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

耳帶狀疱疹傷害前庭神經 運動治療可改善

耳帶狀疱疹傷害前庭神經 運動治療可改善#耳朵

臺中慈濟醫院發現少見耳帶狀疱疹病例,卻因為已經錯過治療關鍵期,病毒傷害到前庭神經,現在透過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建議的前庭復健逐步改善症狀,恢復原有的生活品質。有病人因耳朵帶狀疱疹導致聽力喪失與慢性頭暈,張滋圃醫師安排前庭復健,改善頭暈目眩,同時請耳鼻喉科進行修補耳膜與清瘡處理,提升病患的聽力。耳帶狀疱疹因顏面神經及聽神經受侵犯,病患會出現半邊顏面神經麻痺、聽神經症狀如耳鳴及耳痛等,國外統計:可能有百分之五十的比例會造成顏面神經麻痺,而約百分之四十會影響到聽神經而造成感音性聽障或眩暈症。張滋圃醫師指出,國外藉運動治療前庭系統失調造成的眩暈或身體不平衡問題行之多年。廿多年來,相關研究文獻也得到科學證實,前庭復健確實能有效改善因前庭系統失調產生的後續問題。「前庭」位於人體聽覺器官中,包括:內耳半規管、內耳耳石器。是負責耳朵構造兩側內耳的平衡系統,訊息的傳達影響所及有動眼神經反射、前庭脊髓反射與自律神經系統,一旦系統失調,就可能出現步態不穩、嘔吐等症狀。前庭復健的訓練包括:簡易的眼球動作控制、重複性頭部運動、平衡能力訓練,例如:沿障礙物轉圈、走八字型、球類運動,還有前庭功能性活動,像是行走間轉頭、軟墊上原地踏步等適應運動,讓病患輕鬆在家自我做復健,更不會有藥物副作用。

七旬翁耳廓長痘 竟是耳癌!

七旬翁耳廓長痘 竟是耳癌!#耳朵

耳廓突然長出像痘痘一樣的東西,愈長愈大,一般人都會忍不住動手去摳它,76歲伯伯也一樣,結果一摳就流血,抹藥一個月都沒好,家人警覺求診,才發現竟是不常見的耳癌,還好經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整形外科團隊合作,無損外觀。伯伯的家人說,左耳廓上本來是一個小小的不明顯的痘痘般的東西,摳了會流血,到診所去看病也持續抹藥,結果愈長愈大,才驚覺應求診,經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夾取組織送驗,病理報告出爐「至少是鱗狀細胞原位癌」。主治的林世倉醫師指出,患者耳廓上長出的東西有1~1.5公分直徑大,以惡性腫瘤的期別去評估,也是一期,決定做廣泛性切手術,並照會整形外科重建耳廓。耳癌的發生率不高,林世倉醫師表示,因為伯伯罹患的鱗狀細胞癌屬於初期,轉移機會不大,所以直接把病灶切掉、軟骨拿掉,清乾淨到0.5~1公分的安全距離,仍保留後面的皮膚。病理報告顯示,伯伯的軟骨沒有被侵犯,而耳廓的大傷口,在整形外科醫師的共同合作下,更是無損外觀,讓伯伯十分高興。耳朵在人的外觀中很重要,缺一邊總是很容易引人注目,整形外科楊超智醫師指出,一般耳朵缺陷都會以局部皮瓣來補,最接近原本耳朵的外觀,就算切掉大部份的耳朵,整個不見,或是小耳症、無耳症,仍可用周圍皮瓣來重建,這類的手術並不是特別困難。伯伯的傷口位於耳朵正中央,周圍耳廓外形並沒有改變,只是手術後在正中央有一個洞,耳鼻喉科醫師切了軟骨,但耳廓外形還在,所以整個耳朵不致於塌下來,補缺損的同時又不希望損及外觀,得利用所謂的「旋轉門皮瓣」,這個皮瓣是利用位於耳朵後面的組織,就像進飯店的圓形旋轉門一樣,將組織由後面轉到前面。根據西元2004年的文獻顯示,旋轉門皮瓣利用耳後的大耳動脈分支供應,楊超智醫師量出比傷口缺陷稍大的皮瓣,整個皮瓣拆下來直接往前轉,縫到前面,取代缺陷的位置,再將耳朵後面的傷口關起來,整個手術只有前後幾個縫合線,沒有其它傷口,也不必再取其它的皮來補,一個步驟就完成,術後癒合不錯。根據文獻內容,耳癌的發生跟陽光照射比較有關,有些則是因為放射線暴露、基因或是老化,或是不明原因。預防的方法是不要過度陽光曝曬,暴露在放射線下,基因與老化就難以預防,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健康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