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

魚皮、魚頭「4部位」別吃汙染最高!醫列「吃魚指引」小心汞中毒

魚皮、魚頭「4部位」別吃汙染最高!醫列「吃魚指引」小心汞中毒#深海魚

常聽到孕產婦飲食建議可多吃遠洋深海魚,可幫助小孩更聰明,但也有報導說深海魚吃太多,怕重金屬汙染,到底哪種說法才對?對此,胃腸肝膽科醫師指出,體型越大、壽命越長、位於食物鏈越頂端的魚,含汞量越多,孕婦及小孩應多吃低汞的魚,該如何選擇?以下提供3大正確「吃魚指引」。

改名鮭魚 不如多吃Omega-3魚類幫助抗氧化

改名鮭魚 不如多吃Omega-3魚類幫助抗氧化#深海魚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日本連鎖壽司店推出免費吃行銷方案,造成全台百餘人改名「鮭魚」,台南市立醫院營養課張麗娟營養師表示,改名鮭魚不如多吃富含Omega-3的魚類,如鮭魚、秋刀魚。鮭魚中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包括各種蛋白質,維生素如維生素A,B,D和磷,鈣,鐵等礦物質,鮭魚中最有價值的物質之一是Omega-3脂肪酸,可以有助擺脫身體發炎,不但能夠對抗腸道過敏,還能保護心血管、抗憂鬱、預防記憶衰退。大型海魚重金屬含量高 需與小型魚交替食用張麗娟營養師表示,近來不少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個案,根據研究顯示,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地中海飲食強調含有豐富的Omega-3,可防範心血管疾病,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效果,可以減少血栓發生及抑制發炎現象,至於有哪些食物含有Omega-3?如深海魚鮭魚,但是由於大型海魚重金屬含量高,建議每周吃兩次深海魚肉,每次份量約2 ~3份,大約60~90公克,並與小型魚如鯖魚、秋刀魚交替食用。風濕免疫科鄭傑夫醫師也指出,研究發現「地中海式飲食」可降低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地中海式飲食的原則,包括每餐以蔬菜、水果、全穀、豆類、橄欖油、堅果為主,可添加香草或辛香料取代人工調味料。每周至少2~3餐有魚,最好是油脂豐富的魚,例如秋刀魚、鯖魚、鮭魚,可適量攝取禽肉、蛋,與乳製品。每天平均攝取0.21克以上omega-3,相當於每周至少食用100公克油脂豐富的魚,可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風險35%。素食者可吃亞麻仁子、奇亞籽、海藻類補充Omega-3張麗娟營養師補充,素食者可藉由亞麻仁子、奇亞籽、海藻類等補充Omega-3。除了魚類,蔬果和牛奶也不可少,因為蔬果中含有維生素B群和具有抗氧化的維生C和E;蔬果中還含有維生素B6,可以使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代謝,牛奶中不只有鈣質,還有維生素B2,也應每日攝取。均衡飲食基礎應著重「質」而非「量」,提高營養密度,餐餐吃七、八分飽就好,且生食也不宜過多,除有寄生蟲疑慮,也可能影響腸道健康。攝取優質的六大類食物: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子等,才是健康飲食原則。

注意看!懷孕時這些魚要少吃

注意看!懷孕時這些魚要少吃#深海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汞也會以甲基汞(汞的有機形式)的型態存在於飲食中。甲基汞最常積聚在魚類的體內,尤其是那些所謂的「掠食性魚類」(肉食性魚類),而魚類的生命週期越長,越可能吸收大量的汞。我們已經可以確定汞儲存在肉食性魚類體內的過程──汞一沉在海底,就會經過細菌轉化成甲基汞,它就能夠持久地進入活體中;首先是浮游生物,接著是「小」魚,最終會進入較大型的掠食性魚類,如:鮪魚、旗魚、鯊魚、鰩魚和野生鯛魚體內。我們也在貝類和甲殼類體內發現汞,這是因為這些海鮮會吸入有大量的水,因而累積了各種不同的金屬元素,包括了汞。懷孕時要避免吃這些魚類我們不建議過度食用這些海鮮,尤其在懷孕時絕對禁止。含有這些重金屬的魚類如果生長在汙染區,可能也會有PCB(多氯聯苯)等其他的有毒物質。被認為可能含有最多有害汙染的魚種,包括:常見的海鱸、鱘魚、石斑魚、鯊魚和鮪魚。根本的問題是我們必須能夠測量食用魚類所產生的毒性程度,而在這方面,「我們對結果抱持著謹慎樂觀的態度。魚類中含有的汞,可能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嚴重,但在我們提出這樣的結論之前,我們還有很多需要探索的事。」葛拉漢.喬治(Graham George)博士如此評論。汞中毒會依攝入的汞型態而有不同,因此對於魚類的食用必須有所挑選。沙丁魚、鯖魚、鯷魚、鮭魚為優良脂肪酸ω-3的來源。ω-3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而被稱為「必需脂肪酸」(EPA 及DHA),根據醫學研究報告指出,每週食用一份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其所提供的營養素便足以涵蓋人類所需。同時,一週只食用一次,也可控制攝入大量化學汙染物的風險。現今魚類體內重金屬含量過高我們要強調某些捕魚區的汙染比其他區嚴重,而汙染的程度也可能隨著時間而改變;對畜牧業來說,殺蟲劑和抗生素等不同殘留物的變化也一樣令人擔憂。別忘了許多重金屬元素皆是自然存於地球表面的;因此,不同的飲食中都可能含有這些金屬,只是依地理區分布而濃度不一,而且早在舊石器時代,魚類體內都或多或少含有重金屬,但現今與過去不同,魚類體內重金屬濃度過高的問題令人擔心。事實上,從可能有毒的自然元素存在開始,人類不是在經驗中學習避免,就是設法消除毒性。就汞而言,解決的辦法就是趨化毒(Chemokines),趨化因子是一種促進細胞成熟、遷移的蛋白質,它們也被視為免疫系統發炎的警戒系統。最近發現這項「淨化」的作用為許多研究帶來一線希望。可保護大腦免受汞傷害的趨化因子稱為「CCL2」,角色重要,但在過於大量的汞入侵時,當還是會抵擋不住攻勢。(本文摘自/後毒物時代/高寶書版出版)

市售魚油百百種 藥師教你如何看懂標示

市售魚油百百種 藥師教你如何看懂標示#深海魚

(撰文/許家瑋) (諮詢/趙順榮藥師)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 (魚油與魚肝油,功效不同,千萬要分辨清楚) 市面上所販售的魚油百百種,魚油與魚肝油是一樣的成分嗎?怎麼挑選才能達到真正需要的保健?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表示,挑選上要看清標示的成分以及含量,而使用的食材來源清楚、產品經過認證更是基礎的指標。 進入藥局購買保健食品,魚油與魚肝油的功效往往混淆著消費大眾,趙順榮藥師說:「魚油不等於魚肝油。」魚油是油脂類,萃取自深海魚類的脂肪,含EPA及DHA;魚肝油則來自於魚的肝臟,主要成份是維他命A 和維他命D,魚肝油攝取過多可能會增加肝、腎額外的負擔,可能造成中毒現象。 海藻及深海魚蝦類 含有豐富Omega-3   (深海魚富含較高的EPA、DHA成分,能有效抑制發炎症狀) 趙順榮藥師說,在海藻及深海魚蝦類油脂中,萃取出的魚油富含Omega-3,其中EPA、DHA為我們熟知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必需脂肪酸,攝取足夠的Omega-3脂肪酸,能抑制體內發炎狀況。 人體會自行產生Omega-6,但當體內Omega-6較Omega-3比例為高時,會導致體內產生慢性發炎、濕疹、皮膚搔癢、氣喘與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更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機率,「Omega-6與Omega-3正常比例為1:1,但隨著年齡增長、生活及飲食習慣影響,兩者比例大幅甚至有改變至20:1。」 趙順榮藥師表示,「純正」魚油裡應含有魚體油與Omega-3,所以Omega-3在魚油裡的比例相當重要。例如一顆魚油含量1000毫克,Omega-3純度為30%,這顆魚油所含的Omega-3即是300毫克,亦即300毫克為有價值的Omega-3,而700毫克為魚體油。 魚油選擇小型魚 大型迴游魚類恐含重金屬   (建議魚油來源選擇10公分以下小型魚,添加維生素E,可降低魚油氧化、維持穩定性) 在魚油挑選上,除了Omega-3的比例,趙順榮藥師說,好的魚油來源還是以鯖魚、鮪魚、鮭魚、沙丁魚與秋刀魚等天然食物為主,但若是萃取自大型迴游魚類,比較有海洋毒物重金屬殘留疑慮,所以建議魚油來源選擇10公分以下小型魚,並添加足量維生素E,可降低魚油氧化、維持穩定性。 再來,由於近年漁獲量短缺,魚油原料成本調漲,但在不提高產品末段價格的情況下,曾有業者將魚油原料混合玉米油在市場上販售,因與魚油膠囊顏色外觀無太大差異,消費者不易察覺,導致純度低的魚「混」油產品充斥市面,所以,魚油的功效及挑選,在來源、成分、包裝與品質認證上都是重點。 指明認證標章 聰明有保障   (為健康嚴格把關,購買有認證標章之魚油產品) 一分錢一分貨,消費者購買魚油產品,務必張大眼睛,趙順榮藥師強調,即使有原廠出廠檢驗報告,也未必與最終產品相符,廠商必須自主檢驗產品,消費者食用才有完整保障,此外由於魚油原料進口時可能使用塑膠桶裝或鐵桶裝,使用塑膠桶裝的魚油原料,可能會有塑化劑的問題。民眾在購買魚油上,建議挑選通過國際品質認證之微生物、重金屬檢驗、有機溶劑檢驗、塑化劑檢驗及成份定量檢驗合格產品,或認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如此才能購買到安全無虞的魚油產品,為自己的保健食品把關。

補充DHA助胎兒發展 魚油可代替天然食材

補充DHA助胎兒發展 魚油可代替天然食材#深海魚

(撰文/許家瑋) (諮詢/台南大安醫院院長陳勝咸醫師) (圖片/優活健康網、普登生技)   (如何讓寶寶健康成長,醫師建議懷孕期間服用葉酸與DHA) 懷孕初期,初為人母的心,孕婦除了注意自身的情況外,最在乎的就是肚子裡寶寶的健康了,營養是否充分、怎麼做可以補充寶寶發育的需要?台南大安醫院院長陳勝咸醫師說,醫師往往建議孕婦在懷孕期間服用葉酸與DHA等營養品,幫助補充養份。   懷孕初期補充DHA 幫助寶寶生長系統穩定發展   (針對懷孕周數不同,攝取不同食材與營養品) 懷胎孕期十個月,依照孕期週數,初期前三個月開始,肚內寶寶以氣管結構的生長為主,其中以神經系統與血管系統的發育最為重要。陳勝咸醫師建議,這時候開始以補充葉酸與DHA為主,特別是神經系統發育一直到寶寶六歲才會發育完整,所以婦女可以一直補充到哺乳期。 三個月後,就會開始建議添加鈣的補充,由於懷孕後期會有很多產科疾病出現,即早進行鈣的補充,可以降低發生的機會。四個月後則可以添加營養素B群與優質蛋白的攝取。而後期孕婦容易有胸部腫脹不適的問題,故建議加入卵磷脂一併服用,改善症狀。   深海魚、藻類富含DHA 孕婦選擇以鮭魚為佳   (鮪魚含有較高的EPA成分,易造成出血的危機,建議孕婦在挑選上鮭魚會較適合) 陳勝咸醫師強調,DHA對「神經修護與成長」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而國人所熟知的「視力保健」,也是靠DHA進行預防工作,除此之外,即早補充DHA對於小孩的認知能力,也是有幫助的。「但從孕婦體內到胎兒自行產生的DHA量較少,需要靠外來的食材、營養品補充。」 以食材來說,深海魚類(鮭魚、鮪魚等)與深海植物(海藻等)都富有相當多的DHA,而在魚類的挑選上,陳醫師則建議,鮪魚含有較高的EPA成分,容易造成孕婦血液凝結度不強,對懷孕後期生產恐有容易出血的危險,建議在挑選上鮭魚較適合。   天然食材不易取得 補充DHA可用魚油替代 \   (魚油的挑選,需注意是否有重金屬汙染、天然食材的使用等問題) 「在不易取得食材補充下,魚油也是個很好的選擇。」陳醫師說,魚油含有豐富的DHA,但營養產品琳琅滿目,建議孕婦在挑選時,除了外包裝標籤注意EPA含量較DHA含量低外,廠商品牌的可信度、天然食材的使用、重金屬汙染的問題及魚源與魚形大小的選擇,都是消費者要去留意的。 「國內認證的公信力目前受到質疑,產品若有國際歐盟認證,比較加分。」營養品雖列為食品級產品,但陳醫師建議,食用劑量以及安全服用須知需搭配孕婦自身狀況而定,消費者在購買時,若有疑慮可諮詢專業醫師說明。

吃深海魚類應適量 天天吃恐引發汞中毒!

吃深海魚類應適量 天天吃恐引發汞中毒!#深海魚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許多民眾都會認為吃深海魚類有助頭腦變聰明,因此會給自己家中的小孩子多買一些深海魚類,例如,旗魚、鮭魚等,台北榮總毒物科就曾發現了六名兒童,因為家庭愛吃魚,每天也跟著吃深海魚類,沒想到他們體內的汞含量都超標,導致出現汞中毒的現象,提醒民眾,吃深海魚類雖能補充括Omega3脂肪酸(含DHA及EPA)、硒,可是應該適量,以免出現汞中毒的現象。六童每天吃深海魚 出現汞中毒現象北榮毒物科醫師吳明玲報告「食用魚類造成的汞中毒」,研究期間自2007年到2011年,門診的31名患者,其中6名孩童,患者都長期攝食深海魚及海魚,血汞及髮汞濃度偏高,其中6人出現汞中毒。她說,6名孩童出現過動症、發展遲緩、說話不清楚、不專心、脾氣暴躁,其中3名接受過動症評估,這些孩子幾乎都有過敏性鼻炎問題。這些孩童家庭都喜歡吃深海魚,而家長也認為吃於營養又健康,每週平均吃5-7次。雖深海魚對健康有益,包括Omega3脂肪酸(含DHA及EPA)、硒等,對孩子腦部發展、成人心臟等都有好處。不過,深海魚、大型魚是食物鏈上游,或多或少會有汞及戴奧辛污染,若常吃深海魚會累積體內汞濃度。提醒民眾,吃深海魚類應該適量,雖深海魚類確實對孩子或成人的腦部有幫助,但吃多了恐怕會造成體內的重金屬汞累積過量,而出現汞中毒的情況。 

一周吃一次深海魚 減少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一周吃一次深海魚 減少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深海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大家都知道吃魚的好處多多,常聽說多吃魚會變聰明,現在吃魚的益處可能又要加上一項。研究發現,多吃高油脂的深海魚對健康有好處,是因為這些魚有豐富的Omega-3,而Omega-3被認為能保護心臟和大腦。據(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結果指出,Omega-3是一種良好的消炎劑,能減少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作風險。這項持續了十年的研究當中提到,接受調查的婦女們,堅持每周至少吃一次高油脂的深海魚,如:鮭魚或鯖魚等;結果發現她們患類風濕關節炎的風險減少了一半。英國關節炎研究所的醫學主任愛倫•希爾曼說,這項研究結果顯示,服用深海魚,可以防止關節開始發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