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

塑化劑就在孩子身邊!醫6招打造「減毒生活」:肥皂勤洗手簡單有效

塑化劑就在孩子身邊!醫6招打造「減毒生活」:肥皂勤洗手簡單有效#塑化劑

小心「塑化劑」無所不在!市售家具、玩具⋯等生活用品五花八門,但多數來源、所含物質難以查明,而近年來孩子出現性早熟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除了盡量避免使用這些產品,到底還有哪些方法能減低這些環境荷爾蒙帶來的風險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陳奕成提供「6大方法」給擔憂孩子發育受到影響的爸媽們參考。

網購家具竟成室內污染物來源?醫警告「這些材質」恐致早產、體重輕

網購家具竟成室內污染物來源?醫警告「這些材質」恐致早產、體重輕#塑化劑

33歲林姓新手媽媽,想為即將誕生的第一胎寶寶打造夢幻嬰兒房,便跟風購買知名網購平台集運精美又便宜的家具。但佈置完成後,每次一進到嬰兒房,聞到刺鼻氣味就會感到頭暈、反胃不適,在一次例行產檢詢問醫師後才知道,這些看似CP值高的網購DIY家具,其來源難以追蹤,不一定有嚴謹的規格審核,更可能成為孕期不適、影響胎兒健康的罪魁禍首。

你被塑膠了嗎?4成民眾體內「塑化劑」超標!醫:年紀越小影響更大

你被塑膠了嗎?4成民眾體內「塑化劑」超標!醫:年紀越小影響更大#塑化劑

生活中隨手可用到的塑膠袋、寶特瓶都是塑膠製品,但小心民眾的健康已暴露在塑膠危害之中!研究指出,將近4成民眾體內塑化劑有超標現象,可能危害心血管、新陳代謝、甲狀腺功能、神經系統等人體健康。該如何檢測自己體內塑化劑是否超標?如何減少塑化劑對自身的危害?以下醫師親自解答。

醫師教你買童裝 台日韓歐美貨各要注意什麼?

醫師教你買童裝 台日韓歐美貨各要注意什麼?#塑化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來哦,日本、韓國進口的漂亮童裝,一件一百!」不論在百貨公司或菜市場,常可看到色彩繽紛和設計新穎的童裝,但很少人會去看這些童裝到底是否安全、符合各國的規範和通過檢查,還是只是胡亂貼個標籤就說是國外進口的高級童裝呢?童裝的安全性,很重要嗎?一定有人覺得,童裝只是孩子穿在身體外面也不會吃進去,安不安全、有沒有毒,應該沒那麼重要吧?我們來看看下面幾則新聞:二○二○年三月 《世界日報》「美國聯邦海關邊境保護局在紐約上州沒收百餘件童裝,這些童裝,含鉛量超出安全標準⋯⋯」二○一九年十月 TVBS「標檢局在今年七月,對小朋友的衣物訂定一項新的檢驗規範,十四歲以下孩童服裝的束繩,要限制長度,主要是過去有不少案例就因為束繩過長,溜滑梯纏繞頸部,容易讓小朋友發生窒息的危險⋯⋯」二○一四年一月 中時電子報「綠色和平組織去年中在台灣等全球二十五個地區或國家,抽檢十二家業者生產的八十二件童裝,結果六十一%含有可能危害內分泌系統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有塑膠印花者有九十四%含塑化劑、標榜防水者百分之百驗出全氟碳化物和銻⋯⋯」童裝的製造過程中,不免加入染劑和助劑等化學物質,然而孩子的皮膚特別稚嫩敏感,這些化學物質都可能具有不等程度的刺激性,如果由此吸收進孩子的體內,更可能造成不等程度的健康危害。各國的檢驗標準童裝的各國規範和檢驗標準略有不同,但對兒童的健康都有充分的保障。所以我們不需要特別只選擇某一國的童裝,重點應該是放在這些童裝是否通過各國的安全檢驗?以下我們介紹各國童裝的認證標準,提供父母選購童裝時的參考。韓國韓國的童裝鮮豔又新潮,深受年輕父母的喜愛,在網路上也常有標榜韓貨的童裝,這些衣服安全嗎?韓國的消費品由技術標準局(KATS)訂定標準,童裝的製造商或進口商在經過指定安全檢查機構測試後,確認產品符合童裝的安全標準,就可申請安全認證的標籤,最後才得以在市場銷售。韓國童裝認證就是「KC」(如圖),父母在購買韓國童裝時,可認明這個標誌。日本日本童裝無特別認證標誌,但「生活用製品安全法」要求紡織品按規定須標明紡織品的纖維成份和比例、洗滌說明、尺寸、使用說明、廠商名稱、地址和電話等。日本對於童裝要求十分仔細,特別是甲醛的檢驗非常嚴格。美國在美國市場上販售的兒童用品(包括童裝),都要符合聯邦法規和各州規定,經過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認可的實驗室測試合格,才可販售。美國紡織品標籤須標明纖維成份、原產地、製造商或經銷商、洗燙和漂白等警示說明。但美國童裝沒有特別認證標誌可辦別,一般來說,美國對於童裝的阻燃安全性特別重視。歐洲在歐盟各國販售童裝,必須符合「一般產品安全法」規範。歐盟對童裝規範較為完善齊全,特別注重生態和危害物質的檢驗,並規範市售紡織品標籤須標明纖維成份、生產國別、洗滌保養方式、尺寸等。歐盟對童裝雖無特定認證標誌,但多年來實施「綠色標章」制度,包含歐盟環保標章(EU Ecolabel)和信心紡織品OEKO-TEX 標章(如圖)。標榜產品本身及生產過程中是無汙染、無毒害的綠色採購和綠色消費。所以如果童裝上有這些綠色標章,更可以放心選購。台灣台灣依據國家標準CNS14940「紡織製品中游離甲醛之限量」、CNS 15290「紡織品安全規範(一般要求)」、CNS 15291「兒童衣物安全規範-兒童衣物之繩帶及拉帶」及CNS 15205-1「紡織品-偶氮色料衍生特定芳香胺的測定法」對童裝進行檢測。通過檢測的童裝產品,會給予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認證標識(如圖所示),所以購買國內市售的童裝,可以認明是否有這個認證。另外我們也應同時注意中文標示是否完整,比如廠商名稱、電話及地址、尺寸、生產國別(產品主要製程地之生產國別)、纖維成分比例及洗燙處理方法等。黃醫師無毒小祕方紡織品裡的甲醛紡織品中含有甲醛並不少見,甲醛對孩子會有什麼危害呢?低劑量的甲醛就會刺激眼、口、鼻和皮膚。如果本身有氣喘的孩子,也可能在接觸甲醛後被誘發。高濃度的甲醛則會導致呼吸道發炎,持續數天到數週。甲醛也是一種可能的人類致癌物,長期接觸甲醛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_幫孩子購買童裝時,除了注意有沒有認證,也要用鼻子聞一聞,確定沒有刺鼻味道再購買;在穿上之前先以清水洗過,也可減少童裝上面殘留的各種化學物質。(本文摘自/養出孩子的抗毒力!0~6歲健康育兒懶人包/大好書屋)

愛美女注意!美甲過度恐成黴菌溫床

愛美女注意!美甲過度恐成黴菌溫床#塑化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美麗的背後可能藏污納垢!小美是百貨公司櫃姐,必須保持光鮮亮麗,連指甲也得講究,平均1個月做一次指甲彩繪,持續3年後,指甲變得容易斷裂,就醫發現10根指甲都遭黴菌感染,指甲組織嚴重遭到破壞,損及指甲生長板,連新長出來的指甲也都凹凸不平。懷孕、哺乳中避免塗指甲油皮膚科醫師指出,指甲彩繪已經成為許多女性化妝造型的一部分,1至2個月就要做一次彩繪、光療,但可能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指甲油主要成分是化學物質,連同卸除顏料的去光油都含有塑化劑,因此,孕婦、哺乳中的媽媽應避免塗指甲油。另外,長期使用指甲油容易導致指甲病變,甚至感染黴菌、細菌,讓美甲變成醜甲,甚至形成慢性甲溝炎,只要一碰觸就痛,相當難受。皮膚科醫師表示,曾收治過多名美甲師,因為天天接觸指甲油、去光油,影響健康,包括氣管容易發炎、皮膚過敏、指甲斷裂、慢性甲溝炎。美甲太頻繁 保水力差易斷裂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資料顯示,市售指甲油常見組成有皮膜形成劑、增塑劑、溶劑及著色劑等。皮膜形成劑常見成分為硝化纖維素,搭配樹脂及可塑劑成分等,增加產品的密著性、光澤性及柔軟性。此外,為增加產品快速乾涸,還會添加乙酸乙酯等不同比例的溶劑,並輔以著色劑色料,讓指甲油有各種美麗色彩。至於卸除此類指甲油時,還需搭配含甲苯、丙酮成分的去光水。食藥署提醒,選用指甲油時,要檢視產品是否有完整化妝品標示項目,彩繪時避免接觸到手指皮膚,並在良好通風環境下使用,避免吸入溶劑。使用去光水卸除指甲油時,應避開火源,且次數也不要太過頻繁,以避免指甲保水能力變差,變得泛黃、乾燥、容易斷裂。多吃雞蛋、鮭魚 維持指甲健康營養師則建議,要讓指甲有適度休息與養護的時間,美甲一年不超過六次。指甲由角蛋白構成,每日食用充足的生物素如甜菜、雞蛋、小麥胚芽、全榖類與鮭魚,幫助身體代謝蛋白質,維持指甲的健康。

用塑膠盒裝食物 微波後恐溶出塑化劑

用塑膠盒裝食物 微波後恐溶出塑化劑#塑化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超商所販售的微波食品,包裝都是塑膠製品,雖然這些材質都必須通過耐熱測試、溶出測試,確保耐熱程度,以及溶出的有害物質、塑化劑沒有超標。不過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曾檢測微波加熱後的DEHP(塑化劑的一種)釋出量,可能激增3至5倍。微波不安全的關鍵因素,不在於「微波」本身,而是溫度太高及時間太長!火力太強或加熱時間過長,超過塑膠耐熱的溫度,就可能會有溶出塑化劑的疑慮。塑化劑又稱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柔軟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劑,塑化劑種類多元,常被關注衛生安全問題的塑化劑為鄰苯二甲酸酯類,例如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質地堅硬的聚氯乙烯(PVC) 材質,透過添加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可製成各種軟硬度、韌性之製品,例如:PVC保鮮膜、PVC軟墊、雨衣、水管等。但並非所有塑膠製品都含有塑化劑,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質則沒有必要添加塑化劑。塑化劑常用來當作各種商業產品,如食品包裝、玩具、家具、化妝品之增塑劑或軟化劑。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兒童早期,持續性地暴露於塑化劑環境中,可能影響往後認知功能的發展,所以建議孕婦減少含有塑化劑之相關產品的使用,兒童於玩具使用後與吃東西前多洗手、盡可能避免幼兒將玩具等物品放入嘴中。

孕期少用唇膏、香水 降低塑化劑暴露

孕期少用唇膏、香水 降低塑化劑暴露#塑化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個人保養護理產品常常具有迷人的香味,清新、濃郁、甜蜜、或是淡雅。我們隨著個人的喜好挑選的屬於自己的味道,但是您可能不知道,為了香味持久,這些產品都添加了定香劑,而最常使用的定香劑就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塑化劑!懷孕期間使用留滯型個人護理用品 增加塑化劑暴露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王淑麗研究員與國立陽明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及慈濟大學合作研究,參考國際文獻將個人護理用品分為留滯型(即免沖洗型)與沖洗型,於2012-2015年,調查臺灣北中南東10家醫院出生世代的1676位母親,於懷孕期間使用11種個人護理用品的習慣分析前、中、後3時期的尿液中鄰苯二甲酸酯代謝物濃度,搭配問卷調查。增加留滯型個人保養品的使用頻率,會顯著增加尿液中DEP代謝物(MEP)的濃度。依使用頻率以4個級距來看(每個月1-3、 4-12、13-24、≥ 25次), 上述每上升一個組別,平均可增加13%,若使用精油則可高出近22%,至於沖洗型個人保養品則多數無關連。MEP不會累積於人體內,從追蹤型研究發現,其暴露可能與過敏性疾病有關(如上呼吸道發炎、氣喘症狀及肺功能下降);至於對國人的影響,則需要再驗證。此外,洗面乳的使用頻率越高,量測到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濃度反而低,可能是洗臉同時也洗去一些臉部個人護理用品,以及洗臉過程也同時洗手,因為過去已有研究證實洗手可降低塑化劑濃度。建議孕婦減少塗抹口紅和精油薰香 留意洗髮精成分是否含有塑化劑本研究為國際上首次針對完整孕期量測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的研究,研究顯示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與個人護理產品使用有明顯的關係。透過此項研究成果,團隊建議孕婦於懷孕期間減少使用個人保養護理產品的頻率,避免鄰苯二甲酸酯的暴露,降低對胎兒的影響。研究成果於108年1月刊登於國際權威環境科學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王淑麗研究員表示,由於懷孕期間對於胎兒發育很重要,許多研究已證實,懷孕期間暴露於鄰苯二甲酸酯,可能造成內分泌干擾等健康效應。因此建議懷孕婦女應避免過度使用留滯型皮膚調理劑,並減少塗抹口紅和精油薰香,使用的洗髮精則留意成分是否含有塑化劑,也鼓勵懷孕婦女應注重臉部清潔及常用肥皂洗手,減少塑化劑的暴露。在使用這些個人保養護理產品時,應盡量避免使用具香味的產品。由於鄰苯二甲酸酯的暴露無法避免,且不像一些污染物容易在體內累積造成傷害,但是若此短半衰期的物質暴露濃度高,可能增加體內代謝的時間,所以研究團隊建議降低個人照護用品的使用,降低暴露劑量。進入體內的塑化劑,由於已代謝為親水性物質,可以多喝白開水或運動流汗,均有助於經由尿液、汗液排出體外。

微波加熱PVC 塑化劑激增3至5倍

微波加熱PVC 塑化劑激增3至5倍#塑化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微波加熱的原理是藉由震盪食物內部的水、油、糖等分子產生熱能,與傳統由外而內的導熱方式不同,所以很難從外觀了解食物加熱的狀況。超商所販售的微波食品,包裝都是塑膠製品,雖然這些材質都必須通過耐熱測試、溶出測試,確保耐熱程度,以及溶出的有害物質、塑化劑沒有超標。冷藏便當微波塑化劑會激增3~5倍每次看到超商店員在微波食品之前,用刀子劃開塑膠封膜袋口,我的腦海中都會出現塑化劑溶出到食物中的畫面,令人膽戰心驚。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曾檢測超商便當、冷藏火腿等25種冷藏和冷凍食品,結果全數檢出塑化劑!而且微波加熱後,DEHP(塑化劑的一種)釋出量還會激增3至5倍。目前歐盟建議的塑化劑每日容許量,每公斤體重的DEHP容許量為50微克。美國環保署建議不得超過20微克,而以成人60公斤計算,每日DEHP的攝入量最好低於1200微克。身體是有承受量,卻禁不起持續累積的暴露量,一旦超過臨界點,肯定會傷害身體細胞或組織。使用正確的容器加上階段式加熱,以保障安全微波不安全的關鍵因素,不在於「微波」本身,而是溫度太高及時間太長!火力太強或加熱時間過長,超過塑膠耐熱的溫度,就可能會有溶出塑化劑的疑慮。很多人使用微波爐時,習慣將開關轉到「高」火力加熱,這是錯誤的做法。溫度太高容易讓食物中的蛋白質變質,例如很多人都會在冬天使用微波爐加熱生鮮牛乳,但一旦加溫至40℃以上,牛乳表面會形成一層名為乳皮的薄膜,就像熬煮豆漿時,表層會逐漸浮上一層豆皮薄膜一樣,可是形成過程中,通常肉眼看不出來,等到牛乳冷卻後,就會發現有一層薄膜浮在牛奶表面。乳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乳糖或無機鹽類及20~25%的變性乳白蛋白,若溫度高到60℃以上,會使乳白變性;若持續加熱到100~120℃就會燒焦,營養吸收率也會跟著降低,長期食用下來,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環毒博士這樣做1) 只將微波爐用於解凍、加熱用途/例如,將冷凍食物放置在安全容器,如瓷碗裡,再蓋上瓷盤後用微波解凍,這比傳統利用水流、泡水或室溫解凍快上好幾十倍時間;冷藏食物的加熱速度,一樣比電鍋蒸、煮鍋煮或炒鍋回溫快上好幾倍,但可用中火慢慢加熱,一方面減少水分快速流失,一方面也避免因高溫而使食物變性。2) 不要直接以微波加熱紙製便當盒/平常我不會使用紙製便當,因為紙張內膜有層膠膜,其中含有塑化劑,此外更不會微波加熱紙便當,因為一旦遇熱會溶出塑化劑。3) 倒入馬克杯內後再加熱/到便利商店買牛奶、豆漿時,不妨自備馬克杯,倒入後請店員代為加熱。 4) 用中火以下分次微波,而不是一次溫熱到位/以牛奶為例,一定開中、低小火,加熱時間限定1分鐘。為避免加熱不均,再繼續微波2、3次,每次限定1分鐘。5) 不要將微波爐當作烹調用具,而是輔助工具/例如烤雞腿,一般做法是放入烤箱烤約40分鐘,但為了縮短時間,又不流失美味,可以先利用微波爐加熱至6、7分熟,再移到烤箱烤約10分鐘,分2次翻面烘烤,一樣能享用皮脆肉嫩的烤雞腿。6) 使用微波爐時不要站在微波爐旁邊/使用微波爐時要距離30公分以上,以策安全。 (本文摘自/安心吃、放心用,權威環境毒物專家教你輕鬆打造無毒生活/平安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