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治療

早期胃癌無明顯症狀 恐疏忽延誤治療

早期胃癌無明顯症狀 恐疏忽延誤治療#標靶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2008年發表報告指出,全球癌症病例逐年增多,全球達1200萬人,死亡人數為700萬人,胃癌為僅次於肺癌的癌症死因的第二名。我國國民健康局2010年最新的癌症報告也顯示,目前每7分鐘就有1人罹癌,且人數持續攀升中。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2010年國人因癌症而死亡已超過4萬人,而胃癌位居癌症死亡原因排名的第六位,每年約有3,600位胃癌新增案例,而罹患胃癌的男女比是1.5比1,大都發生在60至70歲。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葉大森教授指出,早期的胃癌並無特異性的臨床症狀的表現,無法與常見的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發炎、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區分;加上對於做胃鏡的不舒服與恐懼感,胃癌被診斷出來時,常常已經是比較嚴重的狀況。胃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腫瘤侵犯深度、淋巴結轉移、遠處器官的轉移與顯微鏡下血管、淋巴管或神經的侵犯會直接影響胃癌患者的存活率。根據腫瘤侵犯的深度、淋巴結轉移數目和是否有遠處的轉移,腫瘤嚴重度分類為第一期到第四期。對於第二期到第三期或者有淋巴結轉移的病人,手術後會建議合併施與化學藥物治療,對於已經有遠處轉移(第四期)或無法以手術切除的患者,則僅給予全身性的化學藥物治療。葉大森教授說,由於目前針對胃癌的化學療法,效果仍屬有限,因此發展新型「標靶藥物」在胃癌的治療日漸受到重視,已經有許多大型的研究正在進行中。HER-2基因已經被證實是乳癌極重要的危險因子。利用標靶藥物的單株抗體,例如賀癌平(Herceptin®)來對抗HER-2染色陽性的乳癌,有極佳治療效果。因為乳癌和胃癌均有相似的腺癌(adenocaorcinoma)特性,因此乳癌HER-2標靶治療的成功經驗,也被引用在胃癌病患中。因此如果胃癌檢體呈HER-2陽性染色,也嘗試給予此類抗體治療,應有機會改善胃癌患者的預後。

聞腸癌色變!少吃燒烤紅肉多蔬果吧

聞腸癌色變!少吃燒烤紅肉多蔬果吧#標靶治療

最近很多名人相繼驚傳罹患大腸癌,讓不少人聞「腸癌」色變,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李楊成表示,飲食西化、嗜吃燒烤紅肉、高油脂食物,加上少食用高纖的蔬菜水果等,讓國內每年新增的大腸癌人數持續攀升。在台灣,每年的癌症以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為第一名,而台南市立醫院每年診斷的癌症病人中,目前以也大腸直腸癌估第一位,李楊成醫師強調,初期腸癌不需化療,開刀後定期追蹤即可;第二期開刀後,醫師將依照癌症風險高低,決定是否需要化療及電療等輔助治療;第三期開刀後最好要接受化療,若直腸癌也要接受局部電療;第四期以化療為主,但患者可做基因檢測,根據基因是否突變,搭配不同的標靶藥物。李楊成醫師指出,個人化醫療是目前的治療趨勢,選擇適合自的「標靶治療」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是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新趨勢,兩者結合治療大大提昇治療反應率和完全手術切除率,進而提高存活率。

轉移性胃癌 邁入個人化醫療時代

轉移性胃癌 邁入個人化醫療時代#標靶治療

臺灣為胃癌的高罹患率地區之一,根據我國97年度癌登資料顯示,胃癌的發生率佔第7位,是國人主要的好發癌症之一。胃癌的症狀包括上腹部脹痛不適、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與一般的消化性潰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故較難僅由症狀來斷定胃癌,容易被輕忽,導致許多患者被確診時已形成轉移性胃癌。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腫瘤科陳明晃醫師表示,確診時已為轉移性胃癌比例約占5成,因為已形成遠端轉移而無法手術,在治療上多以化學治療為主。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發現約16%的轉移性胃癌患者具有HER2基因呈陽性反應的特性,研究顯示,若在治療這些患者時能將化療合併單株抗體標靶治療,患者的預後狀況與整體存活期,都較單純化療來的好。陳醫師提到其自身在臨床上,以標靶藥物治療轉移性胃癌的經驗,曾有一位患者的胃癌再度復發,且轉移至肝臟,經檢測後發現其HER2基因為陽性,故在化療外輔以標靶治療,經過6個月的多次療程,竟發現患者的腫瘤消失,且原本有的腸阻塞現象也得到舒緩,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陳醫師也表示,轉移性胃癌在整體存活期與生活品質提升後,患者的生命延長,預後照護更顯重要,特別是應如何補充營養,是臨床上很重要的課題。台灣癌症基金會近來也針對胃癌飲食推出「胃癌飲食呵護手冊」,免費提供給民眾參考,請向全省各大醫院癌症資源窗口,或電洽(02)8787-9907索取。

腹痛、食慾差 胃癌易輕忽而致轉移

腹痛、食慾差 胃癌易輕忽而致轉移#標靶治療

臺灣為胃癌的高罹患率地區之一,根據我國97年度癌登資料顯示,胃癌的發生率佔第7位,是國人主要的好發癌症之一。胃癌的症狀包括上腹部脹痛不適、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與一般的消化性潰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故較難僅由症狀來斷定胃癌,容易被輕忽,導致許多患者被確診時已形成轉移性胃癌。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腫瘤科陳明晃醫師表示,確診時已為轉移性胃癌比例約占5成,因為已形成遠端轉移而無法手術,在治療上多以化學治療為主。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發現約16%的轉移性胃癌患者具有HER2基因呈陽性反應的特性,研究顯示,若在治療這些患者時能將化療合併單株抗體標靶治療,患者的預後狀況與整體存活期,都較單純化療來的好。陳醫師提到其自身在臨床上,以標靶藥物治療轉移性胃癌的經驗,曾有一位患者的胃癌再度復發,且轉移至肝臟,經檢測後發現其HER2基因為陽性,故在化療外輔以標靶治療,經過6個月的多次療程,竟發現患者的腫瘤消失,且原本有的腸阻塞現象也得到舒緩,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轉移性胃癌在整體存活期與生活品質提升後,患者的生命延長,預後照護更顯重要,特別是應如何補充營養,是臨床上很重要的課題。

肺腺癌作怪! 婦人背痛到無法下床

肺腺癌作怪! 婦人背痛到無法下床#標靶治療

肺癌治療不再「亂槍打鳥」!由於健保局自今年六月一日起,對具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開放標靶藥物為第一線用藥,已讓此類肺癌患者帶來立即生機,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杜鎮表示,符合治療條件的肺腺癌患者,已證實治療一個月後,其肺腺癌竟縮小了五分之四,即使已進入晚期,仍有存活機會。一位五十歲的婦女早上起床突然覺得背部酸痛,痛到無法下床,經送急診並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查,發現她有一顆約五公分的肺腺癌,並已移轉到腰椎壓到神經,才導致下半身無力。患者的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EGFR)基因突變檢驗屬陽性,適合接受標靶治療。劉杜鎮醫師表示,所謂標靶治療,就如同巡戈飛彈,會追著癌細胞,攻擊癌細胞活化的上皮細胞受體,抑制癌細胞增生。健保局核准的「艾瑞莎」標靶藥物,主要是可以讓肺腺癌失去刺激癌細胞增生、轉移以及抗藥性的惡化轉化能力,達到治療效果。劉杜鎮醫師指出,該位中年婦女的肺腺癌,經接受三天的「艾瑞莎」標靶藥物治療,下肢的力量已恢復,一週後就可以下床走路並出院返家,治療一個月後竟檢查出她那顆五公分的肺腺癌,竟縮小為一公分。患者十分感謝健保局開放肺腺癌的標靶治療藥物,保住生命。

別再吸菸! 中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僅1成多

別再吸菸! 中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僅1成多#標靶治療

台中林新醫院胸腔內科湯榮興主任指出,肺癌大都發生在支氣管內層,但也可能發生在肺部的其他部位,通常是經過多年形成的。主要可分為兩種,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在臺灣,前者約占12~15%,後者共約85~88%,兩者的治療方式不同。小細胞肺癌生長快速,很快就會發生擴散轉移,但是它對化學及放射線治療相當敏感,因此治療以全身性的化學藥物療法為主,有八成以上的反應率。可惜的是經治療緩解後,大多數病例在兩年內會復發,復發後即對治療發生抗性。非小細胞肺癌的生長較緩,轉移也較慢,雖然如此,在診斷時可經開刀的早期病例僅約四分之一,而可切除的病例不過15~18%,術後發生轉移或復發的機率甚高,而不能開刀的病例對化學藥物及放射線治療大多不敏感。肺癌病人五年存活率只有10~15%。湯榮興主任說,肺癌是男女癌症的死亡主因,臺灣最近幾年每年有7000多人死於肺癌,已是國人最嚴重的癌症死亡原因。在診斷時有90%的病人有症狀,主要的症狀有咳嗽、體重減輕、喘、胸痛、咳血、骨痛等。但大多數人在罹患早期肺癌時並沒有任何症狀,因此只有少數病例能在早期發現,且通常是進行其他檢查而發現的。由於肺癌一般在症狀出現之前就已經擴散,因此透過良好的篩檢來早期發現肺癌是可以拯救許多生命。吸煙者罹患肺癌的風險高出許多,故不論是吸煙者、過去曾吸煙者、暴露在二手煙環境下的人,或一直在周遭有致癌物質(氡氣、石棉、砷、鈹、鎘、氯乙烯、鎳化合物、鉻化合物、煤製品、芥氣、二氯甲醚、柴油燃燒物以及肺部放射治療)下工作的人,都應向醫生諮詢,瞭解自己罹患肺癌的機率,以及進行肺癌篩檢的利弊。如果決定進行檢查,務必選擇有肺癌篩檢經驗且具備評估高危險者的完善醫院接受檢查。湯榮興主任指出,肺癌治療選擇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療或標靶治療。根據癌症的期別而定,可能會採用一種以上的治療方式,另要考慮的事項尚包括整體健康狀況、治療可能引致的副作用,以及治癒癌症或延長存活期的機率。光是年齡這一項因素不應妨礙接受治療。只要整體健康情況良好,老年人接受治療的效果與年輕人一樣好。

用對藥物 晚期大腸癌存活率逾五年

用對藥物 晚期大腸癌存活率逾五年#標靶治療

55歲的S先生,肝臟轉移的大腸直腸癌第四期患者,估計最多活十八個月。五年前來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接受大腸直腸癌團隊戴承正主任的治療,先施以標靶治療,三個月後發現腫瘤已縮小,遂以外科手術進行切除,之後再配合化學治療。六個月後再檢查,腫瘤已完全不見。後續定期追蹤狀況皆穩定且沒有轉移、復發,透過基因檢測對S先生進行回溯性分析,證實當初所使用的標靶及化療藥物組合,對其基因確實為有效反應。透過此一成功案例的基因檢測的回溯性分析,做為臨床治療上的實證,讓未來逐步走向個人化治療的大腸直腸癌,能夠提高其治癒率。戴承正主任指出,目前大腸直腸癌是針對共9種代謝及修補基因及KRAS突變基因組合去進行檢測,S先生是以標靶藥物及5-氟尿嘧啶加上伊立替康的化療藥物進行治療,從檢查報告發現,他的ERCC1及XPD的修補基因皆為野生型,TS代謝基因為低表現量(低活性),且KRAS基因沒有突變,當初在選擇上確實是對S先生的基因相對有效的用藥。另一位肺部轉移的大腸直腸癌患者C先生,約二年前來求診於戴承正主任,因腫瘤已瀰漫至二邊的肺葉而無法開刀,標靶加上化學治療,腫瘤縮小後再以放射治療,最後檢查已完全看不到腫瘤。比對其基因檢測結果,當初的用藥選擇,對其基因確實有較高的反應,也是相當成功的治療案例。透過基因檢測去找到適合每個人用藥的個人化治療,是未來癌症治療的趨勢,可以對症下藥,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也可減少患者不必要的開銷及醫療資源的浪費。北醫大腸直腸癌團隊召集人魏柏立主任表示,多數肝臟轉移的大腸直腸癌患者,最初是無法藉由開刀切除轉移的腫瘤,但對於KRAS基因未突變的大腸直腸癌病患,使用標靶藥物合併傳統化療藥物,多數患者的腫瘤會縮小,使得手術可以進行,甚至完全切除而治癒。魏柏立主任進一步指出,根據2009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證實,KRAS基因檢測能夠預測標靶治療在大腸直腸癌的效果,65%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其腫瘤內的KRAS基因若未突變,使用標靶藥物阻斷其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對其療效有很大的幫助。戴承正主任表示,五年前大腸癌晚期且合併轉移的五年存活率低於一成,而先以標靶搭配化療使腫瘤變小後再以手術切除,在當時也是先進突破的治療觀念。如今標靶加化療待腫瘤縮小後再開刀的治療方式已普遍運用在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上,其五年存活率也已提昇至超過三成。北醫附設醫院邱仲峯副院長表示,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同樣的治療方式在不同的癌症病人身上,卻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效果。癌症治療沒有絕對性,臨床上患者對藥物反應的差異大多與基因有關,現在透過基因診斷測試,可以預知個別患者對醫療的可能反應,找出對每個人相對有效的治療方式進而對症下藥。有鑑於個人化治療的觀念日趨受到重視,北醫癌症醫院即將成立的基因定序中心,就是要積極導入癌症的「SMART智療」,讓更多癌症患者在治療上能夠多一項選擇,對症下藥少受苦。大腸直腸癌已非不可治癒的疾病,國人五年存活率仍低歐美,一來是台灣篩檢率較低,再者是對治療不夠積極。未來導入基因定序的個人化治療,減少治療上的錯誤嘗試,一次找到合適的方式對症下藥,讓病患少受苦,能夠讓患者願意積極接受治療。

莫名的腰痛、腹痛,可能是腎臟癌後期

莫名的腰痛、腹痛,可能是腎臟癌後期#標靶治療

要認識腎臟癌,首先必須知道,腎臟癌不是老人家的專利,它在任何年齡層均可能發生,所以當然可能找上年輕人;其次,腎臟癌初期發展緩慢,症狀又不明顯,能早期發現的通常是靠健檢查出,一旦出現莫名的腰痠背痛、腹部疼痛等症狀,就可能是後期了。所以說腎臟癌是無聲的殺手,一點也不為過。腎臟癌雖不屬前十大癌症之列,但國內每年新增7、8百名患者,且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加上惡性高,威脅性不容忽視。正值壯年的病友Cindy,平常喜歡吃大魚大肉,加上工作時間不正常,飲食也不定時。Cindy因為突發的腰痛被確診為晚期腎臟癌,震驚之餘,仍當機立斷開刀,切除了單側腎臟病灶,並服用標靶藥物控制病情。腎臟癌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以手術切除病灶,但要早期發現的腫瘤才會有不錯的療效。化學治療的效果較不顯著,過去多使用免疫療法,利用干擾素抑制腫瘤細胞分裂,或使用白介素-2調節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目前健保也給付標靶藥物,用在治療晚期轉移性腎臟癌。腎臟癌的病人,最常有的問題是因為擔心腎功能受到更大的損害,因此往往對飲食方式不知所措。例如常聽說的,腎臟病忌吃鹹,不能碰醃漬菜,水也不能多喝;甚至有人說「腰子病」就是「呷不對」吃壞的!癌症希望協會副秘書長吳翠娥表示「患營養補充很重要,但急於改變飲食習慣,對很多患者反而是種壓力。患者並不需要吃素、或只吃生機飲食;而「什麼都不敢吃」,也就更沒有體力應付日常生活及治療引起的一些副作用。病人與家屬可以一起慢慢的調整,將飲食盡可能調整清淡,除了多吃蔬果外,也該適時補充蛋白質。」Cindy說,出院後,她不再碰紅肉與油炸物,因為深信天然食物的營養「對身體最有幫助」,只從鮮奶、雞肉、魚肉攝取蛋白質;而且除了多吃青菜水果,也飲用大量蔬果汁補充更多營養素。不少腎臟癌患者可能出現嚴重脹氣、貧血等,或因服用標靶藥物而出現腹瀉、腹痛,影響生活品質。癌症希望協會副秘書長吳翠娥建議,有不舒服的情況要即時告知主治醫師,請醫師、營養師給予適當緩解治療,並針對個人狀況建議補充營養,以恢復體能。很多癌症病人會嘗試各種偏方或另類療法,對坊間許多生技產品、營養補充產品也來者不拒。癌症希望協會副秘書長吳翠娥以過去接觸不同病友的經驗表示:「多數是並沒有任何成效,甚至有些偏方、營養品可能造成肝腎負擔。尤其對腎功能不好的病友,反而應減少補充蛋白質食物。」 她也特別提醒所有癌症病友,千萬別想用「饑餓法」餓死癌細胞,事實上,癌細胞沒被餓死前,正常細胞就先被餓死了,所以,千萬別讓自己的身體防線先潰堤。癌症希望協會提供面對腎臟癌手冊及相關營養照護資訊,歡迎至www.ecancer.org.tw下載或來電(02)3322-6286洽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