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

後疫情時代全民肺健康意識抬頭 胸重學會訂11月為肺功能檢測月

後疫情時代全民肺健康意識抬頭 胸重學會訂11月為肺功能檢測月#痰

自新冠疫情流行以來,國人對於自身肺部健康關注度逐步提升,近期更有不少確診康復者面臨長新冠的困擾,除了疲倦、胸悶、咳嗽、喘之外,也擔心「肺功能是否大不如前」,然而,肺阻塞(COPD)典型症狀「咳、痰、喘」與長新冠或感冒症狀頗為相似,這也使得民眾初期容易輕忽,導致面臨急性惡化風險不自知!為持續提升民眾對肺阻塞的疾病病識感,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一同呼籲國人及早戒菸、遠離菸害,更提醒民眾如有「咳、痰、喘」症狀持續達三周以上,應儘快前往胸腔內科尋求專業診療,尤其高危險族群更建議每年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查,才能及時發現、及早治療,降低肺阻塞疾病惡化的風險。 「咳、痰、喘」誤當長新冠 就醫竟是肺阻塞(COPD)  肺阻塞(COPD)位列全球第3大死因,在台灣更是長年在國人十大死因榜上有名,研究指出,未來十年內肺阻塞將躍升為全球死因首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指出,肺阻塞好發於40歲以上族群且其中有很高比例的病友是因為吸菸所致,隨著疾病進展,症狀會越來越嚴重,病友也容易受外部刺激及環境因素而導致肺功能惡化,但令人擔憂的是,此族群常自覺「咳、痰、喘」是老症頭,若是再加上新冠病毒來攪局,一旦發生急性惡化,後果恐不堪設想。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肺阻塞病友急性惡化住院的死亡率為4%,年齡越大及共病越多的病友住院死亡率較高,而病友出院後一年的死亡率更高達 22%!王鶴健理事長也分享,近期觀察仍有不少民眾因確診新冠康復後症狀持續太久或變嚴重,至門診求助才意外確診為肺阻塞,但這時肺功能通常多已嚴重受損。 最新調查:近七成老菸槍咳痰喘超過三周 不到兩成就醫且高達八成認為症狀未影響生活 根據今年最新針對40歲以上民眾的「肺部健康觀念」調查顯示(N=1,137),超過九成(91.5.%)民眾長期處於空氣污染環境中。若再進一步觀察吸菸族群(菸齡平均17.8包-年),逾八成(83.7%)不認識肺阻塞,近七成(66.9%)出現咳、痰、喘或呼吸不順暢超過三周以上,卻僅有兩成(20.3%)民眾就醫,前兩名未就醫的原因為「症狀沒很嚴重,沒有影響日常生活(76.8%)」、「抽菸本來就容易會有這些症狀(45.8%)」,突顯了民眾對自身肺部情況抱持低重視高輕忽的態度,即便日常處於肺阻塞高風險因子中,依然對自身肺部症狀的警覺性低落。 因此,如何從根本建立國人肺部正確健康觀念,並呼籲高危險族群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查、提高就診率是學會近年持續努力推廣的重要方向。蘇茂昌醫師點出,肺阻塞的早期診斷除了透過醫護端努力推廣疾病衛教,也有賴肺阻塞高風險族群建立定期肺功能檢查的觀念,然而,調查卻也發現,僅不到一成(5.8%)的民眾會定期檢測肺功能,甚至有五成以上(52.9%)民眾從未檢測過。他以門診曾收治一名63歲有氣喘史的林先生為例,過去並未定期檢測肺功能,菸齡超過40包-年的他,三年前在家因為喘到無法呼吸而來到門診,當時肺功能檢測結果直接匡列為嚴重型肺阻塞病友,更在短時間內經歷了2次緊急插管,雖有驚無險也讓林先生嚇到不敢再抽菸,目前持續穩定治療中,不過每當病況差時,還是常常需要仰賴呼吸器。蘇茂昌醫師也感嘆:「若是他可以提早做檢測,也不至於讓他的肺功能糟到如此不可挽回的地步!」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活動成果豐碩 找出近百位肺阻塞潛在患者 有鑒於此,學會今年(2022)趁著國內疫情逐步趨緩,首度以「愛肺功能衛教專車」主動出擊走入社區,鎖定全台符合肺阻塞高風險族群條件之民眾,包括:(1)年齡40歲以上、(2)吸菸或是常接觸二三手菸、(3)咳痰喘症狀長達3週以上,只要符合其中一條件者,即可上車體驗肺功能檢測。王理事長也特別分享「愛肺功能衛教專車」巡迴活動期間共找出近百位肺阻塞潛在病友,結果令人振奮也令人憂心! 現年44歲的郭先生即是其中之一,菸齡長達18年他,近兩年持續出現頻繁咳嗽有痰的症狀,抱持著「想了解肺功能」的想法參與活動,卻發現肺功能檢測分數遠低於標準,目前也已安排到胸腔內科做進一步的檢查,這次的肺功能檢測體驗不僅讓郭先生堅定戒菸的決心,也了解定期檢查肺功能的重要性。另一位,菸齡超過30包-年的肺阻塞病友袁先生也前來體驗,袁先生過去曾隱忍「咳、痰、喘」症狀長達兩年,直到喘不過氣才趕緊到住家附近的診所就醫,隨即被轉診到醫院胸腔內科確診為肺阻塞,當時他的肺功能僅剩一般人的三分之一。治療這三年來,也曾發生過一次急性惡化,加上去年又併發肺炎造成肺功能急速衰退,現在的他除了按時服藥也會定期到醫院進行肺部復原運動,他更有感而發的說「身體有症狀就要趕快看醫生,隱忍只會忍來更多惡化!」 響應11/16世界肺阻塞日 胸重學會首訂11月為肺功能檢測月 力倡高風險民眾每年定期追蹤肺功能 王鶴健理事長強調,及早診斷儘早治療是減緩肺阻塞惡化的關鍵,學會響應2022世界肺阻塞日主題「Your Lungs for Life」提醒民眾重視陪伴我們一輩子的肺部健康,更呼應後疫情時代國人對於肺部健康的關注度,自今年起首度訂定每年11月為「肺功能檢測月」,呼籲全民皆應培養正確的肺部保健觀念,並鼓勵高危險族群每年追蹤肺功能。此外,一般民眾在家亦可運用學會長年推廣的「一分鐘登階」做自我檢測,若無法於一分鐘內爬30階,建議儘快前往胸腔內科等相關科別做進一步檢查。 國人十大死因有超過半數為慢性病,其致病成因多與個人生活習慣與健康行為有關,其中,菸害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健康危害之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也提醒,菸草燃燒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進而引發氣管、肺組織、肺血管病變,不僅會增加罹患肺阻塞的風險,也會加速肺阻塞病友的疾病嚴重度,戒菸有助於減緩肺阻塞疾病惡化並減少50%死亡率,呼籲民眾應遠離菸害,才能保護肺部健康!

動不動就卡痰?從痰的顏色辨端倪!

動不動就卡痰?從痰的顏色辨端倪!#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常唾液是清澈的,如果咳出的唾沫顯得黏稠,並影響到肺系統,容易從呼吸道、肺部系統咳出,叫做痰就,代表有發炎現象。翰鳴堂中醫診所王心眉中醫師認為,痰阻經絡影響的部位可能在胸脇、四肢或是腸道。痰刺激到呼吸道、支氣管,身體會想把痰咳出,以免造成呼吸道阻礙,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所以有痰就會咳嗽,不過咳嗽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反應。喉間有常常有痰,在臨床上的主因常常不是鼻涕倒流,就是胃食道逆流,由於晚上躺著睡覺,鼻涕就沿著呼吸道卡在喉嚨,通常在晨起時會有卡痰的感覺,治療痰常常從肺與胃這兩個臟腑下手,體內生痰與脾胃運化有關,肺則是儲痰的地方。因此要治療喉嚨症狀,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的各器官也都要仔細審視,要予以根治,最重要的是潤肺及調理腸胃機能。通常祛邪多用桑白皮、黃芩等清熱化痰;第二類用來扶正,服用黃耆可補氣,針對年齡退化或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造成體質陰虛,導致喉嚨乾、癢、痛等症狀,可用麥冬、生地、玉竹等藥物滋陰。而針對脾胃造成的痰飲,一般使用陳皮、山楂、麥芽、雞內金、神鞠等科學中藥,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減少胃部不適,烏賊骨則有類似西藥制酸劑的功效。痰大致分成燥痰、熱痰、濕痰、寒痰四種1.燥痰型,即所謂的卡痰,屬肺陰虛型。由於肺黏膜乾燥,故痰少,但黏性強不易咳出,中醫常常使用麥門冬湯,可吃潤肺的食材如百合、蘆筍、銀耳等。2.熱痰型,吐出痰呈黃綠色,而且較黏稠,甚至呈現一塊一塊,表示有發炎現象,顏色越深,代表發炎越厲害。中醫認為這是肺裡積熱。要吃降肺熱、通常伴隨著急性呼吸道感染,中醫常常使用麻杏石甘湯、魚腥草等中藥治療,也可喝點牛蒡茶、薄荷茶、綠茶、桑葉茶。3.濕痰型,身體內也容易濕氣重,濕氣重,代謝不好,就容易生痰,所以痰多和體內的濕氣有密切的關聯性,不只受環境、空污(例如PM2.5)等影響,濕度變化也是一大因素,氣候乾燥較沒問題,但台灣屬海島型氣候,濕氣偏重,例如夏天只要一陣雷雨,濕度就升高,所以要觀察室內濕度變化,必要時使用除濕機維持適當的濕度。也是肥胖患者常見的狀況,代表腸胃水分代謝失衡,產生痰濕(多餘水分停滯體內)。通常也伴隨胃食道逆流,中醫常常使用五苓散治療,建議要減少甜食攝取,平時可以喝點陳皮茶。4.寒痰型,容易四肢冰冷、臉色蒼白,睡覺時翻來覆去睡不安寧,遇風則咳,天氣變化溫度低時即咳。通常痰呈泡沫狀最常出現在氣喘、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中醫常常使用小青龍湯,平時可多吃溫性食材:如薑、蔥、紫蘇、肉桂等溫肺化痰。長期感覺喉嚨有痰,除了請醫師提供適當的治療以外,平常應該戒除菸酒,並養成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有過敏性鼻炎的人,在找出過敏原之後,日常生活中應該要避免接觸過敏原,並維持居家環境清潔,定期換洗床單,空氣品質不佳時避免外出活動,若真的要外出也請戴口罩,待在室內時使用空氣清淨機讓空氣循環,季節轉換交替時節,最容易引發過敏,得特別保暖口鼻,維持身體健康狀態。另外本身有胃食道逆流也容易導致咽喉有痰,首先要戒除菸酒,平常要保持心情舒緩,不要有太大的壓力,睡眠要充足,避免食用油炸、太鹹、太辣或太甜等刺激性食物,不要空腹吃酸性或刺激性食物,也要少喝咖啡和茶飲,睡前2小時內不要吃東西,枕頭可以稍微墊高一點,大部分都可以獲得改善。平時多走動,肺部下方的橫膈膜可以得到很好的活動。由於橫膈膜是呼吸時最重要的肌肉,活動良好的橫膈膜,有助肺臟的擴張、收縮,幫助呼吸的順暢,也有助於痰液的排除。

爬樓梯喘吁吁?1分鐘登階揪出肺阻塞

爬樓梯喘吁吁?1分鐘登階揪出肺阻塞#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你爬樓梯會喘吁吁嗎?常有「咳、痰、悶、喘」的症狀嗎?小心,可能罹患與孫越生前同樣的疾病「肺阻塞」。81歲的陳老先生平日務農,年輕時就抽菸。6年前開始有明顯咳嗽、咳痰及喘息。今年陸續住院2次,確診為「肺阻塞」後,發現肺功能快速下降,固定於門診追蹤及使用吸入型藥物控制,近年來症狀控制穩定無急性發作住院。肺阻塞吸入藥物治療 持續並正確用藥很重要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長林慶雄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約300萬人死於肺阻塞,肺阻塞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7位,因為「喘、咳、痰」的初期症狀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加上篩檢評估方式較複雜,導致多數民眾輕忽問題。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詹博強表示,「空污」是甫結束的選戰中重要話題,尤其是中部(台中、彰化)火力發電廠、六輕影響,彰化地區空污很嚴重,有很多患者,可能因為吸菸過量、居住環境嚴重空污,因而產生肺部問題。「肺阻塞」病症要避免再接觸空氣污染、也不能再抽菸,最重要的是藥要好好吸入。只要罹患「肺阻塞」病症,藥物用吸的比吃的還重要。如果吸的方式不正確,等於完全沒有用藥,因為藥物完全沒有吸入,所以按時吸藥且方式正確,病情會得到很好的控制。一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量表 揪出肺阻塞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聖表示,若有「喘、咳、痰」症狀或吸菸習慣,無法在1分鐘走上4層樓梯,只爬50至80階就感到氣喘噓噓,代表有低度肺阻塞的風險。透過日常生活狀態的評估,提醒民眾時時刻刻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為提高肺阻塞的認知,落實篩檢生活化,更搭配簡易「一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量表」,希望透過落實肺阻塞篩檢生活化,讓民眾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爬樓梯來檢視自己的肺活量:0~30階/如果1分鐘內,登階未達30階,就屬於高風險族群,民眾需檢視自身有沒有吸菸史或喘咳痰的症狀,盡速就醫檢查。30~50階/如果1分鐘內,能登階30至50階,屬於中重度風險族群,需多留意自身肺功能。50至80階以上/如果1分鐘內,能登階50階以上,表示肺功能相當不錯,屬於低風險族群。

久咳多痰僅感冒?小心肺阻塞急性惡化

久咳多痰僅感冒?小心肺阻塞急性惡化#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菸齡超過30年的老先生,長年深受頻繁咳嗽、多痰困擾。起初以為是長期吸菸導致,直至某次感冒持續咳嗽有痰情況超過3週仍未痊癒,甚至起身走幾步路便喘不過氣,才驚覺就醫。肺功能檢測發現一秒吐氣量僅60%,遠低於80%指標,確診為肺阻塞急性惡化,立即住院治療。以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進行治療,緩解咳嗽、多痰及喘不過氣情況,肺功能亦獲得改善。肺阻塞致病原因 與抽菸、空汙等相關肺阻塞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7位,好發於年長者,主要致病原因與抽菸、空汙等有害物質相關。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鶴健表示,過去疏忽症狀未定期檢查,才會因為一次感冒而發生急性惡化,使肺功能急速衰退。肺阻塞患者每次發生急性惡化猶如「肺中風」,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引發嚴重性呼吸衰竭,對肺功能和生命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針對有急性惡化病史患者,以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治療,有助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並降低急性惡化的頻率。建議嚴重肺功能障礙或急性惡化風險較高的患者優先使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相較於傳統支氣管擴張劑,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作用時間更長,每日僅需使用一次,幫助提升患者的服藥順從性。避免處於空汙、菸害、氣溫驟降的環境彰化基督教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醫師林慶雄說明,肺阻塞的藥物治療依給藥途徑可分為吸入型及口服藥物。依據2017年肺阻塞臨床照護指引建議,肺阻塞治療不再以類固醇藥物為優先考量。臨床上以採用複方支氣管擴張劑為治療趨勢,除了有效控制病情,也有助預防急性惡化發生導致反覆住院。除了規律服用藥物外,肺阻塞患者應盡量避免處於空汙、菸害、氣溫驟降的環境,減少呼吸道感染機會,並確實施打流感疫苗預防肺炎,特別是曾發生過急性惡化的患者,應多加留意。咳痰喘症狀易當感冒、菸咳 延誤確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表示,民眾普遍對於肺阻塞的警覺性較低,容易將常見的咳痰喘症狀視為感冒、菸咳而延誤確診。即便接受治療,許多患者會因症狀好轉就自行停藥,潛在導致不可逆的肺功能下降、突發呼吸困難。控制急性惡化是治療肺阻塞的重要目標,據美國研究指出,肺阻塞病患在第一次急性惡化住院後,高達5成的病友在3.6年內死亡。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正視肺阻塞危險性,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已接受治療的患者也應遵從醫囑持續用藥,才能有效降低急性惡化發作機會。

喘、咳、痰速就醫 肺阻塞發作恐致死

喘、咳、痰速就醫 肺阻塞發作恐致死#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7歲的楊先生,每天要抽2包菸,菸齡逾30年。10多年前開始經常咳嗽、多痰、氣喘,然而楊先生不以為意,導致症狀持續惡化。去年楊先生因嚴重呼吸困難掛急診,才確診為重度肺阻塞。稍微走動就喘不過氣,連出門都感到困難。經複方支氣管擴張劑治療,病情已獲得控制。肺阻塞第7大死因 近半數患者未就醫彰化基督教醫院中華路院區院長林慶雄說明,肺阻塞患者常因症狀與感冒或菸咳相似而輕忽。楊先生的肺功能狀況,離可以領殘障手冊的嚴重度不遠,呼籲民眾千萬不能小覷肺阻塞的威脅。肺阻塞的病程變化很大,急性發作時可能致死或需要住院插管治療,即使定期也應定時回診規律用藥,一旦確診就需長期追蹤。肺阻塞是中老年常見呼吸道疾病,全球罹患肺阻塞人口已達1.74 億人,肺阻塞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數更是氣喘的 8 倍。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肺阻塞為全球10大死因第4名,國人10大死因則是第7名。台灣40歲以上成人約6%至8%罹患肺阻塞,台灣約有88萬人罹患肺阻塞,然而其中40萬人尚未就醫診斷。40歲以上、吸菸、男性 肺阻塞率高3倍世界衛生組織特將每年11月第3個週三定為世界肺阻塞日,期許更多人認識並關注肺阻塞。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於今年4月,提供「全民健康保險慢性阻塞性肺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醫療服務,讓輕重緩急不同病情的患者皆可獲得適切、完善且有整合性的連續性治療。林慶雄院長表示,台灣的肺阻塞患者,與40歲以上、男性、吸菸史有關,男性患者死亡率比女性高3倍。許多患者因掛急診住院後,未好好追蹤治療規律用藥,導致急性惡化頻率縮短。肺阻塞需要長期抗戰,除了加強管理急性惡化,也要重視穩定期的規律治療。平時有咳嗽、多痰、易喘症狀,應警覺就醫。

活動/肺阻塞風險評估

活動/肺阻塞風險評估#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阻塞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七位,罹患肺阻塞更會減少6至10年的平均餘命!但因肺阻塞「喘、咳、痰」的初期症狀與感冒症狀極為相似,加上篩檢評估方式較複雜,超過7成以上患者不清楚肺阻塞的嚴重性,更有民眾根本沒聽過肺阻塞。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將舉辦肺阻塞衛教活動,邀請民眾用1分鐘一邊爬登山步道一邊自我測試肺阻塞風險。活動現場除了肺阻塞衛教展示區外,還將發送肺阻塞風險評估量表,讓民眾透過登階爬山進行自我檢測,並備有精美小禮物。邀請市民踴躍參與,關心自己的肺功能健康。名稱:肺阻塞衛教山活動時間:106年11月11日上午8:00-12:00地點:高雄壽山鼓山高中西側停車場登山步道(清泉街石頭公廟╱千光宮旁)

爬到三樓就喘?肺阻塞已經找上門!

爬到三樓就喘?肺阻塞已經找上門!#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年紀變大後容易出現慢性咳嗽、走路易喘情形,其實這2樣看似普通的症狀,可當作判別慢性肺阻塞的篩檢原則!一名菸齡長達35年的何先生因為在7年前就開始喘咳不止,但由於患者不規則就醫,誤將長期喘咳認為慢性咳嗽,拖到講話、呼吸都覺得累才就醫,沒想到肺阻塞程度已達中重度!多發生於40歲後 台盛行率6%~8%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委員暨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表示,肺阻塞多發生於40歲後,台灣盛行率6%~8%,但僅僅1/3患者有被診斷並接受治療,國人對肺阻塞的認知嚴重不足。喘咳看似不影響生活,錯過及早就醫的時機恐怕會危及生命。抽菸、空汙、老化為3大誘病因素通常抽菸、空汙、老化為引發肺阻塞的3大因素之一,邱國欽副院長遇過最年輕的肺阻塞患者僅42歲,這名患者從當兵時就開始抽菸,菸齡超過20年,就診時也是主訴長期喘咳,沒想到竟檢查出慢性肺阻塞。喘咳誤當老化 當心肺阻塞邱國欽副院長表示,肺部健康自40歲後每年都要固定檢查。一般民眾若有慢性咳嗽、痰多、喘咳3大症狀,加上1天1包菸、抽10年以上即為高風險群,一定要及早篩檢。另外,若以活動力來看,與同年齡層相比,從一樓爬到三樓就喘的人,別誤認為只是老化,很可能肺阻塞已在不知不覺中找上門。日常登階、爬山就能評估健康狀態超過7成民眾不了解肺阻塞嚴重性、病識感普遍低落,加上過去常見的肺阻塞自我篩檢表較難以評估,因此今年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特發展出「1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表」,讓民眾只靠日常生活中登階、爬山時就能隨時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態,落實風險評估生活化,才能及早發現病徵,把握時機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