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

「癌」注意!維持體重這樣吃好放心

「癌」注意!維持體重這樣吃好放心#癌症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體重維持「癌」注意!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針對全台320位癌友進行最新癌症治療營養認知現況進行調查發現,近9成(86.9%)罹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體重下降,78.1%的患者體重下降超過5公斤。治療過程中,近8成76.9(%)罹癌患者會擔心「體重下降」,且每5人就有一位病患擔心因為體重下降而「無法持續治療」,但僅19.4%罹癌患者會「每天」紀錄體重。加強營養補充 維持體重 「癌」注意國人前5大癌症發生率的大腸癌、肺癌、頭頸癌的癌友,在治療期間體重下降情況最為顯著。大腸癌近年為台灣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罹癌率升高,令人擔憂,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暨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理事長梁金銅表示,大腸癌第三期後的病人體重下降狀況明顯,手術後若病患營養狀況差,則無法持續化療或其他治療,因此加強營養補充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依據最新調查結果觀察,超過8成的頭頸癌病人體重下降超過5公斤以上,下降10公斤以上的佔31.6%。台灣大學醫學院耳鼻喉科暨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婁培人表示,頭頸癌癌友因腫瘤的位置通常無法正常進食,導致營養不良、體重下降,腫瘤越大影響程度就越大,若以下咽癌為例,高達8成以上的病人就診時都已是第3-4期,所以都會有慢性的體重下降程度。及早採取「3吃1記」 協助癌症治療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一般胸腔科主任暨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即使癌症治療照顧進步,仍有約3成的第二至四期肺癌惡化或正在接受化療及放療的病人,體重下降狀況明顯,如這次調查發現的,有42.2%的肺癌病人體重下降超過10公斤,營養不良對於治療及身體的恢復會有很大的影響。透過問卷調查的結果,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建議可與癌症患者透過營養攝取口訣「3吃1記」來協助溝通癌症治療期間營養的重要性,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治療期間飲食份量及營養素比例相對重要。1) 吃夠量-加強早餐份量、以少量多餐或點心方式搭配。已有體重減輕情況時,建議調高蛋白質、熱量的比例,避免過於油膩或高脂肪的食物,容易降低飢餓並減少食慾而不利於營養素攝取。2)  吃正確-搭配正確的營養補給品可協助癌友支撐體力。根據臨床實證,癌友每天食用含有2克魚油EPA營養補給品,可減少體內發炎反應。因此,可選用配方中有足量蛋白質、熱量及魚油EPA的營養補給品,幫助避免體重下降狀況並維持體重。3) 吃新鮮-攝取新鮮的肉類、魚類及當令蔬果和天然食材。4) 記錄體重-體重是癌症治療的重要指標,建議癌友養成每天量體重並記錄的習慣,如果體重一個月內下降5%就有要所警覺,營養素需立即介入。

【免費講座】癌症治療介紹與營養照護

【免費講座】癌症治療介紹與營養照護#癌症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為體內細胞不正常的增生所引起, 此分裂快速的細胞,需要用特殊的方式治療,導致過程可能會有諸多不適,包括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等症狀,到底化療藥的神奇之處在哪裡呢?患者們可以如何去減少這些治療副作用?對此,馬偕醫院特邀血液腫瘤科陳功深醫師主講「癌症治療介紹」,分享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的相關概念及照護方式,現場還有營養師教導大家正確的飲食觀念,歡迎病友及家屬們踴躍參加。名稱:癌症治療介紹與營養照護時間:3月21日(六)下午9:50~12:00地點: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福音樓九樓第二講堂(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洽詢:02-2543-3535 轉3475 顏社工

全台瘋菇!癌症治療新希望?

全台瘋菇!癌症治療新希望?#癌症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台瘋菇!你跟進了嗎?近期隨著便利商店推出集點送菇菇筆,立刻掀起一股菇菇旋風!但你知道嗎,菇菇不但可以拿來玩遊戲,甚至還可能成為癌症治療的關鍵?優活健康網目前正在舉辦「優活調查局-巴西蘑菇『治』癌?『致』癌?」活動,回答巴西蘑菇相關問題,就有機會得到大獎!巴西蘑菇到底是什麼呢?彰化基督教血液腫瘤科醫師張正雄說明,巴西蘑菇最早被發現在巴西聖保羅市郊皮耶達提高地,日本人稱之為姬松茸。1960年代美國賓州大學辛登博士及蘭巴特研究所蘭巴特博士的免疫學調查研究結果,揭露了皮耶達提地區長壽健康的秘密。醫界與學界對巴西蘑菇的研究也時有發表,在美、日各地激起一股巴西蘑菇保健風潮,而日本每年大概生產100-300噸,其中大概有30-50萬人當成養生食品。事實上,每種蕈類多多少少都含有多醣體類的物質存在,且種類與結構也都多不相同。巴西蘑菇較特殊的成分就是在於含有獨特且豐富的巴西蘑菇高分子多醣體,它的組成經過研究發現至少包括α-D-葡聚糖、β-D-葡聚糖、β-半乳糖葡聚糖、β-(1-6)-D-葡聚糖蛋白質複合體、木糖葡聚糖等分子結構不同的高分子多醣體,分子量皆在10,000Dalton以上。經過去的研究顯示,高分子多醣體可誘發許多生理反應,可能可以調節生理機能。你還不認識巴西蘑菇嗎?即日起至5月15日到優活健康網網站,參加「優活調查局-巴西蘑菇『治』癌?『致』癌?」活動,看提示回答問題,還有機會抽大獎! 活動網址http://www.uho.com.tw/event/201303/index.asp

癌症治療非越貴越好 正確認識放射線治療

癌症治療非越貴越好 正確認識放射線治療#癌症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是現代人最主要的死亡威脅,而放射線治療是對抗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約有百分之四十到七十的癌症患者,終其一生會需要放射線治療的介入。臺灣引進最新放射線治療設備向來不落人後,然而五花八門的治療設備,不僅民眾眼花撩亂一頭霧水,連臨床非腫瘤科醫師都容易混淆。成大醫院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薛尉廷表示,事實上直線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自1960年代發明以來,至今一直肩負著放射治療的核心要角。在直線加速管中,以高壓電場加速電子,撞擊金屬靶而產生的高能X射線,是放射治療消滅腫瘤的主要武器。薛尉廷說,現代許多令人目眩神迷的治療設備,都是架構在直線加速器的基礎之上,搭配創新的軟硬體周邊附件,以提升應用價值和治療精確度。放射線投與方式或有不同,但治療之射束都是高能量的X射線或電子射線。有了高能量放射線對抗腫瘤細胞,醫師的下一個目標便是增加治療效果以及精確度。所以現代放射治療技術有兩個核心概念,就是強度調控和影像導引。強度調控的目的,在於調整照射範圍內的放射線劑量分布,使其高劑量之包覆體積盡可能吻合腫瘤形狀,進而減少正常組織遭受到非必要照射的劑量。透過強度調控可以提升腫瘤劑量,增加局部控制率;並降低對正常組織的影響,減少副作用或誘發第二癌症。影像導引的導入,則能確保治療位置的精確性,減少外在誤差因素。放射治療的劑量單位為雷得(rad)。一般常見的放射線治療,執行上是以傳統劑量給予標準療程,也就是每日劑量180-200雷得,每週照射五天,為期四至八週,總劑量在4000-8000雷得之間。薛尉廷補充,放射治療設備日新月異,種類繁多。機器往往不是重點,好的醫師和團隊會幫忙尋求最佳解決方案。最新的機器不一定最好,有良好的臨床回饋和充足的醫學驗證才能確保有效及安全的治療。腫瘤治療不是軍備競賽,針對不同臨床困境提供最適切的選擇才是病人之福。       

癌症統合療法 有效延緩病情

癌症統合療法 有效延緩病情#癌症治療

目前癌症之正統治療,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荷爾蒙治療,加上一部份的癌症免疫療法外,這10年來可說是進展不多。除了較早期癌症有些可以有治癒的希望,大部分的癌症病人不是已轉移,就是再復發。目前醫界雖然努力於改善手術技術,開發新的放射治療機器,以及研發新的藥物,但是目前這些對癌症之治癒幫助仍然有限。輔成醫學(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 Medicine)是一新進崛起之醫學,又稱為輔佐及替代醫學。與正統醫學合併治療,又稱為整體或統合(Integrated)醫學。以前輔成醫學(CAM)是屬於不同國家民族所沿襲之傳統醫學、或各種民俗療法,他們經過非常長時間之臨床經驗累積,可說是有實驗理論根據及臨床驗證,但仍缺乏大規模之臨床試驗肯定。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 - 柯萬盛醫師表示,在民間它已被應用在許多慢性病,作為輔佐或替代醫療之角色,尤其是癌症治療、慢性疼痛治療及調整免疫力等。美國自西元1992年開始注重CAM之研究,希望透過科學化之整理印證,選取有實證醫學根據的,來彌補正統療法之不足。於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機構(NIH)成立了Offic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於西元1997年更進一步擴大成立National Center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在當年用在CAM研究花費達212億美元,比其再正統療法上花200億還多。希望藉由此機構之正式成立,能有系統的研究開發CAM,將臨床使用之CAM納入正軌。台灣目前之死亡率,以癌症居首位。其死亡率從當年每10萬人口的80人,增加到今天的200人以上,其長期存活率只有25%,比歐美國家之50%來得甚低,如何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癌症治癒率,實在是醫界應該努力之責任。柯萬盛醫師指出,目前提高癌症治癒率之方向,包括早期診斷及治療;引進最先進之癌症治療方法;結合有實證根據之CAM;積極開發分子靶點新藥;開抗腫瘤血管新生藥物;開發及使用可增加抗癌免疫之中草藥等…。目前CAM療法之藥物及保健品,其機轉可能包括以下幾種:(1)誘導癌細胞分化;(2)促進癌細胞凋亡;(3)抑制血管新生;(4)抑制癌症轉移;(5)抑制癌細胞分裂信號傳遞;(6)調控細胞週期分裂;(7)增加放射治療之敏感性;(8)減低化學治療之抗藥性等。目前市面上的生物科技有關癌症的產品很多,病患如何作選擇是很重要的,應該選擇有實證根據之CAM,即臨床應用是否有用,還有其副作用及毒性也是要考慮的因素。柯萬盛醫師說,癌症統合療法可以應用在四類癌症病人:第一類:針對正在治療中之癌症患者,提供CAM來增加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效果,減低治療之副作用及抗藥性的發生。第二類:針對已完成治療之病患,提供治療後的長期追蹤,並依不同之病情提供多分子靶點作用之癌症統合療法及保健品,來延緩再發及延長存活率。第三類:針對經歷各種治療皆無效之癌症病患,在沒有更進一步可用的治療方式之情況下,提供具有分子靶點的CAM治療,來改善生活品質,延緩病情進展,甚至讓腫瘤穩定及縮小。第四類:針對末期癌症患者,提供人道上支持性的統合治療,改善其生活品質。

經濟不景氣,近4成癌友陷「工作」與「治療」兩難

經濟不景氣,近4成癌友陷「工作」與「治療」兩難#癌症治療

癌症是國人健康頭號殺手,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約有30萬名癌症人口 ,當中大腸直腸癌每年罹癌人數更急遽攀升,然而根據台中榮民總醫院針對大腸直腸癌病友進行的調查發現,癌友雖普遍認為治療比賺錢更重要,但有近6成癌友罹癌後仍繼續工作賺錢養家,估計台灣至少有10萬人病友拖著病體為生活打拼,如何降低治療對生活的影響,同時兼顧治療與工作?醫師表示可考慮選擇新一代口服化療藥,治療效果較佳,同時副作用低、更為經濟便利!■ 面臨經濟壓力,陷「工作」與「治療」兩難調查發現,6成癌友明顯感受到經濟壓力!2成7表示必須扛起家中經濟重擔因此繼續工作。雖然高達9成5的癌友仍認為「治療」比「賺錢」重要,但迫於現實狀況,罹癌後卻仍有近6成的癌友繼續工作!目前社會上失業率逐漸攀升,除了一般健康的人擔心丟工作,3成7癌友也擔心罹癌讓自己工作遭解雇!然而仍有3成癌友因為「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治療副作用影響」、「必須住院治療」等因素,在罹癌後不得不放棄工作,使得經濟狀況雪上加霜。而罹癌更讓生活品質大受影響,8成4癌友認為「治療過程讓身心煎熬」,而5成癌友認為是「副作用影響」使然。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醫師表示:「目前有許多癌友年紀在中年左右,多半仍是家中主要的經濟支柱,因此他們除了期望治療效果好之外,也希望副作用低、同時也更經濟便利,讓自己還可以繼續工作。」■口服化療藥不需住院,副作用更低,不影響生活及工作!王輝明醫師表示:「過去的傳統住院針劑化療5-FU,需要注射至少48小時時間,副作用反應大,目前在用藥趨勢上,通常都會透過口服化療藥的方式,並搭配門診針劑注射,不用住院,將治療對於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並提供較好的效果。」根據2009年於美國腫瘤醫學會(ASCO)發表的研究,使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capecitabine合併療法,其整體存活期表現與傳統合併化療方式相當,治療成效好,而在副作用部分也較低,尤其大幅度降低30%以上白血球低下的狀況 ,減低感染風險。另外,使用口服化療藥不用裝人工血管,不會有感染、血栓風險。其他capecitabine研究也指出,病友就醫次數可減少三分之一,同時可節省約20萬的醫療支出 。■「康爸」七年前早知罹癌,卻因需要扛家計而未治療中年工程師「康爸」去年被確診為第三期大腸直腸癌,但其實早在七年前的檢查,他就知道自己癌症指數偏高,可能罹患大腸直腸癌,不過當時兒子還在念書,因此選擇繼續賺錢養家,拖了六年才因為持續血便而積極檢查就醫。確認罹癌後他被迫提早退休,退休金老本全都投入醫療費用,甚至連孫子的教育經費也變成醫療基金!幸虧去年手術後,服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治療,復原良好也漸漸找回健康,擺脫經濟重擔。他認為當前經濟不穩定,有工作的話生活比較有保障,康爸說:「治療時狀況不錯,對生活影響不大,我覺得自己太早退休了!」而目前康爸也開始幫忙家族中的事業,多少補貼家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capecitabine治療範圍廣,目前健保已經給付於轉移性乳癌、第三、四期大腸直腸癌、以及晚期胃癌等。患者僅需每天早晚服用一次,再搭配每二到三週回診一次2小時的靜脈注射即可,對於現代需要兼顧工作與治療的癌友們來說,是一項新選擇。

北市十大死因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首度進榜

北市十大死因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首度進榜#癌症治療

97年臺北市民死因分類配合衛生署改採WHO第十版,惡性腫瘤蟬連36年榜首,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首度進榜,位居第8名,自殺後退為11名。十大癌症死因肺癌16年連居首位,口腔癌擠入第9名。97年臺北市民死亡人數1萬5,119人,首度突破1萬5千人,平均每34分46秒就有一人死亡;粗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575.7人,較96年增加25.1人、4.6%;如依WHO編布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計算,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366.2人,較96年增加2.7人、0.74%,較全國標準化死亡率484.3人低24.4%,在全國25縣市中,僅高於金門縣、連江縣,為死亡率第三低的縣市;死亡者平均年齡為72.6歲,較全國高3.3歲。97年採用WHO第十版死因分類,十大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2.心臟疾病3.腦血管疾病4. 肺炎5. 糖尿病 6. 敗血症7.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8.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9. 意外事故10. 高血壓性疾病;與96年比較,包含慢性肺阻塞、氣喘、支氣管炎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首度進榜,位居第8名,敗血症前進4位為第6名,自殺後退為11名,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退為第12名。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占臺北市總死亡人數的7成6,其中惡性腫瘤與心臟疾病2者即占4成3。依性別觀察,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皆占男女十大死因第1至第3名,男性十大死因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首度進入為第6名,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退為第12名,其餘死因與96年同,惟順位上略有變動;女性十大死因高血壓性疾病進位為第8名、骨骼肌肉系統及結締組織之疾病首度進入為第9名,意外事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分別退為第11名、12名,其餘死因與96年同,惟順位上亦略有變動。依年齡層觀察, 15-24歲青年主要死因前3項分別為意外事故占31.1%、惡性腫瘤占15.1%及自殺占13.2%;奪去壯年25-44歲生命之主要死因前3項分別為惡性腫瘤占28.6%、自殺占18.0%及心臟疾病占11.0%;45-64歲中年前3項主要死因則為惡性腫瘤占45.1%、心臟疾病占11.7%及腦血管疾病占6.1%; 65歲以上老年主要死因仍以惡性腫瘤占26.1%居首,依序為心臟疾病占14.1%及腦血管疾病占8.9%。依近10年資料觀察,臺北市民標準化死亡率大致呈漸減趨勢,但臺北市民死亡人數與粗死亡率則逐年增加,主要與臺北市人口結構日趨老化有關。88年臺北市64歲以下人口239萬人,逐年遞減至97年230萬人,減幅為3.9%,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由88年25萬人,增至97年32萬人,增幅高達29.6%;相對的88年64歲以下死亡人數為3,799人,至97年時略增為3,915人,增幅為3.1%,而65歲以上死亡人數,則由88年8,625人,增至97年1萬1,204人,增幅高達29.9%,顯示老年人口的增加為臺北市民死亡人數成長之主因。97年臺北市民癌症死亡人數共4,467人,平均每1小時58分鐘有1位市民因癌症死亡,死亡者平均年齡為69歲,較全國高2歲。粗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70.1人,標準化後為112.9人,較全國標準化死亡率133.7人低15.6%。十大癌症死因依序為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胃癌、攝護腺癌、胰臟癌、子宮頸癌、口腔癌、非何杰金淋巴癌;與96年比較,前6名死因順序相同,胰臟癌前進2名,非何杰金淋巴癌後退3名,口腔癌擠入第9名,膽囊癌退出十大癌症死因。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白血病擠進第十順位,其餘死因與96年同,惟順位上略有變動;女性癌症死因白血病亦擠進第十順位,其餘死因亦與96年同,順位上略有變動。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降低市民死亡率,辦理了多種疾病篩檢與服務,對於惡性腫瘤推出口腔癌、乳癌等5項好發癌症篩檢;為預防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與高血壓疾病等,則有三高篩檢;希望藉由前述之服務,能讓市民及早發現治療。在自殺防治方面,臺北市政府更於今年 4 月 15 日正式成立府級的「臺北市自殺防治中心」,結合衛生局、社會局、勞工局等 12 個局處,提供包括社區心理衛生及醫療資源、福利救助、職業訓練、就業諮商等各項服務,期望透過學術上的研究和實務上的執行,幫助民眾度過生命低潮。

每年定期做篩檢 無癌生活GO健康

每年定期做篩檢 無癌生活GO健康#癌症治療

癌症號稱21世紀人類的頭號殺手!自民國62年起,即一直排行臺北市市民10大死因首位,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6年生命統計,10大癌症死因分別為1.肺癌(每10萬人死亡率24.65、較上年增4.01﹪)、2.肝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18.14、較上年-8.14﹪)、3.結腸直腸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14.02、較上年增-0.08﹪)、4.女性乳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10.59、較上年-6.85﹪)、5.胃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8.11、較上年-11.38﹪)。6.攝護腺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5.89、較上年增3.35﹪)、7.非何杰金淋巴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5.68、較上年增18.82﹪)8.子宮頸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4.6、較上年7.99﹪) 9.胰臟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4.54、較上年-4.35﹪)、10.膽囊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3.84較上年增26.32﹪)。罹患癌症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平均每4人死亡就有1人死於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降低疾病的發生。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您!『每年定期做篩檢-癌症遠離我』‧有性生活之女性朋友,請每年定期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18歲以上之市民請每年接受1次口腔黏膜檢查。‧40歲以上之市民請每年接受1次肝癌抽血檢查。‧50-69歲婦女請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檢查。‧50-69歲市民請每2年接受1次大腸直腸癌糞便潛血檢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升市民對癌症防治之認知及定期接受篩檢,特別再版「無癌生活健康GO電子書」,內容包括介紹癌症之認識及預防、癌症相關資源以及癌症海報與遊戲等資訊,內容豐富詳盡,可至臺北市政府外網(http://www.health.gov.tw/)閱覽或洽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衛生所)索取電子書光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