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穀

學童營養調查 天天5蔬果僅2%做到

學童營養調查 天天5蔬果僅2%做到#全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020即將進入尾聲,今年受疫情衝擊,家有國小學童的爸媽不僅從年初就開始擔心孩子學習效率是否不受影響、維持課業正常進行,對於提升免疫系統、維持健康體位的重視,也更甚以往。台灣雀巢透過最新「2020雀巢全台國小學童HEHE健康力調查」,了解國小學童執行健康力的現況,票選家長認為最容易做到的其中「五力」,包含「吃早餐」、「餐前洗手」、「睡足8小時」、「喝足1500c.c.的水」、「運動超過30分鐘」,同時點出實際執行與理想的差距。20%學童不吃全穀 喝足兩份乳品也僅8%調查顯示,現階段學童的平均健康力為70.27分,其中分數較低的項目,多與飲食營養有關,像是多吃全穀,有20%學童完全不吃全穀;喝足兩份乳品,只有8%學童做到;天天5蔬果,更只有2%做得到,分數都偏低,顯見學童培養健康好習慣仍有進步空間。小兒科醫師陳木榮指出,均衡飲食、多運動、睡眠充足、養成良好作息,都有助孩子生長發育,勤洗手更有助於抵抗外來細菌病毒感染,小朋友應牢記洗手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整個過程需搓洗40至60秒,才算是有效的洗手。睡前說床邊故事陪伴孩子 手機藍光影響睡眠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建議,「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要學會一個壞習慣,只要3天,但培養一個好習慣,卻要練習21天。」提醒家長以身作則,在家減少使用3C,尤其睡前可以陪孩子聊聊天、說床邊故事,避免讓手機藍光影響睡眠,除了能降低孩子近視機率,也能改善他們因睡眠不足而眼神渙散、記憶力衰退、影響學習效率。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尤宣文表示,早餐有吃更要吃對,應以全穀為主,搭配蔬果和優良蛋白質,少油糖鹽、種類多樣化。營養師李婉萍則認為,學童因外食導致肥胖,多半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挑選優質的飲食,蔬果中除了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以預防便祕、肥胖,也可保養腸道和心血管健康,多喝水也能促進新陳代謝,減少脂肪堆積。

培養孩子不挑食 0歲是關鍵

培養孩子不挑食 0歲是關鍵#全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成長過程當中,在2歲到6歲間的兒童常會對新事物感到恐懼,沒看過的青菜、水果難以下嚥,因此家長們常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挑食、不吃蔬果傷透腦筋。董氏基金會建議,想培養良好的飲食,讓孩子得到均衡營養,降低未來偏挑食的機率,零歲起就是關鍵期!日後飲食習慣與嬰兒時期飲食有關2013年發表於《英國營養學雜誌》的研究調查顯示,在嬰幼兒時期只喝母乳的人,日後的飲食型態最健康;嬰幼兒時期只喝配方奶的人,長大後不但攝取較少蔬果、全穀和魚類,也較常吃加工食物如洋芋片、加工肉、精製白麵包和高脂乳製品等,每週還會多攝取約3.5茶匙(約14克)的外加糖。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孩子不挑食的關鍵,就在從小培養多元的味覺經驗。產後婦女會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食補,母乳會受到母體吃進去的各種食物影響,因此嬰兒可以在喝母乳時接收到不同食物的風味,孩子日後對各類食物的接受度較高,也更願意嚐試新口味,偏挑食的機會就比較低。提供副食品時 不要長期連續吃單一食物美國2007年發表於《兒科期刊》的研究也發現,同樣是第一次嘗試吃桃子,比起只喝配方奶的嬰兒,從小只喝母乳的嬰兒可多吃50克。另外,媽媽如果在懷孕末3周或哺乳前2個月定期喝胡蘿蔔汁,其寶寶第一次接觸胡蘿蔔時,較不表現抗拒,也吃得比較多;但是沒有喝胡蘿蔔汁的媽媽,其寶寶第一次聞到胡蘿蔔的味道時都會表現出抗拒的態度。許惠玉主任強調,健康飲食從小培養,除了依靠孕期不挑食,生產過後也要多吃各種類食物、新鮮蔬果,做營養胎教,日後更能輕鬆教育寶寶愛吃健康食物。董氏基金會提醒,提供副食品時也是關鍵,盡量不要長期連續吃單一食物,掌握少量多樣化原則,給寶寶各式各樣的口味刺激,從零歲開始養成開闊的口感喜好。

活更久!研究:每天吃全穀 可降低死亡率

活更久!研究:每天吃全穀 可降低死亡率#全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外食族人數增加,以致有多數民眾攝取過多精緻食物,進而忽略蔬果纖維量的攝取,因此,為了民眾健康著想,就連國健數新版每日飲食指南,也強調主食類應以全穀或未精製的原態食物為主,至少要佔主食類的1/3。由此可見,全穀已成為一種新趨勢,且根據在美國有項最新研究指出,攝取越多全穀食物,例如:燕麥粥等,有助於延年益壽,降低死於心臟病的風險,但這飲食方式不會影響死於癌症的風險。每天攝取28克全穀 可降低5%死亡風險該研究主要是由哈佛大學,從1980年中到2010年間,針對7.4萬名女性及近4.4萬名男性進行分析,結果在1984年時,受訪者的健康狀況皆良好,直到2010年時,卻已有2萬6000人死亡。對此,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攝取約28克全穀(如糙米、燕麥片、全麥麵包)的人,不僅可降低5%死亡風險,也能減少9%死於心臟病的風險,只不過就算全穀類食物吃多,也並不代表死於癌症的機率會降低,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

穀物食品吃不胖 「全穀」真健康

穀物食品吃不胖 「全穀」真健康#全穀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忙又茫,導致慢性疾病增加,有些民眾因為擔心吃到穀物食物會發胖,乾脆少吃或不吃,其實全穀食物對身體的好處多多,每天吃25克全穀類,可減少約15%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健康飲食「小撇步」,像是「國民飲食指標」及「每日飲食指南」,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及少油炸、少脂肪、少醃漬、多喝開水,三餐最好以全穀為主食,一顆收成的穀粒可以分成麩皮、胚乳、胚芽三大部分,因此「全穀」就是包含以上三個部位。為了鼓勵大家多吃天然的全穀食品,食管署已經在102年4月30日修正「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 (一)固體產品所含全穀成分佔配方總重量百分比51% (含) 以上,始可以全穀產品宣    稱,若產品中單一穀類佔配方總重量百分比51%以上,可以該穀類名稱進行產品    命名(如:全麥oo、全蕎麥oo等)。(二)如產品所含全穀成分未達配方總重量百分比51%(含)以上,不得宣稱為全穀產品,僅能以「本產品部分原料使用全穀粉(如:全麥)原料製作」,或「本產品含部分全穀粉(如:全麥麵粉)」等方式宣稱。(三)如產品欲宣稱為全穀原料粉,則內容物(原料)須100%為全穀,始可宣稱為全穀原料粉。因此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三餐以全榖根莖當作主食,至少應有三分之一為糙米或雜糧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且多喝開水,多運動,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

吃「全」穀,健康SO GOOD!

吃「全」穀,健康SO GOOD!#全穀

董氏基金會自民國九十八年起積極推動防治高血壓的「得舒飲食」(DASH Diet)原則,其中建議主食應有1/2來自全穀雜糧根莖類,而衛生署也同時在最新公佈的每日飲食指南草案中,建議國人應有1/3主食來自全穀雜糧根莖類。但在過程中卻發現,一般民眾甚至專業人員常對「全穀根莖類」之定義有疑問或不清楚。為了瞭解市售全穀產品現況,董氏基金會也於日前調查全穀相關製品465件,發現產品包裝上標有「全穀」或「全麥」的有113件,但其中13件其實完全不含「全」穀成份、9件無成份標示。為避免全穀製品在命名或標示上的定義不同,而讓民眾混淆或誤會,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於日前制訂「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希望未來能讓全穀產品清楚標示,也讓民眾選購有所遵循。國際間(紐西蘭、美國、加拿大、丹麥、瑞典、芬蘭、英國、荷蘭…等國)已對全穀及其製品下了明確的定義;全穀的「全」有全部和完整之意,我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亦於今年訂定「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定義「全穀」是指含有胚乳、胚芽和麩皮之完整穀粒(如:糙米),整顆穀物若經過破碎、粉碎、磨成細粉、成片狀,但保有與原來穀物相同比例的胚乳、胚芽和麩皮,始得稱為全穀類;而全穀製品如:全麥麵包、全麥饅頭等,其「全」穀成分需佔總重量的51%(含)以上,才能以「全穀」或以所含穀類名稱(如:「全」麥、「全」蕎麥、「全」燕麥)宣稱。董氏基金會邀你一同參加,吃「全」穀,健康SO GOOD!短片徵選活動!糙米、紫米、燕麥片、薏仁、小米、玉米粒等,吃「全」穀,顧健康!請你一起告訴大家;不論是寫實的、浪漫的、喜劇的、科幻的…形式不限、風格不拘,秀出精采「全穀」短片,總計近10萬元大獎等你帶回家!詳情請上網查詢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特區http://nutri.jtf.org.tw/,洽詢電話(02)2711-3301,潘小姐,302@jtf.org.tw。延伸閱讀「市售全穀相關製品調查說明」: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83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