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

寶寶該什麼時候吃副食品?醫:●●個月大有「4跡象」就是最好時機

寶寶該什麼時候吃副食品?醫:●●個月大有「4跡象」就是最好時機#食物過敏

「寶寶該什麼時候吃副食品」、「會不會引發過敏」等,在嬰兒即將邁入新的成長期時,對寶寶吃到副食品的各種擔憂,常常讓大多數的新手爸媽舉棋不定,不知道該在什麼樣的階段開始吃比較好,其實讓寶寶開始吃副食品的益處很多,正確了解吃副食品的價值觀念,可幫助父母更有耐心陪著寶寶一起迎向新挑戰。

口香糖、熱狗都是「食物過敏」危險因子?專家曝「1物質」致命率高

口香糖、熱狗都是「食物過敏」危險因子?專家曝「1物質」致命率高#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身體對食物產生的不正常反應,由身體的免疫系統所引發,是常見的過敏現象,常見的症狀包括嘴唇腫脹、蕁麻疹、腹痛等,嚴重甚至會致命。英國過敏學專家蘇菲.法魯克醫師(Dr. Sophie Farooque)於《過敏生活指南》一書中,分享過敏的相關知識,,包括如何治療、預防過敏,幫助讀者破解迷思。以下為原書摘文:

癢不是因為食物過敏!醫:做「2件事」蕁麻疹可根治

癢不是因為食物過敏!醫:做「2件事」蕁麻疹可根治#食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一位尼姑病患多年受慢性蕁麻疹困擾,飲食全素的她,過去看診時曾被醫師告誡甚至連豆類食物都不能攝取,因此3年來只吃自己種的蔬菜配白飯,但全身皮膚大面積紅疹多又癢的狀況卻不見改善,且仍持續復發。慢性蕁麻疹因食物過敏?醫:情緒壓力才是關鍵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慢性蕁麻疹成因複雜,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多半在壓力大、情緒不穩定時容易誘發;許多醫師甚至民眾只把源頭指向飲食,其實是搞錯方向。細問後才發現,原來這位尼姑平常因負責佛寺事務繁忙,加上近期又要舉辦法會,壓力過大才導致蕁麻疹症狀更加嚴重。本身也是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分享,自己從國中開始到現在,就與「癢」共處近30年,曾在醫學系準備專科醫師考試時,因同時需照顧病患,又忙於前往日本進修,龐大壓力造成這個「癢」失控,讓她無法入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用藥2週才有效!2成患者需最新生物製劑治療黃毓惠以過來人經驗表示,多數慢性蕁麻疹患者誤以為藥物使用之後,應該立竿見影、即刻見效,但她強調慢性蕁麻疹是一個免疫相關疾病,應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長期控制、與病共存。朱家瑜補充,蕁麻疹的「癢」主要發生於風疹塊、血管性水腫等2大症狀,若超過6週且反覆發作,即診斷為慢性蕁麻疹患者。目前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方法為口服抗組織胺,8成患者用藥最快2周內就明顯見效;另外有2成患者因自體免疫系統較差,則需進一步合併使用最新的生物製劑來治療。穩定用藥+避4大雷區 5成患者2年內根治患者若能及早治療、穩定用藥,可配合國際通用的「UAS7蕁麻疹檢測表」,每日紀錄自己發病的膨疹數量和搔癢程度,並由醫師評估是否可階段性減藥,切勿因症狀緩解就擅自停藥、避免反覆復發更嚴重;超過5成的患者有機會在2年內完全停藥,讓慢性蕁麻疹從此根治。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卓雍哲也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避免以下「食、衣、住、行」4大雷區,以達到皮膚保養與照護效益: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麻辣鍋等含酒精、香精、辣味食物。衣:避免換季衣物未清洗便直接穿。住:避免天冷長期緊閉門窗導致屋內空氣不流通,粉塵累積。行:出門應避免溫差或日光照射等誘因,誘發蕁麻疹發作。卓雍哲呼籲患者,放心配合醫師、耐心持續用藥、安心日常生活,提高疾病認知,以積極、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才能使慢性蕁麻疹症狀得到良好的控制,亦可望在生活中不再復發。

7道防護 遠離食物過敏

7道防護 遠離食物過敏#食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食物引發過敏的機制很複雜,許多還有待研究,但最有效也最令人沮喪的治療方式只有一種——禁吃會過敏的食物。如果不小心誤食,輕微過敏可以服用抗組織胺緩解,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時,則須立刻就醫,以口服類固醇或注射腎上腺素治療。日常則應注意以下事項:1.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許多食品裡可能有引發過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有些義大利麵、冰淇淋、餅乾中會使用蛋,對蛋過敏的人也可能對這些食物過敏。「每吃一種新的食物,應先看標示有沒有致敏物質。」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魏賓慧建議,儘量少吃標示不清楚的食品。經常外食的人,最好準備幾家值得信任的餐廳,確定服務人員能回答關於食材的問題,認真看待你的過敏。到新餐廳用餐時,選擇較簡單的菜色,以免不同菜餚中的過敏原加起來過量而致敏。2.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可能會改變食物中的蛋白質結構,提高致敏性。目前已知硫化物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多添加在蜜餞、金針),會誘發氣喘,有氣喘宿疾者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示。另外,美國梅約醫學中心也提醒,儘管是同一個牌子的食品,成分也可能改變,所以每次購買時都應看標示。3.只吃新鮮海鮮不新鮮的海產會孳生細菌,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質如組織胺的濃度,更容易誘發過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4.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人,要預防突發事件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警示手環(註明過敏的食物),並讓身邊親友知道自己的病史。5.保健食品可選擇益生菌益生菌為促進腸道微生物平衡、有益於人體的活菌,可以調節並增強腸道內的免疫機制,對已經過敏的人可減緩過敏發炎反應;對尚未過敏的人則有預防效果。研究顯示,孕婦服用益生菌能降低母嬰的過敏機率,魏賓慧主任指出,腸胃道健康,也比較不容易生病。益生菌大部分為乳酸菌屬,包括較為人知的乳酸桿菌、比菲德氏菌等,但並非每種菌都有相同效果,而且吃進去的乳酸菌,存活時間不會超過24 小時,所以優酪乳買價錢便宜的喝就好。另外,營養界、自然醫學界愈來愈多人鼓勵自己DIY優酪乳,控制糖量。6.調整油脂攝取研究顯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以阻斷過敏反應的物質,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素,並有抗發炎效果。懷孕期間補充魚油,可調控新生兒免疫反應,預防過敏性疾病。反之Omega-6 脂肪酸則會助長過敏,由於含Omega-6 脂肪酸的食物較多,有過敏狀況者,應少吃油炸食物,選用Omega-3 較高的食用油如芥花油、大豆油,避免Omega-6 脂肪酸高的紅花子油、玉米油。深海魚是Omega-3 脂肪酸的良好來源,如鮭魚、台灣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7.多吃蔬果蔬果致敏性低,且蔬果中的維生素如β胡蘿蔔素、C、E能預防發炎反應,維生素C還有抗組織胺的效果。魏賓慧主任表示,水果的維生素C比蔬菜含量高,建議每天至少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種為高維生素C 的芭樂、柳橙、橘子、葡萄柚等。

小小孩別亂吃!常見3類食物過敏反應

小小孩別亂吃!常見3類食物過敏反應#食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食物過敏就是食物中的種種過敏原,所引發的一連串免疫反應。常出現的食物過敏反應1) 皮膚/像是急性蕁麻疹,且通常是在數分鐘內表現出來的反應,其他像是慢性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及濕疹也都可能為食物過敏的表現。2) 呼吸道/約有百分之六十的食物過敏病人會表現這方面的症狀,包括流鼻水、鼻炎、打噴嚏、喉嚨不適及聲音沙啞等,甚至可造成嚴重威脅生命的急性喉頭水腫及氣喘等呼吸道阻塞的症狀。3) 胃腸道/胃腸道常見的是腹瀉及嘔吐,這在因食物過敏引發小腸結腸炎的年幼小孩身上尤其常見,最為相關的食物則為牛奶及黃豆。有些嬰兒在餵奶後出現哭鬧不安、腹瀉及嘔吐,此時必須把嬰兒對牛奶蛋白過敏列為考慮。但是因為「過敏」二字,造成許多孩子被禁止吃魚、蛋、蝦、蛤蜊、帶毛水果,因為身邊的人都說這類食材容易過敏,所以建議不要嘗試,使得能嘗試的範圍有限,可能造成營養不均的情形發生。吃低敏食材也不一定安全吃高敏食材不一定會過敏,吃低敏食材也不一定安全。這是K力從兩個異位性皮膚炎孩子身上學到的經驗,無論是食物、吸入性過敏原還是環境,甚至汗水或壓力,都有導致過敏發生的機率,尤其是在0 至1 歲時期,多半是因為嬰兒接觸新的事物,免疫系統尚未適應,因此引發過敏的現象。進入副食品之後,每一次記錄食材時,我發現孩子對食物的適應性其實很好,但是對空氣裡的灰塵、床墊裡的塵、老舊的布沙發、天氣變化差異大時,就常常會在固定皮膚區域出現紅疹結痂脫屑的過敏反應(濕疹)。這種過敏有可能不會再發生,或者也有可能隨著對該事物越來越習慣而逐漸適應;但也有可能不會適應,日後接觸仍然會引發過敏反應。所以我會建議大家,如果家有敏兒,除了需要詳細記錄食材之外,也要做到以下的保護:1) 家具/居家環境盡量打掃乾淨、保持通風,盡量不要使室內環境過於悶熱、避免厚重的窗簾、絨毛玩具、布質沙發及地毯;床鋪部分可以改用木板床取代彈簧床墊、或是依自己的經濟考量選用防滿抗敏的寢具,較可避免塵滿引發呼吸道之過敏症狀。2) 空氣/如果寶寶對空氣有過敏現象,爸媽可考量是否購置空氣清淨機與降低濕度的除濕機,以改善居家空氣品質與濕度。此外,建議家中大人不要抽菸(二手、三手菸也不行),因為香菸尼古丁比較容易誘發過敏反應。3) 衣著/服飾是寶寶的第一道肌膚防線,所以最好穿著棉質,舒適且透氣的衣服。4) 沐浴/洗澡水不宜太熱(28 至32 度C 為佳),以免讓皮膚表層失去水分,讓皮膚的狀況更嚴重。5) 保濕產品/宜選用無香料、無防腐劑、無刺激性、保濕度較高的寶寶專用乳液,或塗抹適量凡士林亦可,來增加皮膚保濕度。6) 食物/比較高敏的食材為帶穀海鮮、堅果、雞蛋、花生、芒果、草莓、柑橘、奇異果等。此外,蛋白質也是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來源。最重要的是,所有副食品製作食材要以新鮮為主。但是,食物過敏也不一定是由食材本身所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製作過程中的食品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氧化劑、香料等化學物質,都可能是引發食物過敏的兇手,所以要盡量少吃加工的食品,以健康天然飲食為原則。而如果寶寶嘗試新食材之後,真的發生過敏了也不用太擔心,首先第一步要先停止餵食,再來如果是少數的紅斑點、疹子,因為只餵一次難以確認,不妨過幾天再少量餵一次試試看,或者也可以等大一點再嘗試看看,以便掌握確實過敏食材。如果是嚴重的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建議立即找鄰近小兒科就醫,以拿到適合的藥物來抑制過敏。(本文摘自/史上最強、最貼心K力副食品影音教學全書/新手父母出版)

日常飲食7撇步 遠離食物過敏

日常飲食7撇步 遠離食物過敏#食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食物引發過敏的機制很複雜,許多還有待研究,但最有效(也最令人沮喪)的治療方式只有一種——禁吃會過敏的食物。如果不小心誤食,輕微過敏可以服用抗組織胺緩解,嚴重過敏反應時,則須立刻就醫,以口服類固醇或注射腎上腺素治療。日常則應注意以下事項:1)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許多食品裡可能有導致過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例如有些義大利麵、冰淇淋、餅乾中會使用蛋,對蛋過敏的人也可能對這些食物過敏。「每吃一種新的食物,應先看標示有沒有致敏物質,」萬芳醫院營養師魏賓慧建議,儘量少吃標示不全、標示不清楚的食品。常外食的人,最好準備幾家值得信任的餐廳,確定服務人員能回答關於食材的問題,認真看待你的過敏。到新餐廳吃飯時,則選擇較簡單的菜色,以免不同菜餚中的過敏原加起來過量而致敏。2)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可能會改變食物中的蛋白質結構,提高致敏性,」江伯倫指出。目前已知硫化物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多添加在蜜餞、金針中),會誘發氣喘,有氣喘宿疾的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示。另外,美國梅約醫學中心也提醒,儘管是同一個牌子的食品,成分也可能改變,所以每次購買時都應看標示。3)只吃新鮮的海鮮/不新鮮的海產會孳生細菌,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質如組織胺的濃度,更容易誘發過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4)曾經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的人,要預防突發事件/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警示手環(註明過敏的食物),並讓身邊親友知道自己的病史。5)健保食品可以選擇益生菌/益生菌為促進腸道微生物平衡、有益於人體的活菌,可以調節並增強腸道內的免疫機制,對已經過敏的人可減緩過敏發炎反應;對尚未過敏的人則有預防效果。研究顯示,孕婦服用益生菌能同時降低母嬰的過敏機率,且「腸胃道健康,也比較不容易生病,」魏賓慧指出。益生菌大部份為乳酸菌屬,包括較為人知的乳酸桿菌、比菲德氏菌等,但並非每種菌都有相同效果,而且吃進去的乳酸菌,「存活時間不會超過24 小時,」江伯倫提醒,所以優酪乳就找價錢便宜的喝就好。另外,營養界、自然醫學界愈來愈多人鼓勵大家自己做優酪乳,控制糖量。6)調整油脂攝取/研究顯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以阻斷過敏反應的物質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素,並有抗發炎的效果。懷孕期間補充魚油,可調控新生兒免疫反應,預防過敏性疾病。反之Omega-6 脂肪酸則會助長過敏。由於含Omega-6 脂肪酸的食物較多,有過敏狀況的人,應少吃油炸食物,選用Omega-3 較高的食用油如芥花油、大豆油,避免Omega-6 脂肪酸高的紅花子油、玉米油。深海魚是Omega-3 脂肪酸的良好來源,如鮭魚、台灣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7)多吃蔬果/蔬果致敏性低,且蔬果中的維生素如β 胡蘿蔔素、C、E能預防發炎反應,「維生素C 還有抗組織胺的效果,」魏賓慧營養師表示,因水果比蔬菜維生素C 含量較高,她建議每天至少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種為高維生素C 的芭樂、柳橙、橘子、葡萄柚等。(本文摘自/中西醫聯手 戰勝過敏/天下雜誌出版)

奶、蛋、麩質 3大慢性食物過敏原

奶、蛋、麩質 3大慢性食物過敏原#食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最近國內外生酮飲食蔚為風潮、防彈咖啡也越來越夯。陳立川博士表示過去20年來,不斷體驗對自己有益的飲食方法。直到親身實證後,訝異發現將脂肪攝取量提高到生酮標準後,酮症狀態下產生許多好處,著述《脂肪與油救命聖經》分享食療!正確的生酮飲食,輔以重金屬排毒,陳立川博士舉例如安全除汞、黏土浴、油療法、咖啡灌腸等,會促進新的粒線體產生,也會逆轉壞的粒線體,完成生酮三階段蛻變。牛乳、蛋、小麥或麵粉 3大慢性食物過敏原有錢人知道避開慢性食物過敏原的養生祕密,但一般人不知道。最新研究顯示,腸子是我們對抗微生物感染與長期慢性病的最重要保護器官。據估計,高達70%的免疫細胞寄生於腸胃道的派爾氏板這種淋巴結裡,這些免疫細胞不僅可對抗微生物感染,也涉及食物過敏原的清除。根據數據指出,牛乳與乳製品、蛋與蛋製品、小麥/麵粉製品是台灣人最常見的三大慢性食物過敏原,只要一個月不吃,許多人的身心健康就出現好轉。一般人對牛奶過敏的認識不足,仍認為牛奶是小孩的最佳食物。研究顯示,飲食中的牛乳蛋白質或酪蛋白不僅有非常強的過敏性,而且高濃度還會增強由黃麴毒素引起的肝癌發展,是肝癌與其他肝病患者應正視的不良食物。至於蛋的蛋白,有類卵黏蛋白、卵白蛋白、卵運鐵蛋白;蛋黃則有apovitellenin I & VI, phosvitin等過敏原,全都不易被分解消化,過度攝取亦可能導致過敏。麩質蛋白、酪蛋白導致發炎 消化與吸收作用退化小麥的蛋白質成分含80% 的麩質,越高筋越多麩質,麩質的蛋白又有麥粒和麥膠蛋白。麩質普遍存於大麥、黑麥、燕麥、裸麥、麥芽、卡姆小麥、斯貝特(原生種)小麥。先天性麩質過敏症又稱乳糜瀉。麩質蛋白和酪蛋白會挑起免疫細胞發炎反應,久而久之即破壞小腸絨毛,導致消化與吸收作用退化。麩質與酪蛋白的分解會產生胜肽,這些胜肽與腦部的鴉片接受體會起反應,造成類似鴉片類藥物的效果,與上癮有關。黃豆與玉米的蛋白質分解未完全,也有類似的上癮胜肽產生,要注意觀察在吃過這些食物以後的身心反應。真的別把吃毒當吃補。有意剔除常見慢性過敏原者,以下列食物來當替代品:印加麥(高蛋白又營養)、小米(高蛋白又鹼性)、高梁(對脾胃有益)、蕎麥(高蛋白又營養)、薏仁(利尿,中醫鍾愛)、糙米(比較低過敏性)、野米(也富含營養)、莧籽(高蛋白又營養)。良好澱粉替代品「莧籽」 富含2種必需胺基酸以莧籽為例說明,它富含蛋白質,含有相當高量的賴胺酸(抗病毒)和甲硫胺酸(解毒)兩種必需胺基酸,通常是穀類所缺乏的。莧籽也富含纖維素,以及鈣、鐵、鉀、磷和維生素A 和C 等營養素。其含的鈣是牛乳的三倍,纖維素是小麥的三倍,鐵含量是小麥的五倍。莧籽和小麥、玉米或糙米所併有的完整蛋白質,和魚、紅肉或雞肉的品質都相當。莧籽也含生育三烯酚,是相當強的抗氧化物,可防癌、減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即壞膽固醇)。煮熟的莧籽90% 可被消化,因此經常給康復中的病人或斷食結束者吃。莧籽含6∼10% 油脂,大部分貯於胚芽,大多數是不飽合脂肪酸,特別是對人類重要的高量亞麻仁酸。(本文摘自/脂肪與油救命聖經/柿子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