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變

高血壓致腎功能剩2成 中醫調理修復

高血壓致腎功能剩2成 中醫調理修復#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本來不以為意,沒想到會這麼嚴重!」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幾個月之前覺到很累、頭暈,到醫院檢查發現因腎病變有嚴重貧血。他是外商公司高階經理人,平時工作忙碌,抽菸、應酬、熬夜早已是常態,一直以來就有血壓偏高的問題,雖然有到心臟科拿降血壓藥,但是總覺得沒什麼不舒服,所以血壓藥就有一餐沒一餐的跳著吃,直到最近出現明顯的疲倦、頭暈,一檢查就嚇到了。「蔡醫師!該怎麼辦?我最近的腎絲球過濾率GFR已經只剩下23,腎臟科醫師說這樣代表腎功能剩下大約是正常人的1/5而已……」腎臟病也會引發高血壓 互為因果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台灣高血壓造成的腎病變是末期腎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衰竭最常見的併發症,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的血管結構發生硬化,進而使腎功能惡化。高血壓會造成腎臟病變,腎臟病也會出現高血壓,兩者就像是雞生蛋、蛋生雞,互為因果,也互相傷害。根據研究顯示,大多數病人診斷出原發性高血壓時,已經有第一期或是第二期的慢性腎臟病。隨著高血壓的病情持續,血壓高會造成腎絲球壓力增加、小動脈硬化、腎絲球微血管內皮損傷及蛋白尿,終致腎絲球硬化。腎絲球硬化本身即可使腎小管血液循環減少,加上蛋白尿對腎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進而導致腎小管萎縮和腎間質纖維化、間質發炎,如此反覆惡性循環下,腎臟功能就持續破壞。首務需減重運動 改變飲食習慣有高血壓的人,要如何避免腎病變的出現呢?最重要的當然是血壓的控制!控制高血壓的第一個步驟即為生活習慣的調整,包括減重、飲食習慣的改變(例如低鈉、低鈣、少喝酒)、生活習慣的改變(例如戒菸、作息規律不熬夜)、增加運動量,如果這些改變仍無法達到血壓控制的目標則可考慮給予藥物治療。中醫方面,這是屬於情志失調,腎氣虧虛,飲食不節所導致的肝、脾、腎臟腑功能失調。中醫古籍《中臟經》提到「肝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赤,頭暈,其脈浮而急,協支滿,眼眩。」這就是肝陽上亢,也就是血壓高時常見的表現。加上腎氣虛贏,精血虧少,致髓海失於充養,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脾虛運化失常,腎失固澀而精微下泄,就會出現蛋白尿,陰損及陽,最終導致濕、痰、濁膠著於內,久病入絡,瘀阻經絡,也就是腎絲球血管硬化的變化。根據虛損臟器 先養肝健脾補腎中醫的治療,針對上述的病理變化,就是以補虛瀉實為主,補虛根據虛損臟器的不同而養肝、健脾、補腎,後期涉及心肺的還需根據病情補肺、養心;瀉實則根據病情及病程分別選擇瀉火、潛陽、燥濕、化痰、瀉濁、活血、化瘀等方法,辨證使用。另外會加上改善腎臟血流、修復腎絲球功能的中藥材,一方面穩定血壓、一方面也可以改善腎功能,搭配飲食及運動、生活作息調整,高血壓腎病變是可以改善的!有一次回診時,他由太太陪同前來看診,太太高興的說:「我們本來以為腎臟科都沒辦法的狀況,中醫應該更沒辦法,結果這段時間的中醫調理,腎功能不但有達到原先心裡期待的不惡化,還已經有不小的進步了,腎絲球過濾率已經回升到51了,謝謝蔡醫師!」(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預防糖尿病腎病變 控制血糖5原則

預防糖尿病腎病變 控制血糖5原則#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糖尿病患者長期忽略血糖控制,會引發許多的併發症,而腎病變就是其中的主要併發症之一。許多糖尿病的患者會擔心長期吃藥會不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但其實要預防糖尿病腎病變,最重要的便是血糖的控制。五穀類有碳水化合物、水果類含有果糖、奶類含有奶糖,會直接造成血糖的浮動;蛋豆魚肉類與油脂類會間接造成血糖的浮動,然而攝取過多容易引起肥胖,進而引起胰島素抗性及心血管疾病的產生。蔬菜類含有豐富的纖維,膳食纖維可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率,使血糖上升速率穩定,胰島素分泌較低,進而維持體內醣類正常的代謝。根據糖尿病治療指引,糖尿病人必須ABC三項控制指標都達成,才能算是控制良好:1. 糖化血色素(HbA1c簡稱A1C)<7%2. 血壓(BloodPressure)≦130/80mmHg3. 膽固醇(Cholesterol)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00mg/dL南投醫院營養室蔡秀雯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低於7%,血壓應該要控制在低於130/80mmHg。如果已經出現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則應該要控制蛋白質食物,適量補充低氮澱粉,例如冬粉、米粉、米苔目等,也要注意補充高鐵質的食物,如:牛肉或羊肉,至於某些電解質,例如磷、鉀、鈉則要依據個人抽血報告而給予調整。長效型胰島素是高安全性的胰島素血糖控制的部分,糖尿病衛教師柯慕姍也表示,長效型胰島素(Levemir)能夠補充身體分泌不足之胰島素,無作用高峰期,是高安全性的胰島素,是使用口服糖尿病藥物外不錯的選擇,且較不易為肝、腎增加負擔。預填式注射筆亦可增加老年人使用之便利性,經改良後的注射針僅0.4公分,可以大幅減少注射時疼痛感。控糖5要訣1. 調整飲食 控制醣類攝取:減少攝取醣類份量,避免大魚大肉攝取過量蛋白質,並減少鹽分攝取,達到穩定血糖的效果。2. 規律運動 建立運動習慣:運動能幫助第二型糖友減重,且有效減少胰島素阻抗,協助血糖穩定。3. 按時服藥:愈早將血糖達標,就愈能減少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當血糖無法降到標準時,需要一些藥物的輔助。4. 檢視目前自己的生活型態:修正與善待自己的身體。5. 監測血糖:可搭配App 做血糖記錄,將數值記錄下來,以利回診時與醫師討論用藥調整。嚴格遵守格式化檢測計劃病人 血糖控制有明顯改善格式化血糖監測可利用每天早上空腹測血糖,作為睡前注射長效胰島素調整劑量的依據,或者每星期連續測三天的三餐餐前與餐後血糖等。好處是可以配合病人作息,得到血糖數據,並可減少檢測次數節省血糖試紙費用。研究顯示,嚴格遵守格式化檢測計劃病人,血糖控制有明顯改善。南投醫院提醒不論是飲食控制或藥物控制,都是會了讓患者能夠控制血糖、血壓值在理想範圍之內,避免讓腎毒素持續升高,盡量延緩進入洗腎的階段。南投醫院訂期辦理腎友會活動,由醫師、營養師及衛教師等專業人員衛教病友正確的資訊,期望提供南投鄉親最好的醫療照護。

活動/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

活動/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根據公布的105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癌症仍列位第1(28.9%),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等慢性疾病分列2、4、5、7及10位(總計高達31.4%)。慢性疾病症狀不明、持續時間長慢性疾病儼然是威脅市民健康的隱形殺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慢性疾病的基本特質為「症狀不明顯」、「持續時間長」、「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甚至會造成死亡,嚴重影響個人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惟有借助「定期的健康檢查」才可發現,絕對不可以認為自己沒有症狀就忽略、拒絕或逃避健康檢查,呼籲在健康檢查後務必配合醫師及醫療人員的指導,才能有效防治慢性疾病。9月底止持身分證或健保卡即可接受健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市103家社區基層診所合作,專為臺北市65歲以上的長者辦理成人健檢推廣活動,活動期間自106年9月11日(星期一)起至9月30日(星期六)止,凡設籍臺北市且今年未做過衛生福利部成人健康檢查的長者皆可持身分證及健保卡到配合活動的診所直接辦理登記及接受成人健檢。善用資訊資源 健康地圖方便查  臺北市衛生局設置了「成人預防保健資源網」(網址:https://ikh.tw/tahe/index.asp ),可以即時查詢臺北市有執行成人健檢的醫療院所地圖,民眾可以善用電腦或行動載具(如手機及平板電腦)上網直接查詢醫療院所電話、地址及所在地等資訊,同時也提供了QR Code掃描及導航功能,使民眾方便查詢。名稱: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時間:106年9月11日(星期一)起至9月30日(星期六)止地點:103家醫療院所 https://ikh.tw/tahe/index.asp  

糖友當心!併發症才是無形殺手

糖友當心!併發症才是無形殺手#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現代人來說,糖尿病並不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這種疾病真正可怕之處不在糖尿病本身,而在於長期的血糖增高或不穩定而引發的併發症!就曾經有位罹患糖尿病的吳小姐認為自己年輕,就忽略定期檢查,結果竟出現眼網膜病變以及腎病變。忽略定期檢查 左眼、腎功能退化才開始治療近年來,糖尿病患者與日俱增,開業醫聯合診所衛教師林泱汝表示,這位患者吳小姐憑著自己年輕而忽略定期檢查,加上血糖控制不佳,某天因視力模糊就診,發現左眼視網膜病變已經影響視力,腎臟功能也開始退化,吳小姐才開始認真配合治療。糖友莫輕忽糖尿病帶來的危機林泱汝指出,糖尿病需透過各項身體檢查的數值去了解糖的健康狀況,再透過飲食、藥物、運動相互配合去改善血糖值,讓糖友的健康不要走下坡!這位吳小姐雖然健康狀況已獲改善,但是出現病變的器官已經無法恢復了。因此,糖尿病用藥患者的照護,很需要透過充分的衛教指導,避免併發症的發生。糖友定期檢查 預防併發症發生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建議糖友要定期進行檢查,每3個月檢查1次糖化血色素、每年至少進行1次空腹血脂、眼底、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資深糖友(罹病5~7年以上)的大、小血管,常因血糖控制不佳發生病變,所以更要注意定期檢查的重要性,不要輕忽糖尿病併發症對身體的影響,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機。(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醫訊/慢性腎臟病民眾教育講座

醫訊/慢性腎臟病民眾教育講座#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在台灣的盛行率約11%,推估約有200萬名慢性腎臟病病友,但其中僅有3.5%的民眾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顯見大多數民眾對於慢性腎臟病的認知有限,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將舉辦「慢性腎臟病民眾教育講座」,透過專科醫師講解腎病變與有氧老師教導病友運動,以期教育民眾與病友建立正確的慢性腎臟病認知。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及腎臟功能惡化慢性腎臟病友洗腎之原發因素以「糖尿病」居冠,比例高達45%,其中更有25%已進入「末期腎臟病前期(Pre-ESRD)」,因此民眾須謹慎控制血糖以避免造成「糖尿病腎病變」,輕者蛋白尿,嚴重者出現水腫、高血壓及腎臟功能惡化,最終進入洗腎之階段。適度運動 改善血糖、血壓、腎功能再者,鼓勵慢性腎臟病病友調整規律的生活方式,並適度的運動能改善血糖及血壓,同時延緩腎功能惡化,故本院邀請腎臟保健中心主任陳奎篤醫師與有氧老師林麗秋,促使病友建立正確的糖尿病腎病變保健知識,也鼓勵病友適度的運動,改善血糖及血壓,並延緩腎功能惡化。課程時間為10月28日(六),上午9:15~12:00在大雅院區11樓1102會議室,招收人數60位,報名自即日起至10月21日或額滿為止,全程免費,敬備蔬食便當,請洽(05)2752940—腎臟保健中心衛教師,恕不接受現場報名,歡迎慢性腎臟疾病病友及家屬、社區民眾踴躍報名參加。名稱:慢性腎臟病民眾教育講座時間:105年10月28日 星期(六) 上午9:15-12:00地點: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大雅院區11樓1102會議室(嘉義市東區大雅路二段565號)  洽詢:腎臟保健中心衛教師(05)2752940

血糖管理差 恐引發心血管、腎病變

血糖管理差 恐引發心血管、腎病變#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國人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少蔬果、少運動,就算是沒有遺傳體質、身材標準的年輕人,都有可能罹患糖尿病,也使這項慢性疾病,成為健康的最大殺手。血糖管理不佳 增致死風險愛胰協會游能俊醫師表示,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做好血糖管理,所引起的併發症,因為血糖管理不佳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腎病變等併發症,大幅提升生命威脅風險,而低血糖則可能會造成昏迷,甚至有致命危險。像是控糖作家順子提到,自28歲那年被檢查出患有第1型糖尿病後,利用定時記錄不同食物,在各項活動中記下對血糖升降的影響,打造出一套飲食準則,使血糖能夠一直維持平穩。消炎藥、類固醇 也會影響血糖值游能俊醫師說,應由服用的藥量來評估測量血糖的次數,約每日2~4次,但全台有173萬人接受糖尿病治療,僅有半數患者家中備有血糖機,而真正做到定時測血糖者也僅有2成,是造成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消炎止痛藥、類固醇等藥物,也會造成血糖值浮動,若糖尿病友因為疾病需要服用此類藥物,則應該與醫師討論血糖藥的調整,並更確實紀錄三餐飯前血糖,以利醫療團隊能更準確給予服藥指示。4方配合 助血糖維持平穩醫師強調,飲食均衡,做到確實量血糖並完整紀錄,配合醫師指示用藥,並且每週運動150分鐘,不要超過2天不運動,能夠使血糖維持在平穩狀態,也是血糖管理的最佳途徑。

飲食不忌、血糖控制不好 糖尿病患當心腎病變

飲食不忌、血糖控制不好 糖尿病患當心腎病變#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腎衰竭是糖尿病眾多併發症之一,糖尿病導致腎病變的原因為血糖控制不好、高血壓飲食不節制、遺傳等因素,以上因素容易發生糖尿病腎病變,營養師表示良好的血糖控制、嚴格控制高血壓,以及正確的飲食原則能夠避免早期腎病變。 腎病變該怎麼吃?飲食把握低蛋白、高纖維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蔡秀雯營養師表示,早期糖尿病腎病變的病人,在飲食上應當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但因為減少蛋白質的量所以要注意熱量維持是否足夠,餐與餐之間務必補充低蛋白澱粉,注意血糖的平穩性,還有高纖維食物的攝取。蔡秀雯營養師也說,腎臟病患者必須限制蛋白質,因此可選擇含氮較低的澱粉當點心,例如:粉粿、仙草愛玉、或鹹的米苔目、冬粉,飲料部分可飲用不加糖咖啡、清茶,而烹調用油以飽和脂肪酸低的植物油為主,如以沙拉油、芥花油、橄欖油取代豬油及奶油。蔡秀雯營養師叮嚀腎臟病患者在攝取低蛋白甜點時,應注意水份的攝取,避免水腫問題。他也強調,妥善的控制血糖、血壓,並且正確、規律的飲食,除了可以預防早期腎病變,也能減緩腎病變的惡化,另外重要的是病人需與醫師密切配合,才能預防各種併發症。

糖尿病老翁險洗腎 飲食控制解危機

糖尿病老翁險洗腎 飲食控制解危機#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若飲食控制不佳,易發生腎病變!台北中山醫院腎臟科方家浩醫師表示,長期飲食控制不當,血糖、血壓容易不穩定,久而久之恐危及腎功能,提醒糖尿病患者千萬留意飲食控制,避免引發糖尿病腎病變而終身洗腎或死亡。方家浩醫師說,75歲的楊先生患有25年糖尿病病史,2個月前家人緊急送醫,經醫師診斷罹患第三期糖尿病腎病變,主因乃是患者因長期飲食控制不佳,導致他的血壓及血糖相當不穩定;楊太太多年來為了先生的飲食烹調費盡心思,甚至焦慮到失眠,最後聽從醫師與營養師建議,除了定期看診服藥外,每日3餐與醫院營養組搭伙,沒想到2個月後,患者糖尿病病情穩定,蛋白尿指數也獲得改善,免於洗腎危機。糖尿病腎病變發生率達3成!方家浩醫師進一步說明,糖尿病腎病變之於糖尿病患者,為常見的慢性併發症,發生率高達3成,其中90%患者為第二型糖尿病合併腎病變,且值得注意的是,腎病變的年齡層偏高,銀髮族需更加小心;患者血糖若持續升高,易造成腎臟肥大,導致腎絲球硬化,最後腎功能惡化,恐需洗腎度日或引發死亡。中山醫院營養組林素貞營養師也表示,多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容易因飲食控制不佳,長期攝入過多高糖或高蛋白質食物而引起腎病變。對此,建議糖尿病患者可採取低鹽飲食,或是參考醫院營養組設計的健康菜單,幫助控制病情。● 菜單範例/如午餐患者可吃蔥爆豬柳80g、彩椒雞片40g、配上少許蔥餅(低蛋白澱粉0.5份)、時蔬1碗、8分滿白飯和葡萄110g;晚餐患者可吃炒牛肉40g、炒素雞40g、少許冬粉、時蔬1碗、8分滿白飯和蘋果125g。

Menu