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

甲型阻斷劑 助頻尿族「治水」

甲型阻斷劑 助頻尿族「治水」#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過50,時常會頻繁的想上廁所,到了廁所,卻又只能滴出一點點,排尿困難,這都是因為攝護腺肥大擠壓到膀胱,使得儲尿空間被壓縮,才會一直想上廁所,但又因為膀胱被擠壓,因此排尿變得吃力,最常發生在銀髮族身上。逾50歲 每年進行經肛門指診台灣男性攝護腺癌罹患率已攀升至10大癌症發生率第5位,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民眾,應定期每年檢驗血清PSA濃度及進行經肛門指診,若早期發現,在第2期以下者,可以根治,且治癒率很高,若是第4期,發現時若擴及其他器官且有併發症時,應迅速把體內睪固酮素降到最低,切除雙側睪丸,是最快的方法。5甲型還原酶抑制劑 改善排尿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石欣衛說,除了甲型阻斷劑外,還有一種常用藥物治療攝護腺肥大,叫做5甲型還原酶抑制劑(5αreductase inhibitor),此藥物會破壞攝護腺生成,所以通常會使的攝護腺縮小,進而達到改善排尿的目的,當然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手術治療攝護腺肥大也是主要選擇。切除增生攝護腺 使尿道順暢手術治療大約為2種,一種是傳統尿道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另一種則是經尿道內視鏡雷射攝護腺汽化手術,主要都是切除攝護腺尿道的增生攝護腺,使攝護腺尿道通暢,進而改善排尿。排尿難、尿潛血 盡快治療攝護腺肥大跟排尿問題常被聯想在一起,銀髮族較常發生攝護腺肥大的問題,除了攝護腺肥大以外,攝護腺也可能會長腫瘤,稱之為攝護腺癌,有腎結石患者也較容易感染攝護腺癌,治療不同,有排尿問題,包含頻尿,想尿卻又尿不出來、夜尿、排尿困難、尿潛血等,應該至泌尿科門診尋求進一步的評估檢查及治療。 

夏天會中風! 三高銀髮族要小心

夏天會中風! 三高銀髮族要小心#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林姓78歲老翁,日前在家中準備用午餐時,突然覺得右側無力而暈倒在地,緊急送醫後,經診斷為腦中風,完成頭部電腦電層掃描檢查,確診為梗塞性腦中風,醫師進一步評估患者病況後,迅速為他施打血栓溶解劑(rt-PA)治療,繼續住院治療8天後,患者復原良好,已能自行行走。多喝水、少曝晒、注意溫差老翁有高血壓、心臟病病史,多年前放置了3支心臟支架,沒有量血壓的習慣,也沒料到夏天會中風,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都豪傑指出,多數民眾都存在有腦中風好發於冬天的認知,而忽略了夏天也有中風的風險,夏天身體易出毛病,有三高病史的銀髮族,應多留意水分補充、避免曝晒,及頻繁出入空調房間等生活細節。前3小時黃金期 打通阻塞血管腦中風主要有2種型態,一為梗塞型腦中風,是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胞缺血,二為出血型腦中風,因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梗塞性腦中風治療,最重要的是,把握住疾病發生前3小時的黃金治療期,愈早打通阻塞的腦血管,就可以挽救更多腦細胞。四肢無力、半邊麻痺 立即送醫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可增加25%的復元機會,為目前有效的治療方式,關鍵點是要能夠及早送醫,並接受神經內科醫師評估及藥物治療,若評估為腦中風發作少於3小時,即給予施打血栓溶解劑,減少腦損傷產生,家人、朋友若突然發生四肢無力、半邊麻痺症狀,應該立即送醫,如何判斷周邊親友發生中風狀況是關鍵,而腦中風症狀有:1)    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或無力,尤其是身體的單側。2)    突然感到困惑,口齒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3)    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4)    突然舉步困難,覺得昏眩,失去平衡或協調。5) 突然不明原因的頭痛欲裂。

長照族泌尿感染 高銀髮族5倍!

長照族泌尿感染 高銀髮族5倍!#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4歲男性因創傷性腦出血長期臥床,曾因雙側輸尿管結石,加上右腎有尿液積留,造成水腎狀況,接受手術後,因發燒及明顯濁尿就診,開立口服抗生素治療,2天後,因呼吸喘而住院,血液及尿液培養皆為抗藥性大腸桿菌診斷為敗血症,經益滿治(Ertapenem)針劑治療14天順利出院。107年老人逾14% 達344萬人台灣老年人口在82年突破7%,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推估107年老年人口超過14%達到344萬人,隨著人口老化,失能人口也大幅增加,後續照護已對社會造成衝擊,依內政部統計,104年統計長期照護機構已達1067家,服務失能老人數目約6萬人。盛行率11.5% 泌尿道感染率高長照機構住民多為老年人,感染性疾病往往對住民產生重大影響,依過去文獻顯示,感染是導致住民轉送急性醫院最主要的原因,在不同國家長照機構,住民感染性疾病的盛行率約3.7%~11.5%,其中泌尿道感染是發生率較高的疾病,若疾病合併敗血症,死亡率明顯增加,因此長照住民的泌尿道感染不可輕忽。長期導尿管置放 感染率為一般5倍長照機構住民存在多種泌尿道感染的危險因子,如長期導尿管置放,合併多種慢性疾病,心智狀況不佳及活動性受限等,依過去文獻報告發生率達1.0~3.5次/人1年,是一般老年人的3至5倍,長照住民偶爾可觀察到尿液混濁的情形,若無合併其他異常症狀,這時稱為無症狀性菌尿症,其盛行率約20~50%。低度發燒、心智狀態改變、行為異常有置放長期導尿管住民,無症狀性菌尿症發生率更可超過50%,因長照住民感染症狀並不明顯,發燒常是低度發燒,臨床症狀常以急性精神心智狀態改變,功能行為異常甚至意識變化呈現,照護者發現這些情形應儘快就醫評估,除了可確認膿尿,進行尿液培養,藥物敏感性試驗也可提供治療者用藥參考。

尿不出來 銀髮族攝護腺亮紅燈

尿不出來 銀髮族攝護腺亮紅燈#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學上發現,男性50歲左右會開始出現攝護腺肥大的情況,發生比例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增多,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50~60歲男性,約有5成患有攝護腺肥大,80歲以上男性,更是高達8成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攝護腺肥大成為男性「長壽的煩惱」。廚師、老師憋尿 引發排尿困難不少研究指出,攝護腺肥大與年齡增加、荷爾蒙變化、攝取過多脂肪有關,臺大醫院泌尿醫師暨臺大醫學院泌尿科教授蒲永孝提醒國人,易憋尿的職業須當心,司機、廚師、老師等需久坐久站、避免因久坐或憋尿,惡化攝護腺疾病引發的排尿困難,上班族久坐,會使骨盆腔充血得更為嚴重,而出現更嚴重的排尿困難。攝護腺癌 死亡率排名第7攝護腺除了肥大問題,也要對攝護腺癌有所警覺,國民健康署統計,臺灣2014年新診斷出的攝護線癌患者共4,801人,2014年因攝護腺癌去世患者為1,207人,在男性癌症中,攝護腺癌的死亡率排名第7,約有45%的攝護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第3、4期。1至3期 提早發現達5年存活率第1至3期的病人,提早發現,可使用電腦刀及荷爾蒙治療,均可達到5年存活率,若已到了第3期,已經侵犯到攝護腺包膜,不適合使用手術來治療,因此,若有出現小便無力、頻尿等症狀應盡早就醫。反覆性尿滯留、血尿 盡快治療處於高工作壓力的男性,平時要懂得紓壓,放鬆心情,年逾50歲,建議至泌尿科檢查,除了醫師問診外,醫師會視情況安排肛門指疹及腎功能的健康檢查,若在日常生活中已出現以下症狀,反覆性尿滯留、持續性血尿、反覆性尿路感染,或醫師發現有膀胱結石、腎功能受損,建議必須盡快手術治療。 

銀髮族福音 長照10年計畫開跑

銀髮族福音 長照10年計畫開跑#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為建構優質、平價並普及的長照服務,完備社區照顧體系及機制,政府積極規劃長照10年2.0計畫,行政院「長期照顧推動小組」的各部會、專業學者、民間團體以及縣市政府代表等,皆對強化建立我國社區照顧整體模式之方向,表達認同與贊許。建立高齡社會照護 發展平價體系長照十年2.0計畫,將以長照十年1.0計畫為基礎,擴大服務對象、擴增服務項目、提高服務時數、發展創新服務,以積極回應民眾需求,提升服務涵蓋率,並整合醫療、長照、預防保健資源、建構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照護團隊體系,以彈性、擴大、創新、整合及延伸之原則,建立高齡社會的健康照護政策,積極發展平價、普及之社區化長照服務體系。整合醫療長照 預防保健資源為因地制宜發展在地化長照服務,提供預防性健康服務以及在地、即時、便利的社區照顧,特別強化建置社區整體照顧模式,未來將積極結合地方政府與民間資源,於各鄉鎮廣布「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級)」-「複合型日間服務中心(B級)」-「巷弄長照站(C級)」,整合醫療長照和預防保健資源。生活支援服務 強化在地網絡透過專業照管專員評估以及社區健康照顧團隊提供多元服務項目,同時結合交通接送服務提供小區域定時接送至服務定點,提供民眾具連續、彈性、多元的照顧服務、預防照顧以及生活支援服務,強化在地社區照顧網絡。在宅臨終安寧 落實在地安養衛福部表示,精進長照服務體系建置,提供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機構式照顧的多元連續服務中,向前端延伸優化初級預防功能,並銜接預防保健、活力老化、減緩失能,促進長者健康福祉,並銜接在宅臨終安寧照顧,讓民眾在自家附近可獲得服務,落實在地安養、在地老化目標,減輕照顧者負擔。

照光抗憂鬱 銀髮族更需要藍光

照光抗憂鬱 銀髮族更需要藍光#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人類的生物時鐘使用自然光調整一天的開始,如果你需要鬧鐘才能起床,代表你需要更多睡眠,有生理節律睡眠障礙症(circadian rhythmsleep disorders, CRSDs)或相關困擾的患者,不妨請精神科醫師協助評估治療。科學家們一直想瞭解為何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變差、反應時間變慢、睡眠減少,甚至失眠憂鬱,藍光過去被認為與上年紀的長輩眼睛黃斑部病變有關,眼睛的光感受器需要光來調整生理節律系統,但是45歲的成人平均只收到50%的光,55歲的時候剩37%,到了75歲僅剩17%。抑制褪黑激素藍光 對年長婦女沒影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醫師陳坤波說,暴露在明亮的光線會抑制褪黑激素,可顯著抑制年輕女性褪黑激素的藍光,對年長的婦女卻沒有影響,因此銀髮族比年輕人需要更多的藍光。冬季憂鬱症患者 早晨起床後多照光陳坤波醫師指出,冬季憂鬱症的患者需要在早晨起床後多照光,不要在九點以後才起床,因為睡眠的中點是落在半夜兩點到四點,所以晚睡的人早起,早睡的人往往晚起。早上多照光 下午少照光暑假要出國旅行的人,如果擔心時差影響旅遊興致,最佳建議是在旅遊的前兩天,依據目的地作息時間逐步調整睡眠與飲食,吃安眠藥調整時差的人,千萬不可在飛機上飲酒,向東飛行(如到夏威夷旅遊)的人,與冬季憂鬱症患者相同,都屬於相位延遲(Phase delay type circadian rhythm),可以藉助咖啡提神,記得到了目的地要在早上多照光,下午少照光,使用褪黑激素調整時差的人,要掌握起床後第十四個小時的使用原則。

研究:憂鬱症銀髮族 骨鬆風險高2倍

研究:憂鬱症銀髮族 骨鬆風險高2倍#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憂鬱症竟與骨質流失有關!63歲的林女士平時家事煩心,又因為糖尿病導致的失明及行動不變,開始不講話、不想與人互動、睡不好、動不動哭泣、更出現厭世念頭等,經醫師診斷有憂鬱症;後某天失足跌倒劇痛,髖部骨折,測骨密度才發現有嚴重骨質疏鬆,需要立即治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監事黃兆山醫師指出,憂鬱症與骨流失高度相關,研究發現,有憂鬱症狀的女性骨鬆機率較一般女性高出1.42倍,鬱卒銀髮族比起一般老人,骨鬆風險更高2.32倍;甚至因為高壓工作出現憂鬱症狀的男性,比起正常員工的骨密度亦較低,由於內分泌的相互影響,維生素D3的缺乏不僅增加憂鬱情緒且同時減緩骨吸收。憂鬱程度增加 骨鬆風險更高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發起「骨質疏鬆症防治與高危險群健康促進研究計畫」,台大醫院骨科部楊榮森醫師說明,近30年中亞洲的骨鬆性髖部骨折增高2~3倍,預估2050年亞洲的髖部骨折病患數將佔全球一半以上。台灣地區憂鬱症盛行率約7.3%,更平均每3位老人家就有1位有憂鬱症狀,隨著憂鬱程度的增加,骨鬆及骨折的風險也將提高,根據鹿港基督教醫院針對精神科患者檢測骨密度,發現有58%的病人低於正常骨量(T值<-1)。另外針對高壓工作下男性的調查發現,出現憂鬱症狀者平均骨密度較正常員工低;且若服用抗憂鬱藥物,整體的髖部骨密度比起未服藥的男性也會較差,黃兆山解釋,主要是因為內分泌的相互影響,其中維生素D3的缺乏同時延緩骨形成與增加憂鬱情緒,另外憂鬱症引起的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增多症等分泌過多,會減少促進骨骼組織形成的激素,進而降低骨質再吸收,造成骨鬆。肌少症、糖尿病都與骨鬆相關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提醒,骨鬆不只與憂鬱症相互影響,肌少症、衰弱症、糖尿病等都是其共病,影響生活品質甚鉅。學會長期致力提升大眾對骨鬆危害的瞭解,以喚起國人的重視,除了延續與本計畫合作外,也將持續推動相關教育課程、衛教活動以及四十歲以上中老年人的十年骨鬆性骨折風險篩檢(FRAX),降低國內骨鬆、骨折死亡率。

嗜安眠藥成癮 百萬銀髮族增跌倒、骨折風險

嗜安眠藥成癮 百萬銀髮族增跌倒、骨折風險#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失眠好痛苦!許多人都曾經有過失眠的經驗,一旦睡眠不足,容易影響情緒及生活,還會使做事情效率降低,許多人為了改善失眠問題,選擇自行購買鎮靜安眠藥,然而,若長期使用沒有經過醫師處方的藥物,當心藥物成癮,無法自拔,且容易造成跌倒、骨折的風險。自行買藥、調劑量 起床跌倒風險高73歲的陳奶奶,近一個多月覺得難入睡,半夜常常起來上廁所,早上也特別早醒,若利用白天補眠,晚上就更不用睡了,聽鄰居介紹藥局有賣安眠藥,就去買了幾顆,睡前吃一粒沒有馬上睡著,就又吞了第二粒,導致清晨起床時手腳無力,一下床就摔個四腳朝天,造成髖骨骨折。依據衛生福利部食藥署104年委託研究結果推估,我國269萬65歲以上高齡族群人口中,約有109萬人曾因失眠問題服用鎮靜安眠藥,而非經醫師處方、自行購買與自已加量等不適當用藥,以及服用鎮靜安眠藥(BZDs、Z-drugs)後副作用影響,有較高的跌倒及骨折風險。高齡族群使用安眠藥問題最嚴重另根據我國健保統計資料顯示,102年高齡族群使用鎮靜安眠藥的盛行率為25至44歲年齡族群的3倍,45至64歲年齡族群的1.5倍,再再顯示我國高齡族群使用鎮靜安眠藥物問題嚴重。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張家銘醫師表示,臨床上苯二氮平類鎮靜安眠藥(簡稱BZD)及Z-drug,常用於安眠、鎮靜及抗焦慮等症狀,副作用包含頭暈、頭痛、嗜睡及反應力下降等,長期使用會產生藥物依賴及成癮之情形。以高齡族群而言,可能引起跌倒或產生骨折等意外,醫師於開立處方箋時要謹慎,民眾服用藥物時更要小心。食藥署呼籲,失眠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原因複雜,若有焦慮或睡眠障礙等問題需服用鎮靜安眠藥,應循專業醫師診治,並依醫囑服用,切勿自行購買藥品,以及增加或減少用藥劑量,且服用藥品後應做適當的休息,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