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

講座/異位性皮膚炎

講座/異位性皮膚炎#小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孩子有皮膚過敏體質,手足、四肢彎曲處和脖子皮膚變粗厚。出現紅色丘疹,並延伸到四肢伸展側,皮膚有輕微的脫屑和分泌物,嚴重時會蔓延全身,小心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雙和醫院將於12/15(五)舉辦小兒部衛教講座,邀請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異位性皮膚炎」。歡迎家中有小孩及想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知識的民眾前來聆聽,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小兒衛教-異位性皮膚炎時間:106年12月15日(五)15:00- 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二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預防小兒過敏 3歲前飲食是關鍵

預防小兒過敏 3歲前飲食是關鍵#小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小兒過敏率居高不下,為避免孩子日後長期受過敏症狀所苦,從出生起的預防不容輕忽!成大附設醫院小兒科王志堯醫師指出,據研究顯示,約2成以上過敏兒有情緒問題,等於每5個過敏寶寶至少就有1人出現情緒不穩,甚至影響與家人、同儕的相處;過去門診中,也曾碰過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因為擔心身上的紅疹、抓痕被同學看到,對自己沒信心,進而影響人際關係的案例。許多家長因為孩子目前沒有過敏現象,就失去防備之心,但根據過去門診觀察,很多過敏現象會到一歲之後才陸續出現,如果沒有及早預防,等到過敏體質已經被誘發之後,孩子的健康就回不去了。預防過敏從出生做起 母乳是最佳選擇王志堯醫師特別提醒,出生起的飲食攝取,是決定寶寶體質的一大關鍵,其中又屬母乳是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含多種營養素及嬰兒必需的抗體,可調節免疫功能;此外,母乳中的免疫物質還可防止過敏原通過腸黏膜進入血液中,降低過敏的發生。由於幼兒的腸道免疫細胞尚未發育完全,根據研究,有75%的幼兒對配方奶中的成分過敏,其中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質是一大肇因;所以王志堯醫師建議,在三歲前喝母乳或減少牛奶蛋白的水解蛋白奶粉,可減少過敏發作。 

醫訊/夢想起飛小太陽成長營

醫訊/夢想起飛小太陽成長營#小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的兒童,長期治療,要面對療程副作用,過程相當辛苦,也容易失去信心。為了關懷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病童,台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濕科舉辦「夢想起飛 小太陽成長營」,活動內容有紙飛機夢想起飛、孩童彩繪希望活動、家長的衛教講座、家長分享互動、活力健康操、流行帶動唱分組競賽、病友分享。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對象為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病友(16歲以下)與家長。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夢想起飛 小太陽成長營時間:101年11月18日(日)09:30~15:40地點:台大兒童醫院(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8號)B1講堂與1號會議室洽詢:02-2717 1986活動小組黃小姐(周一~周五上午10點~下午7點)

原來是心臟多了條神經!難怪常心悸

原來是心臟多了條神經!難怪常心悸#小兒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急診科主任李星原醫師表示,一位有心室上心搏過速問題的4歲男童,平日已在口服使用抗心律不整的藥物,但仍因心跳過快、胸悶,經常至該院兒科急診求診,總是在注射抗心律不整的藥物後,病情才能稍稍控制。有一次,經施打數次抗心律不整的藥物仍然無效,改予另一種抗心律不整的藥物,病情才得以控制,免除了一次心臟電擊的痛苦。  李星原醫師表示,一般正常的心跳頻率,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所決定。睡著的時候心跳較慢,緊張、跑步的時候心跳較快。但是心臟的節律還要靠心臟裡特化的神經細胞來負責傳導。若是心臟多了一條神經,和正常的傳導路徑形成了迴路,則可能不定時、不定情況下被誘發,造成心搏過速的情形。  治療方面,急性發作時,以短效的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為主,若是影響到血壓,則須立即電擊心臟,以矯正心律過快造成心臟衰竭的情形。平時依發作的次數,決定是否用口服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或是追蹤觀察即可。若是發作頻繁,口服藥物治療無效,可以使用經心導管燒灼術將異常的神經燒除。  李星原醫師建議,有心搏過速的兒童,應正常作息,避免茶及咖啡等會刺激心臟的食物;有些藥物亦會刺激心臟(支氣管擴張劑、茶鹼類藥物等),也應避免;有心臟不適時,應立即告知父母或老師,再儘速就醫。

媽媽暴露二手菸 恐致小孩過敏

媽媽暴露二手菸 恐致小孩過敏#小兒

秀傳醫療體系醫研部針對胎幼兒期過敏疾病防治作研究,發現基因影響過敏抗體產生在產前就開始了,因此,母親注意孕期的飲食、生活環境,盡量避免過敏源,或可減少過敏兒的發生率。秀傳醫療體系醫學研究發展部副營運長楊崑德教授指出,最新的研究數據顯示,台灣的兒童10個有4個過敏體質,飽受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病症的困擾,尤其冷風一來,氣喘病童更容易發作,而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一早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頭昏,影響兒童的健康和學習。統計顯示,5歲至10 歲學齡前的兒童過敏性鼻炎患者約佔40%~50%,氣喘約有10%~15%,異位性皮膚炎5%,嬰兒的牛奶過敏約5%,而氣喘患者有不少合併鼻炎、皮膚炎等過敏症狀。研究發現,懷孕母親過敏或暴露二手菸會與兒童過敏病發生有關,因此,胎幼兒期篩檢喘鳴基因和控制致敏因子將有助過敏病的早期防治。母親的子宮是胎兒的生長環境,母親吸收過多的過敏原,會透過胎盤傳達給胎兒,此環境因素將造成過敏兒的機率增加;在長期的實驗研究中,發現母親戒菸、多食益生菌及不飽和脂肪酸,控制胎兒生長在少過敏原的環境,新生兒致敏因子相對減少。延伸閱讀「防治過敏」: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222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