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炎

冬天泡湯 》》小心熱水,讓皮膚越泡越乾癢

冬天泡湯 》》小心熱水,讓皮膚越泡越乾癢#皮膚炎

天氣漸涼,你是不是想舒舒服服地泡一下湯,盡情地享受在冬天裏難得的温暖?但別忘了做好萬全準備,以避免泡湯後皮膚會癢、乾燥、脫皮、龜裂,或紅疹。其中在泡硫磺泉時要特別注意皮膚的保溼問題。臺安醫院皮膚科李建儀醫師表示,這是因為秋冬氣温變冷使得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表面沒有足夠的皮脂可防止水份蒸發;而熱水又會把皮膚表面的水脂膜洗掉,造成皮膚過度乾燥;再加上硫磺具有乾燥收斂、去角質的效果。以致於當皮膚表面的水脂膜不健全或不足的時候,皮膚就容易出現乾燥脫屑而刺激神經,產生搔癢的感覺。所以在四肢的伸側常見到不規則紅斑、紅色網狀的龜裂及抓痕,並且在搔抓後極易形成濕疹,就是所謂的冬季癢,又稱為冬季濕疹或乾燥性濕疹,是秋冬最常見的皮膚病,常好發於老年人或是中年人。李建儀醫師指出,有些患者誤以為冬季癢是因為皮膚不乾淨所引起,所以就拼命的用藥皂、消毒水或刷子搓洗,不但把皮膚表面的水脂膜洗掉,更刺激了角質基底層,使角質不正常增生,而皮膚變得更厚、更粗糙、脫屑更多,但對防禦乾燥的能力卻變得更低,反而使乾性皮膚雪上加霜,冬季癢症狀更形嚴重。有些人誤以為泡熱水時血液循環良好,全身舒暢,就不會癢。其實由於熱水會把皮膚表面的水脂膜洗掉,一遇到乾冷空氣,角質又變回又粗又硬的狀態,反而使癢感更加劇烈。所以應該保養與治療並重,要使乾燥的皮膚恢復溼潤,並避免併發濕疹。我們皮膚的油脂和水分,會隨著季節、溫度、年齡而有所改變。現代人長期處於冷暖氣等空調環境下,室內外溫溼度差異大,使得許多人出現皮脂分泌失調、水分喪失的現象,也因此乾性皮膚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而乾性皮膚患者在冬天都會面臨重大的考驗,如皮膚變得乾燥、敏感、發癢、及乾裂得很厲害。所以乾性皮膚患者在冬天沐浴次數不宜太多,以淋浴為佳;避免使用肥皂,改以中性沐浴乳、溫和的乳霜皂為佳;皮膚要時常塗抹乳霜或潤膚劑,以減少水分蒸發;同時,應避免皮膚的刺激,貼身衣物應儘量寬鬆舒適,以減少皮膚的磨擦。冬季癢如果併發溼疹或皮膚炎,此時必須趕快找皮膚科專科醫師,藉由塗抹含類固醇藥膏,及服用抗組織銨等藥物才能治癒溼疹或皮膚炎。天氣涼了雖是泡湯好時節,但李建儀醫師提醒,需注意泡湯時間不宜太久或頻率過高,泡完溫泉後的沖澡不應用含肥皂的洗澡用品、沖澡水溫不宜太高、沖完澡後應立即在乾燥的部位塗抹乳液,如此才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泡湯的樂趣,才不致於樂極生悲。《備註》臺灣的溫泉可分為酸性泉如大屯山系的硫磺泉、強酸性泉如北投溫泉、中性碳酸泉和鹼性泉等

冬季「乾苦」皮膚越搔越癢

冬季「乾苦」皮膚越搔越癢#皮膚炎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每到冬季時皮膚變得較乾燥,常誘發搔癢感,以致經常搔抓而造成皮膚溼疹的變化,尤其在下肢的部位更加嚴重;有時根本看不到任何的病灶,祇覺得皮膚乾燥而已,這就是俗稱的「冬季搔癢症」。冬季冷皮膚易乾燥澄清醫院平等院區 - 柯素綾護理長表示,冬季搔癢症的成因,是由於冬天氣溫下降會使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及皮脂腺分泌減少,導致某些老年性皮膚,或原本皮膚就較乾燥者之皮膚,其角質層的水份減少,使皮膚變得脆弱,失去彈性。因此,皮膚對外界的變化及刺激變得很敏感,一些極小的刺激,如氣候變化、灰塵等,都會造成搔癢。除了天氣冷的因素之外,如果太常清潔皮膚也容易引起搔癢症,因為清潔容易將原有的油脂清洗掉,讓皮膚缺乏油脂與水分,進而感到乾燥,一乾燥皮膚又會開始癢了起來,所以切勿過度清潔皮膚。愛泡溫泉搔癢雪上加霜很多人到了冬天就喜歡泡個熱水澡或是溫泉,雖可以暫時減輕搔癢的感覺,但是熱水會洗掉身上的皮脂,破壞皮膚的皮脂膜,容易導致皮膚過度乾燥而產生皮膚炎症狀,洗完之後一遇到冷空氣,皮膚就會變的更冷更乾,症狀就會加劇。因此,柯素綾護理長建議,水溫儘可能不要太高,香皂、沐浴乳用少一點,藥皂消毒水禁止使用;太乾燥的部位如果不髒,僅用清水洗過即可,不一定要用清潔用品;皮膚過於乾燥時,甚至考慮不要每天洗澡。在護理照護方面,要針對以上疾病的成因來加以處理。方法如下:(一)避免讓皮膚暴露於寒冷的環境中,並給予適當的保暖和使用富含水份、油脂且不具刺激性的保養品。(二)時常塗抹乳液來滋潤肌膚,以避免皮膚過於乾燥。(三)請不要搔抓患部,可以擦乳液、輕拍或是以冰敷等方式止癢,以免細菌感染。(四)如果癢的症狀擦乳液也不能緩解時,即需要立即就醫治療。

愈冷皮愈癢?勤擦乳液、多喝水還你粉嫩肌膚

愈冷皮愈癢?勤擦乳液、多喝水還你粉嫩肌膚#皮膚炎

冷氣團再度來襲,冷颼颼的天氣,最適合在此時洗一個熱騰騰的澡,或是到溫泉區享受泡湯的樂趣驅除寒意,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不過醫師指出,泡熱水時雖然舒暢,卻容易破壞皮膚表面的皮脂層,皮膚”乾嬤嬤”不打緊,還會造成全身不自覺的發癢,嚴重者會因為過度抓癢而導致皮膚龜裂、脫皮、紅疹等病變,這就是冬天常見的皮膚疾病 - 冬季癢。光田醫院皮膚科醫師表示,冬季癢是皮脂腺因為冬天溫、溼度變化而萎縮,造成皮脂分泌減少,因此又稱為缺脂性皮膚炎,尤其乾燥膚質的人特別容易產生,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身上。若洗澡時水溫過高、次數頻繁、過度使用肥皂及沐浴乳等,或者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及魚鱗癬體質者也容易發生。好發的部位以四肢最多,尤其是小腿前面,其他如大腿前面、前臂外側也都是好發部位。醫師指出,有人誤以為冬季癢是不乾淨所引起,於是拚命地搓洗,這樣不僅把皮膚表面的天然油脂洗掉,更刺激了角質層不正常增生,使皮膚變得更粗糙甚至脫屑,相對防禦乾燥的能力卻變低,搔癢更形嚴重。解決惱人的冬季癢,應治療與保養雙管齊下,最重要的原則是讓乾燥的皮膚保持滋潤,避免併發成濕疹。同時,治療上以富含油脂的外用類固醇藥膏塗抹患部,可以減輕皮膚的發炎反應。若症狀嚴重時,併用囗服抗組織胺,或短期口服類固醇藥物,以減輕搔癢感,避免抓傷皮膚。最後,醫師也提醒一般民眾預防冬季皮膚癢,可注意下列幾點:1. 沐浴的次數不宜太多2. 肥皂的選擇以中性沐浴乳、溫和的乳霜香皂為佳,不要用消毒水3. 時常塗抹具保濕作用的乳液或乳霜潤膚劑,使皮膚的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油脂,尤其在沐浴後塗抹,效果將更為良好。4. 使用空調、電暖器時,記得放置一盆水,以提高空氣的含水量,也可幫助保持皮膚的濕潤。5. 飲食要清淡,避免辛辣、油膩、咖啡、酒等刺激飲食。6. 衣著:貼身衣物以寬鬆的棉製品為佳,毛衣、尼龍類衣物最好穿在棉製品外層,避免刺激皮膚。如能做到以上幾點,遠離「冬季癢」的搔擾是可預期的。不過症狀嚴重時,仍需尋求皮膚科醫師的診治,才是及早痊癒的保證。 

雙腳適度活動 預防爆”蜘蛛狀”血管

雙腳適度活動 預防爆”蜘蛛狀”血管#皮膚炎

一位45歲婦人,因下肢有蜘蛛狀靜脈血管浮現,有酸脹痛、抽筋且影響美觀才就醫。經醫師詢問婦人,婦人表示有長期站立及便秘的情形,經施行淺層靜脈摘除手術後,婦人的下肢已有明顯之改善。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侯守賢醫師表示,在心臟血管外科門診裏,常有下肢浮筋(血管)的民眾求診,他們抱怨下肢有蜘蛛網狀微細血管浮現,甚至有皮下之粗大彎曲血管,久站會有腳部脹、痛、酸、癢,有時睡覺、休息時會有小腿抽筋情形,更有甚者,會引發皮膚炎(乾、硬)、色素沉著(皮膚變黑)、皮膚潰爛,傷口經久不癒,足部廣佈微細血管併黑點狀血栓。這些都是下肢靜脈血液過度積留,靜脈高壓所致。侯守賢醫師指出,下肢有兩套靜脈系統,我們能看到是淺層靜脈系統,而深層靜脈在肌肉層內,無法由外觀察到,通常較粗大。當有下肢靜脈高壓,表現出各種不同程度的「靜脈曲張」徵象時,透過下肢靜脈血流檢查及超音波檢查,可測知深層靜脈有無阻塞、有無逆流,淺層靜脈有無血液逆流及其程度。如果淺層靜脈有中度或重度之逆流時,就可考慮施行淺層靜脈摘除手術或以雷射導管作淺層靜脈之閉合手術。侯守賢醫師提醒民眾,應該常常活動雙腳,不要久站或久坐,休息時將雙腳適度地抬高,可減少產生下肢靜脈高壓的機會。需要經常站立工作的人,建議穿著彈性襪,可將淺層靜脈血液壓到深層靜脈系統,同時還要活動雙腳,使靜脈血向心臟流去,儘量不要讓淺層靜脈長時間積留過多的血液。如此,可緩解下肢淺層靜脈系統之靜脈高壓,減輕或延遲「靜脈曲張」之臨床表現。另外,勿抽煙,勿便秘,常抬高雙腿也都是改善下肢靜脈高壓的良方。要保持雙腳的美麗,適度活動雙腳是必需的。

腿露青筋、大小腿、蘿蔔腿 當心下肢靜脈曲張

腿露青筋、大小腿、蘿蔔腿 當心下肢靜脈曲張#皮膚炎

下肢靜脈曲張是指下肢表淺靜脈不正常彎曲及擴張的情況。依據流行病學的調查,年齡大於40歲的人口中,大約百分之五十的人有某種程度的靜脈曲張或是微血管擴張。此外,成年人口中,大約百分之十至二十的人有明顯的靜脈曲張。在靜脈曲張危險因子方面,有家庭史者、年齡大於50歲者、女性、多產婦(懷胎2次以上)、口服避孕藥使用者、需長期站立的工作者(每日站立多於6小時)及肥胖者,都是危險因子。為恭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志賢醫師表示,判斷下肢靜脈曲張可參考下述症狀:1. 外觀上:腿露青筋。大腿或小腿皮膚冒出紅色或藍色、像是蜘蛛網、蚯蚓的扭曲血管,或者像樹瘤般的硬塊結節,台語俗稱「浮腳筋」。2.大小腿、蘿蔔腿:兩腿粗細不一,靜脈曲張那條腿比較粗腫。足踝皮膚變色、潰爛,甚至因為搔癢抓破皮造成潰瘍,稱為鬱積性皮膚炎。3. 感覺上:痠、硬、癢、麻、灼熱、刺痛感、不耐久站容易抽筋:因為站久或坐久了,血液淤積在下肢,妨礙清除組織代謝後廢物的效率,刺激組織而出現這些症狀,有時將腿放平或抬高會改善。腿重得像鐵腿,又重又腫拖不動。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李志賢醫師說,如果曲張的血管直徑小於0.6公分、且深部靜脈系統正常,可以考慮用:(1)藥物注射:將高張性溶液(例如高濃度生理食鹽水)注射到曲張的靜脈,破壞血管內膜,使其封閉癒合後消失。不用麻醉,在門診注射後綁上彈性繃帶即可,有時要分幾次做,仍有40%的復發率。(2)血管外雷射或脈衝光:和去除斑點的雷射美容原理一樣,只針對微細的蜘蛛狀靜脈曲張,要自費且數次療程才有效,仍有一定比例的復發率。若是曲張的血管大於0.6公分,深部靜脈暢通,則可用:(1)外科抽除手術:在腹股溝做切口,切斷結紮或抽出大隱靜脈,需要半身或全身麻醉,住院與回家休養時間共約2週,並用彈繃固定患肢。(2)血管內雷射治療:在膝蓋內側做一個約0.3公分切口,以超音波導引定位,放入極細的光纖導管,找到患處,用雷射光束燒灼,阻斷曲張的靜脈血流,傷口少、恢復快,可以不必住院。不過目前健保不給付血管雷射治療,需自費。《日常生活需注意事項》1. 視病情需要,按醫師指示,使用適當的彈性襪或彈性繃帶。2. 穿著適當的鞋子,避免高跟鞋。3. 維持正確的走路姿勢。4. 不彎腰、不駝背,讓雙腳平均地分攤身體的重量。 5. 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而不移動您的腿部。如果長程旅途如巴士、火車、飛機等,請時常運動您的足部,作伸展屈曲動作。如果可能,請站起來走一走。6. 養成走路運動的習慣。穿著彈性襪走路,對您腿部的靜脈循環很有幫助。7. 如果體重過重,不利腿部靜脈回流的正常功能。減重並維持適當體重,有利腿部靜脈疾病的治療。8. 抽煙對腿部也有不利影響。如果有抽煙,建議您戒煙。9. 治療會引起腹內壓升高的疾病:如便秘,因為腹壓升高會使下肢靜脈回流受阻,更加重了下肢靜脈曲張症的嚴重度。 10. 如果下肢浮腫、發癢、疼痛或紅腫發生,或者您的腿部受傷,請盡速與醫師聯絡。即使一個微小傷口,如果沒有適當處理,也會轉變成嚴重問題。

過敏遺傳機率高達七成 不只換季才發作

過敏遺傳機率高達七成 不只換季才發作#皮膚炎

顏奶奶(化名)的經歷和多數過敏家庭一樣,兒子出生發現有過敏體質後,就一直小心照料。顏奶奶表示,兒子的嬰兒時期常有過敏性皮膚炎、三歲前特別容易感冒,從小就容易哭鬧,必須特別花費時間照護。兒子長大後,轉變為常見的過敏性鼻炎,情況較穩定,以為不用再為這種問題擔心,但沒想到可愛的小孫子也遺傳他爸爸的過敏體質,所有症狀如出一轍!過敏遺傳機率高達七成 懷孕期開始調整體質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理事王志祿醫師表示,像這樣顏奶奶孫兒的狀況在臨床案例上是普遍存在的!父母之中只要有一人擁有過敏體質,孩子就有三成機率遺傳;若是父母皆為過敏體質,孩子過敏機率更高達七成。不過根據研究顯示,若孕婦自懷孕期第六個月就開始補充特殊益生菌,即可有效減緩母親與寶寶的過敏症狀及機率,而最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較為小朋友接受且讓工作忙碌的父母方便的補充益生菌的方式即是藉由優酪乳來改善。過敏人口數暴增 不只換季才發作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國小兒童過敏氣喘盛行率成長超過六成,感覺身邊有過敏體質的人也越來越多!營養師戴友璋表示,很多人原以為自己沒有遺傳過敏,但現代人平時疏於保養,壓力過大、飲食較不忌口,都有可能出現免疫系統失調,進而就轉變為後天性的過敏體質。且加上近年暖化造成氣候變異,溫差大到7 ℃、空氣污染指數變差,過敏困擾全年無休!營養師戴友璋建議想要改善過敏情況就得從調整體質著手:除了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之外,根據成大實驗研究顯示,成人每天飲用465ML含有LP33益生菌及其發酵產物的優酪乳,孩童飲用量減半,持續一個月可有效減少過敏的現象。調整體質好輕鬆 生活品質大改善一旦知道是遺傳性過敏體質作祟後,除了聽從醫生建議注意環境控制外,也可由日常生活中適當地補充含有LP33益生菌的機能性優酪乳,進一步調整過敏體質。除了以上小秘訣之外,避免食用自己會容易過敏的食物,才能”多管齊下”的對抗過敏,生活品質自然隨之提升。除了補充含益生菌優酪乳、建議尋求醫生專業諮詢、治療外,還可以參考下列建議輔助改善過敏現象:1. 遠離過敏原(台灣常見過敏原包含塵蟎、毛髮、花粉、二手煙、排放廢氣…)2. 維持生活環境整潔3. 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4. 飲食保持清淡,儘量避免過度人工、精緻 & 油炸類的食物

活用飲食輪替法 遠離慢性食物過敏

活用飲食輪替法 遠離慢性食物過敏#皮膚炎

才上國小一年級的徐小弟,又惹老師生氣了,因為他上課時老是沒辦法專心,不是在椅子上抓來抓去,就是偷偷打瞌睡。徐媽媽很擔心,但總找不出問題的徵結,因為他個性並不頑劣,只是老無精打采,注意力不易集中。在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做了完整的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後,才知道原來是慢性食物過敏的緣故,導致他生活上出現這麼多的困擾與不適應。近年來因為環境污染的嚴重,加上飲食種類和習慣的改變,罹患過敏體質的小孩逐年增加,像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習慣性便秘,或是像早上一起床就噴嚏打不停、黑眼圈、皮膚搔癢等等,都是過敏體質的一種表現。 當然要改善過敏體質,要從環境和飲食這二方面來著手,不過說實話,大環境我們改變不易,因此,飲食的改變就顯得更重要,從許多醫學報導上印證,如果能從日常飲食上去調整,對過敏體質的改善會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聯安統計指出:國內主要十大過敏原食物為: 一、牛奶;二、蛋白;三、蛋黃;四、起司;五、花生;六、酵母;七、花豆;八、麥膠蛋白;九、牡蠣;十、海帶,皆屬於日常生活常見的食物,同時也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營養來源,因此常讓人不知不覺中吃進過敏原! 以徐小弟的例子來說,由於他檢測出是對奶蛋中度過敏,偏偏這兩項又通常是孩童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因此在食物的選擇上,需要特別費心。為此,聯安特別和徐媽媽溝通了一套「食物輪替大作戰」首先,在攝取的食物中,先避免掉奶蛋類製品,而改以豆漿、杏仁、芝蔴來代替,一直到三個月後,再次更改菜單,四天一次加入一點點的起士或是牛奶,讓身體逐漸去適應,延遲過敏反應,透過這樣的循環,逐漸去改善徐小弟的體質。 在這個過程中,有幾過重點要確實把握:第一、水一定要多喝,每天至少1500cc以上,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第二、應該避免食用一些容易致敏和刺激的食物,如冰冷、油煎、油炸以及加工製品。第三、選擇食物要多樣變化,黑、白、紅、黃、綠,分配至一週內,這週吃過的食物最好不要重複。 這套飲食方法,確實帶給徐媽媽不小的挑戰,不過隨著逐漸上手,她越來越享受嚐試新食材料理的樂趣,聯安還建議可以試著讓徐小弟補充些魚油、益生菌等營養品,另外,有空就出去運動、曬太陽,經過各種的努力,半年下來,如同充足雨水澆灌幼苗,我們很欣喜地看見徐小弟的健康,有了長足的成長與改善,黑眼圈消失、活力增加、學業也上了軌道,從過去猛擤衛生紙的小老頭,茁壯成陽光積極的少年郎。文章出處延伸閱讀: http://www.lianan.com.tw/09_knowledg_01_detail.asp?sn=296

艷陽天怕臉油?夏季控油大作戰 提前馭膚妙招

艷陽天怕臉油?夏季控油大作戰 提前馭膚妙招#皮膚炎

五月幾波鋒面過後,炙熱的夏日太陽終於開始發威了,大太陽底下或是冷氣房中,美眉們要如何能保有不泛油光的完美膚質呢?這可是她們目前最關切的話題。高雄榮總婦產科劉文雄醫師表示,今年夏季氣溫變化大,因為油脂分泌旺盛導致痘痘問題上醫院求診的人數越來越多,而且以二十歲以上成年女性佔大多數。最主要導致這些皮膚問題產生的原因就是體內雄性激素濃度過高所引起的。 劉醫師說明,雄性激素具有促進毛髮的生長及皮膚油脂的分泌功能,也會強化皮膚細胞中的黑色素活動力的作用,進而造成毛孔粗大、臉上甚至胸部背部長痘痘甚至黑斑問題出現。對於夏天想要展現完美裸肌的愛美女性來說,雄性素可是夏天皮膚的最大勁敵。但如果能夠做好清潔和防曬的功夫,搭配調整內分泌,來平衡體內過度活躍的雄性素,任何女生都可以擁有不泛油光、白皙透亮的好膚質。目前在臨床上,許多醫師會建議病人使用新型的低劑量口服避孕藥,這類藥物以含有DRSP抗雄性激素特性的口服小丸子調理效果尤佳。DRSP是一種近似人體內天然黃體素的成分,能夠平衡雄性素濃度高的問題,有效抗雄性化,降低雄性素分泌並減少雄性素過度刺激皮脂線,達成肌膚調理的效果。此外,也能制衡一些因為雌激素引發的鈉、水蓄積的現象,改善生理期前因水腫導致體重增加的狀況。 但劉醫師叮嚀,造成女性雄性素過高的主因不外乎,壓力過大、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偏好油膩等,若再加上一些外在條件,例如溫度及溼度變化、上妝及清潔等問題,就會造成油脂分泌堵塞毛孔形成痘痘,如果皮膚出現異狀,應直接尋求醫師治療協助外,也要同步調整生活習慣,尋求解除壓力的方式,並養成良好的清潔習慣。劉醫師也強調,選擇內分泌調理方式改善的人,大約需要持續治療一至二個月以上,才能明顯看到效果,所以想要利用內分泌調理的方法提前在仲夏展現完美肌膚,現在就是提前準備的好時機。延伸閱讀:http://www.wewomen.com.tw/doctor/doctor_blog1.asp?id=95&aid=42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