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包

暖暖包你真的會用嗎?寒流保暖「必備5小物」暖暖包貼3部位恐灼傷

暖暖包你真的會用嗎?寒流保暖「必備5小物」暖暖包貼3部位恐灼傷#暖暖包

寒流來襲低溫下探10度,天冷保暖小物必備哪些?暖暖包、電熱毯、圍巾、手套別忘了拿出來用!《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告訴民眾保暖小物的正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例如黏貼式暖暖包應避免貼在3部位,才不會傷害皮膚、燙傷或灼傷,電器使用上也要留意用電安全,讓您能夠暖呼呼又安心地度過整冬天。

冬季用「暖暖包、熱敷」竟會燙傷?醫揭「低溫燙傷」這部位最常見

冬季用「暖暖包、熱敷」竟會燙傷?醫揭「低溫燙傷」這部位最常見#暖暖包

使用暖暖包、熱水袋熱敷也會燙傷?皮膚科醫提醒,手腳冰冷的民眾,在冬季喜歡利用各種發熱產品,來常保身體溫暖,不過若未留意低熱的溫度,長時間下來可能發生「低溫燙傷」,而出現長水泡、皮膚受損的情況。《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醫師教您如何正確使用電器,超過30分鐘就必須更換一次位置,才能避免在無意間導致的下肢低溫燙傷。

阿公誤把暖暖包當調理包 拌麵吃下肚

阿公誤把暖暖包當調理包 拌麵吃下肚#暖暖包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寒流一波波來襲,暖暖包成為護身神器,南投一名80歲老翁誤將暖暖包當成食物調理包,把它剪開放入麵裡頭拌一拌吃下肚,外籍看護工發現趕緊阻止並送醫,所幸立即治療且誤食的量不多,住院觀察兩日後,日前已出院。不要催吐 避免造成更大傷害暖暖包外層塑膠包裝打開後,裡頭的鐵粉接觸到外界便會開始產生熱能,而當中其他成分如活性碳、鹽類、蛭石、吸水性樹脂等物質則會使鐵粉持續釋放熱能。老翁就醫時,醫師得知他誤食暖暖包內物質後,安排胸部及腹部X光檢查,也進一步安排胃鏡檢查,發現胃部發炎,追蹤觀察後,已出院返家。衛福部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蔡金記表示,誤食後不一定會有症狀,也有患者出現嘔吐、腹痛等症狀,若發現家屬不慎誤食時,記得不要催吐,避免造成更大傷害,少量攝入可從糞便排出,若大量誤食或出現不適,則需就醫治療。過去有多起誤食案例 導致灼傷腸胃也有民眾將暖暖包貼在身體上,導致燙傷。蔡金記主任提醒,民眾使用暖暖包應隔著衣物,使用時間不宜太長,建議老年人與幼童在使用時,應有成人在旁協助與看顧,避免意外發生。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指出,失智者由於認知功能障礙,無法正確判斷物品是否可食用,過去誤食暖暖包案例已有多起,導致灼傷腸胃;也有失智者誤食餅乾包裝裡的乾燥劑,而控訴子女謀財害命。暖暖包純白色包裝酷似中藥包,失智者及視覺障礙者容易誤食,呼籲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應規定避免使用純白色包裝,並在包裝上加上大字警示,降低民眾誤食機會。

睡覺用暖暖包貼肚 婦燙傷長水泡痛醒

睡覺用暖暖包貼肚 婦燙傷長水泡痛醒#暖暖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氣溫持續下降,台灣冷颼颼。因應低溫,不少民眾使用攜帶方便的暖暖包來溫暖身體,但近日一名八旬劉姓婦女,在睡覺時將暖暖包貼在肚子上取暖,半夜痛醒後發現肚皮居然紅腫、起水泡。醫師提醒暖暖包正確使用方法,別直接接觸皮膚,否則導致低溫燙傷。暖暖包貼皮膚 熟睡時燙傷許多民眾為了禦寒,會將暖暖包貼在肚皮、腳底、手臂甚至背後等部位。南投醫院外科醫師黃信傑提醒,使用暖暖包應隔著衣物,使用時間別太長,雖然溫度大概40度左右,不是非常燙,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如果長時間直接接觸皮膚,容易造成一度或二度的燙傷。尤其是年長者、糖尿病患者或者中風等神經方面疾病,因為感覺神經退化或病變、大腦中樞調節能力變差,皮膚敏感度較低,對冷熱感覺不敏銳,有時候被燙傷還不自覺。因此睡覺時一定要將暖暖包取出,以免在熟睡時被燙傷。長期接觸低熱物體 也會燙傷黃信傑醫師表示,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而導致燙傷,若遭低溫燙傷,處理方式與一般急性處理方式大同小異,需先移除熱源,並且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進行沖水降溫,盡速就醫治療。不要在燙傷的部位塗抹牙膏,容易造成傷口感染。除了暖暖包,使用其他保暖用品如熱水袋、電熱毯及電暖爐也要小心,不要長時間直接接觸皮膚,電暖爐切忌長時間照射身體同一部位。建議採用間接的方式,讓室內整體溫度提高,防止低溫燙傷危害發生。

天冷愛用暖暖包 當心燙出「烤肉紋」

天冷愛用暖暖包 當心燙出「烤肉紋」#暖暖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入冬首波寒流報到,為了防寒,暖暖包、電熱毯等用品紛紛派上用場,只不過提醒民眾,在使用時可要格外留意!日前,一名30歲的陳小姐,因生理期腹部疼痛,且多年來習慣以熱敷墊來緩解疼痛,但近2個月天氣轉涼,使用時間與次數增加,導致她的肚皮上出現了大片的網狀紅斑,經過就醫後發現是火逼性紅斑,而目前暫停使用熱敷墊後,症狀已逐漸改善。保暖產品用太久 恐會造成火逼性紅斑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羅婉心醫師表示,火逼性紅斑是長時間接觸熱源造成的輕微皮膚發炎,患者皮膚會出現無法消退的紫紅色斑紋,通常在寒冷的冬季,因長時間使用暖暖包、熱水袋、熱敷片、電熱毯、電暖器等各種保暖產品,所以,容易有較多案例出現。而輕微的火逼性紅斑,雖然只是膚色不均勻的美觀問題,不屬於過敏反應,也不是熱灼傷,且不會癢、沒有燒灼感,但過去在醫學文獻上曾有案例指出,反覆發生的火逼性紅斑者較容易導致皮膚癌,因此,建議在使用保暖用品時,時間不宜過長,最好隔著衣物或布料,避免皮膚直接接觸熱源。使用保暖品熱敷 建議隔著衣物較安全熱敷雖然很舒服,但使用時要注意,有些保暖儀器沒有設定安全上限,若不小心溫度過高可能造成灼傷,造成整片皮膚發紅,甚至起水泡,且老年人的小腿部位皮膚油脂較少,長時間接觸熱源,皮膚會變得更乾燥,容易出現冬季癢的症狀。因此,羅婉心醫師建議民眾,利用保暖用品熱敷,最好半小時左右,就要暫時移開熱源休息幾分鐘,且應間隔著衣物或布料,避免皮膚直接接觸熱源,尤其皮膚感覺較不敏銳的老人、孩童、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和臥床患者更要特別小心,一旦皮膚出現長期不癒的皮疹或斑塊,應盡快到皮膚科就診,做進一步診斷與治療,以免使問題越來越嚴重。

喝酒取暖大NG 教你4招安全抗寒

喝酒取暖大NG 教你4招安全抗寒#暖暖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天氣冷颼颼,你都如何保暖?有人毛帽、圍巾、防風外套、手套、羽絨衣一應具全,通通穿上身;也有人使用暖暖包、電毯、熱水袋、電暖器等取暖,甚至還有聽聞喝酒暖身,但民眾千萬別效法,這可是誤會一場。對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王士豪醫師將告訴你4個正確的保暖須知,讓你有個暖呼呼的好年。王士豪醫師表示,千萬別相信喝酒能取暖,因為過度飲酒恐讓血管擴張、加速體溫散失,加上醉後神智不清,往往沒作好保暖、導致失溫情形大增,提醒民眾春節期間切勿飲酒過量,以免氣溫驟降、保暖不當而造成憾事。至於民眾會在寒冬中使用保暖用品,如暖暖包、電毯、熱水袋、電暖器等,到底該如何安全使用?王士豪醫師說,所有的保暖裝備都應避免長時間使用於同一個部位,以免發生燒燙傷、脫水或皮膚炎。正確的使用方式介紹如下:● 暖暖包/國人最常用的保暖用品,最高溫度可達65度,長時間接觸容易燙傷,避免長時間使用在同一部位;且提醒民眾應避免在睡覺時使用,若是小孩、長者、或臥病在床者使用,需有家人陪同;糖尿病或有周邊血管疾病者,因對溫度感覺較遲鈍,使用前務必先確認溫度。● 電毯/可以讓棉被很快暖和起來,同樣要避免長時間使用在同一部位,以免燙傷;且使用時要補充水分,避免脫水;提醒有裝置心臟節律器的病人,在使用前須先詢問醫師。● 熱水袋/曾發生因熱水袋破裂造成傷燙傷的案例,民眾使用時千萬要小心;若是使用插電式的熱水袋,可選擇有自動斷電裝置,且檢驗合格的產品,較為安全。● 電暖器/最好使用獨立插頭,不要使用延長線,且要有傾倒自動斷電裝置,以免電流過大造成電線走火;最重要的是,電暖器會消耗室內的氧氣,使用時一定要開窗戶,保持通風良好,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