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差

春季溫差大 易促發心血管疾病

春季溫差大 易促發心血管疾病#溫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春天後母心,天氣多變化!告別前幾日高溫,從9日開始,天氣明顯轉涼,受鋒面通過及大陸冷氣團南下。因此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春季氣溫變化大,保暖冬衣先別急著收,尤其要注意日夜溫差大,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三高控制及春季氣候濕冷,務必做好保暖措施,避免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另外天雨外出,因地面濕滑,長者要預防跌倒!「朝5晚8」注意保暖 氣溫回升再出門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呼籲民眾注意「朝5晚8」,一天之中兩個時段最危險,清晨5到6時,以及晚上8到9時,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若民眾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不適合清早外出運動,最好等早上8、9點以後;晚餐後不要立即外出或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再行運動。不論何時,長者外出一定要做好保暖,以多層次穿著,方便隨著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牢記自身危險警訊 爭取黃金搶救期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3年因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疾病死亡人數高達36,595人,平均每天就有101.6人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民眾如果出現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國健署呼籲民眾,注意氣溫驟降對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每當溫差過大時,可能導致血管收縮,引發血壓的變化,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臟病及中風之急性發作。 

溫差大釀流感高峰 中醫4招預防

溫差大釀流感高峰 中醫4招預防#溫差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時序已來到春天,正是天氣不穩定、日夜溫差大,忽冷忽熱外加潮濕,容易引發過敏及氣喘,也是流行性感冒高峰期,中醫師指出,順應時節做好養生保健,仍可以樂享活力春天。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中醫科康鍾禧醫師說明,中醫養生講究時令季節,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養生要訣,例如立春以後,陽氣開始昇發,所以春季養生要順應春令,注意氣候多變,從四方面加強調養保健:1) 禦寒防風莫忽視/冬天人體新陳代謝相對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別容易損陽氣。春季養生保健,別急著減衣服,稍受風寒,易引發宿疾,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來;此時,保健養生首重防風禦寒。春天適當保暖,可減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2) 飲食調養是關鍵/春季養生保健的飲食原則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初春時節宜多食羊肉、鵝肉、鴨肉、蘿蔔、核桃、栗子等。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3) 鍛鍊運動很重要/運動鍛鍊是春季養生保健非常重要的部分,規律活動、適當運動,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秘訣。初春時節多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有益健康,如散步、跑步、登山、做操、打拳、打球、跳繩等,以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獲得更多氧氣,使腦組織得到較多的血液和氧氣,從而使腦組織能適應季節性血液循環的變化。但運動切忌過分活動,以免大汗淋漓而傷陽氣。4) 精神調養很有益/春季養生保健精神調養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在神藏於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理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情緒抑鬱,心理上要豁達開朗,心胸寬闊,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發出來。最有效的方法是多曬太陽,多接觸大自然,都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

溫差大易致血壓高 降壓4部曲免擔心

溫差大易致血壓高 降壓4部曲免擔心#溫差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霸王寒流過境,天氣驟冷,偶爾短暫回暖又造成早午晚溫差極大,對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史的人來說,潛藏著危機。若早上起床覺得頭脹、頭暈、肩頸僵硬緊繃,視力模糊、倦怠感,就代表該注意血壓的變化了!草屯療養院蔣瑜營養師提供降血壓四部曲,幫助民眾有效控制血壓。●第一部/維持理想體重研究證實,肥胖者每減輕10公斤體重,可以降低5~20毫米汞柱收縮壓。最好的減重計畫是在一週中減重0.5~1公斤。只要能減掉4~5公斤,就能對高血壓病人有幫助。●第二部/改變飲食內容傳統的低鹽飲食雖能有效降低血壓,但是年紀越長,味蕾越退化,若再限制老人家鹽分攝取,那就真的是食不知味難以下嚥,反而影響了正常的營養攝取。因此營養師建議建議採用「得舒飲食」,即是採用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豐富、飽和脂肪酸節制的飲食,以多種營養素的搭配,全方位的改善健康來達到降血壓的目的。蔣瑜營養師指出,得舒飲食的原則為:蔬菜、水果、奶類、高蛋白食物要比一般人再多些;五穀雜糧儘量選用含麩皮的全穀類;選擇多白肉,少紅肉;每餐吃一碗以上的蔬菜量;吃適量堅果、用好油;此外,得舒飲食所建議的用油量很少,因此高血壓的人或高危險群應選擇烹飪用油少的菜餚,如涼拌、清蒸、水煮、電烤的菜餚,少吃油炸食品,每餐一兩道炒的菜餚即可。 ●第三部/修正生活型態不抽菸、不過度飲酒、不過度攝取咖啡因、預防便秘、充分睡眠與休息,放鬆心情,減少壓力、避免過長運動、避免用過冷或過熱的水洗澡。●第四部/藥物控制若是確實執行以上三部曲後,仍無法將血壓降低至理想範圍,就必須加上藥物控制。營養師也提醒,藥物使用或多或少有其副作用,目前高血壓藥物的發展日新月異,經許多臨床研究證實,這些高血壓用藥,在正確的使用下,能安全的幫助血壓控制,降低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所以應依醫師處方服用,如果有任何不適,應與醫師討論,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或減藥。

溫差大注意感冒 醫:接種疫苗預防

溫差大注意感冒 醫:接種疫苗預防#溫差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天氣變化大,近日許多民眾身體紛紛出現大小症狀,除了感冒患者外,續發性肺炎、慢性鼻竇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等不約而同到醫院報到,醫師表示,除了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外,也可以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來預防。過敏族群感冒 易轉為慢性鼻竇炎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陳禮揚醫師表示,每當夏日結束、天氣轉涼,感冒的人慢慢變多。而後糖尿病、抵抗力不佳的老年人,紛紛由感冒轉為續發性肺炎,主訴痰多且黃,且常有發燒症狀,較嚴重甚至會喘(其中約1/4為肺炎鏈球菌所引起)。此外,長期鼻子過敏的族群容易因為感冒後的慢性鼻炎轉為慢性鼻竇炎,症狀常見黃鼻涕、黃膿痰,及明顯的鼻涕倒流。若天氣再冷一點,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容易急性發作,出現呼吸有哮嗚聲(像是風吹過狹縫的聲音)、喘、輔以胸悶的情形。流感每年流行不同菌株 保護力限當年度陳禮揚醫師表示,除了平時多喝水、多運動、飲食均衡等方式預防外,最好的方法就是疫苗接種。成人最常見的疫苗,主要為季節性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他指出,流行性感冒比一般感冒症狀嚴重,常有發燒、頭痛、全身酸痛,且較常併發肺炎甚至多重器官衰竭。隨著WHO每年預測的流行菌株不同,每年流感疫苗所預防的病毒株不同,保護力也只限當年度。因此流感疫苗必需每年施打。至於公費施打的對象為65歲以上老年人、50歲以上有高風險慢性病患、以及有重大傷病卡者。至於肺炎鍵球菌,則是社區性肺炎最常見也是最兇險的致病菌。目前公費施打的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對象為75歲以上,且65歲之後未曾施打過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之老年人。

氣溫驟降血管收縮 誘發心臟病、中風

氣溫驟降血管收縮 誘發心臟病、中風#溫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入秋後最強一波冷空氣本周南下,氣溫驟降,北部及東北部地區低溫可能降至13℃,與上週溫暖天氣相比,溫差超過10度。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每當溫差過大時,可能導致血管收縮,引發血壓的變化,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臟病及中風之急性發作。保暖護心!三高、長者高危險族群要注意依據國健署研究顯示,台灣20歲以上民眾超過700萬人有三高問題。當氣溫降低時,血管收縮,血液濃稠度增加,血液在血管內凝固機會亦增加,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因此,平日除了規律服藥外,尤其頭頸部及四肢保暖更要注意。另生活作息也要規律,情緒不宜起伏太大,且保持愉悅快樂的心情,才能避免低溫對健康的危害。反應不敏銳  老年人慎防低體溫邱淑媞署長進一步提醒,65歲以上長輩,由於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當氣溫較低時,要確實保暖及攝取足夠的熱食與水分;如發生低體溫情況時,要設法取暖,迅速送醫。此外,濕冷的天氣應儘量減少外出,以免因地面濕滑,或因老人週邊血液循環及神經肌肉系統反應遲緩,而增加跌倒、前臂骨折及髖骨骨折的風險。牢記心臟病、中風徵兆 爭取黃金搶救期據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3年因為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疾病死亡人數高達36,595人,平均每天就有百人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提醒民眾如果出現下列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心臟病徵兆/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要立即就醫接受治療;有冠狀動脈疾病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中風徵兆/牢記「FAST」口訣,把握「急性中風搶救的黃金3小時」1「F」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2「A」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3「S」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4「T」是TIME/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秋老虎溫差大 流感、肺炎患者增

秋老虎溫差大 流感、肺炎患者增#溫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秋天來襲,氣溫也隨著時間逐漸下降,形成早晚溫差大,俗稱秋老虎的天氣,出現感冒、咳嗽、流鼻水,而到醫院就診的病患數量開始大增,其中更有許多罹患流感與肺炎的病患。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蔡忠紘醫師說,國內每年約有5%到15%的人口罹患流感,其與普通感冒不同,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傳染性較高。症狀除了咳嗽、發燒、流鼻水等症狀外,還有全身肌肉痠痛、頭痛、高燒等。少數病例會侵襲下呼吸道,伴隨細菌感染,進而轉變成肺炎,這時患者會感覺呼吸困難、胸痛、高燒不退,甚至必須住院治療,更有可能造成死亡。流感病毒突變快速  施打疫苗增保護力加上由於流感散播範圍廣泛,並且會在免疫力較差的族群如小孩、老人、與慢性病患者引發嚴重的併發症。而且流感病毒突變快速,每年流行的病毒類型都不相同。蔡忠紘醫師建議,每年定期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以獲得足夠保護力,是預防流感與相關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肺炎鏈球菌感染 恐引發腦膜炎此外,蔡醫師也提醒,罹患流感後,部分的人可能因為病毒破壞呼吸道上皮後,引起續發性細菌感染,其中致病的細菌以肺炎鏈球菌最值得關注。根據流行病學統計,約有近2成的肺炎鏈球菌感染者,會造成嚴重肺炎、菌血症、甚至腦膜炎等疾病,嚴重性不容忽視。而肺炎鏈球菌現在也有疫苗可施打,包括13價結合型與23價多醣體型兩種,皆能針對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疾病提供預防。蔡忠紘醫師補充說明,流感與肺炎鏈球菌疫苗皆屬死菌疫苗,可以同時接種在左右手,獲得雙重保護。

入秋溫差大 嬰幼兒過敏患者增近3成!

入秋溫差大 嬰幼兒過敏患者增近3成!#溫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本周受到東北風影響,早晚溫差大。而冷熱的轉換若太突然,身體很難在短時間內反應,所以季節變換之際,容易引發過敏症狀,如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或者是過敏性鼻炎等,尤其是嬰幼兒,更容易在此時誘發人生中「第一次過敏」。醫師也說,診間觀察發現,近期嬰幼兒過敏患者增加近3成!提醒一旦誘發過敏,症狀將接踵而來,只能控制,難以根治,所以家長應該趁早做好防敏工作。一旦過敏就難根治  把握三歲前奠定好體質高雄義大醫院兒童醫學部吳建儀醫師指出,許多家長以為「出現症狀再治療就好。」然而,一旦出現「第一次過敏」,就會啟動一連串過敏反應:「過敏進行曲」,如異位性皮膚炎,寶寶皮膚會出現紅疹、發熱、搔癢難耐的狀況;過敏性鼻炎造成的鼻涕直流、呼吸不順等狀況,則容易讓孩子頭腦昏沉,進而影響學習力、專注力!無論上述哪種狀況,家長一定都不希望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吳醫師建議,三歲前的寶寶體質仍在發展階段,建議把握此時奠定良好的基礎。缺一不可!防敏2關鍵:環境+飲食現今許多家長都有過敏預防的概念,但大多都只做環境清潔,然而正確的過敏預防,應兼顧「環境」及「飲食」。他表示,母乳絕對是防敏過程中關鍵的一環,因其中含有許多珍貴的營養素及免疫因子,研究指出哺餵母乳超過6個月以上,可以降低寶寶6成的過敏機率!就算寶寶逐漸長大,奶水仍為重要的養分來源,不建議輕易斷奶,倘若媽媽因工作或其他緣故,無法親餵母乳,建議以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銜接。吳醫師再次呼籲家長,不管家中有無過敏史,寶寶飲食方面的問題,應提前諮詢專科醫師。

季節交替溫差大 過敏兒增三成

季節交替溫差大 過敏兒增三成#溫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春天後母面!近日氣候忽冷忽熱,導致許多呼吸道過敏患者紛紛發作,日前就有名8歲的陳小弟,因夜咳不止、喘不過氣來,半夜被父母送來醫院,經過氧氣及氣管擴張劑吸入治療後,狀況才慢慢緩解下來。對此,臺北慈濟醫院小兒科吳秉昇醫師表示,每當季節轉換,氣溫較不穩定時,就容易使眼睛結膜、鼻子及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進而引發過敏體質的孩童產生結膜炎及氣喘的症狀,此外,鼻子過敏的孩童,也會因此出現如熊貓眼的黑眼圈。塵蟎、黴菌滋生 導致過敏性鼻炎患者增由於最近早晚溫差及濕度變化大,使得有過敏體質的小朋友容易出現各種症狀,許多家長也進入備戰狀態。吳秉昇醫師表示,門診中不僅增加氣喘患者,就連過敏兒童也比前幾個月還要多出3成,這是因為梅雨季節濕熱的氣候,使得塵蟎及黴菌滋生,導致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明顯,如反覆流鼻涕、鼻子癢、打噴嚔等。因此,建議除了尋求醫師治療外,也可以從居家環境整理開始做起,如定期清潔地毯床單、使用除濕機降低室內溼度,以減少室內過敏原孳生。 春天百花齊放 也會誘發季節性過敏春天過敏患者增加,除了春天氣候不穩、溫差大外,也有部分的原因是花粉過敏等所引起的季節性過敏。有時全家出外旅遊賞花,在賞花後出現鼻塞、打噴嚏、眼睛發癢等不適症狀,就有可能是花粉所引發的。由於春天百花齊開,飄散出的花粉微粒因細小且輕,透過風的傳播,在與過敏體質兒童的呼吸道及結膜黏膜接觸後,便可能引起明顯的花粉過敏的反應。 戴口罩 可減少過敏原刺激最後,吳秉昇醫師提醒民眾,清明連假許多人都會安排外出旅遊,家中如有過敏體質者,應戴上口罩,以減緩環境中的過敏原刺激,若患者本身有定期使用預防過敏的藥物,如長效型抗組織胺或類固醇鼻噴劑等,就要根據指示持續使用,以減少這個季節過敏性疾病所造成的不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