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藥物

晚期肺腺癌 團隊治療維持生活品質

晚期肺腺癌 團隊治療維持生活品質#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天拉肚子20多次,這真的很痛苦,就算治療再有效,副作用也讓我吃不消啊!」有些晚期肺腺癌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面臨了這樣的難題。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胸腔腫瘤科醫師江起陸表示,目前治療晚期肺腺癌的方式 有化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化療屬於亂槍打鳥的模式,會去攻擊到正常成長的細胞,像是腸細胞、骨髓等,因此會發生白血球下降、血小板減少等副作用;免疫治療雖然已有研究證實有效,但台灣健保尚未給付。標靶治療,主要是利用藥物跟腫瘤之間存在一個「靶」的關係,因此在治療上較為準確。晚期肺腺癌患者中,又以EGFR 基因突變類型居多,目前健保已給付三種標靶藥物可以選擇。江醫師指出,這三種標靶藥物治療效果差不多,但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的副作用強度各有不同。譬如,不可逆標靶藥物產生腹瀉、皮疹較為嚴重,腹瀉次數嚴重時可達到七次以上。首份針對肺癌研究 第一代標靶藥物有效提升生活品質江醫師強調,讓腫瘤縮小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讓病患在治療中,擁有生活品質,維持抗癌的信心。臨床上,有患者在服藥後,因為副作用影響到生活品質,導致病患自行調整劑量甚至停藥,結果病情反而惡化,後續治療變得更加困難。江醫師提及一份首次針對台灣肺癌患者,接受 EGFR標靶藥物治療下的生活品質調查研究,發現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的患者,生活品質可能較好,研究中,有四成以上肺癌患者生活品質指標,例如胸悶、呼吸困難、及食慾不振等症狀,在兩週內皆獲得改善。良好醫病溝通 為病人打造最合適治療方式「其實,晚期肺腺癌最佳治療方式是團隊治療,而團隊包括病患、家屬、各科別醫師和個管師!藉由團隊的良好溝通,才能找到最能合適病患,維持病患生活品質與抗癌信心的治療。」江醫師以臺北榮總為例,胸腔部有專業醫療團隊與患者共同確認治療方針,還有個管師提供患者仔細的衛教資訊,並和病患溝通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也提供聯繫資訊給患者,病患一有問題馬上就能找到人解決。新一代標靶藥物 延長壽命與生活品質兼顧以一線服用 EGFR標靶藥物的病患為例,目前研究,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9~12 個月後,約有五成會產生 T790M基因突變,導致抗藥性。這時,若能透過良好的團隊照護,提供合適病患的基因檢測,即時找出抗藥基因後,後續就有可能考慮持續用副作用小的新一代標靶藥物治療。有希望在延長患者生命同時,持續維持病患生活品質,讓抗癌之路保有信心及尊嚴。江醫師笑道,「只有用對待家人的態度來照護病患,患者才能得到最佳的治療方式!」(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肺癌速篩檢!ALK陽性標靶健保給付

肺癌速篩檢!ALK陽性標靶健保給付#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0歲的蔡女士2年前年被確診罹患晚期肺癌,擔心化療會掉髮、不舒服,一度想要逃避治療。基因檢測確認是ALK陽性的肺癌患者,有合適的標靶藥物可治療,治療1年後腫瘤順利縮小。健保署今年11月起放寬晚期非小細胞肺癌ALK標靶藥物給付,只要確診為ALK陽性,從一線開始就有健保給付。空污「紫爆」 提高肺癌患者死亡率紫爆不只是空污問題,也提高肺癌死亡率。世界衛生組織空氣品質指引指出,若長期暴露在PM2.5濃度高達35μg/m3的環境之下,肺癌死亡率將提高至15%。然而台灣地區平均PM2.5濃度高達40.6μg/m3,肺癌死亡威脅高。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表示,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未能及早發現,超過5成的晚期肺癌患者發現時已晚期。隨著醫療的進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致病基因被發現,相對應的標靶藥物也被研發出來,只要及早進行基因篩檢、與醫師討論治療策略,就可延長存活期。確診後同步進行多種基因篩檢 增加治療選擇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非小細胞肺癌早期可進行手術治療,晚期則多採取標靶治療。目前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致病基因有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ROS-1(跨膜受體蛋白酪氨酸激酶),都有標靶藥物可治療。建議癌友確診後同步進行EGFR、ALK、ROS-1基因篩檢,不需重複採取腫瘤樣本、縮短檢測流程,爭取更多治療時間。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表示,第一線使用ALK標靶藥物治療,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可達10.9個月,較使用化療多3.9個月。因病情所需再使用二線標靶治療,無疾病存活期可達到20個月。目前除ALK陽性一線標靶藥物通過了健保給付,ROS-1基因型首度有一線標靶藥物可使用,晚期肺癌癌友應及早透過基因檢測了解治療選擇,積極對抗肺癌。

肝癌難發現 2線標靶藥物降死亡風險

肝癌難發現 2線標靶藥物降死亡風險#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7歲的陳先生為B型肝炎帶原者,因未定期檢查,得知罹患肝癌已是晚期。經肝動脈栓塞治療、電燒治療、1線口服標靶藥物,肝癌細胞仍然持續擴大。服用今年通過的第2線口服標靶藥物,檢查發現陳先生的肝癌細胞已穩定控制,生活品質以及體力都大幅改善。肝癌難早期發現 出現症狀已晚期臺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林錫銘表示,肝癌位居10大癌症死因亞軍,每年的病例新增超過萬人。肝癌早期幾乎沒有徵兆,症狀出現時已是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機。肝癌好發於50至60歲的男性,且罹患肝癌的比例高出女生2至3倍。肝癌分為早期、中期、晚期、末期4個期別。早期又可被區分為0期以及1期,可以手術切除治療。中期可採動脈栓塞方式治療。若效果不佳、腫瘤已侵犯到肝內血管,甚至轉移至肝臟以外的晚期患者,可採用口服標靶藥物治療。末期患者通常保守、支持治療,減少患者疼痛及不適。第1、2線標靶藥物 降低4成死亡風險今年衛福部審核通過晚期肝癌第2線口服標靶藥物。國內約有3成晚期肝癌患者,使用第1線口服標靶藥物控制不佳,第2線口服標靶藥物的出現是一大福音。晚期肝癌第2線口服標靶藥物具有抑制血管新生、腫瘤增生及腫瘤轉移的效果,控制腫瘤細胞生長。服用第1線口服標靶藥物,再加上第2線口服標靶藥物的晚期肝癌患者,整體存活期達26個月,降低近4成死亡風險。林錫銘理事長表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對抗所有癌症的黃金準則,應定期做篩檢,切勿掉以輕心,即使發現罹患肝癌也不要灰心,請勿延遲就醫、誤信偏方,只要積極治療不放棄,並與醫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就能繼續對抗腫瘤。

基因變異肺腺癌 新標靶藥物副作用少

基因變異肺腺癌 新標靶藥物副作用少#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2歲的沈先生長期臥床,2年前骨頭痠痛、食慾不振,檢查診斷為肺腺癌第4期,有肋膜積水及多處骨轉移。第1代標靶藥物治療後,回復到可以自理。但治療1年後,腫瘤產生抗藥性突變。接受第3代標靶藥物治療後,腫瘤指數明顯下降,骨轉移病灶也改善。標靶藥物治療 存活期延長24個月肺癌發生率居高不下,國內肺癌病人以肺腺癌最多,多數已至晚期。早期肺癌病人以手術治療或放射治療,而晚期肺癌病人以藥物治療為主。晚期肺腺癌病人,若合併EGFR基因突變,藥物治療可考慮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此藥物治療反應率約7成,無惡化存活期可達10至13個月,平均存活期可延長約24個月。相較化學治療,這些藥物副作用大部分是皮膚疹、腹瀉、甲溝癌等,少有噁心、嘔吐、掉髮、血球下降等令人畏懼的副作用。有了這些標靶藥物,讓這些晚期肺癌的病人有更好的療效。腫瘤基因變異患者 可用第3代標靶藥物然而使用標靶治療的病人,部分患者1年會出現抗藥性,其中5成是因為腫瘤基因內出現基因變異,令第1、2代標靶藥無效,病情轉差,需化療。近年出現了第3代標靶藥物,可治療這種抗藥基因突變的腫瘤。相較化療藥物,有更長的無惡化存活期,且副作用較少,是新治療利器。癌症治療是長期抗戰的歷程,隨著生物科技發展,為藥物治療帶來許多新契機,包括化學藥物治療、標靶藥物治療、甚至是免疫治療,現在都有很多進展,癌症個人化醫療更是未來治療的方向。早期發現、按時治療、定期追蹤,是癌症治療的不二法門。

大腸癌發生率居冠!4成患者靠標靶藥

大腸癌發生率居冠!4成患者靠標靶藥#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已連續九年蟬聯癌症發生率榜首,對國人健康威脅與日俱增。而大腸癌初期並不明顯,常見的症狀包含糞便潛血、腹痛及異常的排便狀況等,較容易被忽略,導致有些患者發現時,多為晚期,存活時間也相對較短;因此,如何以有效的治療,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也是目前醫界最重視的課題。晚期標靶藥 幫助延續4至6個月存活期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鄧豪偉醫師表示,目前大腸癌晚期的患者治療方式一般以標靶、化學治療為主,再搭配其他局部性治療,例如開刀、電燒、放療等。由於目前晚期腸癌標靶藥物能控制近30%至40%的患者使其穩定疾病,且平均能延續至4至6個月的生命,對晚期腸癌患者是一大福音;甚至有些患者能長期控制超過1-2年。不過,標靶藥物不一定適合每一位患者,需由專業的醫療團隊進行評估治療方針,才能達到最大的療效。晚期腸癌非不治 遵照醫囑以達治療效果鄧豪偉醫師以一位65歲女性腸癌病患為例,因長期排便異常至醫院檢查,才發現已是腸癌晚期,經由手術切除後,經由申請健保給付最後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後,至今已有效控制病情長達兩年,超出平均存活期,為及早用藥、及早治療的成功案例,所以晚期腸癌不等於末期,遵循醫囑治療才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晚期腸癌治療 醫病溝通很重要鄧豪偉醫師補充,標靶藥可能出現常見的副作用像是手足皮膚反應症候群,會使手足皮膚發紅並起水泡,甚至疼痛感,一般建議可以塗抹皮膚保養劑,如凡士林或乳液等來保持皮膚水分、減輕症狀。醫師也提醒,腸癌治療是一條漫長的路,應保持樂觀的心態,務必遵照醫囑、切勿擅自停藥,多與醫師溝通,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髖關節疼痛 竟是肺腺癌轉移!

髖關節疼痛 竟是肺腺癌轉移!#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腺癌為國人癌症第一死因,每年奪走約8千多條生命,平均每44.7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腺癌,更連續30年高居女性癌症死亡率之首。根據臨床統計,高達5成肺腺癌已晚期,其中6成有EGFR基因突變;值得慶幸的是,針對晚期肺腺癌且有EGFR基因突變已有許多藥物可供選擇,尤其健保已經將第一線最具療效的標靶藥物納入給付,可使無惡化存活期延長至13個月,有效延長生命又不增加經濟負擔。髖關節疼痛 竟是晚期肺腺癌轉移一名55歲的餐廳廚師,咳嗽長達半年時間,日前因髖關節疼痛就醫,檢查才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骨頭,肺部兩側有8、9顆腫瘤,最大超過3.5公分,確診為晚期肺腺癌;經基因檢測發現為EGFR基因突變陽性,選擇使用新一代肺腺癌不可逆標靶藥,治療半年腫瘤全數消失,僅臉上長疹子的輕微副作用,目前已回到工作崗位,生活一切正常。5成肺腺癌晚期病患 多數不知所措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何景良指出,肺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國內逾5成肺腺癌病患確診已進入晚期,多數病患面對噩耗,常不知如何選擇治療方式,害怕化療產生虛弱、噁心嘔吐、貧血、白血球低下、發燒、感冒等嚴重副作用,或是擔心無法支付龐大的醫藥費,而不願接受治療。EGFR基因突變 有肺腺癌標靶藥可用何景良主任表示,國內臨床統計,5成晚期肺腺癌病患中有6成是人類表皮生長因子(EGFR)基因突變,一旦確診罹患肺腺癌,建議優先進行基因檢查是否帶有EGFR基因突變,就可使用標靶藥物治療。雖然肺腺癌已有多種標靶藥物可供選擇,但部分藥物尚未納入健保、治療費用昂貴,建議病患可與醫師討論,配合健保給付藥物做最妥善的治療藍圖,例如第一線使用健保給付的不可逆標靶藥物,再搭配後續二、三線藥物獲得最佳治療效果。不可逆標靶藥 無惡化存活期達13個月不同於早期的肺腺癌標靶藥,只能作用在單一腫瘤細胞。何景良主任強調,新一代肺腺癌的標靶藥為不可逆藥物,具有共價結合作用,可完全螯合EGFR四個接受體家族,與癌細胞緊密結合不易脫靶,不僅抑制腫瘤效果較佳,無惡化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何景良存活期延長至13個月,更能減少抗藥性、副作用。治療效果佳 副作用輕微何景良主任說明,健保給付的肺腺癌不可逆標靶藥只需一天一顆,和舊的標靶藥物一樣有輕微的皮疹、毛囊炎、甲溝炎及腹瀉等副作用,但只要搭配輔助治療藥品便可減輕身體不適,建議病患每個月回診抽血檢查,紅白血球及肝腎功能,每3個月電腦斷層掃描,評估治療成效;若不幸需要後續治療,可再搭配第二線、第三線用藥,充分利用健保給付接力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第一線選對藥物 後續治療表現較佳「晚期肺腺癌治療分秒必爭!」何景良強調,傳統化療存活期僅6個月,而第一線充分利用健保,使用不可逆標靶藥可有效達到生命延長,治療效果顯著,讓第一棒就贏在起跑點,才能讓後續接棒的治療發揮較佳表現。(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標靶藥物合併化療 增加大腸癌手術可能

標靶藥物合併化療 增加大腸癌手術可能#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9歲的小米(化名)因急性腸阻塞而就診,經診斷為結腸腫瘤第四期,雖接受了大腸切除手術,但後續以電腦斷層追蹤時發現有肝臟轉移,手術切除有困難。所幸在基因檢測後確認小米的RAS基因未突變,醫師評估後決定採取以全人類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合併化療的治療策略,半年後再追蹤發現腫瘤已經明顯縮小,可接受肝臟電燒手術,顯示治療策略成功,術後至今已穩定控制超過八個月。大腸直腸癌無明顯症狀 需留意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貧血等症狀大腸直腸癌可怕之處,在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等到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甚至出現腸阻塞時,多半已經是末期。台南市立醫院內科部部主任李楊成醫師指出,由於大腸直腸癌的症狀會依腫瘤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因此建議民眾平日就要多關心自己的身體,若發現自己的大便型態、習慣、次數有改變,且體重減輕、嚴重貧血現象時,就要高度警覺是否為大腸直腸癌。大腸直腸癌若早期發現,有機會透過手術切除根治,且越早治療存活率越高。李楊成醫師表示,以目前腸癌的五年存活率來看,第一期約有90%、第二期也有70-80%、第三期已降到40-50%,若為第四期則為僅剩10-20%。李楊成醫師進一步說明,臨床上經常發現晚期或轉移的患者,容易因為治癒困難而想放棄,但是在精準醫療下,其實晚期大腸直腸癌也已有很好的新治療策略,透過基因檢測,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有效提高存活期。全人類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合併化療 有助腫瘤縮小 評估手術可能性李楊成醫師指出,國外大型臨床試驗證實,針對RAS基因未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合併使用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全人類單株抗體標靶藥物與化學治療,相較於單用化學治療,可顯著降低疾病惡化的風險;若是對於原本腫瘤過大而無法開刀的患者,在合併全人類單株抗體標靶藥物與化療後,也有很大的機率能使腫瘤快速縮小,提高手術的可能性;即使無法開刀也可能控制腫瘤生長,令症狀緩解、改善生活品質,進而延長存活期。李楊成醫師從臨床經驗上觀察,全人類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合併化療的疾病控制率可達六成以上,與過去腸癌第四期患者通常只剩下半年到一年的壽命相比,如今可延長到兩年甚至兩年以上,因此呼籲患者切莫放棄治療。李醫師也提醒一般民眾,預防勝於治療,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多,預防必須從飲食、生活習慣改變開始,建議多吃蔬果、不攝取過多肉類、多運動,而50歲以上的民眾,應透過每年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久咳背痛胸悶 小心肺癌在搞鬼!

久咳背痛胸悶 小心肺癌在搞鬼!#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105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連續35年高居第一位,其中又以肺癌奪命最凶,已連續七年為死亡率首位。台灣每年新增逾一萬名肺癌患者,加上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導致發現時七成為中晚期!所幸現今醫療進步,患者透過標靶治療可大幅提升存活期。全球臨床研究證實 新款標靶效果顯著突破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指出,肺癌患者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其中約九成為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上會先針對癌細胞類型區分,再依照病人疾病分期、身體狀況、基因型等因素給予適合的治療方式,以提升治療成效。陳育民理事長補充說明,針對非小細胞肺癌中ALK基因檢測有變異之患者,新款標靶在療效上有重大突破,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簡稱ASCO)於2017年6月發表最新數據,未曾接受其他治療者,以新款標靶治療後,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達25.7個月,與舊有標靶相較下降低了五成的惡化風險;且藥物能穿透血腦屏障對抗癌細胞,新標靶治療一年累計腦轉移發生或惡化之比例僅9.4%,相較於舊標靶的41.4%,降低逾八成風險;而對於已有腦轉移的患者,約六至八成患者對新標靶治療有療效反應,其中約四成甚至是完全反應,即腦部腫瘤消失。這些發現也改寫了ALK肺癌的治療思維,過去認為舊標靶是第一線標準治療,雖治療後四成病患會發生腦轉移,但輔以症狀控制如腦部放射療法等,仍可延續舊標靶臨床效益;但是未來新標靶以其更長的無惡化存活期,以及對腦部的治療及保護效果,將可能成為新一線治療標準。骨頭痠痛就醫竟是晚期肺癌一名年約60歲的陳奶奶經常腰痠背痛而就醫檢查,竟確診為晚期的非小細胞肺癌,同時合併骨頭轉移,經基因檢測為ALK陽性,以一線藥物治療一年後卻因出現抗藥性而惡化,經醫師建議接軌使用新款標靶治療,至今持續一年,腫瘤達到有效抑制,陳奶奶終於不再飽受骨頭痠痛的不適,重溫正常的生活品質。陳育民理事長表示,透過新款標靶治療不僅安全性高、副作用低,更可延長患者存活期。陳育民理事長呼籲,肺癌患者可能轉移至身體各部位,如:腦部、肝臟及骨頭等器官,若患者出現長期咳嗽、腰痠、骨頭關節痛、背痛、胸悶等症狀,建議立即就診篩檢。此外,也建議民眾平時不要抽菸,遠離空污危害,針對高危險族群進行定期篩檢,以期及早發現並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