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

卵巢癌末期8成會復發 標靶藥助延緩

卵巢癌末期8成會復發 標靶藥助延緩#卵巢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卵巢癌多處轉移的患者,經過台中榮總婦科主任呂建興醫師10幾個小時手術清除乾淨,並接續完成化療,後來卻不幸復發,因無法手術,醫師先局部放療並施以化療。所幸評估患者後,接著選擇標靶藥物維持性治療,病情獲得控制,沒有再惡化。沉默殺手卵巢癌 好發50-70歲婦女同時為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監事、台灣婦癌醫學會副秘書長的呂醫師表示,卵巢癌又名「婦女沉默殺手」,因其腹脹、腫塊、噁心、嘔吐等症狀不明顯,在台灣約半數患者發現時已經為晚期。卵巢癌中,90%屬於上皮性卵巢癌,好發於50-70歲婦女;但他也治療過僅16歲就診斷為第4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另外,曾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者,終生也有3%機率罹卵巢癌。 部分卵巢癌與家族遺傳有關。呂建興醫師舉例,漿液性和高度子宮內膜樣的卵巢腫瘤最常帶有BRCA 1/2基因突變,估計台灣10-12%卵巢癌患者有此突變。根據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治療指引,所有卵巢癌患者皆應接受遺傳諮詢,來決定是否要進行基因檢測。「諮詢可以發現是否有家族病史,釐清這次罹癌是否和遺傳有關;而基因檢測可評估患者及家人的癌症風險,並尋找適當藥物。」卵巢癌需開刀加化療 但治療後易復發卵巢癌如何治療?呂建興醫師說明,大多患者為直接開刀,且手術切除得越乾淨,預後越佳,之後還要進行化療;若轉移嚴重,可考慮先行化療後再開刀,但是一樣要盡可能將腫瘤清除乾淨。即使如此,在美國的統計,第三、四期的患者5年存活率仍然只有39%及17%,屬於婦科腫瘤中最惡性的癌症。且晚期的患者約有80%會復發,平均在約在術後一年至一年半之間。復發患者療程辛苦 標靶藥物助延緩惡化復發的治療,還是有再次開刀加化療,或直接化療。但之後復發的間隔會越來越短,因此又會需要更後線的化學治療,醫師坦言患者治療過程「真的非常辛苦」。所幸,在標靶藥物進步下,可有助延緩復發。卵巢癌比較有效的標靶治療,第一個是抗血管增生的單株抗體,2005年已在台上市。在初次或復發患者皆可合併化療做使用,可以增加反應率及延緩復發時間;對於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延長存活時間。第二種有效的標靶藥,用在有BRCA 1/2基因突變的卵巢癌患者,屬於PARP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抑制劑。PARP抑制劑是阻斷單股基因突變修補的標靶藥物,DNA由兩股交織而成,當單股DNA產生突變無法修補,容易進一步演變為DNA雙股斷裂;若癌細胞原本就有BRCA 1/2基因突變,會因為雙股DNA斷裂無法修補,而導致癌細胞死亡。呂建興醫師補充,晚期卵巢癌患者帶有BRCA1/2基因突變,且經過手術及化療後,達到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的患者,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有助於降低復發機會,延緩復發時間,減低復發患者反覆化療的辛苦,維持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 找對藥物維持生活品質「病人有知的權利,醫師會儘可能提供治療資訊。」呂建興醫師指出,卵巢癌患者應尋求婦癌專科醫師協助,才能在手術時將腫瘤盡可能清除乾淨;而後續除了化療外,還有其他藥物,可以延長復發時間、甚至改善存活率。這些都可以藉由與醫師進行醫病共享決策,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病情的藥物治療。提醒民眾若腹部不適,看過腸胃科沒有改善時,應轉而尋求婦科釐清癌症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巧克力囊腫易變卵巢癌 3症狀勿輕忽

巧克力囊腫易變卵巢癌 3症狀勿輕忽#卵巢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巧克力囊腫又被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瘤,是常見的女性疾病,是導致女性不孕的常見疾病之一。當女性月經來時,子宮壁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因引流不暢,沒有管道流出體外,反而蓄積於囊腫內,因此時間久了就會形成類似巧克力的黏稠狀物質,所以才稱之為巧克力囊腫。造成巧克力囊腫的原因很多,包含內分泌失調、分娩、多次流產、輸卵管阻塞、性生活頻繁和生理原因。巧克力囊腫的症狀有哪些?巧克力囊腫在初期無明顯症狀,但隨著囊腫血液逐漸堆積,就可能出現以下症狀:一、經期紊亂:月經周期不規律、月經量增多繼發性的痛經,且程度會更加嚴重。部分患者在月經來前就已有痛經症狀,一直延續到月經經期結束後,而疼痛感則是集中在下腹部,或是偏於一側。二、長期骨盆疼痛:腫瘤本身的重量以及受腸蠕動及體位變動的影響,使囊腫在盆腔內移動牽扯其蒂及骨盆漏斗韌帶,以致患者有下腹或骼窩部充脹、下墜感。盆腹腔臟器遭腫瘤受壓,也易發生排尿困難、尿瀦留、便急或大便不暢等現象。三、性交疼痛:慢性骨盆腔發炎,導致骨盆內組織或器官沾黏,性行為時易引發撞擊疼痛。巧克力囊腫該如何治療?若巧克力囊腫小於 5 公分且沒有明顯症狀的話,可以持續追蹤觀察就好,但當巧克力囊腫有以下症狀時,可能會需要進行手術治療:1.發現巧克力囊腫破裂或卵巢有扭轉的情形。2.囊腫擴及範圍過大,以至於影響其他器官(如腸胃道或泌尿道等)的功能。3.藥物治療無效或患者承受不了藥物的副作用。4.巧克力囊腫有惡性病變的可能性時。巧克力囊腫所造成的疼痛症狀,大多以止痛藥及荷爾蒙藥物來治療。常用藥物包含: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合併雌激素及黃體素的避孕藥、黃體素、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芳香酶抑制劑。巧克力囊腫如長期一直存在會有癌變的可能,尤其是超過8cm的囊腫。此症和雌激素水平有關,年輕女性雌激素水平高,因此越是年輕的女性朋友其復發率越高巧克力囊腫易演變成卵巢癌卵巢癌的病理型態中以透亮細胞癌(clear cell subtype)以及類內膜細胞癌(endometrioid cell subtype) 與巧克力囊腫最具相關性。在2014年《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 Cancer)》裡有ㄧ篇研究指出:巧克力囊腫確實會增加卵巢癌發生的機率。因此被診斷出有巧克力囊腫的女性,在手術後應接受常規卵巢癌篩檢。此外,若女性於20歲後,每月持續出現續發性經痛,且隨年齡增長而感到愈來愈痛,極有可能是巧克力囊腫的徵兆,建議應趕快至婦產科就醫,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及荷爾蒙 是卵巢癌主因

子宮內膜異位及荷爾蒙 是卵巢癌主因#卵巢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最近幾年,罹患卵巢癌的年輕患者變多,可能與飲食西化,接觸塑化劑、環境荷爾蒙等環境污染有關。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但因為卵巢位於骨盆腔深處,附近有很大的空間,且不像子宮頸癌可透過抹片進行檢查,一旦罹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腫瘤較大時,則可能出現脹氣、腹痛,以及排便習慣異常等症狀,因與腸胃疾病相似,容易被忽略,未能及時就醫。子宮內膜異位症、荷爾蒙是導致卵巢癌主因卵巢腫瘤是婦女常見疾病,但又根據其功能細分成多種,例如濾泡囊腫、黃體囊腫、巧克力囊腫、畸胎瘤等,腫瘤發病年齡在青春期或更年期,一般功能性囊腫會在1、2個月經週期之內自動消失,因此會建議患者在月經過後再來照一次超音波檢查。近年來發現有越來越多年輕病患屬於與子宮內膜異位相關的上皮細胞類型,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容輕忽。 卵巢腫瘤的常見症狀是下腹不適、下腹痛、摸到腫塊、胃腸不適、月經紊亂、頻尿等,由於大部分都是非特異性的症狀,因此往往容易被忽略,研究:黃體素是婦癌剋星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排卵過勞與月經過勞是卵巢癌發生的元兇與幫凶,並發現避孕藥其中的黃體素是現代女性好發癌症的剋星。 此外,根據英國《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針對171940名25~55歲的女性,進行長達30年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經常攝取含有抗氧化劑「類黃酮」的茶葉、紅酒、蘋果和柑橘類水果等,有助於降低罹患卵巢癌率,尤其是茶可降低31%風險,而柳橙汁則可降低21%。卵巢癌患友新曙光 疲憊新藥問世治療卵巢癌,如在早期發現,最好透過手術清光所有腫瘤,但如果進入晚期,術後均建議持續接受鉑類化療,八成癌友反應不錯,但隨著化療次數增加,超過七成患者產生化療抗藥性,又再復發,對於病人來說,宛如惡夢再現,又是一次打擊。卵巢癌患者在接受化療時,若同時搭配「癌因性疲憊症CRF」治療藥,疲憊指數、生活品質獲得穩定控制,9成患者都能維持充沛的體力,順利完成整個化療療程。趁抹片檢查時 一併做骨盆腔內診篩檢診斷卵巢癌主要透過骨盆腔內診、陰道陰音波及抽血檢驗CA-125,建議可在每年例行性子宮頸抹片檢查時順便做骨盆腔內診,若發現卵巢腫瘤則再加做陰道內超音波及抽血檢查CA-125,高度懷疑時也可以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卵巢癌治療後2年內復發機率最高,完成手術、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後,醫師會制定追蹤檢查計畫,包括骨盆腔內診、CA-125、骨盆腔及腹部的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卵巢癌每隔3個月應回診追蹤,如果情況良好,可再延長定期追蹤的間隔時間。勿忽視定期檢查的重要性發現卵巢癌平均存活率只有4成,但如能在第一期就發現,5年生存率達90%,而且有些初期卵巢癌或低度惡性卵巢癌,甚至可以保留子宮和對側正常的卵巢。在青春期前、停經後、生育年齡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有乳癌、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一定要定期做婦科檢查,以及早發現病灶、盡早展開治療。至於口服避孕藥防癌,因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使用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方式,建議還是要由專業醫師評估,依照醫師指示的用量及頻率使用,才能發揮最適合的效果。

卵巢癌患友新曙光 疲憊新藥問世

卵巢癌患友新曙光 疲憊新藥問世#卵巢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台北榮總–陽明大學榮陽團隊研究發現,卵巢癌患者進行化療時,若同時接受「癌因性疲憊症CRF」治療藥,癌症預後評估因子之一的「NLR指數」明顯改善,生活品質及疲憊指數也獲得有效控制,提升患者完成療程所需體力與意志力。子宮內膜異位症、荷爾蒙是導致卵巢癌主因卵巢癌堪稱是婦科界最可怕的「隱形殺手」,因早期無明顯症狀,往往等到出現腹脹、腹痛、食慾降低等時,多已是第三期以上,且近年來發現卵巢癌有年輕化的趨勢,甚至出現年僅19歲的青少女病患。卵巢癌病患多屬於生殖細胞病變,但近年來發現有越來越多年輕病患屬於與子宮內膜異位相關的上皮細胞類型,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容輕忽。隨著國人的生活型態改變,多數人不是晚婚、不孕、經期提早來,就是接觸太多環境荷爾蒙(如塑化劑),使得卵巢使用的時間大幅增加,罹癌率也跟著上升,所以建議18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定期接受超音波以及抹片檢查,以確保身體無任何異狀。「癌因性疲憊症CRF」處方新藥 讓病患有體力完成療程根據癌症登記報告,2016年我國新增1507名卵巢癌患者,奪去656條人命,超過74%患者接受化學治療;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產生各種副作用,導致無法如期完成整個療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黃奇英教授表示,卵巢癌患者在接受化療時,若同時搭配「癌因性疲憊症CRF」治療藥,疲憊指數、生活品質獲得穩定控制,9成患者都能維持充沛的體力,順利完成整個化療療程。

雙婦癌切除 30幾歲更年期提早報到

雙婦癌切除 30幾歲更年期提早報到#卵巢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延禧攻略的繼皇后晚上出現熱潮、出汗,諸多現象疑似更年期已報到。但別以為更年期只會出現在40、50歲中年階段,年輕女性熱潮紅、盜汗、情緒焦躁、眼神帶殺氣,也可能是更年期提早報到徵兆。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醫師表示,門診曾有一位30多歲女子,因家族史緣故,罹患乳癌及卵巢癌兩種癌症,年紀輕輕就切除乳房及卵巢,造成她更年期提早10多年來臨。情緒敏感又暴躁 典型更年期需積極治療郭安妮進一步說明,這名女子未曾懷孕生子,因摘除乳房及卵巢緣故,導致女性荷爾蒙分泌不足,更年期提早出現且症狀明顯,除了一再尿道膀胱發炎,前陣子更熱潮紅、盜汗嚴重,還合併情緒焦慮,整個人變得非常敏感,講話急躁具攻擊性,且目露兇光、殺氣騰騰,一到診間好像大家欠她幾百萬元似的,一副想打人模樣,十分典型的更年期症狀。幸好在接受治療後,女子不適症狀立刻獲得緩解,態度也360度大轉變,眼神更變得溫柔無比,講話輕聲細語。傳統賀爾蒙療法有限制 非人人適用郭安妮說,更年期定義是指停經,台灣女性更年期平均年齡49到50歲左右,通常停經前一年容易出現熱潮紅、盜汗導致衣服濕透無法入眠,有些人還合併情緒暴躁、陰道乾澀、膀胱泌尿道經常發炎感染等,甚至還會出現骨質疏鬆症、整個人胖了一大圈。「更年期不適症狀如果已經造成困擾、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最好就醫治療。」郭安妮說,女性荷爾蒙可以讓人變漂亮,維持小蠻腰、豐胸與翹臀的完美身型,女性雖可透過短時間、最輕劑量來適度補充荷爾蒙,進一步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但本身若有卵巢、乳癌、子宮及肝腎功能不佳、或血栓病史、老菸槍癮君子等族群,也不適合補充女性荷爾蒙,如此恐會加重病症及血栓風險。生理期異常 應儘快就醫詳細診治「生理期亂經是判斷更年期的重要指標。」郭安妮說,一般正常月經週期為28天加減7天,亦即21到35天就會來潮,且每次約3到7天內結束。如果生理期沒來超過一週,或月經量銳減、經血量大到不到2小時衛生棉就滿出來、出現大血塊等,有可能是更年期或其他婦科腫瘤、子宮內膜、息肉等問題引起,建議趕緊就醫治療,才能擁有健康良好的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腹脹以為變胖 20幾歲罹晚期卵巢癌

腹脹以為變胖 20幾歲罹晚期卵巢癌#卵巢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20多歲的小芬,平常不愛運動,四肢體型偏瘦,但大學畢業後,卻逐漸變成小「腹」婆,腰圍越來越粗,起初自我安慰,是因為久坐不動導致;但近半年來,經常脹氣,鬧肚子疼,至腸胃科就診,用藥不見效果,至婦科檢查,接受進一步檢查,竟是晚期卵巢癌作怪。馬偕醫院婦產部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志隆指出,卵巢癌為常見的婦癌之一,整體來說,患者年紀偏大,大都超過五、六十歲,但最近幾年,卻發現年輕患者變多,可能與飲食西化,接觸塑化劑、環境荷爾蒙等環境污染有關。逾五成卵巢癌確診已晚期 且一年半內就復發張志隆主任表示,早期卵巢癌患者在接受外科切除手術之後,預後都不錯,但可惜的是,國內逾五成卵巢癌患者於確診時,都已經到了晚期,儘管對於化療的反應率都不錯,但平均約在一年至一年六個月之間就會復發。張志隆主任解釋,卵巢位於骨盆腔深處,附近有很大的空間,一旦罹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腫瘤較大時,則可能出現脹氣、腹痛,以及排便習慣異常等症狀,因與腸胃疾病相似,容易被忽略,未能及時就醫。最近幾年,女性的警覺性越來越高,不少人因為肚子痛、排便習慣改變而就醫,在診間第一句話就是「醫師,我懷疑自己罹患卵巢癌」,所幸絕大部分超音波檢查結果正常;張志隆主任說,「有警覺,這是很好的事情」。張志隆主任強調,即使不幸罹患癌症,也不用惶恐,因為抗癌工具越來越多,包括藥物、外科手術均精進不少,晚期卵巢癌患者存活率明顯提高許多,也能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七成卵巢癌面對反覆化療噩夢 加入標靶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治療卵巢癌,如在早期發現,最好透過手術清光所有腫瘤,但如果進入晚期,術後均建議持續接受鉑類化療,八成癌友反應不錯,但隨著化療次數增加,超過七成患者產生化療抗藥性,又再復發,對於病人來說,宛如惡夢再現,又是一次打擊。張志隆主任說,卵巢癌復發時間越晚越好,如果術後半年內復發,則預後變差,再來一次化療,但不久後還是可能又再復發,所幸標靶藥物介入卵巢癌治療後,搭配化療,有效延長晚期患者無疾病存活期。臨床證實,術後接受鉑類化療合併標靶藥物,在化療療程結束後,仍繼續施打標靶藥物,即能有效延長復發時間,甚至降低復發風險。張志隆主任說,標靶藥物可以加強鉑類化療的治療效果,進而延長無疾病存活期。張志隆主任建議,晚期卵巢癌在手術之後,就應接受鉑類化療、標靶藥物等合併療法,至少施打標靶藥物一年六個月,只可惜,目前健保並未給付標靶藥物,必須自費。 化療療程後持續標靶治療 近八成卵巢癌體積可縮小張志隆主任強調,在過去十年中,晚期復發型卵巢癌患者並無新藥可用,唯有鉑類化療一途,最新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方法,為治療帶來無限的可能。                        研究顯示,鉑類化療合併標靶藥物,停止化療後,續打標靶,近八成癌友腫瘤因而縮小,平均降低近四成腫瘤惡化風險,有效延後腫瘤復發,維持生命超過三年半,療效比單用化療來得優異,有機會翻轉患者人生。以小芬來說,在醫師建議下,術後即接受化療、標靶藥物等合併療法,腫瘤逐漸變小,最後腹部超音波已經找不到腫瘤,手術迄今近兩年,定期回診,所幸並未復發。張志隆主任說,受限於生理結構,目前在預防卵巢癌上,仍缺乏一個有效的篩檢工具,提醒女性,如果經常腹部、腹脹、排便習慣異常,務必提高警覺,到院接受檢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親自哺餵母乳 可降低患卵巢癌機率

親自哺餵母乳 可降低患卵巢癌機率#卵巢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第一次當媽媽的秀滿決定親自哺乳,至母嬰親善認證醫院生產。在專業指導下認識正確哺乳技巧,產後寶寶很快吸上母乳。為了1至2小時就要喝母奶的寶寶,秀滿選擇親子同室,也讓爸爸提早練習照顧寶寶。醫護人員教導秀滿如何上班後持續哺乳。出院後餵奶不順及脹奶,也能打電話到24小時諮詢專線獲得協助。哺餵母乳 降低寶寶腸胃道、呼吸道感染機率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母乳能降低寶寶腸胃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機率,也減少兒童期糖尿病機率。婦女藉由母乳哺育,使產後子宮恢復較快,產後出血機會較小,得到乳房癌、卵巢癌及骨質疏鬆的機率減少。2017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全球母乳哺育行動,提出母乳哺育是給所有孩子一生中最健康的開始。呼籲政府及相關組織共同推動母乳哺育,目標為儘早哺餵母乳,及嬰兒純母乳哺育6個月,其後添加適當的副食品,持續哺育母乳至2歲或2歲以上。母嬰親善醫療院所 提供產婦專業協助母乳是寶寶最天然的食物,為支持媽媽成功哺餵母乳,國民健康署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全國有187家醫療院所通過認證,涵蓋全國出生數的79.9%,平均每5個寶寶就有4個是在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誕生。王英偉署長表示,家人一同支持產婦選擇哺餵母乳,並且提供產婦心靈與生活上的行動支持,落實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家庭。國民健康署提供孕產婦免費關懷專線0800-870-870及孕產婦關懷網站服務http://mammy.hpa.gov.tw,還可下載APP定位搜尋最近的母嬰親善院所及哺集乳室,歡迎大家多加利用。

卵巢癌診斷困難 3/4腫瘤發現已是晚期

卵巢癌診斷困難 3/4腫瘤發現已是晚期#卵巢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十大死亡癌症排行榜,與104年相比,卵巢癌死亡人數超過子宮頸癌。女性生殖器官的癌症中發生率而言依序是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及卵巢癌,由於早期診斷困難、疾病很快轉移且復發率高,卵巢癌的發生率雖位列第三,死亡率卻為第一名。術後高達80%的病人會復發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孫怡虹表示,卵巢體積相對於女性骨盆腔和腹腔而言小很多,腫瘤組織不易察覺,3/4腫瘤被診斷出來時已屬晚期。治療方面,大多數的病人經手術和術後化療可獲完全緩解,但仍有高達80%的病人會復發,腫瘤本身也會對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讓治療過程充滿挑戰。孫怡虹醫師表示,卵巢癌發生的源頭60%來自輸卵管,針對帶因者,實施雙側輸卵管及卵巢切除術不但可以預防骨盆腔漿液性癌的發生,可減低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乳腺細胞暴露在荷爾蒙的風險。可以選擇做預防性雙側輸卵管切除有乳癌或卵巢癌的家族史的女性,除了應接受定期婦科檢查是否有卵巢癌的可能性,也可以選擇接受BRCA1與BRCA2基因檢測。對於BRCA1與BRCA2基因的篩檢,目前可以從唾液及血液進行分析,如果檢測結果為高危險群,強烈建議密切追蹤,或是可以選擇做預防性雙側卵巢輸卵管或雙側輸卵管切除手術。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孫怡虹表示,卵巢癌的治療因為近年來基因體學及生物晶片科技的發展,已有許多令人振奮的進步,若經濟方面可以支應,可和醫師討論採用這些檢測或相關治療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做出適合個人化醫療的選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