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

梅雨季讓「香港腳」復發,怎麼辦?預防、治療法、感染風險一次看

梅雨季讓「香港腳」復發,怎麼辦?預防、治療法、感染風險一次看#黴菌

近日台灣進入梅雨季節,出門後容易弄濕鞋子、襪子,然而在潮濕、悶熱下容易滋生黴菌,也成為香港腳好發的季節。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主任洪崧壬指出,香港腳成因就是黴菌感染,黴菌喜歡在悶濕、悶熱的環境生長,民眾本身若有香港腳問題就會在這個季節更嚴重,所以保持乾爽就很重要,大家每天上班時穿的鞋子、襪子就多備2到3雙。

耳朵癢爆驚見耳內長菇 發霉棉花棒惹的禍

耳朵癢爆驚見耳內長菇 發霉棉花棒惹的禍#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耳朵也會發霉!一名65歲陳姓男子覺得耳朵劇癢無比,至耳鼻喉科就診,醫師安排內視鏡檢查後發現內耳道孳生黴菌,耳膜和內耳道上長滿一顆顆黑白小點,再清理耳道內的分泌物與真菌團塊,並使用藥物治療後,症狀慢慢好轉。陳男的妻子聽到醫師診斷後,跟醫師抱怨陳男有香港腳,還經常抓完腳後就掏耳朵,懷疑是香港腳的黴菌傳染到耳朵,陳男則委曲表示都有購買醫療用棉花棒掏耳朵。在菇寮工作 疑潮濕環境使每根棉花棒都發霉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聽完夫妻的描述,抽絲剝繭後,發現陳男在菇寮工作,由於種香菇溫度控制在22~28℃、濕度維持在60~90%間,長時間處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且空氣中又有很多菌絲與孢子,可能導致黴菌孳生腳部,而陳男購買的棉花棒開啟後也放置在菇寮裡,只要耳朵一癢就抽出一支掏耳朵,潮濕環境促使每根棉花棒都發霉,燈光昏暗也看不清,才會在使用過程中不慎將黴菌孢子推到耳膜最深處,演變成「耳朵養菇菇」的局面。吳昭寬表示,生活中本就充斥著黴菌或稱真菌,比較常見的菌種為黑麴黴菌或白色念珠菌。一般身處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朋友,因為環境潮濕悶熱,適合黴菌生長。另外免疫功能低下,如糖尿病控制不佳、癌症接受化學藥物治療、器官移植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愛滋病患,也容易發生。過度掏耳朵易造成耳道皮膚受傷 影響防護能力耳朵癢時可適度使用棉花棒、耳耙子摳挖,但若長時間不適應盡早就醫,因為有些嚴重黴菌性耳道炎,恐因為發炎物質持續破壞,造成耳膜破裂、影響聽覺功能甚至造成癌變的可能。臨床上也常常在過度清洗耳朵的民眾身上發現耳朵發霉的現象,原因在於人體外耳道會分泌適量的耵聹,有殺菌抗黴保護耳道的作用,過度掏耳朵容易造成耳道皮膚受傷,進而影響防護能力,黴菌也容易滋生。

濕答答梅雨季報到 當心香港腳蠢動

濕答答梅雨季報到 當心香港腳蠢動#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梅雨季報到!黴菌也蠢蠢欲動,你是不是感覺腳底傳來陣陣的癢意呢?沒錯!香港腳盛行的季節又到來,香港腳不易根治,主要原因是黴菌一年四季都存在環境裡,特別是曾得過香港腳的人,初期可能以為治好了,卻忽略黴菌會躲在患者曾經接觸過的物品,像是鞋子、地毯中,不只患者甚至是沒有香港腳的人,只要不小心接觸到這些病原,再上符合黴菌生長的條件,香港腳就有發作的可能。預防香港腳 腳丫遠離潮濕悶熱環境香港腳常被認為是小病,症狀多是刺癢、起水泡、脫皮等,部分患者會角質增厚,雖然多數人都能忍受,但黴菌不易撲滅,若未按醫囑用藥,很難完全擺脫香港腳糾纏。皮膚科醫師指出,黴菌只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便會大量孳生,即使是沒有生命的木頭或果皮都可能發黴,甚至有些香港腳患者的症狀是足部角質增厚,也就是腳皮變厚,「黴菌連吃角質厚皮也能活,非常頑強」。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曾治療一名40多歲清潔婦,每天穿雨靴打掃大樓,腳丫長時間悶在雨靴裡,夾雜汗水、清潔用水,幾乎沒有乾過,結果香港腳從腳趾、腳背蔓延到小腿末端,癢到受不了只好狂抓,就醫時雙腳破皮、流血,連搔抓的手也被黴菌感染;患者雖反覆就醫,但因每天碰水,始終難根除。要預防香港腳,腳丫得遠離潮濕或悶熱環境,倘若赤腳走在公共淋浴間、游泳池或溫泉池的濕地板上,很容易會感染黴菌;此外,男性服役期間,行軍時腳丫出汗,但襪子無法立刻更換,或和罹患香港腳的同袍襪子一起洗的話,得香港腳風險也很高。勿自行停藥 持續用藥兩周避免復發治療香港腳以外用抗黴菌藥膏為主,一般症狀多能改善,有些患者為省事不看病,自己到藥局買藥,若買到類固醇藥膏塗抹,短期內雖會止癢,但也同時抑制皮膚免疫力,反而讓黴菌大爆發,建議香港腳病人應就醫治療,才不會症狀加劇。此外,治療香港腳切忌一沒症狀就自行停藥,要持續再用藥兩周,黴菌才不會「春風吹又生」。

愛美女注意!美甲過度恐成黴菌溫床

愛美女注意!美甲過度恐成黴菌溫床#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美麗的背後可能藏污納垢!小美是百貨公司櫃姐,必須保持光鮮亮麗,連指甲也得講究,平均1個月做一次指甲彩繪,持續3年後,指甲變得容易斷裂,就醫發現10根指甲都遭黴菌感染,指甲組織嚴重遭到破壞,損及指甲生長板,連新長出來的指甲也都凹凸不平。懷孕、哺乳中避免塗指甲油皮膚科醫師指出,指甲彩繪已經成為許多女性化妝造型的一部分,1至2個月就要做一次彩繪、光療,但可能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指甲油主要成分是化學物質,連同卸除顏料的去光油都含有塑化劑,因此,孕婦、哺乳中的媽媽應避免塗指甲油。另外,長期使用指甲油容易導致指甲病變,甚至感染黴菌、細菌,讓美甲變成醜甲,甚至形成慢性甲溝炎,只要一碰觸就痛,相當難受。皮膚科醫師表示,曾收治過多名美甲師,因為天天接觸指甲油、去光油,影響健康,包括氣管容易發炎、皮膚過敏、指甲斷裂、慢性甲溝炎。美甲太頻繁 保水力差易斷裂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資料顯示,市售指甲油常見組成有皮膜形成劑、增塑劑、溶劑及著色劑等。皮膜形成劑常見成分為硝化纖維素,搭配樹脂及可塑劑成分等,增加產品的密著性、光澤性及柔軟性。此外,為增加產品快速乾涸,還會添加乙酸乙酯等不同比例的溶劑,並輔以著色劑色料,讓指甲油有各種美麗色彩。至於卸除此類指甲油時,還需搭配含甲苯、丙酮成分的去光水。食藥署提醒,選用指甲油時,要檢視產品是否有完整化妝品標示項目,彩繪時避免接觸到手指皮膚,並在良好通風環境下使用,避免吸入溶劑。使用去光水卸除指甲油時,應避開火源,且次數也不要太過頻繁,以避免指甲保水能力變差,變得泛黃、乾燥、容易斷裂。多吃雞蛋、鮭魚 維持指甲健康營養師則建議,要讓指甲有適度休息與養護的時間,美甲一年不超過六次。指甲由角蛋白構成,每日食用充足的生物素如甜菜、雞蛋、小麥胚芽、全榖類與鮭魚,幫助身體代謝蛋白質,維持指甲的健康。

家中易忽視的黴菌!洗衣機蓋要打開?

家中易忽視的黴菌!洗衣機蓋要打開?#黴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黴菌不只存在於灰塵中,還會附著在浴室牆壁、天花板,一旦出現,不論如何打掃,都會不斷滋生。尤其是氣候潮濕的時候,有很多人都會為此煩惱吧!眼所能見的黴菌雖必須立即除去不可,但其實也需要注意眼睛所看不見的黴菌。因為有案例是因黴菌致死的,我們現在呼吸的空氣中也有可能浮游著致死原因的黴菌。我們都認為黴菌是在室內產生的一種菌,但它本來是生存在戶外的一種生物。黴菌多數生存在土中,其胞子會乘著風進入室內。若室內有細小的泥沙或灰塵飛舞,黴菌的胞子就會一起飛舞,通過我們的口鼻,侵入支氣管,或是更深的肺部。黴菌容易孳生的場所家中會滋生黴菌並不限於梅雨季。最近,利用加濕器來對治乾燥的家庭增多了,即便在冬天,黴菌也有偏多的傾向。若用眼睛就能看出黴菌的繁殖狀態,就已經是在拉警報了。和病毒不同,黴菌在自然環境下也能不斷增生,所以重要的是在還看不見的階段就要想出應對方式,學會不讓它增加的技術。黴菌會發生需要滿足氧氣、溫度20度以上、濕度80%以上3個條件。氧氣無法隔絕,所以要預防黴菌增生就要經常通風、換氣,營造出黴菌討厭的環境。在此將介紹特別容易被忽略的「黴菌容易滋生處」以及3種應對方式。1. 洗衣機的洗衣槽在洗衣槽中,黴菌容易繁殖,而且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場所代表。除了衣服會附著上黴菌,在充滿黴菌的洗衣槽中,若還洗了打掃地板用的超細纖維拖把的布巾或抹布會如何?愈是拿那個布巾來打掃,愈是會將黴菌的胞子散播在房間地板上。洗衣槽的使用頻率雖不同,但請2個月打掃1次吧。此處的重點是使用的洗潔劑。不過現在的洗衣機大半都是不鏽鋼製的洗衣槽,若長時間浸泡氯系漂白劑,恐怕會讓洗衣槽生鏽。因此我推薦,配合使用有防止生鏽劑的氯系洗衣槽用清潔劑。同時,在使用洗衣槽清潔劑時,因為每個產品中的氯氣濃度都不一樣,洗衣機的水量也依機種而有差,所以請遵照各產品的使用說明書來使用。如果使用的是不用擔心生鏽的塑膠製洗衣槽洗衣機,也有方法是用較為便宜的廚房用漂白劑來代替專用的清潔劑。廚房用漂白劑中配合有界面活性劑(洗潔劑成分),這個界面活性劑會讓漂白劑的氯氣成分容易滲透進黴菌中,能確實殺菌。最後,使用完洗衣機後,要記得每次都要打開洗衣機的蓋子,保持通風良好。2. 浴室天花板在浴室,不僅是門口的踩腳墊跟地板,也請關注一下浴室天花板上水滴乾掉的痕跡。黴菌的孢子約5微米(0.005公釐),是非常小的生物,會黏附在浴室天花板所產生的水滴四周。孢子被稱為菌絲,會不斷邊伸展絲邊增生,直到變成可以用眼睛確認的大小,我們才會知道有黴菌存在。水滴的水分若蒸發,菌絲的成長就會停止,菌絲的伸展雖會停止,但相對的,菌絲前端會開始形成許多孢子。這些孢子會落在地板或空中,再次為尋找能繁殖的場所展開旅程。雖然稍微有點麻煩,但若使用完浴室,請用長柄的橡皮刮水器(裝有光滑的橡膠,可以去除窗戶玻璃水滴等的T字型打掃用具)或超細纖維拖把去除天花板的水滴。單是這樣就是非常有效的黴菌應對法。3. 地毯炎熱的夏天,含有空調溼氣的冷氣比較會沉積在房間下方靠近地板處。若地板的材質是地毯,纖維會吸收水分,使得腳底黏呼呼的。如果在地毯完全乾燥前使用了吸塵器,吸塵器的紙袋內就會充滿濕氣,造成黴菌繁殖。要解決地毯濕氣與黴菌問題,只有曬乾。若家中有嬰幼兒或高齡人士,大家要不要試著考慮乾脆替換成能分割型的拼貼式地毯呢?以上列舉出特別容易被忽略的3個黴菌繁殖重點。其他家中黴菌容易繁殖的地方可以列舉出有:◆用水處 ◆會結露的窗戶周邊 ◆床四周◆無隙縫緊貼牆壁的家具內側 ◆通風不良處◆日照不好處 ◆空調或加濕器請確認這些黴菌發生的高風險處,並保持家中通風良好,不要讓濕氣滯留。還要定期打掃空調濾網與加濕器的水槽,在黴菌產生前先下手為強。在家中,請務必趁還看不到黴菌的時候努力除濕,將房間濕度經常維持在80%以下、用完水後每次都要擦乾水滴,還有要清掃會成為黴菌飼料的灰塵與髒汙,不要放著不管,希望大家都能留心防治黴菌。(本文摘自/健康掃除力:醫療級專家教你30個不生病的居家清潔妙方!/時報出版)

用針挑痘致化膿!癰大如顆小籠包

用針挑痘致化膿!癰大如顆小籠包#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天氣炎熱各種微生物如細菌、黴菌,甚至病毒的活力都活躍起來,伺機在人體紮營滋長,此時如果身體抵抗力較弱,就較易導致毛囊發炎。毛囊炎就是有毛髮的地方發炎,所以全身上下有毛囊的地方都有可能發炎。不過還是以毛髮較多,或是身體較閉塞的地方,如頭髮、腋窩、男生的鬍鬚周圍、或是臀部為好發部位。40歲李女士日前在右大腿外側發現一顆類似青春痘的腫塊,自行用未經消毒的縫衣針把「痘痘」挑開,兩天後原本的「痘痘」竟腫得像小籠包一樣大,上頭甚至還有兩塊黑色的焦痂,赴醫確診為長「癰」(音同「庸」)。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由於傷口治療必須引流,先用消毒後的器械將焦痂部分先打開,頓時擠出大量膿汁,經引流乾淨後,「發現下層組織被細菌吃光,出現一大一小兩個相通的洞」,所幸替患者清潔傷口後,並做細菌培養,再給予抗生素治療以及教導換藥技巧,兩周後傷口已經順利癒合。毛囊炎惡化就會形成化膿性的「癰」一般人若毛孔堵塞,很容易引起毛囊炎,毛囊炎是毛囊被細菌感染而發炎的一種皮膚病,經常反覆地發作。毛囊炎常見的部位包括頭皮、前胸、後背、臀部、大腿、上臂等處。臨床上呈現出一顆一顆的紅色丘疹或膿皰,有時會痛或癢。通常做好清潔即可,甚少需要藥物治療,但若毛囊炎沒有正確處理,惡化以後就會形成化膿性的「癰」(Carbuncle),而一旦形成癰,就必須先引流患部,再經抗生素治療,膿汁引流不但可以迅速減少細菌量,加速復原,同時可以進行細菌培養,讓醫師確定致病菌的種類,並對症下藥。化膿性癰 恐併發敗血症癰是一種發生在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多由金黃葡萄球菌引起,患部呈局部腫脹,周圍組織變硬,中央有許多膿頭,非常疼痛。常伴有發燒、寒顫等現象,嚴重時,甚至併發敗血症。常出現在脖子、肩膀或大腿上,多半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該球菌為人體皮膚上正常的菌種之一,但當人體免疫力低下、皮膚黏膜受損、汗腺阻塞、毛囊發炎或出現循環障礙時,就容易侵入皮膚內,造成局部感染,嚴重時會造成化膿性變化,嚴重時恐需透過清創手術治療。張為碩提醒,因任何人都可能長癰,平時可透過用溫和的肥皂洗手,當身上出現傷口時,應充分清潔,並使用無菌乾燥的紗布遮住傷口,經常更換,且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剃刀、床單等個人物品,才能有效預防癰的產生。

謹守足部衛生四原則 不當菌男黴女

謹守足部衛生四原則 不當菌男黴女#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香港腳又稱為足癬,一到悶熱夏天就造成許多人困擾,甚至不少人不小心就加入「菌男黴女」行列。香港腳是黴菌沾染到皮膚上所產生的皮膚病,黴菌侵入腳的角質層在裏頭繁殖,形成香港腳。臺中慈濟醫院家醫科醫師林巧容提醒,要先確認足癬型態,用對藥再配合藥師指導正確擦藥,謹記足部衛生「四原則」保持雙腳健康,告別惱人香港腳!香港腳有四種型態 猛抓還是好癢真痛苦悶熱天氣還整天在外工作,張先生兩腳底又悶、又濕!更糟的是癢到脫下鞋襪猛抓還是無法止癢,嚴重時除了脫皮和奇癢,腳趾縫或腳底、腳掌邊緣乾裂甚至還出現小水泡,找醫師看診拿外用藥擦,好了一陣子就又復發,超無奈。林巧容醫師指出:「香港腳的臨床特徵大致有四種型態,可能合併出現,或接續發生,分別是:腳趾型、乾燥角化型、水泡型、潰瘍型」。張先生的臨床病徵是屬於合併型的足癬症狀。塗抹抗黴菌藥膏需2~6週香港腳是因為頑強、傳染率高的黴菌引起,悶濕溫暖的環境特別容易滋長。腳是全身最容易感染黴菌的部位,若感染黴菌未接受治療,可能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例如:胯下、身體、臉、頭皮,嚴重還可能併發蜂窩性組織炎,一旦感染香港腳應積極治療,以免傳染。臺中慈濟醫院藥師劉凡瑀表示,醫師治療香港腳大都以塗抹抗黴菌藥膏為主,治療時間會因嚴重程度有所差異,大部分症狀要塗藥二到六周以上。藥膏需涵蓋病灶外圍2公分 且不可自行停藥劉凡瑀藥師提醒:不是把藥擦滿、塗厚就好,而是要讓皮膚吸收才會有效果。擦藥時應將藥膏塗抹於涵蓋病灶外圍2公分的正常皮膚,並且要按摩,藥膏才容易被皮膚吸收。另外擦完藥膏後,必須立即用肥皂洗手,防止黴菌傳染。他強調:不可自行停藥,配合醫師走完整個療程,才能真正根除皮膚黴菌孳生。台灣氣候潮濕,若過早停藥,很容易再重複感染黴菌。 林巧容醫師提醒,香港腳除了使用藥膏治療外,保持個人衛生也很重要,想要脫離「菌男黴女」的行列,可以力行「足部衛生四原則」: 「保乾燥」:雙腳與趾縫、鞋襪常保乾燥最重要,可嘗試穿著五指襪,或工作場域可以的話,可著涼鞋或拖鞋替換,不用整天穿皮鞋或布鞋。 「勤換洗」:襪子應每天清洗,鞋子也要常替換。可用高溫水浸泡、去除黴菌(建議45度的水,浸泡10分鐘,能殺死約9成的皮癬菌)。 「選舒適」:選擇吸汗佳的棉質襪及透氣性好的鞋子。鞋內可定期噴灑防黴劑,以防黴菌再次附著。 「不赤腳」:公共場所(例如溫泉、游泳池)不赤腳也不穿公用拖鞋,建議穿著個人拖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