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

嚇人!兩公分蜈蚣爬進男子耳朵

嚇人!兩公分蜈蚣爬進男子耳朵#耳朵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好嚇人!中國江蘇一名男子,因房間潮濕,住家附近又在施工,使得附近昆蟲紛紛到處亂竄,有蜈蚣就爬到了男子家中,還在夜半時分趁男子在睡覺時,爬進了他的耳朵!這名男子一起床,便覺得耳朵有異物,且用手指去摳挖還流出血來,因此趕緊到當地醫院就醫,沒想到醫生竟然從他的耳朵夾出了兩公分的大蜈蚣,雖蜈蚣夾出,但是因為男子耳朵也遭到咬傷,使他半邊臉部麻痺,須持續治療才能解除。提醒民眾,如覺得耳朵有昆蟲爬入,應立即就醫,才不會使得耳朵進一步被昆蟲咬傷。

男子棉花棒掏耳 棉花頭卡耳裡一年險聾!

男子棉花棒掏耳 棉花頭卡耳裡一年險聾!#耳朵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喜歡拿棉花棒掏耳朵的民眾可要小心了!日前,振興醫院收治一名六十歲病患,因為右耳感覺癢癢悶悶的,並且出現聽力下降的情況到醫院接受治療,而經醫生檢查之後,竟發現有一大坨棉花棒的棉花頭殘留在耳朵裡頭,他的主治醫師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表示,如果這名男子繼續延遲治療,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那麼大的一坨耳屎,其實裡面還包著一球棉花球!醫師從耳鏡看到他耳道中耳屎相當多,幫他掏耳屎竟發現,裡頭埋藏棉花棒的棉花頭。這名患者指出,患者自述一年多前曾用棉花棒掏耳朵,但沒發現棉花頭沒取出來,從耳屎層層包住棉花的情況看來,醫師也判斷棉花頭已存在耳道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是病患最近掏耳朵破皮引起細菌感染、發炎,若不就醫會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對此,力博宏提醒,耳朵癢、痛千萬不要亂掏,可能讓原本就發炎的耳道反覆發炎,甚至形成慢性發炎,且使用棉花棒等物品不當,有可能讓異物愈卡愈深,甚至引起發炎弄巧成拙。若外耳道發炎、癢、痛,最好先檢查是否有濕疹或過敏,並找出過敏原;因為洗髮精、染髮劑流入耳朵,也可能引起外耳道發炎,一定要先確認病因再對症下藥。

一躺下就頭暈、想吐? 耳石症作祟!

一躺下就頭暈、想吐? 耳石症作祟!#耳朵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56歲李姓先生這半年來睡覺躺下去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天旋地轉的頭暈,而且會有噁心想嘔吐的感覺,症狀通常十幾秒就會好,不過因為常會發生,半年來斷斷續續在診所就診吃藥,卻都沒有辦法痊癒,因為擔心內耳或腦部長腫瘤或是出了什麼問題,而至醫院就診。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謝易倫表示,診斷為左側後半規管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因此幫他施行了左側後半規管的耳石復位術,一周後回診並無復發的現象。謝易倫解釋,內耳的平衡器官中有一種可以幫助感受姿勢改變的碳酸鈣結晶,又稱為耳石,「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的起因就是耳石脫落到不正確的位置,所以又稱為耳石症;至於耳石脫落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頭部外傷的後遺症,也有可能是內耳感染發炎所引起的,或者是自然老化所造成的耳石脫落。當耳石脫落的患者的頭部有快速姿勢變換時候,會使耳石漂流於半規管的淋巴液中,進而造成半規管內淋巴液的不正常流動,接著引發前庭神經訊息傳遞至中樞,最後中樞會將這些訊息解讀為頭部有一快速的動作,但在此時由視覺傳來的訊息卻與前庭訊息不一致的情形,因而引發一連串頭暈、眩暈、噁心、想吐等症狀。也因此「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有幾個特點,例如與頭部位置的改變有關(頭部位置改變後約經1到5秒的潛伏期才出現厲害的眩暈,持續約數秒至30秒,很少超過1分鐘。)、通常伴隨厲害的噁心,甚至嘔吐、眩暈會有疲乏性,也就是連續多次刺激眩暈會消失,但休息後再刺激,則眩暈又出現、眩暈發作時不會伴隨有聽力變化、無中樞神經症狀。謝易倫表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本身是一種良性自限型的疾病,大部分病人都會自己不藥而癒,但是仍然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這類患者,長期受到姿勢改變時的眩暈影響達半年甚至一年以上。這類患者通常對藥物的反應不佳,而學理上只需將耳石由半規管內移出,這個病就會不藥而癒。謝易倫建議民眾,一旦有頭暈或眩暈的困擾,詳細記錄自己的病程以及伴隨的症狀再來與醫師討論,會更容易得到正確的診斷;對「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的患者來說,耳石復位術是最佳的治療方式,而不是藥物。有這類困擾的民眾,建議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進行耳石復位術,往往會有立竿見影的療效。

男子耳朵癢 竟是蒼蠅飛入產卵長蛆

男子耳朵癢 竟是蒼蠅飛入產卵長蛆#耳朵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張姓男子騎車送貨時,突然覺得有「東西」飛進他的耳朵裡,回家後感覺耳內癢癢的,自己用耳耙子清,竟讓他扒出一隻蒼蠅,當下覺得很噁心,趕緊用棉花棒又再清潔,幾天後仍覺得耳朵有些癢、不舒服,到醫院經耳鏡檢查,赫然發現有白色的蛆在耳朵內!署立台中醫院耳鼻喉科謝茂仁醫師表示,蒼蠅飛進去時,可能正值產卵期,耳朵內溫熱潮溼的環境更適合蒼蠅產卵,再加上男子用棉花棒清理時易不慎將卵往內推,因此導致孵化成蛆留在耳內。謝茂仁說,常見的耳朵異物有豆子、小石子,另如蟑螂 、蒼蠅等蟲子也很常見。前者多見於幼童不慎或好奇將異物塞進耳、鼻,後者則大多因居家環境衛生不良或潮濕,則容易有小蟲子爬進耳朵的情形,特別是長期臥床者,若發現耳朵有異常液體流出或分泌物,建議應儘快送醫。耳朵異物千萬不要自行強行挖出或用棉花棒掏挖,因為很有可能會將異物往內推,尖銳的器具或耳扒子有時會不慎傷害表皮而造成感染。署立台中醫院李孟智院長就特別提醒,家中有長期臥床患者的家屬,應要常常注意患者的身體清潔及周邊環境衛生,除溫熱潮溼的環境容易引來蟲子,不好的體味也容易引來;若發現耳朵有異常分泌物流出,即應就醫,千萬不要自行掏挖,最好至耳鼻喉科門診請醫師檢查再取出。

耳朵竟長蛆 男子跳腳直呼好噁!

耳朵竟長蛆 男子跳腳直呼好噁!#耳朵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耳朵爆出乳白色的蛆在蠕動應該是僅限恐怖片才有的畫面,但沒想到竟然也會發生在現實生活當中!台中一名在菜市場賣菜的張姓男子,兩天前,本來一如往常的騎著機車送貨,卸完貨之後,準備騎車回家,沒想到騎車途中突然感覺到有東西飛進耳朵裡,回家之後用耳耙子挖出一隻蒼蠅來,但蒼蠅挖出來了,耳朵還是覺得不舒服,隔天就醫時,竟被醫生夾出一隻又一隻活跳跳的蛆來!耳朵長蛆,張姓男子直呼噁心!張姓男子的主治醫師行政院衛生署立台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謝茂仁表示,張男挖出蒼蠅之後,還很費工的用棉花棒慢慢地把耳朵清乾淨,但是隔天,還是感覺到耳朵怪怪的,而經他利用耳鏡幫張男檢查,赫然發現耳朵內有白色的蛆,慢慢夾出蛆並清潔消毒。謝茂仁解釋,常見的耳朵異物有豆子、小石子、蟑螂、蒼蠅等。張男工作場所較潮濕,蒼蠅飛進去時,可能正值產卵期,耳朵內溫熱潮溼環境更適合蒼蠅產卵。所以,雖然張男回家後已將蒼蠅挖出,但可能已產下卵,再加上用棉花棒清理時不小心將卵往內推,導致孵化成蛆留在耳內。對此,謝茂仁提醒,耳朵異物不要自行挖出或用棉花棒掏挖,很有可能會將異物往內推,應盡快到耳鼻喉科門診,請醫師檢查取出。

帶耳機聽音樂入眠 男大生險耳聾

帶耳機聽音樂入眠 男大生險耳聾#耳朵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位大學生睡前戴耳塞型耳機聽音樂竟睡著,隔天醒來發覺左耳聽力嚴重受損,猶如耳聾。澄清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朱繡棟表示,聽力受損幾乎是無法完全恢復,呼籲年輕人戴耳機聽音樂應遵守「二不一少原則」,不要音量太大、不要長時間聽戴、少用耳塞型耳機。一旦發現突發性單側耳聾,一定要立即就醫。一名19歲的男大學生,戴耳機「聽」了一整夜的音樂,第二天到學校上課,發覺老師講課的聲音好像變小聲,才驚覺自己耳朵有問題,立即前往醫院求診。朱繡棟表示,這名男大生經聽力檢查後,右耳正常,左耳的聽力是七十分貝(一般人的聽力為二十分貝),也就是他的左耳對音量七十分貝以上聲音才有反應,診斷為中度聽力受損,因為他的耳蝸底膜纖毛的感覺神經已受損。經藥物治療二週後,男大生的聽力雖然無法百分之百的復原,但已有長足的進步。朱繡棟指出,聽力受損應立即就醫,如果超過一個月以上未就醫,其恢復的機率就十分渺茫。朱繡棟表示,年輕人戴著輕便型的耳塞式耳機聽音樂,幾乎是隨處可見,如果不遵守「二不一少原則」,雖然未發生立即性的聽力受損,但日積月累也會造成聽力逐漸下降,在耳鼻喉科的門診中,年輕人聽力問題個案,有增多趨勢。朱繡棟強調,突發性耳聾也有可能是耳神經瘤、耳中風、病毒感染等原因,一旦發現聽力不正常,最好立即尋求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或診療。

耳洞勿打軟骨! 感染嚴重耳朵恐變形

耳洞勿打軟骨! 感染嚴重耳朵恐變形#耳朵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現今許多年輕人愛穿耳洞,提醒民眾打耳洞千萬要慎選專業人士!宜蘭一名14歲少女在夜市打耳洞,不料,竟然穿在耳軟骨上,一週後耳洞發紅疼痛、明顯腫脹與發膿,經就醫才知道感染了細菌性軟骨膜炎。博愛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展瑋表示,穿耳洞時,最好不要穿在耳朵軟骨上,因此位置缺乏血管構造,循環較差,一旦感染不易控制。張展瑋指出,傳統耳洞大多穿在耳垂的軟組織,即使細菌汙染,頂多也只是輕微局部發炎,若將耳洞穿在耳軟骨上的比例增加,感染風險大增,嚴重者會導致耳軟骨壞死、耳朵外觀變形。張展瑋提醒民眾,穿耳洞時,應注意衛生、器材要徹底消毒,更要避免穿在耳朵軟骨上,穿完耳洞後,傷口要注意清潔,避免碰水,如果有疼痛化膿的狀況,趕快就醫。

耳朵長菜花?醫師籲私人物品不要共用

耳朵長菜花?醫師籲私人物品不要共用#耳朵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32歲的王先生發現右耳內長了一顆小小的異物,因不痛不癢,因此沒加以理會;但過了一陣子,耳朵的小小異物竟也日益成長,嚇得王先生趕緊就醫,經台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思緯切片檢查後,發現居然是「菜花」!不過耳朵裡也會長菜花?台中醫院耳鼻喉科吳思緯主任解釋,菜花的感染途徑除性行為及發生在性器官外,也有可能會經由手部的不潔接觸或其他途徑而感染,後才發現王先生的爸爸耳朵也長了菜花,而王先生與王爸爸因共用一支耳扒子而感染,吳思緯主任則叫王爸爸趕緊就醫,並將耳扒子丟棄,也提醒王先生,私人用品以後不要再共用,以避免互相感染。台中醫院耳鼻喉科吳思緯主任也指出,常見的感染途徑,像是泡湯、公共廁所的門把或共用衛生用品等;因此建議,私人的衛生用品千萬不要與他人共用,出外旅遊時也盡量攜帶並使用自己的衛生用品,而如廁時應先洗手並用衛生紙旋轉門把,如廁後可用衛生紙按沖水器、開門把;以上建議都是減少受感染的機率及維護個人衛生的方式。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健康及正確的性行為及觀念,若發現有異狀更應快速就醫,以免傳染給其他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