老年憂鬱症

奇怪耶!爺爺不吃飯? 恐患老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83歲的爺爺,一年多前變得退縮,不與人互動,近期甚至會說看到一些人影,偷他的東西等,後來爺爺的視力退化到完全看不到,於是心情更鬱卒,更容易生氣激動,甚至用絕食的方式自殺,讓家人擔心不已,只好讓爺爺住院治療,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精神科醫師唐嘉宏提醒大家,在這個醫療技術進步的時代,我們有責任要多關心家裡的老人家,一旦發現憂鬱的跡象,就趕快就醫做全面性的診治。而後經過一連串檢查,證實爺爺之前患有局部腦梗塞,引起失智症,之後才出現許多憂鬱症狀。經過藥物、非藥物治療後,爺爺的情緒終於逐漸改善,也能配合吃東西了。唐嘉宏醫師也提醒大家,早期就醫,才能早期確診,早期治療,以達到最佳的療效。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精神科醫師唐嘉宏表示,其實爺爺早在好幾個月之前,就出現了許多憂鬱的徵兆。他說,當老年人憂鬱發作的時候,常常不會表達心情不好,而是表現出煩躁、容易生氣、抱怨身體不舒服。如果家屬敏感度高,常會發現老人家原本的興趣嗜好,漸漸地不想去做。但這時候很少人會勸長輩去看醫生,因為家屬常常覺得憂鬱只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不願去重視,也不承認那是一種病,認為那只是在鬧情緒而已。病人憂鬱的時候,本來就會悲觀、覺得沒希望、看醫生不會好、吃藥沒有用,更怕看精神科會被別人以為自己得瘋病,所以當然拒絕就醫。最後往往因為不吃東西,才被強迫帶來就醫。晚年才發作的憂鬱症狀,有許多可能原因,唐嘉宏醫師指出,包括意識起伏的譫妄狀態、身體疾病造成憂鬱(例如貧血、維他命B12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腦部病變(尤其是腦中風)造成憂鬱、或失智症伴隨憂鬱等等。唐嘉宏醫師也說,像爺爺一開始沒有明顯的手腳無力、嘴歪眼斜症狀,屬於無症狀中風,後來出現憂鬱症狀時,就很容易忽略中風這項病因。近年來因為影像學的進步,幫助我們把這些微小病變都診斷出來。因此,除了用平常的抗憂鬱藥物來治療之外,還能夠對症下藥,同時去治療大腦當中的血管性病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