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

寶寶喝奶哭鬧不停 可能是舌繫帶過緊…2招可改善

寶寶喝奶哭鬧不停 可能是舌繫帶過緊…2招可改善#發音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0歲的新手媽媽芸芸在餵母奶時,發覺孩子不斷哭鬧,難以哺餵,丈夫更觀察到孩子在啼哭時舌尖黏在口腔底部,察覺有異,就醫診斷後,發現為舌繫帶過緊所致,在門診使用無菌剪刀進行簡單處理,並加壓止血3~5分鐘後就恢復正常,寶寶也能夠正常的喝奶。舌繫帶過緊恐影響言語發展亞東醫院小兒外科醫師夏肇聰指出,舌繫帶位於舌頭下方和口腔底部間,會使舌頭的運動受限,嚴重者無法捲舌進而影響語言發展,吞嚥功能也會受影響,造成哺餵母乳困難。許多家長因發現孩子發音有問題,才發現舌繫帶過緊,這類治療並不繁複,即早就醫才可以把握黃金治療期。若發現孩子舌頭呈現V形、W形或無法伸出等異狀,應儘快就醫,6個月以下的幼兒舌繫帶通常是薄膜狀,一般可在門診用無菌剪刀剪開並止血3~5分鐘,就可正常喝奶,若大於6個月或舌繫帶較厚實,必須進行Z型整型術,術後不需要特別護理,麻醉清醒後即可以正常喝奶、進食。孩子不願刷牙、刷牙即出血 注意是否上唇繫帶有異狀若孩童不願意刷牙、一直哭鬧,或刷牙即發生出血狀況,則要注意是否是上唇繫帶出現異狀,上唇繫帶是上唇和上排兩個門牙間牙齦根部相連接的帶狀軟組織,當繫帶過緊會不容易翻開,上唇繫帶不會影響小孩的發音或語言發展,但若因此導致不願刷牙影響口腔衛生,建議手術治療,術後恢復期也不長,傷口通常一到二星期後就能癒合。夏肇聰提醒,若孩子出現上述徵兆,可先觀察舌尖有無上捲,是否出現任何的異狀,有時候發音問題並非單純只受舌繫帶影響,若家長對小孩口腔繫帶有疑問,可以詢問小兒外科醫師,做進一步評估。

乳牙蛀牙沒差?恐影響發音營養吸收

乳牙蛀牙沒差?恐影響發音營養吸收#發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從小乳牙沒顧好,可能造成齒列不整影響美觀,包括營養吸收、骨骼成長,以及小朋友未來的口齒發音,皆有關聯性。「乳牙蛀牙,撐到換牙就沒事」、「反正會換牙,小時候蛀牙沒關係」等迷思,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口衛委員會主委黃明裕指出,乳牙蛀牙了,不用治療或牙痛再看醫師,其實是錯誤觀念。迷思1:乳牙齲齒不用管?牙齒表面因為刷得不乾淨,常會存留牙菌斑,細菌利用食物殘渣產生酸腐蝕牙齒,形成黑褐色的洞,被稱為齲齒。黃明裕主委強調,乳牙的健康,關係到未來恆牙的發展,因此,一旦乳牙出現齲壞問題,最好由牙醫師進行治療。牙醫師全聯會口衛委員會副主委李楊鈞表示,乳牙像是袋鼠媽媽,袋子裡正在發育一顆永久牙,乳牙發育的好,未來長出來牙也會健康。乳牙生病時,不去治療,接縫處會產生空間喪失,沒有做好空間維持,造成恆牙歪斜、齒列不正,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口腔問題。迷思2:蛀牙後補牙就會好?蛀牙後補牙,只是修復牙齒表面凹洞,無法消滅細菌。社團法人台灣口腔照顧協會理事長黃耀慧指出,細菌利用食物醣分,分解產生酸性慢慢侵蝕牙齒表面,稱為去礦物化。所幸發現氟化物能把流失掉的礦物質抓回來,稱為再礦物化。這也是為什麼牙齒表面塗氟,可以抗酸形成保護作用。提醒家長也別忽略了,小朋友乳牙發生齲齒,除了即早治療之外,也須定期回診,改變飲食和潔牙習慣,搭配個人化的治療及預防保健策略,才能有效控制蛀牙細菌。 迷思3:小孩不需要使用牙線?在台灣,即使是成人,詢問是否有使用牙線,常見的答案都是「不會」,使用牙線的比例非常低,父母協助兒童使用牙線清潔的比例又更低。 為什麼要強調牙線的使用?因為牙縫接觸面,是蛀牙的好發位置。李楊鈞副主委指出,小朋友牙齒形成接觸點時,就可以開始使用牙線,10歲之前手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建議家長可以從旁協助。蛀牙高風險的孩子除了刷牙之外,也要搭配牙線。多位牙醫師共同提醒家長,小朋友長牙後,就要開始刷牙、使用牙線,蛀牙除了治療之外,還要搭配氟化物及正確的飲食觀念,及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把握以上原則,才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牙齒,開心自信的成長。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想要精準植牙?醫師透露關鍵

想要精準植牙?醫師透露關鍵#發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缺牙不僅會降低進食功能、說話發音,更會影響信心與門面,長期下來,對身心健康影響很大!隨著醫療科技發展,透過植牙手術能夠再度擁有一口好牙;牙科醫師並指出,藉由電腦3D軟體設計及列印技術製作的導引式植牙手術板,可以輔助植牙的精準判讀,不但大幅降低手術時間、傷口大小,就連復原時間也較快。電腦軟體模擬,減少誤差可精準植牙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李俊瑩表示,植牙目的是要使牙齒能夠兼顧功能與美觀,但是由於傳統植牙手術易受人為誤差影響,會使咬合時的植體受力不均,而且植體軸向及深度從心中所想完全復製到口中有難度,目前的導引式植牙手術,則是利用電腦軟體模擬,減少誤差,模擬到列印出手術導引板,限制好軸向及深度,因而可以更精準的植牙,使假牙出口在最理想的位置。可事先模擬植牙 前牙效果更好李俊瑩醫師指出,口腔中有死角會看不清楚,藉導引式植牙手術,可以事先模擬骨質寬度與高度、深度及牙肉厚度,前牙用此方式效果更好;因為前牙咬合面小,前牙的牙根與牙冠相對後牙都較狹窄,所以出口很重要,如果植體偏了,美觀上就會受到影響。導引板手術誤差不到1毫米 傷口小恢復快導引式植牙手術尤其是非常適合怕痛、多顆植牙以及希望傷口能更快復原的族群;李俊瑩醫師進一步指出,在導引式植牙手術時,會利用電腦列印出的手術導引板,讓植體植入可以更精準,文獻統計誤差平均不到0.5-1毫米,可以做到傷口不用翻開,不像傳統植牙需要翻瓣,利用微創方式,免縫合,少量流血,因此恢復快,可利用手術導引板先做好臨時假牙,用電腦規劃的方式使人為誤差降到最小,可使植牙位置更精準更理想。嚴重牙周病要先治療好才能植牙李俊瑩醫師表示,這項手術病人張口度必須能達到4至5公分,才能在口腔操作器械,而且口腔衛生差也不適合植牙手術輕微的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要控制好,有嚴重牙周病要先治療好才能進行,若是骨頭條件太差,例如骨頭太窄、太軟,或牙肉太薄,也要補骨粉、補牙肉以改善結果。(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嬰幼兒吃軟不吃硬 當心長大發音「臭乳呆」

嬰幼兒吃軟不吃硬 當心長大發音「臭乳呆」#發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嬰幼兒時期的小孩,通常都只能吃軟爛或流質的食物,但若時間一拿捏的不好,到了一兩歲的時候還是都以這些不用費力咀嚼的食物為主,當心孩子以後講話會發音不正確,導致臭乳呆!流質食品吃太多 男童講話臭乳呆苗栗一名三歲男童,自從能呀呀學語,說的話也愈來愈多時,家人雖大感驚喜,但卻發現男童的發音極為不正確,例如「拼圖」說成「拼ㄎㄨˊ」、「我的」說成「我ㄍㄜ」,完全沒發現自己的發音有問題,遂給語言治療師診斷,研判是幼時吃太多軟爛副食品,導致口腔刺激不足,而出現的臭乳呆症狀。語言治療師陳清栩表示,人體從出生後,構音器官由大動作開始發展,然後趨於精細協調動作,因此,語音發展有階層性,先是各種不同的聲音組合,從「嘗試-錯誤-嘗試-建立」中進步到真正的語音,讓兒童能慢慢控制構音動作的力度和協調,學習母語中的所有語音。若在說話時,構音器官運動的位置、速度、強度或是動作的協調出了問題,就是「構音異常」。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父母將講話發音不準確,歸因於舌頭太短,臨床上假如孩子的舌頭可以伸長至牙齒外並舔到上下唇,基本上就不會產生構音異常。聽力損失 發音不標準最大主因其中,聽力損失是導致發音不正確的最主要原因,陳清栩表示,一般臨床上測量聽力損失程度的方式有音量和頻率兩種。音量是聲音的大小,以分貝(dB HL)計算;頻率是聲音的高低,以赫茲(Hz)計算,有些聽力損失是較低頻率聲音聽得到,較高頻率聽不到。假設某位輕度聽損兒童的聽力狀況是頻率2000到6000赫茲,音量大小是40分貝,因此若小於40分貝的聲音就會聽不見,像是ㄒ、ㄙ、ㄕ的頻率是2000到6000赫茲,音量是20到40分貝之間,他就會很難聽辨ㄒ、ㄙ、ㄕ,也會很難仿說「西、蘇、書」。由於輕度聽損的兒童仍可以聽見娃娃哭聲、狗叫聲或機車聲等,在熟悉環境中,他們能因看懂手勢和表情而可準確完成口語指令,例如,看到吃飯知道要拿碗,而不是真的聽到媽媽叫他拿碗,因此不影響日常生活行為,就更難讓家長發現兒童的聽力可能是有問題。陳清栩說,案例中個案經過多次治療與討論之後歸納發現,可能因小凡幼時食用的副食品多為軟爛食材,不需舌頭、牙齒攪拌咀嚼,使得口腔刺激不足,舌頭和牙齒運動的協調度不夠,所以ㄉㄊ難發音。陳清栩提醒,構音異常可分為很多類型,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且複雜的,因此當小孩出現講話不清楚的時候,建議家長須帶孩子到復健科找專業的語言治療師評估,才可擬定正確治療方案,協助小孩建立自我聽辨能力和說話發音的自信,進而改善構音異常。

守護一生的兩套牙齒 乳牙恆牙一樣重要

守護一生的兩套牙齒 乳牙恆牙一樣重要#發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人一生有兩套牙齒,大約6個月大時開始長出第一顆乳牙、6歲左右乳牙開始轉換成恆齒,一直到12歲前後牙齒會全部換為恆齒,期間會經歷乳齒期、混合齒期與恆齒期,而乳牙的生長情形更會影響未來恆齒的發展,因此乳、恆牙保健一樣重要。乳牙有咀嚼、誘發恆齒正確萌發、幫助發音、維持臉型等功能有些家長認為乳牙遲早會換,因此牙齒保健等到長出恆齒後再做也不遲,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主治醫師賴智信表示,乳牙不光是只有暫時替代恆齒咀嚼食物功能,還能幫助發音、維持漂亮臉形,誘導恆牙正確萌發的特殊功能。賴醫師說明,乳牙與恆齒的構造基本上是相同的,乳牙也可依外形分類,有8顆門牙、4顆犬齒及8顆臼齒,各有切斷、撕裂與磨碎食物等不同功能;若乳牙蛀牙,會偏好不需用力咀嚼的食物,對於咀嚼功能的發展、咀嚼肌肉訓練也會有影響,進一步可能影響臉形發育。此外,健康牙齒也是正常語言學習及發音功能所必須,很多發音是要靠唇齒音發出,若牙齒蛀光或提早脫落,可能會小朋友講話漏風、或無法發出正確的音。最重要的是,乳牙每一顆下方都有一個正在發育中的恆牙牙胚,等待適當時機,乳牙脫落時誘導恆牙正確萌發,如果在恆牙還未發育完成,乳牙就已蛀掉或脫落,可能會造成前後牙齒傾斜,恆牙長得歪七扭八,將來可能要花更多時間、金錢去矯正牙齒。乳牙健康和恆牙息息相關 保健不輕忽因此乳牙健康與否,與恆牙健康和發育息息相關,千萬不能輕忽乳牙保健的重要性。

ㄅㄆㄇ口齒不清 「大舌頭」4歲前矯正9成可改善

ㄅㄆㄇ口齒不清 「大舌頭」4歲前矯正9成可改善#發音

您會因為家中的小朋友口齒不清,而擔心日後念小學被同學譏笑「大舌頭」、「臭乳呆」嗎?其實,這常是兒童學習能力、環境因素或是注意力等造成,並不是構音器官構造或智力有異,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善的,尤其是4歲前的小朋友,有近9成只要接受矯正即可改善。家長宜儘速帶至醫院接受簡單而有效的評估,以確定是否須接受治療。臺北縣立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楊政謙說明,許多學齡前的兒童常因口齒不清而被認為是俗稱的「大舌頭」或「臭乳呆」其實這是臨床上兒童構音異常最常見的現象之一。主要是兒童對於子音如ㄅ、ㄆ、ㄉ、ㄊ、ㄍ、ㄎ等及母音如雙韻母ㄞ、ㄠ等的使用不正確。家長常聽不懂或聽不清楚兒童說的話,常是因為子音的發音不正確。因為有些子音如ㄅ、ㄆ、ㄍ、ㄎ較好模擬學習,但諸如ㄗ、ㄘ、ㄙ、ㄐ、ㄑ、ㄒ則困難度較高,因此這和兒童的年齡及能力均有關。根據國內統計,大約三歲以前ㄅ、ㄆ,ㄇ,ㄉ、ㄊ,ㄍ、ㄎ、ㄋ、ㄌ大部分會完成,而ㄓ、ㄔ、ㄕ則要等到四歲半以後。所以兒童有無構音異常,需注意他的年齡層及錯誤音的種類,而不是說不清楚就是異常。楊政謙醫師指出,兒童構音異常主要是功能性的問題,並非是構音器官構造或是智力出現異常,常是學習能力、環境因素或是注意力等造成,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善。所以對孩子有口齒不清的現象時,家長應帶至醫院接受簡單而有效的評估,因為有些智能異常、過動兒、聽力障礙,或是結構異常如隱性顎裂等,均有可能造成說話不清楚的現象,而須同時做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

孩子發音不標準,勿以為是「大」舌頭

孩子發音不標準,勿以為是「大」舌頭#發音

六歲的小松(化名),笑臉迎人、大方自在,隨時都想要耍寶,臉上總閃過慧詰的表情,是個活潑開朗的乖孩子,完全不會病懨懨。嚴格說起來,他得的不是那種吃了藥就會好的「病」,他是因為說話不清楚、也就是俗稱的「大舌頭」,才來就診的。他的舌頭正常的很,一點都不大,只是不夠靈活。 舉幾個他容易說錯的例子,例如:「卡通」說成「卡空」、「我的筆」說成「我個筆」。他也是個幸福的孩子,因為有三個不需支薪的專屬私人翻譯──爸爸、媽媽、姐姐。當別人聽不懂小松說的話時,他們會即時幫他翻譯給別人聽。他們一方面滿心希望小松長大後就可以「優退」他們,但一方面又擔心不知何時小松的說話問題才會改善,只好找上了語言治療師來幫助小松。台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卓詩于 語言治療師表示,像小松這樣因為說話語音不清楚,造成溝通上的障礙,我們稱為構音(音韻)異常。一般的孩子在學說話時,單母音最早學會,兩歲左右就可以說出;雙母音及聲隨母音分別到四至六歲才較穩定。子音的發展較複雜且費時較久。一個以中文語音為研究材料的結果顯示,孩子在三歲時可以發出ㄅㄇㄉㄋㄍㄐ等音,四歲已可發出ㄆㄊㄎㄐㄑ,到了五歲可發出ㄈㄒㄗㄘ。到了六歲大致可發出所有的語音,只是有些孩子的捲舌音(ㄓㄔㄕㄖ)可能要到快七歲時才會較穩定。構音(音韻)異常發生的原因眾說紛紜,卓詩于 語言治療師指出,目前有幾個常被探討的原因,例如:二至三歲孩子在學說話時,由於部份語音尚未發展,本就容易出現語音替代的情形。等到孩子快四歲了,較有能力發出原先未發展的語音,而大人未及時給予語音刺激或練習,錯誤構音就被定型了,不容易改正。也有研究者認為,構音(音韻)異常是由於大腦在區辨語音及處理語音結合規則上有困難,因此孩子認為語音間沒有什麼差異,甚至無法拼出正確的音。另外,有一些孩子因為口腔靈活度較差,以致於習慣用簡單的語音說話,或是語音發生扭曲的現象。卓詩于 語言治療師進一步表示,母音就算說得不是很正確(例如:「袋子」說成「大子」),旁人也能容易猜出意思。子音就不同了,只要說錯了(例如:「袋子」說成「蓋子」),意思很容易被誤解。所以被家長帶來做語言治療的孩子,大多數是在子音上出了問題。有一個四分法則可以參考:一歲半孩子的語言裡約有四分之一的內容可被陌生人理解,二歲孩子或許有四分之二,三歲大概有四分之三,到了四歲就應該可以全部都被理解。如果孩子沒有上述的發展,就可請語言治療師進行評估或治療。對於有構音(音韻)異常的孩子來說,要放棄用舊方法說話而改用新方法,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夠穩固。家長務必要保持耐心,時時關心,使用鼓勵及讚美的方式,讓孩子有動機為這個新方法努力練習,在快樂中進步。

淺談兒童語言治療

淺談兒童語言治療#發音

一般兒童發音不標準的情形,稱為『構音/音韻異常』,造成異常的原因:1.) 機能性構音/音韻異常:指器官上的構造及運用,都找不出任何缺陷,但是,就是發音不標準。2.) 構音器官結構上的問題,如:舌繫帶、唇顎裂、嚴重咬和不正。3.) 構音器官神經肌肉控制的問題,如腦性麻痺、口腔動作協調差。4.) 感覺異常,如:聽力障礙、口腔靈敏度差。5.) 智能問題,如:發展遲緩、智能障礙。天主教聖功醫院復健科 王鳳妃語言治療師建議在幼兒3-4歲以前,構音器官的發展尚未完全成熟,語言純熟度不夠,常會出現發音不標準的情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語言發展愈來愈成熟,構音/音韻異常的情形就會自行改善,因此,孩子到了四歲後仍然有發音不標準的情形,則需要接受語言治療師的評估與治療。所謂『舌根』,學理上稱為『舌繫帶』,而幼兒舌繫帶是否太緊,只要觀察幼兒伸舌頭時,舌頭中線是否呈現凹陷,也就是舌頭伸出來的時候是否呈現M型,這樣就是舌繫帶太緊,或是引導幼兒做舌頭運動,看舌尖是否能碰觸上下唇,也順便觀察舌頭的活動情形。一般而言,舌繫帶通常不是造成幼兒構音/音韻異常的主要因素,可以請復健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評估確認,以免讓孩子白挨一刀。構音/音韻異常的幼兒,接受語言治療最適當的時機,為年齡4-6歲,最好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前完全矯正,才不會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或影響其人際互動。單純的機能性構音/音韻異常,只要家長與幼兒能配合,在專業的語言治療師指導下,成效通常不錯,大部分的幼兒在接受語言治療後,半年至一年內口齒清晰度會有明顯的改善,甚至可以完全發出正確的語音,若家長對孩子的發音仍然有疑問或不放心,建議找語言治療師評估是最好的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