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藥物

乳癌術前輔助療法 保留乳房希望增大

乳癌術前輔助療法 保留乳房希望增大#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104年)8月衛生福利部核可HER2雙標靶藥物搭配化療併用,以治療HER2陽性、局部廣泛、具發炎性、腫瘤大於2 cm或淋巴結陽性之早期乳癌,為患者帶來一線曙光,也代表著對於手術切除的患者,能增加保留乳房的機會;原先無法接受手術的患者則在術前使用輔助療法,也有機會將腫瘤體積縮小至可手術範圍;此外,也降低了部分病患接受腋下淋巴結廓清術的可能性。術前輔助療法併用化療 軟化縮小腫瘤組織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游啟昌醫師表示,醫藥科技發展進步,保留部份乳房組織的手術機率提高,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的意願也提高了。門診中有位36歲的年輕患者,自己觸摸到腫塊後輾轉就醫時,病灶大小已達4.5公分,腫瘤屬HER2陽性,幸而尚未轉移至淋巴,經過雙標靶藥物併用化療後,腫瘤組織慢慢地軟化縮小,最後開刀做了乳房保留及前哨淋巴切除術,乳房部分切除檢體證實只剩纖維化組織,無癌細胞殘留,術後再持續進行輔助療法,目前病況穩定,屬於術前輔助療法控制良好的案例。另一位46歲的患者則是在摸到腫塊後,半年才在先生陪同下就醫,病灶嚴重,腫瘤已至7公分大小且腋下淋巴局部轉移,傳統上對於這樣的患者,醫師多半建議其接受全切除術以及淋巴廓清術,但在經過4次術前標靶輔助療法後,腫瘤組織軟化且縮小至3公分,再以化療接續後,更縮小至1公分,且淋巴未感染。5年無惡化率近9成 化療藥物仍為要角游啟昌醫師表示,每位患者的治療目標都不同,一開始就要訂定明確方針並提出預期效益,多種治療途徑可選擇下,若患者能達到病理完全反應、整體存活率上升、預後較佳,便是成功的治療模式。而在幾項大型試驗中可發現,透過術前輔助療法-雙標靶藥物合併化療治療後,有高達近64%的病人在手術前腫瘤細胞已消失不見,五年無惡化率高達86%;對於早期乳癌患者而言,可以考慮作為完整治療處方的一部份。不過他特別提醒,患者無論接受何種治療,大約每3個月可看見初步成效,需要耐心、信心與醫師配合,不可太過心急想要頻繁更換治療模式;而化療藥物在治療中仍舊扮演重要角色,必要時可發揮接續治療的作用,也鼓勵患者可多與治療團隊討論。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 肺癌晚期患者重燃生機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 肺癌晚期患者重燃生機#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過去診斷出肺癌晚期,僅能進行傳統的化學治療,不僅有許多副作用,讓患者聞化療而喪膽,且效果不佳,更讓病友們受盡折磨。隨著醫學進步,漸漸研發出許多標靶藥物,而近期對患者幫助最大的,無非是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物,9月通過健保給付後,不僅大幅降低患者經濟負擔,更改善了生活品質!化療副作用多 平均存活期僅12個月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王金洲醫師表示,肺腺癌晚期病人常見的有2種,一種是EGFR基因突變,約佔60~70%,另一則為ALK基因錯位,約5~8%;而後者所佔比例少,在過去僅能接受傳統的化療,治療效果大約只有40~50%,平均存活期也只有6個月~1年。最困擾肺癌患者接受化療的地方,就是在抵抗力不佳時,無法接受治療;且化療因為沒有專一性,在治療後容易產生噁心、嘔吐、掉頭髮、食慾不振,甚至是抵抗力下降等副作用。ALK標靶藥物 延長2倍存活期而ALK標靶藥物問世後,病人接受治療後的副作用不但減少,噁心、嘔吐的頻率也跟著降低,此外,根據臨床統計發現,有ALK基因錯位的患者使用標靶治療後,約有60~70%的病人感受到成效,存活期拉長為20個月,是化療約2倍長的時間。王金洲醫師指出,以往若被診斷為ALK基因錯位肺癌,如欲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每個月就必須花上25萬元,對患者及家屬來說都是龐大負擔,但今年9月通過健保給付後,大大減輕病友家庭的經濟壓力,患者的生活也得到相對的改善。身心同調適 作息正常、保持正向除了藥物治療外,醫師也強調,身體及心靈的調適同樣重要,三餐均衡、適時補充維他命、生活作息正常,不過度運動,都能維持患者身體的健康、抵抗力;此外,保持心情穩定、維持正向思考,家屬適時給予心理支持,更能幫助患者在抗癌的路上達到更好的效果。

健保終於給付ALK肺癌病患釋重負

健保終於給付ALK肺癌病患釋重負#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台灣,診斷肺癌後有高達九成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若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晚期,通常會針對腫瘤組織進行進一步基因檢測,研究指出除了「EGRF」基因之外,另一個致癌基因「ALK」也是啟動肺癌細胞的關鍵。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教授表示,基因檢測若是ALK有錯位突變的肺癌患者,若能施予標靶藥物治療,效果是較化學治療來得有所幫助。陳育民醫師進一步說明,肺癌ALK標靶藥物研發阻斷ALK基因異常所產生激酶活性,來阻斷癌細胞息傳遞路徑,患者使用上副作用較化療低,雖有產生肝功能異常或是視覺障礙等副作用症狀,但臨床上多數病患服用時副作用不明顯。過去幾年,健保給付EGFR為陽性的肺癌患者標靶藥物;但若患者被檢測出EGFR陰性、ALK基因錯位,則常因標靶藥物的醫藥費用負擔過重,讓患者及家屬苦不堪言,今年9月,衛福部終於通過ALK標靶藥物的健保給付,造福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患。「以往在沒有健保給付的情況下,一個月可能約有20-25萬元左右的花費。」陳醫師強調,標靶藥物治療是一種精準治療方式,通常使用標靶藥物的病患,不需再合併化療,除了能針對基因抑制癌細胞,病患也無需承受化療帶來的痛苦。陳醫師分享,診間之前有一名50多歲確診為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男性病患,飽受肺癌引起的嚴重喘息之苦,長期臥病在床,經診斷判定來日不多,陳醫師心裡想,恐怕沒機會下回診間見,但病患卻自行購買ALK標靶藥物服用,下次回診檢查除發現腫瘤變小之外,病患更比當初判定的存活期延長了一年多的時間。陳醫師強調,當然不是鼓勵病患自行嘗試其他用藥,ALK標靶藥物臨床經驗上,能延長10個月以上的存活期,對於癌細胞的控制,有很好的效果,特別是現行已有健保給付。建議患者在肺癌的治療上,仍需與醫師詳細討論,並積極配合治療,讓癌細胞得到良好的控制。

標靶藥物接力使用 他成功擊退大腸癌又省錢

標靶藥物接力使用 他成功擊退大腸癌又省錢#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不畏懼雙癌,也不聽信偏方,他積極接受治療,延長存活率!日前,一名80歲的陳先生,3年前被確診出大腸直腸癌,但當時以為只要手術切除後就沒事,孰不知,去年5月回診時卻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肝臟,面對雙癌的他,不但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積極接受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合併化療、外科切除手術,最後成功擊退腸癌,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也正準備前往大阪自助旅行。平均每35.1分鐘 新增1名個案據統計,大腸直腸癌已連續七年蟬聯國人癌症排行榜之首,平均每35.1分鐘就有一名新增個案,對此,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周斌醫師表示,在新診斷大腸直腸癌病人中,每5人就有1人已經轉移,五年存活率僅11%,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除了化療外,也有其他標靶及化療合併治療策略,幫助患者從原本不到半年的平均存活期,提升到兩年半。標靶藥物用對順序 治療效果有效又省錢目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在第一、三線皆有健保給付標靶藥物,第一線治療有2種健保標靶藥物可以選擇,包括血管新生抑制劑、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第三線健保則僅給付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2種藥物都能帶來很好的治療效果,但如果用對順序,則有機會可以使用到兩次健保標靶,降低負擔。「兩次標靶接力使用,讓治療更有效,病患省錢,且活得更久」陳周斌醫師進一步說明,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若先以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當治療失敗時,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也有給付作為第三線用藥,但如果先用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卻治療無效,因為血管新生抑制劑並無給付於第三線用藥,接下來就得自費。注意!健保療程完畢不代表治癒健保給付,加上全線標靶新式治療策略,有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黃金雙盾,更能勇敢地面對病魔,只不過,陳周斌醫師提醒,目前健保針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僅給付使用24週,但健保療程完畢不代表治癒,建議即使病情穩定仍應繼續使用標靶,爭取最佳存活機會。

肝癌晚期活不過半年?標靶藥物治療可突破

肝癌晚期活不過半年?標靶藥物治療可突破#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肝癌為台灣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生率及死亡率均高居十大癌症前三名,慢性肝炎仍為罹癌的主要原因,若沒有定期追蹤,等出現症狀再就醫,恐已成為晚期癌症,像是49歲的張先生,因為腹痛、沒有食慾而就醫檢查,卻發現是晚期肝癌。腹痛、食慾差才發現罹肝癌花蓮慈濟醫院內科部肝膽腸胃科胡志棠醫師表示,台灣B肝帶原者超過200萬人,大約有三成的帶原者因各種理由沒有定期回診檢查,等到出現症狀才就診,通常為時已晚。日前年輕男藝人因肝癌病逝的新聞傳出,B肝帶原者回診追蹤的人數比平常激增了3成。像是現年49歲的張先生,2年半前因為腹痛、沒有食慾,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肝癌晚期,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擔心沒機會親眼看到兒子結婚、生子而感到絕望。幸在家人的鼓勵及支持下,鼓起勇氣積極接受治療,經過二年半服用標靶藥物,肝臟腫瘤有效獲得控制。晚期肝癌 未治療壽命僅剩3~6個月胡志棠醫師說,晚期肝癌常因腫瘤數量、位置或侵犯血管等複雜因素,導致無法開刀清除,甚至因為復發長出新的腫瘤,只能反覆電燒或栓塞治療,不但考驗患者的體力,也無明顯延長存活期之效果。延長肝癌患者的存活時間,一直是醫界努力的目標,以往晚期肝癌從發現到過世,平均約3~6個月,但若積極配合醫師治療計劃,仍有相當大的機會像張先生那樣,透過標靶藥物治療,讓肝臟腫瘤獲得控制。目前健保開放提供給晚期肝癌,已經轉移且無法開刀治療的患者。此標把藥物可能出現手、腳及嘴巴周圍可能長水泡之副作用,若早期肝癌想要自費使用,則每月需負擔十幾萬元的醫療費用,民眾可評估經濟狀況,並與醫師討論最佳治療方式。

標靶藥物治肺腺癌 80歲老奶奶完成願望

標靶藥物治肺腺癌 80歲老奶奶完成願望#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人因夢想而偉大!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罹患肺腺癌被宣判只剩幾個月存活期,老奶奶說,自己的夢想就是期待三年後能親自參加孫子的畢業典禮,她很怕無法圓夢。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主任褚乃銘醫師聽到老奶奶的夢想,與肺癌團隊共同為她量身打造治療計劃,褚乃銘醫師說:「這位老人家經過上市十年的標靶藥物治療後,多了七年多的存活期,不只順利看到孫子畢業,甚至連孫子結婚、生小孩都看到了!」基因檢測+標靶藥物 延長存活期褚乃銘醫師表示,依據臨床經驗,約有55%肺癌病人就診時已是第四期,以往在沒有標靶藥物治療的情況下,病人僅剩九個月至一年的存活期,但自從有了基因檢測加上標靶藥物治療後,存活期平均可延長至兩年,更有許多病人延長五至十年,仍可以正常工作、四處遊玩,顯示標靶藥物的出現在治療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至於為何在標靶治療前要先做基因檢測?褚乃銘醫師表示,台灣約有六成的肺腺癌病人有表皮生長因子EGFR突變,檢測後為陽性的病人,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的效果明顯較佳。「而且,有些病人會因為排斥化療副作用而拒絕治療,除了會造成肺癌快速惡化,做動作會喘、臥床時間長、甚至無法出門,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口服的標靶藥物除了治療成效外,副作用也較小,讓病人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最貴藥物不一定最適合 維持病人生活品質為首要由於EGFR基因檢測陽性的肺腺癌病人用藥選擇較為多元,有些病人會要求醫師使用「最貴」的藥物。對此,褚乃銘醫師強調「貴不代表有效,這是一種迷思。」在抗癌療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病人的生活品質,其次是延長存活期。每一種藥品都有副作用,必須評估病人的需求、營養情況與體力,給予病人最適合的治療。褚乃銘醫師提到,有位鄰居老太太因肺腺癌而長時間無法出門,連走到隔壁巷子打招呼的力氣都沒有,使用上市十年的標靶藥物治療後,除了副作用症狀改善,晚間可以至附近學校散步,至今持續服用藥物,偶爾產生輕微皮疹,但病情控制情況相當不錯。褚乃銘醫師表示,治療歷程中,如何降低副作用的影響相當重要,盡量讓病人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因為好的治療效果,延長存活期才有意義。至於標靶藥物可能造成皮膚癢、甲溝炎或拉肚子等副作用,褚乃銘醫師表示,副作用與病人體質有關,不一定會發生,只要積極與醫師討論,皆有方式可緩解改善。隨著醫療的進步,肺腺癌不再那麼可怕,未來也將有第三代的標靶藥物上市,對於已有標靶藥物抗藥性的癌細胞會有較好的抑制能力,對肺癌病人而言,是治療上的福音。

第四期腸癌別放棄 健保給付兩次標靶降負擔

第四期腸癌別放棄 健保給付兩次標靶降負擔#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過去,大腸直腸癌患者經手術切除後復發轉移,幾乎是被宣判為死刑,如今透過標靶藥物搭配化療,能延長存活期。一名60多歲陳先生確診為第二期直腸癌,手術切除後復原良好,一年後卻癌細胞卻轉移肺部,所幸在醫師建議下,使用標靶藥物「血管新生抑制劑」並搭配化療,穩定控制病情達一年半,比預期的還久。十大癌症之首 標靶藥物+化療延長存活期大腸直腸癌連續七年位居十大癌症之首。三軍總醫院腫瘤科何景良主任表示,大腸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發現時癌細胞多已發生轉移。而針對已發生轉移且手術難治癒的患者,治療目標僅設定為爭取患者存活時間。30年前,化療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的治療方式,隨著醫學進步,病人擁有多種、多線標靶及化療治療組合可選擇,過去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平均存活期只有5個月,現在提升至30個月,有的病人存活時間甚至長達五年以上,能夠親眼看到女兒結婚,還如願抱孫。健保給付有限,一線治療標靶藥物如何選?然而,目前健保僅給付一線及三線標靶藥物,一線標靶藥物可選擇血管新生抑制劑或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而在接續三線標靶藥物治療時,由於標準嚴格,只有在一線選用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患者才能獲得健保給付。至於二線治療,衛生福利部2014年核准一線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患者,二線治療可續用此藥。臨床研究也顯示,搭配化療,能降低近2成死亡風險,疾病無惡化的時間可延長至近6個月。一線標靶藥物該選擇血管新生抑制劑,還是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何主任認為:「不論癌細胞基因是否有變異,患者一線治療都可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效果與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相當。第二線續用血管新生抑制劑,但需自費使用,日後若是基因野生型患者,可接續健保給付的第三線標靶治療,患者如果經濟條件許可,接受該治療策略,有機會爭取更多存活時間。」何主任提醒,大腸直腸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外食為主的民眾一旦出現長期腹痛不適及血便,應提高警覺查明原因。若確診罹患癌症,應積極與醫師配合接受正規治療,切勿盲目追隨民俗療法,延誤治療時機造成病情失控,後悔莫及。

基因檢測助肺癌病患提高存活期

基因檢測助肺癌病患提高存活期#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自己或親人罹癌是一件令人痛苦萬分的事情,在癌症漸漸的摧殘及折磨逼迫下,往往使得患者及親人都面臨絕望崩潰。尤其癌症病友常因做化療後,副作用導致身體逐漸走下坡,事事都需人幫忙與照護,不僅自身生活品質全無,也連帶影響親人間的生活。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李楊成醫師表示,癌友透過事先的基因檢測及標靶治療突變的基因,不僅能延長存活時間,也能降低化療副作用,提高生活品質。癌症期別 治療方式大不同針對癌症的治療,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不同罹癌期別,有著不一樣的治療方式。李楊成醫師表示,第一與第二期的癌友,因為癌細胞尚未擴散,主要以外科手術切除、化療或電療方式治療;針對癌細胞已經轉移的第三或第四期癌症,就不適合開刀治療,可能會施以化療或局部電療為主,但因為化療會將身體的好細胞跟癌細胞同步殺掉,因此癌末病患通常會受到化療副作用的摧殘,影響其生活品質。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友 建議進行ALK基因檢測不過,李楊成醫師表示,在肺癌治療上,想避免化療副作用,患者還有其他選擇。因為研究發現致癌基因ALK是促使癌症進展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非小細胞肺癌的發展關鍵,建議晚期患者可先進行ALK基因檢測,若發現體內的確有致癌基因存在,醫師用藥的選擇上就會比較精準,高達七到八成能直接抑制體內的突變基因,抑制腫瘤的生長,延長其存活時間。李楊成醫師接著說,接受基因檢測的優勢除了能幫助醫師在用藥選擇上的精準度外,對於患者也可以免除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李醫師說明,因為化學治療會影響體內的好壞細胞,相對副作用會較為明顯,而治療的成效也必須在化療結束後才得以評估;因此,若病患能事先接受基因檢測,發現體內確切存在ALK這個基因突變,直接針對突變基因做標靶治療,可避免掉嘔吐、掉髮等化療副作用。臨床統計,台灣100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約有8至10人有ALK致癌基因,而目前衛生福利部已通過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物;李楊成醫師同時也呼籲癌友,癌症有些可以根治,有些則可控制,一定都要以正向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多跟醫師做討論,在醫學日新月異的狀況下,只要及早確認致癌基因,選擇合適的個人化標靶藥物治療,仍然有機會可以有好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