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膜狹窄

8旬翁血便、腸胃出血⋯竟因心臟出問題!醫用「1招」免開胸救命

8旬翁血便、腸胃出血⋯竟因心臟出問題!醫用「1招」免開胸救命#主動脈瓣膜狹窄

高齡82歲的高爺爺身體還算健康,只有在年輕時因冠心病置放過冠狀動脈支架。日前他因腸胃道出血和血便反覆住院,卻遲遲找不到原因,最後連腎功能都出問題,必須洗腎。轉至台北慈濟醫院住院後,醫師發現他還合併有心雜音,便照會心臟內外科團隊評估,結果發現他主動脈瓣狹窄合併不明原因的腸胃道出血,判斷是罕見的「海德氏症候群」。

搶救心臟二度狹窄 瓣中瓣手術免剖胸

搶救心臟二度狹窄 瓣中瓣手術免剖胸#主動脈瓣膜狹窄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80歲的唐媽媽8年前罹患主動脈瓣膜狹窄合併升主動脈瘤,以傳統開心手術置換主動脈瓣膜,同時進行升主動脈修補,術後復原良好,但近期走路、爬樓梯又開始喘,檢查發現第一次置換植入的豬瓣膜退化造成狹窄,需再次手術。醫師考量唐媽媽高齡,建議施行「瓣中瓣手術」,傷口小、復原時間短、沾黏及嚴重出血風險低,不久即恢復正常生活。採無痛方式進行,傷口小、復原時間短,對年長患者傷害小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因老化引起主動脈瓣膜狹窄(主動脈瓣膜開口縮小)的患者也大幅增加。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陳嬰華表示,大部分患者在初期無法察覺出身體上的異狀,一旦發現症狀通常已到疾病末期,所以預後情況也非常差,想要有效治療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手術治療是唯一選擇。心臟外科醫師張效煌表示,曾接受傳統開心手術置換主動脈瓣膜的患者,如需再次置換,以傳統手術方式極易出現沾黏及嚴重出血,利用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技術(TAVI)施行瓣中瓣手術,對年長患者傷害小,降低二次手術風險。有別於傳統手術歷時3~4小時,需要全身麻醉及插管,需鋸開胸骨,恢復期長達2~3個月,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僅需約50分鐘,不需全身麻醉及插管,不需鋸開胸骨,以無痛方式進行,傷口小、復原時間短、風險低。80歲以上、曾接受心臟手術,經評估開刀危險性過高者適用唐媽媽回憶兩次手術經驗第一次開心手術傷口較大,住院時間較長,雖然很多不適都獲得改善,但常因傷口疼痛難以入睡,這種情況大概維持兩個月,症狀改善後,才恢復原本正常生活。而本次手術後,她立即覺得呼吸和精神狀況都很舒適,且活動自如,完全感覺不到傷口。TAVI醫材已於今年2月納入健保給付,只要80歲以上患者、曾接受心臟手術,經由兩名心臟科醫師判定開刀危險性過高的患者皆可適用,為瓣膜置換手術治療新選擇。

血壓正常走路卻喘吁吁 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

血壓正常走路卻喘吁吁 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主動脈瓣膜狹窄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血壓愈來愈正常,但卻愈來愈喘,就要當心否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如疏忽沒治療,演變成重度狹窄,可能導致猝死!一名85歲老太太有高血壓長達20年,血壓曾高達160-170 mmHg,規律用藥穩定控制,但近半年來,走路不到50公尺就很喘,甚至出現胸悶痛、呼吸困難,所以幾乎足不出戶,不過由於血壓已逐漸降至110-120 mmHg,她認為血壓控制正常,只是老化體力變差的現象,直到日前突然昏倒,就醫檢查確診為「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須進一步治療以避免猝死風險。主動脈瓣膜隨年齡增長鈣化 心臟能輸出的血液愈來愈少由於老太太年事高,又合併有多重內科疾病,接受傳統開胸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風險較高,經醫療團隊與和者及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免開心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手術順利,一周後即出院,術後大幅改善喘、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也可輕鬆步行200-300公尺、外出曬太陽等活動。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部副主任黃啟宏指出,主動脈瓣膜由三個瓣葉所組成,在人體循環系統中扮演心臟血流通往全身的大門。除先天結構異常(如先天瓣膜只有兩個瓣葉易在中年就出現狹窄),主動脈瓣膜會隨年齡增長鈣化,進而狹窄,就像年久失修的厚重門板,開口愈來愈小,心臟能輸出的血液愈來愈少,許多症狀也伴隨而來。多數患者在輕度狹窄時沒有症狀,隨著狹窄程度愈來愈厲害,就會出現呼吸困難、頭昏、暈厥、心絞痛等不適症狀,嚴重甚至導致心臟衰竭。當出現這些症狀出現時,患者平均存活時間往往剩不到兩年,可見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不僅大大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威脅生命,宛如隨身帶著不定時炸彈,隨時有猝死風險。 以往外科開心手術是解決此疾病的唯一方法,但傳統開心手術須將心臟打開置換主動脈瓣膜,無奈的是,這類患者往往是年紀很大或合併有多重器官系統疾病,有時不只無法承受鋸開胸骨、讓心臟停止跳動的大手術,甚至連全身麻醉的風險都很高,因而喪失治療機會。體力變差未必是老化 可能是心血管疾病警訊幸賴現今醫療技術發達,現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藉由心導管方式將新的主動脈瓣膜經由周邊動脈沿血管擺至定位而植入心臟,其優點是手術過程心臟不須停止跳動、不須切開胸骨、大幅縮短手術時間、傷口小至1公分、患者復原較快、住院時間縮短,且大幅降低手術及麻醉風險。所以對於有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年紀大,且手術風險高的患者,「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提供另一種有效且相對安全的治療方式。 黃啟宏提醒,若發現家中有高血壓患者血壓雖逐漸正常,但卻出現很喘、胸悶痛、呼吸困難、頭昏、暈厥等症狀時,請家人特別留意並諮詢醫師。

一活動就喘?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上身

一活動就喘?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上身#主動脈瓣膜狹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所有器官就如同新出廠的機器零件不斷運轉而磨損,心臟跳久也是會壞的,步入中年後,要提防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上身。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分為先天和後天,先天是胎兒發育期間就有缺損,正常心臟主動脈瓣膜有3片,有人先天只有2片;後天則是心臟退化,年紀大了,瓣膜組織會逐漸鈣化或變厚變硬,因而造成瓣膜開啟與閉合不完全,血液無法正常流通。532分辨主動脈瓣膜狹窄危險性台東馬偕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李應羣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70歲上下民眾,但也有50至60歲退化,至於50歲以下發病者,則屬先天性缺陷導致。主動脈瓣膜狹窄有三大病癥,一胸悶、胸痛;二頭暈、昏頭;三會喘,活動力變差,如經常性發生上述三種症狀,應儘速就醫。一般從聽診聽到有心雜音或心臟超音波就能診斷是否為主動脈瓣膜狹窄。李應羣指出,主動脈瓣膜狹窄造成的傷害很嚴重,醫界以「532」來解釋其危險性,如活動、運動時會胸悶、胸痛,存活期約剩5年;稍微活動就易喘,則只剩3年;若有頭暈又曾暈倒,平均只剩2年壽命。主動脈瓣膜狹窄若屬輕、中度可藉藥物控制,一旦達到重度就只剩手術一途,手術分為經導管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及傳統開胸手術。在手術前,應避免從事高張力、高耗氧的劇烈運動,如鐵人三項、有氧舞蹈等,避免猝死。置換機械性瓣膜 須長期服抗凝血劑李應羣醫師表示,主動脈瓣膜可分機械性瓣膜及生物性組織瓣膜,機械性瓣膜可以用一輩子,缺點是患者須長期使用抗凝血劑;生物性組織瓣膜,患者不必服用抗凝血劑,國內依健保或自費不同,生物性組織瓣膜使用年限為15年(健保)至20年(自費)。李應羣醫師提醒,患者經手術置換心臟瓣膜後,就能恢復正常生活,可跑可跳,但置換生物性組織瓣膜,就跟汽車更換零件一樣,時間到了還是會壞,還是會發生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至於患者平常的保健,在飲食方面則宜少油少鹽少糖。

恐心衰竭!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3症狀

恐心衰竭!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3症狀#主動脈瓣膜狹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心臟與主動脈之間的「大門」主動脈瓣膜,是血液進出的重要樞紐,隨著年齡增長,瓣膜會因退化而造成鈣化,進而出現嚴重狹窄,若未即時接受治療,存活期可能不超過2年。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林明賢表示,根據統計,主動脈瓣膜狹窄在85歲以上老人盛行率約4%,若發現家中長輩出現胸悶、昏厥或氣喘吁吁的現象,就應至心臟外科做進一步檢查。根據流行病學統計,主動脈瓣膜狹窄依嚴重程度會出現胸悶、暈眩及心衰竭等症狀,平均存活時間分別為5、3、2年,這還不包含猝死的數據。林明賢主任提醒,主動脈瓣膜狹窄若拖延治療,除了病情會隨著時間更加嚴重,甚至影響置換後的心臟恢復狀況。林明賢主任表示,3年前一名80歲的女性患者因胸悶而就醫,經確認為主動脈瓣膜狹窄,但因為害怕做開心手術而拒絕進行瓣膜置換;直到今年,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情況更加惡化,雖然手術成功,但因為心臟功能已大不如前,因此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林主任強調,目前主動脈瓣膜的開心手術已相當純熟,風險小於1%且約4-6小時可完成,術後約一週可以出院。建議80歲以上的長輩,若有出現上述症狀,就應盡速至醫院檢查,才能及早治療。牛瓣耐用年限再延長 大幅降低二次開心率然而,主動脈瓣膜置換的選擇有哪些?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重症醫學中心主任蔡孝恩表示,人工主動脈瓣膜可分機械瓣膜與組織瓣膜,前者可終生使用,但卻需要終生服用抗凝血劑以防血栓。組織瓣膜則分為豬瓣及牛瓣,較不易引起血栓,豬瓣耐用年限約10-15年,需注意的是,當其因為鈣化失去功能,就可能要再次進行開心手術。另一方面,牛瓣使用年限約15-20年,且因其血液動力學以及有效開口面積(EOA)較豬瓣好,膠原蛋白較豐富、開口口徑大,讓病患可以大幅降低二度開心的風險。氣喘、胸悶可能是主動脈狹窄 應儘速至心臟外科就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近年致力於發展心臟手術與急重症葉克膜醫療,在今(2018)年11月2日也正式發表,七年間已完成千例成功開「心」手術!桃竹苗地區的民眾無須至異地就醫,使醫療與術後照顧都更有品質。蔡孝恩主任提醒,可透過例行健檢的心臟超音波檢查,倘若出現氣喘、胸悶等症狀,建議找信任的家庭醫師、心臟專科醫師做進一步追蹤;如檢查後出現心雜音,就要懷疑可能是主動脈瓣膜狹窄,應盡快至醫院的心臟外科接受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男走路會喘 主動脈瓣膜狹窄引肺水腫

男走路會喘 主動脈瓣膜狹窄引肺水腫#主動脈瓣膜狹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六十多歲的林先生在一、兩年前發現走路會喘,為了預防心血管疾病,開始注意飲食保養,但是某天因喘不過氣被家人送急診,被診斷為主動脈瓣膜狹窄引發肺水腫;醫師緊急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才保住性命。林先生家人回想,沒想到常見的走路會喘症狀,居然會是主動脈瓣膜狹窄造成。胸悶、走路喘不只要防心肌梗塞 主動脈瓣膜退化狹窄更危險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忠毅表示,目前臨床發現,65歲以上約2%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80歲以上更高達4%。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症狀和冠心病類似,患者會出現胸悶、心絞痛、走路會喘,甚至可能會突然暈厥、猝死。小心!重度主動脈狹窄存活率低根據統計,如果主動脈瓣膜狹窄開始有心絞痛,平均存活時間約五年;若發生暈厥現象,存活時間為三年;若已產生心衰竭症狀,平均存活時間只剩兩年。張忠毅主任提醒,當主動脈瓣膜狹窄急性發作時,因為瓣膜無法正常張開讓血液通過,即使在開刀房也可能急救無效。然而,過去置換主動脈瓣膜多是採用正中胸骨切開術,近年的微創手術也需從右胸骨肋間切開6到8公分,讓許多病患卻步。所幸目前有經導管(TAVI)的方式置換瓣膜,可大大減少病人術後的痛苦。生物性瓣膜選擇多 開口口徑、病人體型及存活年齡先評估目前心臟瓣膜置換的選擇可分為金屬瓣膜及組織瓣膜,且各有其優缺點。置換瓣膜要考慮瓣膜的有效口徑(EOA)及病人體表面積及年齡大小。同尺寸的人工瓣膜以金屬瓣的有效開口最大,牛瓣膜次之,豬瓣膜則最小。換瓣膜時需要考慮體表面積,有效開口除以體表面積若小於0.85,則表示開口大小不敷使用。經瓣膜置換後的長期研究發現,62%豬瓣膜會因瓣葉撕裂而有急性心衰竭,而牛瓣膜是以瓣膜狹窄而逐漸呈現心衰竭。此外,置換金屬瓣膜後須終生服用抗凝血劑,組織瓣膜置放後則需服用抗凝血劑3-6個月,服用抗凝血劑時須注意有無服用其他藥物,要避免交互作用。年紀輕的患者,鈣離子代謝旺盛,置換組織瓣膜在體內的退行性變化會較快速,故瓣膜的使用壽命較短。人工瓣膜置換後,若行外科處置,如拔牙、洗牙、切片、手術...等,均要術前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以防止細菌性心內膜炎。張忠毅主任提醒民眾,正常主動脈瓣膜有三片,但國內部分人口只有雙瓣膜,因開啟方式容易提早退化,可能50歲左右就會出問題,若是在健康檢查時發現為雙瓣膜,注意要減少運動、控制血壓、心跳並定期追蹤檢查,才是維持心臟瓣膜的照護之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走路就喘 當心是主動脈瓣膜狹窄!

走路就喘 當心是主動脈瓣膜狹窄!#主動脈瓣膜狹窄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5歲的鄭先生獨居,因呼吸急促、喘不過氣,有時感到暈眩、胸悶及心悸,已經影響基本生活,曾經暈眩昏倒在家中。就醫檢查發現,鄭先生的主動脈瓣膜鈣化、狹窄嚴重,伴隨著呼呼呼的心音,已經有心衰竭的現象。經過微創主動脈瓣膜置換後,才解決胸悶、胸喘問題。瓣膜結構出現問題 血流造成心臟負擔花蓮慈院心臟外科主任張睿智說明,心臟每分每秒都在跳動,主動脈瓣膜也跟著開關,隨著年紀越大,主動脈瓣膜退化狹窄的機率越高。瓣膜就像一扇門,門的開關會配合心臟的收縮,確保血液以正確的方向流過心臟。正常的心臟瓣膜應該「打得開、關得緊」,如果結構出現問題,使得開關動作出現異常,血流流經心臟時,血流方向就會被影響,對心臟的負擔很重,造成心臟衰竭。主動脈瓣膜狹窄輕度狹窄無症狀傳統心臟瓣膜修補手術需要進行開胸(完全鋸開胸骨),傷口也長達約20公分,因為骨骼、肌肉的傷口,病人在術後疼痛感較重,恢復時間長,急性恢復期需要十到十四天;慢性恢復期至骨頭癒合完全,需三到六個月,在恢復期間不適合提重物。而利用微創手術,傷口小至七公分內,出血少且復原快,住院時間縮短。大部分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輕度狹窄時沒有症狀,但出現心絞痛、心衰竭已是重度症狀,若未接受手術治療,2年死亡率恐高達5成。張睿智主任提醒,如果老年人出現喘、呼吸困難、頭暈;活動後胸悶胸痛,甚至心衰竭,應盡快就醫確診並接受治療,免於猝死風險。

台大發表心臟瓣膜人工植入術 17位長者免「開」心

台大發表心臟瓣膜人工植入術 17位長者免「開」心#主動脈瓣膜狹窄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高齡化社會來臨,針對許多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常因年歲已高、或是合併多重內科疾病的高手術風險族群,無法接受開心手術治療;台大醫院在今(25)日發表一項「心臟瓣膜人工植入術」,指出從2010年9月至今,已完成17例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手術,此17位病患平均年齡82歲,其中有兩位更超過高齡90歲以上。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茂欣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是老年人常見的退化性心血管疾病,主動脈瓣膜會隨著年紀增長老化及鈣化,並逐漸狹窄,一旦嚴重狹窄時,病患會開始出現運動時呼吸困難、頭暈目眩;暈厥也是病情惡化的早期症狀,同時可伴隨不同程度的心絞痛。此時若不改善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心臟功能會持續減弱,甚至開始發生心臟衰竭之現象,猝死的風險很高,如一顆不定時炸彈。他進一步指出,對於大部分罹患嚴重程度主動脈瓣膜狹窄之病患而言,以外科手術置換人工主動脈瓣膜是有效緩解心衰竭症狀,並延長壽命的唯一治療選擇。但臨床上許多符合開心手術適應症的病人並未接受手術治療,除了病患和家屬對開心手術的排斥和抗拒外,罹患此一疾病的患者,大都是年長者或是合併多重內科疾病的高手術風險族群。而台大醫院發表的這項手術目前成為許多年長、無法接受開心手術治療、高手術風險的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病患的另一種治療方式。台大心臟內科副教授高憲立說,衛生署已在去年10月核發許可證,各大醫學中心也有意跟進發展。不過,由於目前這項手術沒有健保給付,病人自費價錢昂貴。(圖/台大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