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藥

怕染疫不敢回診又擅自停藥 心肌梗塞連環爆

怕染疫不敢回診又擅自停藥 心肌梗塞連環爆#停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三級警戒解除前,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因擔心染疫不願回診,出現服藥空窗期,如今同家醫院一周內竟有五名民眾因心肌梗塞被送至急診室急救,比過往一般夏天狀況多了許多。經病史詢問後發現,不少是因不敢來醫院,自行停用心血管疾病用藥所造成,醫師強調,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可擅自停藥,尤其已經放置心臟冠狀動脈支架的患者更須小心,避免心肌梗塞突然報到。 停用心臟衰竭藥物恐呼吸衰竭 停用降血壓藥恐致腦出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潘泓智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原本追蹤治療良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因擔心染疫風險而不敢回診,連帶中斷服用藥物。沒想到近期一周內竟出現多名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藥物,造成心臟冠狀動脈支架內急性血栓,所幸經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後,才撿回一命。 潘泓智指出,心臟疾病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確診後除了必須配合調整生活型態,更應該接受長期藥物治療。若自行停藥,很有可能產生高死亡風險的心血管急症,就算救回一命也會留下後遺症,影響日常生活功能。例如擅自停抗血小板藥物,可能併發急性心肌梗塞;停心臟衰竭藥物,有肺積水呼吸衰竭的風險;停降血壓藥,嚴重的患者甚至有腦出血或主動脈剝離的可能。 此外,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民眾如果有心臟疾病常見症狀,如胸悶、氣喘、心悸、下肢水腫等,很有可能因為疾病初期症狀不嚴重,不願意至醫院診治。拖了幾個月後,直到症狀無法再忍受才來就醫,但這種狀況往往一到醫院就十分嚴重危險,錯失治療黃金期。善用視訊門診 兼顧防疫及健康雖然新冠肺炎影響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對於年長者、三高慢性病患者也有相當程度的威脅。為了避免染疫,減少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合是絕對有必要的。但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擅自停藥往往會造成不可忽視的生命風險,所以要減藥甚至停藥,都一定要先跟醫師討論。潘泓智提醒,善用醫院的視訊門診或電話門診,也不失為一個兼顧防疫及心血管健康的好方法。

糖尿病擅自停藥 染疫死亡率增8倍

糖尿病擅自停藥 染疫死亡率增8倍#停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基隆市一名王媽媽長期在彰化治療糖尿病,因擔憂舟車往返,增加感染武漢肺炎的風險,眼看醫師開立的藥物即將用盡,差點面臨斷藥危機。所幸在女兒陪同下到醫院抽血及看診,醫師也開立連續處方箋讓王媽媽方便取藥,兼顧防疫與控糖的目標。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增溫,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高風險族群提出防疫警告,包含年長者或有氣喘、糖尿病、心臟病等患者。來自中國的數據也顯示,糖尿病患者若罹患武漢肺炎,死亡率為一般患者的八倍。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共同提出呼籲,面對武漢肺炎,糖尿病患者更要持之以恆遵從醫囑用藥,才能減少疾病感染的死亡風險。 長期恐衍生腎臟、視網膜病變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表示,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武漢肺炎,相較於沒有病史者,死亡率高達8.11倍,其中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於血糖控制。2003年SARS疫情,糖尿病患者也被發現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而患者的血糖高低,普遍被認為是預測疾病預後的一項重要因子。研究發現135名因SARS死亡的患者中,有高達21.5%的患者具有糖尿病病史;另外,文獻也發現因SARS死亡的患者其空腹血糖值(FPG)在治療期間比存活者持續性偏高。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診間觀察到有些患者因為恐懼疫情,即使面臨藥物用盡也不願意回診拿藥,但其實血糖控制不佳,感染病毒後可能增加死亡的風險,糖尿病患者自行停藥,反而讓自己曝露在更高的危險中。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不僅對於病毒感染的抵抗力較差,長期可能衍生心血管問題、腎臟、視網膜、神經病變等併發症。 控制血糖 才有抵抗力對抗病毒黃建寧理事長表示,政府配合疫情擴大遠距診療的範疇,將有就醫需求的居家檢疫隔離民眾一併納入,若糖尿病患者於居家檢疫或隔離期間有回診需求,可透過衛生局轉介給指定的通訊診療機構。因此,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遵照醫囑,尤其是胰島素用藥患者,不要覺得藥沒了、撐幾天就好,因為一旦自行停藥會造成血糖攀升,反而讓自己曝露在較高的死亡風險中。

醫師籲ADHD藥物治療 勿私自停藥

醫師籲ADHD藥物治療 勿私自停藥#停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媽媽帶著一年半沒回診的阿義,一臉無奈的表示「阿義做什麼都不專心,連爸爸在家盯著寫功課都要摸上好半天」,話沒講完阿義已忍不住插嘴,於是媽媽繼續表示「他就是這樣講不聽,老師現在整天都抱怨他愛頂嘴罵人,我也覺得他狀況越來越差,所以想再讓他重新吃藥…」,阿義不斷反駁,於是診間出現緊繃又沒共識的尷尬氣氛。費盡心力釐清問題,這才發現原來是媽媽私自幫阿義停藥一年,但最近的情況實在是令家人招架不住才再次回診。阿義的媽媽表示「他吃了藥實在是進步很多,但是我去年就是看他吃了藥以後,正餐都不好好吃,想說是會不會是藥物副作用,旁邊的老師跟長輩也一直跟我說小孩子吃太多藥不好,所以我一開始是讓他週末停藥的。沒想到他吃藥習慣越來越鬆散,也沒好好吃飯,反而是零食吃一大堆,跟他講了他卻說是吃不下飯才亂吃東西,已經本末倒置了,現在要進青春期又越來越叛逆,大家卻又怪我不會教,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蔣立德醫師指出,有些和阿義媽媽一樣,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童吃了藥已有明顯的療效,但仍然因為各種原因與考量,最後選擇了自行停藥觀察。類似的案例,成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診間,不時就會遇到的棘手狀況。ADHD屬先天的神經發展疾病 勿私自停藥蔣立德醫師表示,過去對於ADHD的藥物治療,有所謂「藥物假期」這樣的選項,也就是可以考慮在放假期間停用藥物觀察看看。但近年來,ADHD已經被明確認定是「先天的神經發展疾病」,除了大腦多巴胺的傳導異常以外,這幾年的研究也都發現在腦部發展上也有明顯落後。而若能越早評估並接受規律治療,病人都有不錯的預後。加上研究顯示藥物治療除了改善症狀以外,也同時降低了車禍與其他意外發生率、毒品使用率、甚至自殺風險等,因此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藥物假期的治療模式,是越來越不被建議了。畢竟ADHD的症狀,不是只在學習中出現,而且在日常生活的行為上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擾。在重新完整的評估後,又另外花時間處理了阿義的盛怒,好說歹說讓他接受重新服藥治療的選擇。一個月後看到阿義在行為上的進步,這回他跟媽媽是笑著走進診間,在這樣的歷程後,相信他們能記住這次的經驗,別再重蹈覆轍了。蔣立德醫師指出,在開始接受治療後,除了規律服藥以外,放開心來與醫師討論藥物治療模式與各種不同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醫喻內膜異位勿亂停藥 新藥降副作用

醫喻內膜異位勿亂停藥 新藥降副作用#停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28歲的上班族陳小姐,三年前因劇烈經痛就醫,檢查發現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雙側卵巢各長出約10公分的巧克力囊腫,雖藉腹腔鏡手術切除病灶,但術後使用傳統雄性素藥物約三個月後,出現嚴重副作用,嗓音竟變得像男人一樣低沉,嚇得立刻停藥。一年半後,子宮內膜異位症再度復發,常常經痛到無法上班,再度就醫治療。醫師建議採用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較無副作用,可長期使用,讓她擺脫疼痛困擾。子宮內膜異位症高復發率 輕忽長期治療恐惡化為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僅造成難忍的疼痛,還可能導致不孕或惡化為癌症,影響生活甚鉅。成大醫院一般婦產科主任鄭雅敏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發生於卵巢、輸卵管及骨盆腔腹膜,引起經痛、性交痛或骨盆腔疼痛等症狀,也有少數會跑到肺部,產生氣胸、咳血。根據報告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大約有0.72%的機率轉變成卵巢癌,對女性造成莫大的健康威脅,提醒女性朋友千萬別輕忽!鄭雅敏醫師說,子宮內膜異位症可分為藥物及手術治療,醫師會依照患者的狀況、症狀進行評估,並參照美國生殖醫學會的分級,制定適合的治療策略。無論採哪一種方式,患者都應該有接受長期治療的觀念,避免復發影響生活品質。以手術治療為例,雖然在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後,可緩解疼痛與阻止惡化,但若輕忽術後搭配長期藥物治療或是自行亂停藥,在兩年內有20%或五年內有50%的復發危機,其高復發率不容小覷。長期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 降低復發有利未來生育成大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吳孟興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一旦復發,不但疼痛的煎熬再次纏身,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來說,還可能承受反覆手術傷害卵巢、未來不孕之苦。要想避免難以挽回的遺憾,選擇適合長期治療的藥物就相當重要。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較無過去雄性素或停經針劑藥物的副作用,患者也較願意持續用藥,若暫時沒有懷孕需要,可以長期使用不必停藥,有效降低復發率;若近期有生育計劃者,也可先以新型口服黃體素抑制病症,以利未來順利懷孕。吳孟興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是育齡女性的大敵,有家族史、體重過輕及情緒容易緊張者,若出現經痛、性交痛或腹瀉等症狀,都應主動就醫檢查。接受治療後,必須維持每3個月一次回診追蹤,防止疾病復發或惡化,讓人生不再因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影響生活品質。

攝護腺藥勿自亂停 當心小腹鼓如山

攝護腺藥勿自亂停 當心小腹鼓如山#停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攝護腺肥大症造成的排尿功能障礙是老年男性最常見的泌尿道問題。攝護腺位於膀胱出口和尿道交接處,攝護腺肥大會壓迫尿道,增加排尿阻力使得解尿困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柯明中主任指出,在急診室類似這樣的場景-攝護腺肥大合併阻塞的案例並不少見,輕則飽受漲尿、導尿之苦;嚴重時則可能影響膀胱、腎臟功能留下後遺症,究其原因常和病人未按時服藥或突發其他疾病吃藥不慎有關。因吃感冒藥而自行停掉攝護腺藥 導致膀胱鼓如山一位身體挺硬朗的80歲男性,唯一的毛病攝護腺肥大在規則服藥下,解尿狀況也還順暢,直到幾天前一場感冒,因為鼻塞流鼻水嚴重,所以治療鼻塞流鼻水症狀的藥份量也較重,於是就自行把攝護腺藥物停了。第一天還好,只覺得小便比較用力、速度變慢;第二天就覺得解尿很吃力,斷斷續續、滴滴答答,一晚起來尿了7、8次;到第三天中午是ㄧ滴尿都尿不出來,病人被送到急診室時表情痛苦,小腹鼓得像座小山,導尿出來將近1000cc。甲型交感神經抑制劑 使排尿順暢柯明中主任說明,攝護腺肥大症狀包括:開始解尿時的等尿感、尿徑細小、尿流速度變慢中斷、餘尿感、急尿頻尿、夜晚睡覺時尿量不多卻要起來小便很多次。有些藥物雖可使腺體產生某種程度縮小,但通常仍需服用一種「甲型交感神經抑制劑」的藥來放鬆腺體內的平滑肌,以減少尿道壓迫使排尿順暢,腺體增生是結構性的變化,除非手術切掉它,否則它就是堵在那裡,因此症狀嚴重時若不手術治療就需規則服藥,突然停藥解尿就會不順,甚至尿不出來。治療鼻炎藥物、止瀉藥以及酒精 都會影響排尿功能柯明中主任提醒,除了未規則服藥外,有些藥物的不慎使用也會影響排尿順暢,甚至尿不出來,臨床上較常遇到的是感冒藥的不慎使用,因其中治療鼻塞、流鼻水的成份常含有甲型交感神經促進劑,會造成膀胱出口及攝護腺內的平滑肌收縮而使膀胱出口被收縮的更緊,更增排尿阻力;止瀉藥的不當使用也會造成排尿困難及尿滯留,因其抗乙醯膽鹼的成份會抑制膀胱排尿肌肉收縮功能,使膀胱排空力量降低;酒精除了會抑制膀胱排尿功能外,也降低大腦對漲尿的感覺,所以飲酒過量也會增加攝護腺患者產生尿滯留的風險。避免隨意停藥或增減藥物劑量柯明中主任最後提醒,現今醫藥發達,攝護腺肥大患者,除了手術外有很多治療選擇,藥物的療效不難達到解尿順暢,只是民眾仍需有正確用藥觀念,並與醫師配合,偶有突發疾病最好尋求醫師協助,避開藥物禁忌方能維持好的生活品質。

3/4青光眼患者 自行停藥易失明

3/4青光眼患者 自行停藥易失明#停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8歲的劉女士,9年前確診為青光眼,這些年來換過了很多不同的眼藥水,有的眼藥水在使用後非常刺痛、有的則會讓眼睛發紅到像是兔子眼睛,只要一想到要點眼藥水就十分焦慮。後改用一天僅需要點一次藥水的前列腺素眼藥水,大幅降低不適、眼壓維持在安全範圍。青光眼自行停藥 易致不可逆失明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劉瑞玲表示,像劉女士這樣的案例很常見,用藥後的不適也容易導致患者中斷治療。青光眼患者必需持續長期、按時使用眼藥水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若出現眼睛不適,可主動與醫師討論、了解藥水成分,找到對眼表健康傷害低又可控制眼壓的眼藥水,保護視力健康,避免失明危機。青光眼為慢性、進行式的神經病變,視野從週邊開始逐漸變狹窄,是導致不可逆失明的主因。台灣青光眼盛行率近10年來翻倍成長,目前患者人數已突破34萬人。長期不間斷的使用眼藥水是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然而,根據資料顯示,4位台灣青光眼患者中僅有不到1位患者持續用藥2年,且停止用藥的患者超過9成皆在第一年內即自行停藥。40歲以上、眼壓高、近視大於600度為高危險群青光眼患者中斷治療原因,最常見的就是對青光眼疾病與藥物治療認知不清,以及使用眼藥水後造成的眼睛不適。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青光眼分會會長呂大文說明,眼藥水與眼睛密切接觸,部分患者會在接受治療後會產生症狀,包含感覺刺激、燒灼感、異物感、乾澀、畏光等,嚴重者會影響生活品質以及工作能力。呂大文會長表示,前列腺素眼藥水也有不含防腐劑的選擇,能有效控制眼壓,同時能改善淚液分泌不足,降低角膜結膜乾燥並減緩患者角膜侵蝕的症狀。劉瑞玲理事長強調,青光眼可以治療,但到疾病晚期才被診斷或是確診後醫從性不佳,容易因為青光眼而失明。40歲以上成人、眼壓高、高度近視(大於600度),以及家人患有青光眼等高危險族群,應定期接受檢查。

藥別亂停 2次感染恐致肺炎

藥別亂停 2次感染恐致肺炎#停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少病人的吃藥觀念其實不正確,只要一有效果,就認為自己已經有了抵抗力,於是立即停藥,認為自己可自行痊癒,這是一個緣木求魚的錯誤觀念,雖然短期內可能看不到問題的嚴重性,長期下來必定會對身體帶來危害與負擔。卡痰、清喉嚨 身體習慣而不以為意咳嗽疾病本身皆有致病原因與感染病原體,身體原本就是一個微細小宇宙,可以在忍受許多健康問題與感染的同時,表面上仍是精神抖擻的活龍一條,舉例來說,一個人經常便祕,同時又患有高血壓,因此長期服用緩瀉劑與降血壓藥控制,表面上大致能保持每天的正常排泄與血壓穩定,但這種狀態真的稱得上是健康嗎?很多人常常感覺卡痰、習慣性清喉嚨,血液BVPM超高倍活細胞顯像顯微鏡檢測也常可發現膽固醇、腸漏塊與各種雜質—黴菌與念珠菌就是這種血液中的常客,而黴漿菌又易趁亂興起、開始繁殖並釋出毒性物質—卻因為身體早已習慣這些慢性的健康問題而不以為意。不咳就自作主張停藥 免疫力下降這樣的身體一旦被感冒病毒感染,免疫壓力立即上升,就會讓血液中的寄生菌落迅速繁殖,這樣的病人通常會在感冒的1、2天之內出現嚴重咳嗽,並在短期內將全家傳染殆盡。真正的問題來了,這種人通常是家裡的長者,體力差、不愛吃藥,咳嗽嚴重時勉強吃個幾天藥,不咳就自作主張停藥,反覆發作後免疫力與體力變得大不如前,有朝一日遭逢流感,就可能併發肺炎、喘鳴及心搏過速,甚至因高血壓併發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與中風等等。不讓身體好好休息 就會2次細菌感染就算是身體健康的一般人,抱持著錯誤的心態服藥,一不小心也可能導致許多問題,表面上不咳了就繼續工作、上學,無法讓身體好好休息,不需幾天,大概多半就會有2次細菌感染的問題,如嚴重黃鼻涕、咳黃痰、發高燒等等,也就是鼻竇炎、支氣管炎甚至支氣管肺炎。萬一很不幸「中獎」的是個藥罐子,反覆經常感染會導致免疫力愈來愈差,屆時還可能產生抗藥性。今日抗生素的抗藥性已愈來愈強,我畢業至今三十五年,診所用藥尚無出現任何一種全新口服抗生素可用—對抗藥物的發明已至極限邊緣,醫者和病人真的都要有所改變了。(本文摘自/咳嗽警報:從感冒、呼吸道過敏到嚴重咳嗽的專業治咳指南/柿子文化出版)

糖尿病亂停藥 恐導致洗腎

糖尿病亂停藥 恐導致洗腎#停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糖尿病患者時常感到冒冷汗、疲倦等,自行吃了一些食品後,情況稍微有改善,後來用血糖機一測,發現血糖降低,以為糖尿病好了,就自行停藥,幾個月之後,雙腳出現水腫症狀,至醫院求診,卻步上洗腎之路。 全台洗腎者 4成源於糖尿病有些糖尿病患者發現血糖下降,不再吃藥控制,反而惡化最終洗腎,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蔡旻叡表示,台灣的洗腎者高達4成是糖尿病造成,是排名第1的隱形殺手,糖尿病患者不可不慎重看待,千萬不能稍微感到好轉就隨意亂停藥。 血糖控制不佳 中風風險高 當糖尿病傷及腎臟,造成腎功能嚴重衰退時,胰臟分泌出來降血糖的胰島素,以及許多種類的藥物代謝都會受影響,降血糖效果變強,血糖反而會大為降低,表面上看似獲得控制,好像糖尿病好轉,其實已傷及腎臟,血糖若控制不佳,發生心肌梗塞、中風、失明、腎臟病的風險遠比一般人高出甚多。藥物飲食能控制 無法痊癒蔡旻叡醫師表示,類似上述的個案非常多,有人認為吃了多年的藥,終於糖尿病病情好轉了,有人甚至以為糖尿病好了,其實,糖尿病是慢性病,只能透過藥物及飲食、運動等方式控制,無法痊癒,糖尿病者「千萬不要自己當醫師」,自行停藥或不再追蹤病情,一旦演變成腎臟病就更麻煩了。早期現蛋白尿 晚期影響排毒糖尿病易產生腎臟病變,早期會出現蛋白尿,晚期則影響到腎臟的排毒功能,最終造成腎衰竭而要洗腎,所以,糖尿病人要定期回診並按時吃藥控制血糖,也要定期接受腎功能和尿蛋白的追蹤,及早發現糖尿病是否影響到腎臟,也才能及早治療,以延緩腎功能的退化,不要走上洗腎一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