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全台最大健康派對-台灣醫療科技展即將開跑!

全台最大健康派對-台灣醫療科技展即將開跑!#醫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佈署全家精準健康 現在就開始! 由全台30指標醫院和台灣頂尖科技業者一年一度用心籌備,打造台灣醫療科技展-全台最大健康派對!12/02-12/05南港展覽館1館由醫護專家給你最正確的健康觀念、運用科技幫忙揪出健康風險,還有各項專科診療操作現場體驗。見識台灣醫院醫療技術超厲害!先進醫療科技超好玩!還有最動感宅健人大賽 pk奧運八大關卡與明星教練一起動滋動起來! 搜尋「全台最大健康派對」,線上索票即可入場!全台最大健康派對1202-1205天天有精彩名醫講座【醫師聊健康】,展期由全台義大杜元坤院長、慈濟林欣榮院長、關渡醫院陳亮恭院長、童醫院研發創新中心歐宴泉副院長、長庚李威震副院長、顏宗海醫師、雙和醫院李崗遠副院長等超過百位專科醫師現場跟大家聊健康,從守護心血管、營養好給力、癌症新療法、骨骼好勇健、肺部愛保養、男人愛健康、女人小秘密各種主題,細心分享最新治療技術,親自解答各種健康話題!全台最大健康派對現場1樓及四樓必玩兩大體驗活動:【健康大檢測】共有超過25項健康大檢測,讓大家體驗當代科技如何精準、快速揪出健康風險,例如抹抹口腔,透過基因測「血栓」風險?(中醫大附醫)、科技了解血管年齡(軍醫局)、以及腦力評估(關渡醫院)、眼睛(恩主公醫院)、骨骼(佳世達)、耳穴(慈濟)等各種健康大檢測,一站認識現代科技如何精準評估健康風險。想試試自己的醫師潛力?立即參加【醫師力大挑戰】試試身手!由亞洲微創手術中心秀傳醫院現場教學,挑戰3D內視鏡微創手術挑戰賽!還可以全家一起試試,如何在寬度不到5mm的血管內放導管?(奇美醫院)、挑戰內視鏡找腸胃出血點,止血(成大醫院)、牙醫師是如何口掃機來取牙模?(德威醫院),AI可以幫忙精準找出腫瘤位置(瓦里安)?!各種專科入門技,啟發孩子醫療領域興趣與潛力! 線上索票即可入場! 

數位醫療商機大 政策與跨領域成關鍵

數位醫療商機大 政策與跨領域成關鍵#醫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醫療實力舉世聞名,更在2020嚴峻疫情中超前部署,讓醫療水平享譽國際。近年醫療產業致力發展關鍵新科技,走向精準醫療、精準大健康新方向,彰化基督教醫院協同總院長郭守仁表示,需要更多ICT資通訊科技與醫療作跨領域結合,才能以更聰明、有效率的方式解決醫療相關問題。SNQ國家品質標章評審委員錢宗良也指出,愈受重視的新興醫療科技產品可以透過參與認證提高競爭力和使用者信賴感。疫情加速醫療數位新型態產業實現 政策導向和跨域整合是關鍵2020疫情肆虐全球,除了對全球經濟帶來重大衝擊外,也讓全球醫療體系在檢疫、治療與照護上都面臨嚴峻的挑戰,在抗疫過程中,看見數位科技成為打破空間距離的重要角色。遠端化、虛擬化、零接觸或少接觸的新醫療數位服務型態,隨著疫情蔓延加速實現,也增加民眾對於需要跨域整合的數位醫療服務普及化的期待。在新產業的萌芽發展階段,政府的「政策」和「鼓勵」極為關鍵,例如預計今年要將「數位醫療」納入生技條例,將會吸引更多關鍵新科技加入生醫產業,有助於激發產業能量、促進產業升級,對科技業和生醫業都是一大利多。而可以協助落實政府美意的做法包括具輔導和審核功能的「SNQ國家品質標章」機制,可以讓好的醫療服務和技術看見彼此、加速跨域整合,引領產業不斷前進。關鍵新科技加入 提升醫療效能、激化創新醫療在推動醫護品質與產業升級的SNQ國家品質標章機制擔任評審、同時也是生策會共同執行長錢宗良指出,生技醫療科技產品的研發耗時而且辛苦,也不見得能在短時間獲得報酬,但因為有益於社會大眾健康福祉,許多業者就仍然堅持著做對的事,SNQ要鼓勵的便是這樣的精神和努力後的成果。在SNQ品質標章的平台中,20年來已發掘許多台灣頂尖醫療團隊和技術強項,而要跨入生醫產業的新科技可透過這個平台申請認證、與醫療接軌,再經過臨床上的驗證,打造有效、有競爭力的數位醫療或醫療週邊科技產品。獲認證科技產品與醫院強強聯手的實例,在SNQ平台逐年增多,例如近日英華達的「全家寶」生理量測系統導入嘉基、竹山秀傳醫院、旗津醫院和為恭醫院等,以遠距居家醫療、智慧照護等方式降低疫情對醫療照護造成的影響,同時還能提升醫療效能和偏鄉民眾健康福祉,創造醫院、企業、民眾三贏的局面。透過SNQ優選機制 接軌醫療和國際SNQ是國家品質標章,其進階獎項–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有台灣生醫界奧斯卡之稱,20多年來已為台灣3千項以上的產品及服務進行選拔及推薦;每年台灣各大醫學中心和9成的區域醫院團隊都會主動申請認證,SNQ儼然成為醫療護理團隊檢視自我實力、與國際頂尖醫院做比較及追求卓越成長的場域,同時也成為生醫產品接軌醫療、生醫產業前進國際的助力。

我的醫療我作主 才能作自己生命主人

我的醫療我作主 才能作自己生命主人#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去年1月6日起開始實施,迄今已滿週年。但台東馬偕醫院自開辦「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以來,僅完成簽署29件預立醫療決定,與其他縣市比起來,簽署人數偏低。為讓更多台東民眾認識此一關係自己的醫療權益,於今天早上在一樓大廳辦理「我的醫療,我作主」病主法週年宣導活動,吸引大批民眾駐足及參與。放腫瘤科呂國維醫師於會中表示:當自己還清醒時,要及早掌握善終的權利;一旦面臨生命的盡頭,通常自己已神智不清或無法表達,此時親人決定的無效醫療,讓自己無尊嚴的離開,將是一件遺憾的事!病人自主權利法適用於五款臨床條件放射腫瘤科呂國維醫師於會中宣導,《病人自主權利法》是台灣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醫療法規,也是全亞洲第一部完整地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適用對象不再僅限於末期病人,而是擴大為五款臨床條件,當病人符合:1.末期病人。2.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3.永久植物人狀態。4.極重度失智。5.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等臨床條件時。即可依病人事先表達的自主意願,決定自己的醫療照護方式,讓民眾來預先決定自己的醫療照護。「預立醫療決定」有三個重點:1.書面,一定要寫下來,不可以只透過口說。2.指明特定臨床條件,所以相關的臨床條件必須事先決定,例如末期病人、極重度失智。3.希望接受或拒絕的治療:不一定只有拒絕才要寫「預立醫療決定」,希望接受哪些治療也可以寫。也就是說,希望藉由事先擬定的「預立醫療決定」,達到保障病人自主權與善終權的目的。那麼,誰可以寫?每個人都可以寫嗎?誰可以寫「預立醫療決定」?根據《病人自主權利法》第八條第一項:具完全行為能力之人,得為預立醫療決定,並得隨時以書面撤回或變更之。那,什麼叫做完全行為能力之人呢?我國民法以人的年齡為基礎,將行為能力分為三種,並就其所為的法律行為賦予不同的效力:1.完全行為能力。2.限制行為能力。3.無行為能力。而完全行為能力人又分兩類:1.滿二十歲的成年人。2.未成年人已合法結婚者。所以,只要是年滿二十歲,或是未成年但已合法結婚者,就可以依據《病人自主權利法》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生命的列車 你希望在哪一站下車?如果有一天,你的生命品質變得很差,臥床、失智、重度昏迷、植物人……無法自理生活,無法和家人溝通的時候,手上的煤炭,還要繼續加嗎?又或者,剛好火車到站了,就自在地下車呢?面對自己的疾病、面對生病的家人,我們要如何勇敢地、有智慧地做選擇,如何做出抉擇以達到『謝天、謝地、謝人』善終心願。從立法宗旨來看,除了保障病人醫療自主、善終權益,也旨在促進醫病關係和諧,可以說是超越個人性的保障,進而擴及家庭、社會性的權益。

新北啟用雲端數據 讓醫療照護零時差

新北啟用雲端數據 讓醫療照護零時差#醫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所是守護偏鄉民眾健康的第一線。但遇上急診或有其他專科醫師的需求,就得忍受舟勞頓到大醫院,往往延宕最佳醫療時機。新北市長侯友宜17日宣布,即日在貢寮及烏來衛生所同步成立遠距醫療照護示範據點,並指示衛生局長陳潤秋,明、後年各2家,陸續在雙溪、平溪、石碇及坪林衛生所開辦。透過雲端大數據及攜帶式智能科技醫療設備,並以遠距會診的方式,陸續填補相關專科醫師的需求,守護偏鄉民眾、提升醫療品質。無人機送藥 盼解決偏鄉醫療照護困境17日記者會同時呈現衛生局與臺北醫學大學合作的創新計畫,以偏鄉衛生所示範無人機送藥,期解決偏鄉地區高齡社會醫療照護的困境,拉近城鄉資源差距。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捐贈1輛「福祉車」、佳紡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亦捐贈1輛「醫事人員巡迴診療車」予貢寮區衛生所,協助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以及接送長者或身心障礙者醫療、復健服務。侯友宜強調,偏鄉照顧絕對不能少。衛生所常是偏鄉地區唯一的醫療據點,但無法滿足社區民眾全科別的醫療服務需求。尤其居民多為長者,而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85%患有1種以上的慢性病,常見長者疾病控制不佳甚至惡化。尤其碰上急診,地廣人稀再加上交通不便,更容易延宕黃金治療時機。雲端大數據及智能科技 加入醫療協助救援新北市就是以民眾熟悉的衛生所,導入雲端大數據及智能科技設備,同時鏈結大型醫院為後端支援,一般民眾前往衛生所看病,經醫師評估就可安排合作醫院專科醫師即時連線會診。即使在救護車的急診路上,後端醫院也可同步看到病人各項生理數據,據以事先判讀並準備所需的緊急醫療資源。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明,衛福部於107年發布「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後,新北市規劃的遠距醫療照護除了遠距智能急診、遠距視訊會診外,另有慢性病個案管理及到宅醫療護理共4大面向。今年貢寮與汐止國泰、烏來與新店耕莘合作,後續將增加合作醫院的陣容。會診以不需觸診及衛生所自評的需求,以身心科及胸腔內科為優先,視成效再擴大至其他科別。透過雲端大數據系統,衛生局已整合慢性病民眾就醫紀錄、自主健康量測數據、個案訪視及醫療影像紀錄。另外市民還可以直接在家裡或社區據點量血壓、血糖,數據同步上傳雲端,到衛生所看病時,醫師就可以調出紀錄判讀,提供適切治療,優化慢性病個案管理。而第一線同仁藉由攜帶式可傳輸、輕量化的醫療裝備提供居家照護時,衛生所醫生亦可透過遠距醫療視訊,進行即時診視,照護品質零時差。

醫療補助計畫 助胸椎骨折患者睡好覺

醫療補助計畫 助胸椎骨折患者睡好覺#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4歲尤女士,一動就會痛,背部痛到不能躺,痛苦難當的前往醫院,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因骨質疏鬆引發胸椎第六節壓迫性骨折。由骨科部以經皮椎體成形術進行手術治療(灌骨水泥),總算解決心頭大患。不過由於健保的骨水泥顯像較不清楚,施作時會增加手術危險性,因此選用脊椎專用骨水泥。同時醫療團隊得知她經濟困難,隨即啟動慈善醫療專案補助並獲得全自費醫材的全額補助。尤女士術後恢復良好,終於能躺著睡覺。骨鬆患者大意不得!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部楊昌蓁主任表示,一般骨質疏鬆的病人沒有明顯的受傷,但會出現背痛的現象,而嚴重骨質疏鬆的病人,稍為咳嗽或動作大一點,就骨折了,甚至用力搬物品或稍微扭到就痛起來。這類骨折病人通常會有一些病史,例如:不小心跌坐在地。但是不見得每位病人都需要灌骨水泥或開刀,病況輕微者休息1個月左右會慢慢自癒,而身體一晃動就痛得很厲害的嚴重者,約要痛個2至3個月才會好轉,此時就會傾向灌骨水泥,早日緩解病人的疼痛。脊椎(低溫)骨水泥手術補助 為經濟弱勢族群的一大福音多年來走入社區往診的楊昌蓁接觸過許多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的家庭,家人為了照顧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病人,常無法外出工作,易使生活陷入困境,為此他思索假如醫療上能為病人解決問題,家人就不需要騰出時間照顧他,因此,提出「脊椎壓迫性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手術」自費醫材補助計畫。手術使用的醫材需自費,醫療團隊關懷時了解尤女士為經濟弱勢,便為她申請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專案慈善醫療類計畫,分別由醫療法人和大林慈濟醫院共同補助,擔心醫療費用的她頓時輕鬆而開懷。脊椎(低溫)骨水泥等手術,針對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中收入戶,有不同程度的補助,對經濟弱勢族群來說是一大福音。

草莓俱樂部團隊 專治難搞血管瘤

草莓俱樂部團隊 專治難搞血管瘤#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血管瘤暨血管畸形」在治療相當的困難及繁瑣,須仰賴跨團隊共同合作,含括科別包含整形外科、血管外科、小兒內外科、放射科、神經外科、眼科、病理科等。因此,整合多個科部成立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團隊,簡稱「血管異常治療團隊」,團隊醫師們依據不同型態的血管病變擬定口服或注射藥物使用、血管栓塞、雷射治療,腫瘤切除及重建等不同處置方式,來達到分階段及合宜的治療。因血管瘤與血管畸形的形態狀似草莓,治療團隊暱稱自己是「草莓俱樂部」的成員,專剋各種形態之血管變異或先天畸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整形外科黃柏誠醫師表示,血管病變(vascular anomalies)及其併發症至少影響全球5%人口,其致病機轉不明,治療方式眾多。主要分為血管瘤(Vascular Tumor)及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前者主要是血管內皮增生,而血管畸形則是血管不正常增生但血管內皮無過度增生,兩者是不一樣的疾病。清楚區分兩者才能有正確的治療方向及較良好的預後。嬰兒血管瘤 可能在不同部位造成併發症黃柏誠醫師說明,以常見的血管瘤為例,嬰兒血管瘤是嬰兒期最常見的良性軟組織腫瘤,也是最常見的「血管性胎記」,也有人稱作「草莓形血管瘤」,發生率約2%,男女比約1:4,小於2500公克之早產兒每減輕500公克增加40%發生率,80%在表皮上是鮮紅色,20%是在皮膚下呈藍色或沒變色。通常是單一型(80%)且出現在頭頸部占60%,與遺傳關係不明顯。大部份在出生後兩週發現腫瘤,前9個月生長快速是增殖期,9-12個月時生長趨緩並且萎縮,3.5歲後約有50%會消失,也可能退化形成一些遺跡包含皮膚毛細管擴張、皮膚鬆馳、疤痕、脂肪纖維化等。嬰兒血管瘤本身雖然是良性,但仍然可以在不同部位造成併發症,如眼睛附近可能會影響視力,鼻部可能影響軟骨發育,耳朵可能也會造成外觀變形,不可不慎。血管畸形的類型較為複雜 應找專業醫師團隊評估與治療相較於血管瘤,血管畸形的類型更為複雜,粗略分為微血管畸形、淋巴管畸形、原發性淋巴水腫、動靜脈畸形等,醫師會根據病史、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做出診斷,擬定治療處理的方式。右眼腫脹一年多的68歲蔡女士,造成眼皮下垂、兩眼不等高、眼壓上升,因此到眼科求診,經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及相關眼科檢查,切片後發現蔡女士右上眼眶有骨性血管瘤,此種疾病相當罕見。安排血管攝影檢查及術前手術模擬,並運用3D列印相關技術,以達到術中腫塊切除後能立即精準重建,整合性手術過程順利、恢復良好。血管病變的治療依據不同型態,處置方式不同,包含口服或注射藥物、血管栓塞治療、雷射治療、腫瘤切除及重建等。無論是那一類型的血管病變,可經由跨專科團隊共同討論最適治療方式。也需醫病間耐心合作,達到合宜的治療效果。

漸凍人照護中心 整合病患各項醫療需求

漸凍人照護中心 整合病患各項醫療需求#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漸凍人)是一群因為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全身肌肉逐漸無力及萎縮的疾病。英國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和貝比魯斯齊名的洋基棒球明星賈里格(Luo Gehrig)、靠著眨眼寫出多本著作的臺灣版「潛水鐘與蝴蝶」陳宏老師,都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患者。病人會從肢體或口咽部開始,逐漸出現手腳無力、步態不穩、口齒不清、吞嚥困難等症狀,而其感覺功能則不受影響。運動神經元疾病約10%為家族遺傳性,偶發性的運動神經元疾病其病因不明確,基因、環境、病毒、腫瘤、自體免疫都被懷疑有關聯。目前尚無有效藥物可以根治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人需要完整醫療照護運動神經元疾病的症狀由手腳或口咽部開始,逐漸影響全身肌肉,約3-5年會進展至橫膈肌和肋間肌,造成呼吸衰竭。病人因無法吞嚥,需由鼻孔置入鼻胃管,或以經皮內視鏡胃造口術置放胃管才能進食。疾病後期更有呼吸照護、各種感染症治療等種種醫療需求,但因全身癱瘓,使其就醫困難。住院期間整合病人的各項醫療需求漸凍人病患住院最常見的原因為(1)感染症:包含肺炎、泌尿道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等等;(2)呼吸照護:當病人有呼吸困難症狀時,評估是急性問題或疾病進展所引起,並由呼吸治療師進行呼吸功能評估、呼吸照護及衛教;(3)經皮內視鏡胃造口術:當病人開始有吞嚥困難問題時可考慮置放胃管。因病人平日就醫較為不便,住院期間也會整合病人的各項醫療需求,例如中耳積水、洗牙、慢性代謝性疾病等等,會診各專科醫師進行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