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

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搶「●歲前」!首批虎年寶寶3月誕生

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搶「●歲前」!首批虎年寶寶3月誕生#試管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農曆年「屬虎帶煞」的民俗傳說,往往造成虎年出生率偏低,且依照內政部統計,台灣從2020~2021連續2年死亡率超越出生率。但在2021年7月試管嬰兒擴大補助上路後,許多不孕夫妻皆把握補助機會,預計虎寶寶的誕生能提高今年生育率。試管嬰兒擴大補助,第一批虎年寶寶3月誕生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去年12月27日止,已有20,592對不孕夫妻已取得補助資格,而全台第一批透過補助成功懷孕的寶寶也即將在3月誕生。婦產科醫師就指出,根據過往經驗,試管嬰兒的累積活產率約落在4~5成,推算今年全台可以增8千~1萬2千位以上新生兒,全台生育率可望首次止跌,縮減出生人數和死亡人數的差距。 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林時羽提醒,試管嬰兒補助最高年齡上限是44歲,但高齡婦女常見卵巢衰竭、染色體異常等問題,導致取卵數少或胚胎無法順利著床,超過40歲後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懷孕率僅約為10%~20%、活產率僅5%~10%。根據國際最新出版的2021年《生殖生物醫學》也指出,就算是卵子庫存量正常的女性,43歲以上使用自身卵子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活產率也極低。43歲不放棄,做試管成功懷孕而林時羽也分享2名透過第一批補助,皆在43歲植入胚胎並成功懷孕,且即將誕下虎年寶寶的試管嬰兒案例。鄭小姐曾因卵泡的數量偏低,又有家族性卵巢衰竭的遺傳體質,導致每次的取卵數不多,在經過多次的集胚後,剛好在去年7月1日補助開跑當天植入2顆,1顆著床成功,順利懷上單胞胎。另一位黃小姐則是經歷多次人工授孕和試管嬰兒療程,儘管卵巢的庫存量正常,但除了有子宮肌瘤的症狀,胚胎的著床和生長發育一直不順利,再檢測後才發現是胚胎染色體異常,因此決定在第2次取卵後做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剛好檢測出一顆正常的胚胎,植入後就成功懷孕,現在準備3月迎接「虎子」誕生!林時羽表示,2名準媽咪是典型的試管嬰兒案例,一種是透過累績夠多的胚胎數量後,由母體選擇好的胚胎留下,經自然淘汰機制順利著床成功;另一種則是先進行染色體檢測,挑選出正常的胚胎才進行植入,成功懷孕。年輕時可先凍卵、35歲前做試管更好雖然做試管嬰兒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政府的補助能多少降低一般小家庭的經濟負擔,協助度過每一個治療週期。但林時羽強調,根據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學會統計,相較延遲1~2年施術者,35歲前進入試管療程可提升近15%活產率。鼓勵難孕夫妻最重要的還是把握黃金生育年齡,年輕時可以先進行凍卵,避免日後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費用,才能完成當爸媽的願望,也能更準確掌握生育的規劃。

想懷孕天天食補瞎忙 3迷思恐錯過「生」機

想懷孕天天食補瞎忙 3迷思恐錯過「生」機#試管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直以來我到底在瞎忙什麼?」一名40歲女性經歷流產後,想要再懷上寶寶,努力嘗試各種方法調養身體一年多,卻始終未能成功懷孕。瀕臨放棄邊緣,最終尋求醫師協助,才發現竟是子宮沾黏、高齡卵子質量低惹的禍,並非體質問題。內政部資料顯示,出生率持續低迷,2020年新生兒數量僅16萬5249人,今年1~8月更首度跌破10萬人,創歷史新低,即便現今生育觀念轉變、頂客風氣盛行,但仍有夫妻迫切希望能生兒育女,卻未能圓夢。7月起政府擴大施行試管嬰兒補助,放寬不孕夫妻申請甫滿百日,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婦產科醫師李怡萱呼籲,婚後備孕1年 (高齡的話半年)沒有結果,就應到不孕症門診諮詢、檢查,避免耽誤適當懷孕年齡。李怡萱指出,過去試管嬰兒療程費用高,成為求子路上一大沉重負擔,現已有補助能減輕經濟壓力。然而仍有許多不孕夫妻對於試管嬰兒有「不自然、人工」迷思,花費大把時間嘗試各種方法只為自然懷孕,卻遲遲無果,她列舉常見3種拖延觀念:拖延觀念1:天天食補、補充保健品,只為養成受孕好體質李怡萱提醒,想成功懷孕,體質固然重要,但若嘗試一段時間還是未能懷孕,就應尋求專業不孕症醫師諮詢,檢查是否子宮構造、免疫內分泌或是胚胎異常問題,才能及早解決造成不孕的根本問題。拖延觀念2:做遍各種愛愛新招當實驗,大姨媽依舊每月準時到來以為能提升精蟲進入體內的機會,提高受孕率。換新體位是可以嘗試的方法,甚至是夫妻間的情趣,但並非影響受孕的重要原因。除了地心引力外,精卵品質才是提升受孕機率的關鍵!現已有高科技醫學技術,能輔助醫師判斷、篩選健康的精卵跟胚胎,用精準醫學幫助不孕夫妻克服不孕原因,及早圓夢。拖延觀念3:每月計算排卵周期,等來的卻是生理期35歲以下女性每個周期成功懷孕的機率約20~25%,但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排卵期雖是受孕影響因素之一,但計算排卵期容易造成夫妻雙方壓力,讓做愛變成做功課,結果月經還是按時來報到,長期下來很容易累積焦慮及挫折感。建議透過完整檢查,先確認沒有子宮、輸卵管等生理問題後,再計算排卵周期也不遲!李怡萱提醒,許多不孕案例是子宮構造、免疫或胚胎品質出問題,後續經由適當處置、藥物或試管療程搭配著床前胚胎染色體篩檢(PGT-A),有助成功克服不孕問題,順利懷上健康寶寶,如發現自己有不孕、難孕狀況,除了補充保健品、中醫調養體質、嘗試各種體位、計算排卵期外,其實應該諮詢醫師,避免走冤枉路錯過最佳受孕時間。

人工生殖擴大補助最高40萬 「好孕地圖」速查全台

人工生殖擴大補助最高40萬 「好孕地圖」速查全台#試管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為催生,7月起擴大人工生殖補助,36歲的林媽媽是第一波受惠者,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已成功懷孕九周。林媽媽婚後即開始求子之路,由於規律性生活一年以上仍無法懷孕,諮詢醫師後確定夫妻倆有不孕問題,嘗試5年人工生殖療程,進行第三次時適逢補助上路,「心態上真的有差,減輕不少經濟壓力,讓我能夠安心備孕,沒想到好『孕』來得這麼快!」34歲後卵實力下滑 正常性生活一年未懷孕儘速求醫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7月1日正式上路的人工生殖補助擴大方案,將補助對象擴大至45歲以下不孕症夫妻,補助次數40歲以下每胎最多6次、40至44歲每胎最多3次,首次申請補助額度10萬元,再次申請為6萬元,胚胎植入數量上也限制在1至2顆內,母嬰健康受保障。台灣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不孕,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明哲指出,以開始進入生育能力臨界點的35歲為基準,小於35歲的男女在沒有避孕的前提下,規律性生活一年以上無法懷孕,或35歲以上規律性生活半年沒懷孕,或有不孕症的危險因子,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出現以上任一情況即為不孕徵兆,夫妻雙方需盡早至生殖機構檢查,把握懷孕黃金期。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指出,女性生育能力30歲後開始退步,過了35歲後急遽下滑,即便進行人工生殖,懷孕與活產率也會在34歲走下坡,若計畫生第二胎的夫妻,只剩不到3年黃金時間,關於家庭計劃的討論,已從原本討論生幾個的選擇題,剩下生不生得出來的是非題,因此,近20年來轉而求助人工生殖技術的女性年齡最高占比延後6歲,2019年來到38歲,已是卵實力走下坡階段,成功率相對較低。每胎最高雖可補助40萬元 醫:若試管失敗先揪原因根據國健署6月公布的最新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統計,平均小於35歲進行2.1次人工生殖會成功,35~37歲2.5次會成功,38~40歲增加為3.3次才會成功,41歲以上要超過5次以上才會成功,顯示越早進行人工生殖治療,成功率越高。張帆表示,雖然每胎最高可補助6次至40萬元,但對一般受薪家庭的負擔仍相當沉重,他建議若做試管失敗,應先找出原因,例如將成功的胚胎植入子宮,卻懷孕失敗,可能是子宮的問題;若胚胎前期發展順利,第三天活動力變弱,可能是精子品質問題,要治療的對象就是丈夫了。台灣生殖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為有生育需求的不孕症夫妻,攜手打造「好孕地圖」(https://infertilitymap.org/),彙整衛福部許可的93間人工生殖機構資訊,一指即可找到鄰近院所,期望幫助需求者「好孕成家,預約幸福」,一圓家庭夢。

試管嬰兒補助今起擴大 45歲前可申請

試管嬰兒補助今起擴大 45歲前可申請#試管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台灣出生率全球最低,因應晚婚、晚育現象,政府7月1日起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方案,過去試管嬰兒費用昂貴,平均一次療程15萬元起跳,此次補助最高額度為10萬元,大幅降低經濟負擔,讓想懷孕的小資族也可以選擇直接做試管嬰兒。醫師提醒,補助有年齡的限制,39歲(含)可申請補助6次、40-44歲(含)申請補助3次,今年7月滿40歲(1981年出生)和45歲的人(1976年出生),政府給予彈性,只要趕在7月31日前申請,還是個別可以補助6次和3次,申請通過一年內都可以開始療程。據衛福部指出,國內不孕症比率約在10-15%。衛福部在2019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統計,台灣不孕原因以卵巢因素所占比例33.4%為最高,多種因素31.1%占第2位,男性因素10.9%居第3位。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醫師表示,過去補助只針對中低收入戶,但這次補助只要人工生殖機構施術醫師診斷為不孕夫妻,須接受體外受精人工生殖技術就可以申請補助。別等3~7年沒成功懷孕才開始做試管人工生殖方法很多,究竟該怎麼決定要不要做試管嬰兒呢?2021年出版的《婦產科實踐與臨床研究》指出,試管嬰兒具有成本效益,不但可以降低臨床流產、降低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周期失敗的風險,更能有效增加35歲以上女性的妊娠率。胡玉銘說,有些人認為試管嬰兒懷孕「不夠自然」,加上試管嬰兒療程較貴,許多無法懷孕夫妻會先採取吃排卵藥、按表操課或人工受孕的方式進行,試了3~7年後才會開始嘗試試管嬰兒,但因年齡提高、卵子品質降低,反而減少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據衛福部統計,做試管嬰兒的年齡高達38.6%落在35歲到39歲間。建議不要嘗試很多年才做試管嬰兒,補助上路後民眾應儘快跟醫師討論執行的可能。不只年齡,生幾個孩子也要提前考量除了年齡外,想生孩子的夫妻還可以怎麼樣提前規劃生育呢?台灣40歲以下試管嬰兒的懷孕率已近5成,根據《人類生殖》期刊顯示,如果搭配試管嬰兒輔助,女性可以在35歲時才開始嘗試懷孕,有90%機會獲得一個孩子,想要有2~3個孩子,就要更早開始嘗試懷孕;但如果沒有試管嬰兒的幫助,整體備孕的時間需提早3~5年。在無避孕的正常性生活情況下且經過一年仍然無法懷孕,夫妻又想要生2個以上的小孩,建議盡早做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後,進行懷孕的完整規劃。試管成功率達80%,關鍵為醫師經驗值根據婦產科實踐與臨床研究指出,超過40歲的女性,過半的試管嬰兒周期,會因為卵巢反應不佳而失敗中斷。胡玉銘指出,試管嬰兒成功的關鍵是醫師的專業和經驗值,對於高齡婦女來說,只要胚胎顆數夠多,做好PGS(著床前染色體)篩檢,由醫師判斷子宮內膜的穩定度,植入健康、正常的胚胎,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可達80%,試管嬰兒包含藥物治療、胚胎檢查、胚胎植入等多個階段,除醫師外,也需要有豐富經驗的胚胎師,發展早期胚胎,再由胚胎實驗室篩選出健康、穩定的胚胎。因此,專業不孕科醫生、經驗豐富的胚胎師和高端的實驗室,三者缺一不可。

我試管嬰著床率亞洲第1 生育率卻吊車尾 醫籲放寬補助

我試管嬰著床率亞洲第1 生育率卻吊車尾 醫籲放寬補助#試管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為搶救少子化危機,政府自2015年實施人工生殖補助以來,因為諸多限制,5年只催生出7名寶寶,成效趨近於零。專家感慨,台灣生殖醫學技術傲人,試管嬰兒著床率高居全球第二,各國人士趨之若鶩來台求子,台灣卻未發揮自身優勢,生育率在全球敬陪末座,預估2050年全台人口將由目前2300萬人,降為1800萬人,老人變多恐拖垮醫療財政,甚至護國神山台積電也會找不到工程師,不利社會經濟長遠發展,呼籲政府放寬補助限制,按次數補助部分費用,紓解不孕家庭經濟壓力。催生政策現著重於養育津貼 鼓勵不孕家庭投入治療也是關鍵台灣試管嬰兒之父、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曾啟瑞表示,不孕症在台灣盛行率約15%,每年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4萬例不孕人口,很多是一般受薪階級,但一次療程平均費用15~20萬元,在無健保給付、也無法申請補助的情況下,幾次療程就讓財務負擔沉重,即使想要孩子也只能打退堂鼓,這對不孕家庭造成很大遺憾,甚至讓婚姻蒙上陰影。過去「催生」將大部分預算和心力放在生完小孩後的養育津貼,曾啟瑞建議,應該也從「想生」的角度切入,鼓勵那些因為經濟負擔而不能再試一次的不孕家庭,因此補助應以全民為主,不用訂排富條款,關鍵在「補助真正需要小孩的家庭」和「激發潛在不孕人口來看診」,不孕症治療有迫切的時間需求,早點投入治療有較高的成功率。外國人不畏辛苦跨海來台求子 「台灣CP值最高」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指出,日本和新加坡都是全民補助,沒有排富條款。日本實施人工生殖補助後,人工生殖周期從2007年約4.4萬周期至今每年已超過44萬周期,今年也取消年收入730萬日圓(約台幣210萬元)以下的補助限制,擴大至全部不孕家庭皆有補助。新加坡則限40歲以下最多補助三次、每次最多7700元新幣(約台幣16萬元,約療程的1/3費用),鼓勵育齡族群早點生育。反觀台灣補助資格僅針對中、低收入戶,補助最高15萬元,其他僅少數縣市規定補助1~2萬元,唯一例外是金門縣補助8萬元。生育年齡延後 提早凍卵、凍胚掌握更多試管成功要素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王瑞生表示,各國紛紛藉由補助搶救生育率,但他們的生殖醫學可能面臨技術層面不足、法規不全或機構與設備不足。亞洲尤其是中國、香港、日本的不孕夫婦,不畏辛苦也要跨海來台灣做人,因為台灣綜合評估CP值最高。台灣每年服務的不孕者當中,根據衛福部2019年統計,國際患者有1萬1216名 (國內超過4萬名),近幾年呈翻倍成長。因應現代社會不少育齡男女在有限時間、金錢及家庭照顧壓力下延後結婚生子,因此TFC也建議,年紀大相對要嘗試更多次試管療程才能成功,除了期盼政府放寬人工生殖補助外,現階段年輕夫妻還能先進行生育力檢測,並考慮提早凍卵、凍胚,掌握更多試管成功要素。

才女警覺裙子變緊 竟子宮腺肌症作祟

才女警覺裙子變緊 竟子宮腺肌症作祟#試管嬰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秀秀是一名風姿綽約、才華橫溢之仕女,然而婚後多年仍未能受孕,眼看已年近四十,心中不免著急,尤有甚者,每當月事來臨時,嚴重而持久之經痛連吃止痛藥都無法控制,期間伴隨之大量經血,總讓她頭暈心悸體力透支。最近她覺得以前的裙子穿起來竟變緊了、小腹也常悶痛不舒服,才鼓起勇氣來求診。經過詳細內診、婦科超音波及抽血檢查,醫師告訴她得到腺肌症。子宮腺肌症,又稱子宮肌腺症或子宮腺瘤。它的病理變化是在子宮肌肉層裡出現類似子宮內膜層之腺體及間質組織,長期在肌肉層裡發炎、出血終致造成局部纖維化累積增厚,發病的原因目前仍然不甚明瞭,雖然過去認為發病年紀多為近四十歲或四十歲以上且已生育多胎的婦女,但近年來流行病學調查卻發現有愈來愈多備孕中的年輕女性甚或是未婚的小姐罹病。6成患者出現經血過多 3成合併有經痛其實子宮腺肌症並不少見,雖然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並無明顯主觀症狀,但仍約有六成患者會出現經血過多,約三成患者合併有經痛,少數人還會有性交疼痛或慢性骨盆腔疼痛之症狀。其臨床症狀之嚴重度與病灶在子宫肌層之範圍及侵犯深度確呈正向相關。對於該疾病的處理方式當然要同時考量年齡、症狀及生育需求,而提出一個長遠的完整治療計劃。而且子宮腺肌症經常會合倂其他的婦科疾病,例如子宫内膜異位症或子宫肌瘤,輕症之子宫腺肌症患者,期望自然懷孕也許並不困難,但在重症之子宫腺肌症患者卻有相當比率有生育障礙之困擾。當腺肌症患者合併有其他導致不孕之因素,如精蟲稀少、無力、輸卵管或骨盆腔黏連等,即需改採試管嬰兒等人工生殖技術來幫忙。回到「秀秀」的故事,她也在決心求助試管嬰兒治療後,很幸運地一舉中的,然而她在後來剖腹生產時卻因前置胎盤以及肥厚的子宫肌層切口而大量出血,讓她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圈。生產後她也聽從醫囑努力哺育母乳,生產後,一向惱人之經痛及大量經血竟也減輕許多。嚴重子宮腺肌症 可採試管嬰兒生殖在過去冷凍胚胎技術尚未普及的年代,患有較嚴重的子宮腺肌症的患者接受人工生殖治療之前都會先接受停經藥物治療,這有助於提升成功懷孕機率,但是也有許多患者卻在隨後的刺激排卵療程中變成反應不良。雖然這種療法之治療周期懷孕率約41.2%,與其他因素導致不孕而需接受試管嬰兒治療之患者相仿。然而該類患者懷孕初中期之流產率較高,最後的活產率僅可達到每周期28.6%。現在隨著胚胎冷凍技術的進步,面對同樣嚴重子宮腺肌症合併不引而接受人工生殖的婦女,分階段治療已成為當前的主流,亦即患者直接接受取卵及體外受精並加以進行胚胎冷凍而暫不植入,接下來再進行腺肌症之藥物,待病情獲得改善時,再以荷爾蒙補充培育子宮內膜,接再進行解凍胚胎植入。在近幾年中可以將孕率提高到54.2%,雖需將流產率納入考量,但最終活產率仍提升到37.4%。運用冷凍胚胎技術,治療成功率有明顯進步。由此結果看來分階段式試管嬰兒治療對於因為重度子宮腺肌症而無法自然受孕者,仍不失其為一種有效治療方式。(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