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炎

亂擠臉上痘痘不只會留疤!醫警:痘痘長在「這區域」擠壓恐腦膜炎

亂擠臉上痘痘不只會留疤!醫警:痘痘長在「這區域」擠壓恐腦膜炎#腦膜炎

近日天氣悶熱容易臉部出油,進而導致臉上大爆痘,此時一般人都會用手去「擠痘痘」。皮膚科醫師表示,若嚴重發炎的痘痘長在臉部「黃金三角區」附近,過度擠壓可能會造成血管受損;建議民眾,無論痘痘是否有發炎,都不要用手或器具擠出,因為擠壓產生的傷口都有細菌感染的潛在風險,也會增加痘疤的生成。

疫情趨緩?小心社區「還有這種流行病」恐致4成死亡率

疫情趨緩?小心社區「還有這種流行病」恐致4成死亡率#腦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筱庭/採訪報導)新冠疫情趨緩,潛在流行性感染病仍不容小覷。醫師警告,每年入冬正是「流行性腦脊隨膜炎」好發之時,症狀多為重症,約有2成患者會直接進展為嚴重腦膜炎敗血症,死亡率高達4成,且每年都有本土確診案例,恐潛藏著社區感染風險。延伸閱讀:冬天為腦脊髓膜炎流行期 上週新增3例每年11至隔年4月為好發季節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馬偕兒童醫院醫師邱南昌指出,流行性腦脊隨膜炎是一種流行性傳染病,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以高帶菌、高重症、高死亡率出名。每年11月至隔年4月為好發季節,流行時每10位就有1位是無症狀感染者,透過鼻咽喉分泌物、飛沫傳染播散。全球每年約有250萬人遭受此病症危害,其中有23萬人死亡、50萬人因疾病後遺症造成生活失能。邱南昌警告,若缺乏立即診斷與治療,每2名患者中可能會有1名進展至死亡,即使立即診斷和治療,每10名患者中仍會有1名死亡。「一不小心感染,可說是生死一瞬間。」邱南昌解釋,該病症早期症狀與感冒相類似,但病程進展快速,在嚴重惡化下,會於24小時內從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轉而出現頸部僵硬、出血性紅疹等,最後導致敗血症、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有少數甚至會出現精神錯亂現象。延伸閱讀:24小時內死亡率5成!留意腦脊髓膜炎4大症狀「專攻嬰幼兒」近3成感染者都是4歲以下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表示,與現階段流行的新冠肺炎不同的是,新冠肺炎是年紀越大、重症機率越高,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卻是「專攻嬰幼兒」,將近3成感染者都是4歲以下嬰幼兒,且多伴隨嚴重併發症,包含腦性麻痺、智力損傷、腎衰竭、抽蓄癲癇、引發截肢等。所幸,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已有疫苗可事先預防,國內現有4價疫苗對A、C、Y和W型等4型腦脊髓膜炎有效,但對於歐美、台灣最大宗的B型腦脊髓膜炎效果有限,「B型疫苗研發難度高,但經過國內實驗、食藥署查廠審核之下,預計明年1月,台灣將有B型疫苗可供上市施打。」邱南昌也呼籲,新冠疫情趨緩後,最擔心其它病毒的反撲,目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4價疫苗僅能在旅遊門診施打,期盼未來台灣在疫苗預算充足下,能列入嬰幼兒常規疫苗接種。5大高風險族群應接種疫苗紀鑫提醒,若嬰幼兒出現發燒、嘔吐、躁動不安、活動力差等症狀,成人出現劇烈頭痛、高燒不退、噁心嘔吐、神智不清,都須要盡快就醫觀察。若是5大高風險族群,如: 居住或即將前往高盛行地區者 先天無脾或脾臟切除者 HIV 感染者 補體缺損或免疫缺損者應同時接種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與腦膜炎雙球菌4價接合型疫苗,同時維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避免長時間處於密閉空間或接觸呼吸症狀患者,提升自我保護力。邱南昌理事長呼籲,台灣每年約有10多名病發案例,感染後早期症狀跟流感、感冒相似不易察覺,在11月入冬到隔年4月期間要特別小心。(圖/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提供)看更多關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預防建議

慢性腎臟患透析後 需攝取足夠蛋白質

慢性腎臟患透析後 需攝取足夠蛋白質#腦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多數慢性腎臟病患者比起一般人,免疫力較差和容易腎骨病變,開始透析治療後,需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維持免疫力和強健筋骨,如未保持良好健康狀態,容易引發「社區型肺炎」,感染增加醫療成本照護,或因腎骨病變引發骨質疏鬆和肌少症及心血管疾病,若能有效的醫療分級照護,分層協助民眾找到適當醫師,才能提升醫療品質。   慢性腎臟病患免疫力比一般人差 肺炎鏈球菌平時潛伏在鼻咽腔中,可因飛沫、接觸傳染而導致,一旦免疫力低下或出現感冒不適時,就可能自呼吸道或血液入侵體內,造成肺炎、鼻竇炎等,嚴重則導致腦膜炎、敗血症,甚至死亡。在疾病預防感染上,除了減少進出公共場所外,必需戴口罩及加強洗手、注重均衡飲食,或更可尋求專業醫師評估施打肺炎鏈菌疫苗。 臺中榮總腎臟科專科醫師表示,腎性骨病變是因體內礦物質和骨骼代謝異常,引起血液中鈣、磷、維他命D、副甲狀腺素等異常,會增加血管鈣化及骨折危險性,故腎友應有足量的透析治療,每個月定期抽血追蹤礦物質及副甲狀腺等濃度。 慢性腎臟病患 易有胺基酸及蛋白質流失狀況 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在未進入透析治療前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避免體內影響腎功能的含氮廢棄物累積,開始透析後易有胺基酸及蛋白質流失的情形,故在營養攝取上需更為注意,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1-1.6公克的蛋白質量。 現國內醫療院所分為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共4級,民眾應視自己病情嚴重程度,選擇適合的醫療層別,讓資源能更有效運用。藉由各層級分工合作的照護方式,讓民眾接受雙向分流及轉診制度,以獲得妥善的治療,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花費與壟長就醫時間。

記性變差誤失智?其實只是假性失智症

記性變差誤失智?其實只是假性失智症#腦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失智症的成因,除了6成是阿茲海默症外,還有血管型失智症,例如:中風、頭部外傷顱內出血,腦部缺氧等,與及其他可治療性失智症,如腦瘤、正常腦壓水腦症、維他命B12過低、甲狀腺功能異常、腦部感染、腦膜炎、嚴重憂鬱症,甚至是第三期神經性梅毒,都會造成失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鄭勝允主治醫師指出,自覺專注力或是記憶力退化的患者,只有少數人真的落入了失智症的範疇,而其他大多數患者其實是「假性失智症」(Pseudo-dementia)。假性失智症是什麼?假性失智症跟失智症都會有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例如記性變差、無法專心、反應遲鈍、無法完成過去可以勝任的事情。但失智症的致病機轉是大腦細胞的萎縮或壞死,乃是不可逆的變化,而假性失智症在改善了背後的成因之後,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是可以被逆轉、康復的。可能是假性失智的七大特徵一、情緒憂鬱低落二、訊息太多,大腦難負荷三、合併特殊病史四、使用特定藥,副作用五、壓力大,多工分心六、睡眠品質不佳七、更年期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假性失智症?鄭勝允醫師表示,絕大部分的假性失智症都是憂鬱或焦慮情緒所引發的。我們煩心、緊張或遇到壓力時,大腦會需要分出一些腦力去試著克服這些情緒,自然而然無法處理需要腦筋全速運轉的事情,患者常常將這類的情況形容為「腦霧」,意即思考沒有以前那樣清晰,彷彿在十里霧中迷失了方向。因此患者往往抱怨的主題是無法像以前一樣漂亮地完成工作,但對於一些簡單的事情,例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這些患者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假性失智症要怎麼治療?鄭勝允醫師認為,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要告訴自己這個病一定會好,專注力與記憶力一定能獲得改善。再來可以尋求精神科(身心科)的協助,了解自己目前的情緒狀態,透過藥物以及非藥物(心理治療、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的幫助解放自己的腦力,改善專注力與記憶力,還給自己一個清晰明亮的大腦。

急性中耳炎應重視 嚴重恐導致腦膜炎

急性中耳炎應重視 嚴重恐導致腦膜炎#腦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天氣忽冷忽熱,除了要小心流感之外,耳鼻喉科醫師也提醒,感冒常會併發中耳炎。中耳是個約碗豆大小、充滿空氣的空腔,由一層薄薄的鼓膜與外耳道隔開。當中耳部位受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發炎即為中耳炎。中耳炎會有耳腔發炎感染現象,急性中耳炎若沒有急時處理就會進展為慢性中耳炎,嚴重可能會導致顏面神經麻痺、產生腦膜炎。3歲以下幼童 耳咽管發育尚未成熟 易發生中耳炎常吃奶嘴的幼童、常待在托兒所、常吸二手菸、患有鼻竇炎或耳朵感染的孩童,都是罹患中耳炎的高危險族群。兒童的耳咽管發育尚未成熟,感冒時鼻子、喉嚨黏膜中的病菌,容易進入中耳腔導致發炎。中耳炎最顯著的症狀是耳朵疼痛、耳脹、聽力損失、發燒不退以及耳朵有壓力和閉塞的感覺、耳膜紅腫和中耳積膿,膿液無法由腫脹關閉的歐氏管排出而存留在中耳腔,有時積膿過多會造成耳膜破裂流出膿液。若中耳的急性感染消退,積液仍無法由腫脹的歐氏管排出,便形成「積液性中耳炎」,雖然沒有耳痛的症狀,但會慢性化持續幾週甚至幾年,在這期間很容易再復發急性感染。在持續性膿瘍而有併發症產生時,就需外科使用內視鏡治療,施行乳突鑿開術,以有效改善膿瘍蓄積的情形,膿瘍及感染緩解後,部分耳膜若無法自行修復,則應考慮進行手術修補耳膜,當耳膜長好後可隔絕外耳道表皮的細菌,避免感染源經由穿孔進入中耳腔導致發炎。中耳炎置之不理 恐危及性命慢性中耳炎多有耳膜破裂伴隨聽力減退、耳朵流膿、耳鳴、頭痛等症狀,若不治療恐誘發腦膜炎、腦膿瘍、敗血症及顏面神經麻痺。較小的兒童不會說耳朵痛,可能只會用手拉扯或摩擦有問題的耳朵。雖然中耳炎大多發生在幼童身上,但成人也可能因感冒擤鼻涕太大力、搭飛機、不當清潔耳垢、吸二手菸、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等,造成急性中耳炎。許多成人聽損是因小時候忽略中耳炎,使中耳的聽小骨受損所致。曾患中耳炎的兒童,復發機率很高,應更重視感冒預防。中耳炎如給予迅速且有效的治療,大部分的病童是可以完全痊癒,並且回復正常的聽力。因此儘早注意到中耳炎的症狀並給予醫療上的照顧是非常重要的。

蟲蟲危機!生食福壽螺恐腦膜炎

蟲蟲危機!生食福壽螺恐腦膜炎#腦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疾病管制署公布,5名泰國籍勞工確診感染廣東住血線蟲,皆食用未煮熟甚至生食的福壽螺。目前仍住院治療中,已提供藥物治療。疾管署呼籲,勿生食生飲,洗淨蔬果及雙手,螺類食物應煮熟。生食、未煮熟福壽螺 感染廣東住血線蟲疾管署表示,9名泰國籍勞工採集工廠附近福壽螺做為食材,由於福壽螺未煮熟甚至生食,其中6名出現發燒、頭痛及僵硬等嚴重症狀,分別在3月4日及3月5日就醫後,發現生食福壽螺。醫師懷疑感染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並通報,其中5位確診感染廣東住血線蟲,6名個案皆住院服藥治療中。廣東住血線蟲感染人類的主要途徑,是經由食用未煮熟受汙染或寄生的福壽螺、蝸牛或蛞蝓、受到幼蟲污染的水或生菜(沾染受感染螺類的黏液)等導致。急性劇烈疼痛的腦膜炎最常見廣東住血線蟲常侵入腦部、脊髓等神經組織,造成各種神經症狀。患者多半出現腦膜炎,急性劇烈頭痛最常見,也可能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等症狀。如果侵犯眼球,會造成視力受損。疾管署提醒,勿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螺類或蝸牛,處理時應戴手套並洗淨雙手(砧板亦需清洗),生食蔬菜水果前務必澈底清洗乾淨,降低感染風險。相關資訊請參閱該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費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生食恐染李斯特菌!嚴重引發腦膜炎

生食恐染李斯特菌!嚴重引發腦膜炎#腦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國內李斯特菌感染病例主要為65歲以上者,其次為年齡介於45到64歲族群,亦有少數為母子垂直感染情形。年長者、免疫力低下者、孕婦及新生兒等是李斯特菌症易感染族群,可能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等嚴重疾病,甚至死亡,致死率可達2至3成。孕婦感染後可能會導致流產、死胎、早產,也可能透過胎盤或產道傳染給新生兒,造成新生兒侵襲性感染,引發新生兒敗血症或腦膜炎。李斯特菌是人畜共通病原 可能汙染蔬菜、肉類李斯特菌常存在於泥土、污水、蔬菜、市售肉品、乳製品,此菌亦可存在無症狀的人類、哺乳類動物及鳥類的腸道及糞便,是普遍存於周遭環境的人畜共通病原。國外案例調查報告曾發現,食用遭污染的生菜、哈密瓜、未經殺菌的乳品製造的軟乳酪、未經充分加熱的熱狗、火腿等即食肉品,而引起的李斯特菌症病例。衛生福利部自107年1月1日起正式新增「李斯特菌症」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凡發現符合其病例定義者,醫師或醫事人員須於72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衛生單位將會對於病例進行感染源調查,提供疾病預防指導等防治措施。有助及時掌握疫情與感染來源及相關風險因子,阻斷疫情傳播,降低國人感染風險。日常生活避免生食 料理後應洗淨雙手疾管署提醒,李斯特菌症主要係經由食用遭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目前無疫苗可預防,致病菌於冷藏室的4℃條件下可持續生長繁殖,需加熱至72°C以上才可殺死。日常生活應避免生食,牛肉、豬肉、禽肉或魚肉等肉類,蔬菜徹底煮熟再食用。處理生熟食應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處理生食後須徹底洗淨雙手及器具,避免食用未經殺菌的生乳及其乳製品,分切瓜果後儘早食用,避免食用冷藏超過保存期限食物等。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