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把握肉少、鹽少、份量少原則 冬令要「輕」補

把握肉少、鹽少、份量少原則 冬令要「輕」補#立冬

今年11月8日為「立冬」,是傳統進補的好時機,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鈺君醫師表示,現在物資豐饒,大部分人營養過剩、消化不良、血脂過高,且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過度的溫補其實是不適宜的。因此民眾對於冬令進補的觀念應修正為調整腸胃機能。 郭鈺君醫師表示,進補須視個人體質與條件而定,除了陽氣虛弱、預防疾病、或年紀大的人以外,其實一般健康的人不需要特別的進補。體質燥熱、壯實易上火之人,如面紅目赤、口乾舌燥、溲黃、便秘、舌苔黃膩症狀者,切忌溫補。婦女生理週期時也不宜進補,以免增加排血量,延長生理週期,反造成不適。孕婦不可服用含肉桂的方藥,如十全大補,恐促子宮血循,導致流產。而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之人也勿吃補,以免氣血亢盛上衝,釀成意外,切忌高麗蔘、大量炙黃耆、肉桂。而補藥中高熱量的濃湯、油脂、肉汁對有腎臟病、糖尿病、痛風的病人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補湯中的酒精成分對肝膽疾病之人加重其代謝之負擔,抑制尿酸排泄造成痛風,也容易引起胃潰瘍患者的不適,糖尿病患者也避免使用大量甘草及晉耆以免血糖不穩。另外,剛做完醫美手術的民眾也不宜進補,因為進補後會使膚質變較乾。 郭鈺君醫師強調,現在應提倡冬令「輕」補,也就是「輕輕地補」,把握肉少、鹽少、份量少三原則,把補湯中的肉量、調味料減少,而份量少表示食量要減少以及藥材的補力要輕;她表示補力輕、食量少,身體的負擔自然減輕、消化好,藥材的藥力吸收效果也更佳。

感冒者冬令若隨便進補 恐有「閉門留寇」之餘

感冒者冬令若隨便進補 恐有「閉門留寇」之餘#立冬

天氣漸漸轉涼,冬季將至,11月8日就是立冬,代表天氣會越來越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主任葉裕祥表示,「冬令進補」是許多人在冬天不可或缺的習慣,民眾常在寒冷冬天吃些溫補藥膳,的確有溫暖身體抵禦寒冬的功效。儘管民眾知道在冬天進補,有助於抵抗嚴寒,卻多不知中藥進補在中醫是有其理論基礎及專業性。葉裕祥醫師指出,進補是中醫一大特色,乃補其不足,是針對虛弱體質的調理方式,遇有虛弱寒性體質的人,非得從進補著手不可。如何補的正確、補的健康,則是進補先決條件,如果忽略中醫進補原則,甚至錯誤食用,可能導致身體出現不適。葉裕祥醫師提醒,唯有充分了解進補原則及個人體質,才是正確進補,也才能在沒有副作用下,有效發揮功能。葉裕祥強調,進補時除了要注意藥材寒熱屬性和個人體質因素外,還有些情況不宜食用,例如腸胃功能不佳、急性呼吸道發炎或其他急性炎症時。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造成喉嚨痛、咳嗽時也不宜進補,應先治癒再食用,否則可能會有「閉門留寇」之餘,出現感冒程度加重或感冒延遲康復,若不諳此原則而冒然進補,可能產生口乾舌燥、胸悶不適、痰粘難咳、咽痛不已等現象。此外,有痛風、高脂血症、糖尿病者,進補時應避免食用動物內臟。有高血壓者,食鹽的量要加以控制,不可喝太鹹藥湯,另外高血壓多半是陰虛火旺,不可吃太溫補中藥,以免血壓更是升高有中風之虞。

抗老化、助強壯! 進補可吃當歸、山藥、枸杞

抗老化、助強壯! 進補可吃當歸、山藥、枸杞#立冬

立冬是冬季節氣的始端,俗稱「立冬補冬,補嘴空」,進入冬季後,氣候漸冷,許多人會利用這個時節前後進補,除了禦寒增加體溫,同時還能抗衰老、延年益壽。中醫師提醒,一般食補是以預防疾病為主,應該根據不同病情,同時配合病人的體質、精神及環境等因素調整用藥,才能真正達到進補的效果。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陳柏全說,其實四季都可進補,不過要依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來補,中醫食補以預防疾病為主,包括無病防病及有病防變,根據不同病情,配合病人的體質,及精神、環境(地域、天時)等因素來調整用藥。陳柏全主任表示,一般人在進補時,若有感冒、發炎性疾病、口乾舌噪、失眠、便秘等問題,則不宜吃平常溫補的藥膳,其他像孕婦、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者,建議要由專業中醫師辨明體質後,再調配藥膳使用。冬令進補以健脾胃、養腎氣為主,像「八寶粥」一般體質都可以吃,材料包括白扁豆、蓮子、薏苡仁、芡實、山藥、桂圓、紅棗、百合、白米等,具有健脾益腎及養血安神作用。十全大補湯加味可補益氣血、減輕手腳冰冷、怕冷等症狀,並增強體力,材料包括當歸、黨參、杜仲、川芎、白朮、白茯苓、熟地黃、黃耆、肉桂、白芍藥、枸杞、炙甘草、紅棗、茴香等。陳柏全主任指出,平時也可在食物中可酌加黃耆、當歸、枸杞、山藥、杜仲、何首烏、肉蓯蓉、仙靈脾、地黃、桂圓、麥門冬、茯苓、白朮、人參,都是抗老化、強壯作用的中藥材。

天氣寒冷「冬病」報到 中醫籲:三九貼改善過敏體質

天氣寒冷「冬病」報到 中醫籲:三九貼改善過敏體質#立冬

剛過了11月立冬,冬至轉眼也要到了,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科廖敏宏醫師表示,平時就患有氣喘、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等毛病的人,最近應更能感受到氣候的變化。冬季天氣寒冷,寒邪最易乘虛襲人,引發疾病,尤其是平時就屬陽虛體質的人。傳統上中醫將氣喘、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等冬季多發疾病稱之為「冬病」,認為是人體「陽氣不足」的緣故,因此選在「三九天」這個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使用益氣助陽的藥物進行穴位貼敷,不僅幫助人體抵抗寒邪,同時還能鞏固夏季三伏貼的療效,減輕氣喘或鼻炎發作時的症狀。 廖敏宏說明,「三九貼」的治療方式類似「三伏貼」,即於「三九天」時選用具有溫經通絡、益氣助陽效果的中藥製成外敷膏藥,貼敷於穴位皮膚上30分鐘~2小時,使藥物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氣血直達病所。根據文獻及臨床經驗顯示,施行此治療法後咳嗽、氣喘、鼻過敏的症狀會有明顯的改善,身體的免疫力會提升,呼吸道過敏現象會減輕以及較不容易感冒。除了敷貼治療外,建議也可搭配藥物或針灸,如此才能較徹底地改善過敏體質。 什麼人、什麼情況下不能貼敷? 廖敏宏提醒孕婦以及一歲以內嬰兒;感冒、急性呼吸道感染、發燒、過去對中西藥物有過敏史、皮膚容易過敏、皮膚破損、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都不適宜貼敷。

冬季易抽筋乾癢 中醫師籲:可喝花茶活血通經及止癢

冬季易抽筋乾癢 中醫師籲:可喝花茶活血通經及止癢#立冬

今年「立冬」是11月7日,是告別秋天正式進入冬天的開始,也是自然界萬物進入收藏的時節,同時人體也因應這樣的季節轉變而產生身體和心理變化。中醫養生特別重視要配合節令,冬季養生保健的要點古書裡曾提到:「冬季這三個月,要早睡晚起,等待天明、要養精蓄銳、要去寒就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醫師詹琬菁表示,近日門診開始出現抱怨小腿抽筋和皮膚乾癢脫屑的中老年患者,以及被手腳冰冷困擾的年輕女性,尤其是晚上或者東北季風轉強時特別明顯。中醫認為,冬日寒冷之氣尤其會影響到血管運動,自古即有「寒主收引」的觀念,提到冬季四肢末梢血液供應量不足,容易造成手腳冰冷,甚至是夜間抽筋疼痛難耐的狀況。另外,由於風寒之氣影響到體表血液循環,造成滋潤供養皮膚的血液不足,而容易出現中醫所謂「血虛生風化燥」的皮膚病證。詹琬菁說,以上這些冬季常見的惱人問題,其實可以透過中醫養生保健的花草茶飲,達到預防及緩解目的。譬如使用玫瑰花入藥,有「疏肝、行氣、止痛」作用,臨床上可以緩解抽筋症狀。另外用紅藍花入藥,可以「活血通經」,預防手腳冰冷。以百合入藥,可以「養陰潤燥」,達到止癢效果。此外,若能配合養成冬季早睡晚起,勤多運動,少食生冷等養生保健的日常作息,來年冬日復發抽筋、手腳冰冷以及皮膚乾癢等問題的機率一定能大大降低。延伸閱讀「三道花草入藥的茶飲」: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438

立冬藥膳食療

立冬藥膳食療#立冬

立冬是冬季節氣的始端,俗諺:「立冬補冬,補嘴空」, 意指進入冬季以後,氣候漸冷,「過冬擋畏寒」,立冬前後為最佳進補時節, 而冬季為了禦寒增加體溫,所以常會加強營養物質的攝取,此時也是進補以禦寒和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最佳時機。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小麥、黃豆、豌豆等榖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蔔、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仍必須考慮個人體質如素體燥熱者,不宜溫補;及所患疾病特性如高血脂症者,則不宜過度食入動物內臟及海鮮;急性感染症者也不宜進補。以下幾種常見滋補養生方法可以參考,但建議由醫師依個人體質條件而選用。■  當歸羊肉爐材  料: 羊肉塊600g(帶皮,或者羊腱切塊),生薑適量,當歸二錢、枸杞三錢、紅棗10粒(去仔)。調味料:鹽少許,醬油 1大茶匙,糖 1大茶匙,酒 1杯。 作  法: 1. 羊肉塊用沸水燙一滾,去血水換清水,放入小燉鍋內。2. 高麗菜及茼蒿洗淨,生薑拍打備用。3.  將生薑、當歸、枸杞、紅棗及調味料一起放入燉鍋內,用小火慢燉 1.5~2小時,肉愈爛愈好吃。4. 然後放入高麗菜,再煮  20 分鍾即可,茼蒿吃時再燙。■  十全大補雞 材  料: 烏骨雞或小母雞1隻,生薑3片,黨參三錢,白朮三錢,白茯苓三錢,炙甘草二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熟地三錢,白芍二錢,黃耆三錢,肉桂一錢。 調味料:米酒一大茶匙,塩少許,生薑一小塊切片。 作  法: 1. 將全部藥材放入紗布袋中2. 將已燙除血水之雞,薑及藥袋全部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及米酒1湯匙,先以大火煮滾,撈除浮沫後改為小火,燉煮約50分鐘,取出藥袋,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教你如何「冬令進補」不油膩

教你如何「冬令進補」不油膩#立冬

時序慢慢進入冬季,暑氣漸消,又到了吃補季節,陽曆十一月初開始進入「立冬」,習慣上大家把這個節氣認為是冬季的開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指出,冬令進補是國人傳統養生保健的一環,易經云「冬至一陽生」,此時寒冷陰氣盛極而衰,人體內的陽氣開始滋生,陰極陽生也最能吸收外來營養而發揮其滋補作用。洪若樸說,節氣變化萬物蟄伏,人體活動量減少,新陳代謝變得緩慢,食慾也較旺盛,正是進補養生好時機。俗話說:「冬令進補,來年打虎」,此階段的養精蓄銳,正是為來年「春生、夏長」而準備。然而現今富裕生活環境,平日飲食不虞匱乏,國人營養攝取過盛,其實不必急於在冬令時期給自己藉口大吃大喝,而是要考量個別需求差異,在冬令進補上稍做調整。洪若樸建議,民眾可搭配飲食金字塔概念,食材多元化、蔬果常相隨、五穀雜糧核果不可少。製作時除把握油、鹽、糖適量的原則外,也應用中藥材與蔬食的原始甘甜美風味,並利用含豐富多醣體、維生素、礦物質的菇蕈類來增加蔬菜類的變化、以免落入「營養健康不可口」。她強調,除了蔬果、菇蕈、核果種子類外,也不妨試試使用一些國人熟悉的當歸、黃耆、枸杞子、百合、紅棗入菜,不僅可以增加食材多變化、色彩誘人食慾,更可以減少調味料使用量,例如:歸耆羊肉湯、淮山百合排骨湯、核桃鮮菇雞片、麻油藥膳皇宮菜等。洪若樸提醒,傳統的冬令進補不外乎是以大量肉類食材搭配中藥材進行墩熬,例如:八珍排骨、十全大補等,無形中攝取過多蛋白質、飽和性脂肪、膽固醇及普林,不僅增加惡化了慢性疾病罹患,例如心血管性疾病、高血壓、中風或高血脂患者等,不能不慎選藥燉食補,否則在節氣變化多端的嚴冬更容易發生意外(肉類食品燉熬時間久,湯品內含普林量高,對痛風病患不宜;糖尿病、肥胖者,則需節制熱量及份量)。最後洪若樸提醒民眾,在冬令進補想要國人完全漠視幾千年飲食文化傳統,實有違人性,為顧及健康、營養、美味,不妨將【飲食金字塔】概念帶入日常生活中,讓國人重視自然養生與健康,除了減油、減熱量、多纖維外,在進補的同時也兼顧均衡,讓大家『贏』在冬令進補。 ※『冬令進補』食譜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770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